7.《鹿角和鹿腿》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7.《鹿角和鹿腿》 教案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30.6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6 11:51: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部编版小学语文三下《鹿角和鹿腿》教学设计
课题/课时 7 鹿角和鹿腿(第二课时) 设计人
学 习目 标 1.写字:能正确、规范地书写“鹿 塘”,注意笔画间距离。2.讲述:能根据提示讲述故事,内化语言,感悟寓意。3.联系已有经验:能调动阅读经验,生活经验,深刻感受寓意。
重、难点 结合课后第三题,能联系已有体验,明白寓言故事的道理。
课前准备 课件、音乐
导入环节 揭题,朗读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7课——《鹿角和鹿腿》
学习活动一 【突出难点,规范书写】提出问题。根据课前作业,发现“鹿 塘”两个字的书写存在问题。二、引导观察。观察这两个生字,发现特点,明确书写要领(横画较多,书写时注意横画之间的距离,避免拥挤或松散)三、教师示范书写,学生临写四、学生互评
设计意图 1.依据课标:《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2.依据学情:学生在第一学段已学习字的基本结构,掌握不同结构汉字的布局特点和书写要领,所以书写指导需要有重点,要根据学生的书写情况进行指导。课前根据预习单了解学生在书写“鹿 塘”两个生字时存在笔画布局不均匀的情况,本节课写字教学重点确定为引导学生写好横画的长短变化及间隔距离。
学习活动二 【借助提示讲故事,感知寓意】一、整体阅读,回顾情节自由朗读课文,回忆:这则寓言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学生在第一课时学习的基础上初步的认识) 二、走进情节,细读感悟1.默读课文,找到小鹿对自己鹿角和鹿腿评价的关键词语并划下来。2.师生共同交流角: 欣赏 美丽 精美别致 挂住 挣脱 差点送命腿: 抱怨 太细 配不上 有力 甩在 狮口逃生3.练习感情朗读,体会情节发展,小鹿认识的变化3.借助提示,讲述故事(能完整讲述故事大概内容即可)三、自主表达,明白道理读这个故事,尤其是感受小鹿对鹿角和鹿腿评价的前后不同,请同学们说说这个寓言故事在告诉我们什么道理?(有用的不一定都是好看的)
设计意图 1.落实部编教材特点:部编教材在编排上努力构建符合儿童语文学习基本规律、适合学生身心发展特点的语文能力发展体系,在单元设计中,更加关注单元内部彼此之间的横向联系,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将语文学习方法的掌握、语文能力的发展落到实处。本篇课文所在的单元中,单元导语围绕阅读、表达两个方面揭示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课后的思考练习题围绕着语文要素设计,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对重点学习方法进行了总结。所以,朗读、讲述、明理三个学习目标的确立是综合了单元的整体进行设计的。2.关注自主学习:通过提取关键信息,读懂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的道理。3.落实课标要求:能复述故事内容是课程标准 中段的阅读目标,三年级学生处在学习复述的起步阶段,借助提示讲述故事是有效的学习策略。
学习活动三 【想象情节讲故事,深刻感知寓意】一、突破重难点,练习讲述(重点指导第5、6自然段的讲述)1.想象情节。自由朗读第5、6自然段,边读边想: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2.学生交流3.想象着画面练习讲故事4.指名展示(相机评价指导)5.配乐,创设情境讲述二、方法迁移,小组合作讲述完整故事三、自主表达,感知寓意此时,你想对这只小鹿说些什么?
设计意图 寓言故事这种文体,其特点在用故事阐明道理,口口相传的故事是其道理的载体。讲好故事,是学生感受寓言故事特点,内化理解的重要手段。在借助提示讲出梗概的基础上,指导学生通过想象情节再次讲述故事,可以达到以下教学效果:1.故事讲述更加精彩。2.在想象情节的过程中,有角色代入,有画面浮现,可以使学生对道理的理解更加深刻,而且这种理解是建立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感悟、表达中的,没有生硬感。
学习活动四 【联系已有经验,再悟道理】一、调动已有经验,激活已有认知1.学生讲述曾经读过的故事,或是生活中遇到的类似的经历2.微课讲述故事,帮助学生更加深入理解
设计意图 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镜子,联系已有经验帮助理解寓意是学习寓言的好方法。学生通过回忆已有阅读经验、生活经验,能讲出与该寓言故事道理相似的故事,这既是对学习目标达成的检测,也是引导学生走进生活,更加形象生动地认识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