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均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带领学生走入日常场景,初步感知分东西在生活中的常见性,为后续平均分的学习做准备。
2.让学生在对比中感受平均分的含义,注重对平均分结果的表达。
3.在动手操作中体会等分的含义,突出平均分的结果,体会平均分方法的多样性。
4.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教学难点】掌握平均分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认识平均分
1.任意分
谈话:同学们, 6颗糖果,把它们分成3份,可以怎么分呢?
师:请你上来摆一摆。(磁钉代替)
师:他把6颗糖果分成了(1颗,1颗和4颗。)(板书数字)
师:还可以怎么分呢?你来。
师:还可以分成(2颗,2颗,2颗。)(板书数字)
师:哦,还有(1颗,2颗和3颗)(板书数字)
2.平均分
师:我们把6颗糖分成3份的时候就这三种分法。你觉得在这第三种分法中,你觉得哪种最特别?(2 2 2)
为什么这种最特别?(每份都是2颗,每份同样多)
小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我们叫平均分。你喜欢这种分法吗?为什么?(特别公平)
揭题:今天我们要学的就是把每份分得同样多的数学知识,我们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叫做平均分。
提问:这6颗糖是怎么平均分的?把几颗糖果平均分成几份了?每份几颗?你能用上“平均分”三个字来说一说吗?
预设:把6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都是2颗。
师:咱们一起说一说吧!(齐读)
二、观察理解,判断平均分
1.判断。
师:知道了什么平均是分。接下来请大家来判断一下,这里哪些情况是平均分,如果是的打勾,不是的打叉,用手势告诉老师。
2.交流。
(1)第一幅。
师:第一幅图是吗?你怎么看出来它是平均分的?你能像这样说得更具体吗?
预设:把9颗糖平均分成3份,每份都是3颗。
师:谁也能说得这么完整。(请生个别说,再集体说)
(2)第二幅。
师:第二幅图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如果想把它也变成平均分怎么办?
预设:最后一堆中再添一颗。
(3)第三幅。
师:第三幅图是平均分吗?为什么?如果想把它也变成平均分怎么办?
预设:最后一堆中拿走两颗。再拿来一颗,让每一份都是3颗。
第四幅
师:第四幅有没有平均分?说一说理由?
师:你能用上“平均分”三个字来说一说它是怎么平均分的?
预设:把8颗糖平均分成4份,每份2颗。
师:谁也能像她一样来说一说?加上“平均分”,把整个过程说给大家听。
指名5人单独说。集体说。
三、动手操作,探究平均分
师:我们已经能一眼看出是不是平均分了,那你们会平均分吗?
任务:请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几个?
1.你觉得在这个任务中最关键的词语是什么?
预设:18个橘子(总数),平均分(说明分的时候每份要同样多),6份(可以怎么表示6份?6个盘子)
2.动手操作。
要求:分一分:用小棒代替橘子,同桌两人分一分。
说一说:( )个( )个分,( )次能分完?
3.汇报方法。你们是怎么分的?
(1)一个一个地分,分三次。
两个两个地分,分两次。
第二次还能两个两个分吗?为什么你会想到先两个两个分?
(3)三个三个地分,一次就分好。
师:为什么这么快就想到三个三个分?
预设:口诀“三六十八”。
小结:是的,我们知道6个3合起来正好是18。
师:你能说一说18个橘子平均分的结果吗?
预设:18个橘子平均分成6份,每份3个。
小结:平均分的过程中,我们有多种分法,不论怎样平均分,分的结果都相同,只要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4.尝试练习。
师:18个橘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几个呢?(边问边画)
预设: 18个橘子平均分成2份,每份9个。
师:为什么这么快有答案了?
生:因为二九十八。
提问:18个橘子还可以怎么平均分?
预设: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3份,每份6个。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9份,每份2个。把18个橘子平均分成18份,每份1个。
师:同学们能把学到的知识用起来,真厉害!平均分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我们可以一个一个分,可以多个多个分,也可以借助乘法口诀来快速计算结果,解决问题时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
四、自由创作,表达平均分
1.师:生活中,你还看到过哪些平均分?你能在纸上画一画吗?
2.投影展示,分享交流。
说一说:我把( )个( )平均分成了( )份,每份( )个。
五、课堂总结
1.请学生回忆:通过这节课的探索,你有什么收获?
2.教师总结:这节课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平均分,还学会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要把一些东西平均分成几份,可以一个一个放,也可以几个几个放......最后,每份分得同样多。
准备:
画画纸张
每人半张A4纸。底部写好我把()平均分成()份,每份()个。
每两人18根小棒。
磁钉。(6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