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格式 doc
文件大小 143.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数学
更新时间 2022-12-25 21:58:0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乘法分配律”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数学教材四年级下册第36~38页
教学目标:
1.从学生已有经验出发,通过观察、类比、归纳、验证等活动,引领学生经历探索乘法分配律的过程,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
2.使学生经历参与探索、发现和概括规律的学习活动,发展比较、分析、抽象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
3.培养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索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学生在合作交流中感受成功,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初步渗透模型思想。
教学过程:
一、解决问题,初步感知
今天这节课,我们到大宝家去欣赏小花园。
1.情境图:
(1)两个花坛一共有多少朵花?列综合算式解答。
预设1: 12×8+8×8 预设2:(12+8)×8
(2)交流算法,板书列出分开算和合起来算的两种不同思路的式子。
2.计算两个花坛的面积。
这两个花坛的面积一共是多少平方米?
3.计算花坛的周长。
将学生的不同的方法的式子,并排板书。
二、猜想验证,探究规律
1.建立等式
第一道算式:左边是算式结果是多少?右边呢?它们的结果相等,就可以用一个符号来连接。请学生到黑板上连接。
教师依次将三组算式连成等式。
2.初步感知模型
同学们,看着这三组相等的式子,你感觉到了什么?先把你的感觉放在心里,我们继续研究问题。
3.再次体会模型
胜利小学为学校鼓号队16位同学购买服装,上衣每件58元,裤子每条32元。学校购买服装一共要多少钱?
你们会求一共要多少钱吗?别着急,这一次的要求可高了。要求用两种方法将它解答出来。
学生独立学习后,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交流列式的思路,不计算,你能说明这两道算式相等吗?
看着这些等式,你觉得为什么这些算式会相等呢?你有感觉了吗?
4.类比展开,体验感悟
看着这些相等的式子,你也能像这样写两组相等的式子吗?
请学生到黑板上板演,尝试从不同的角度解释相等。
5.揭示规律,理解意义
像这样的算式,你还能写出几道吗?就这样的一直写下去,写得完吗?
你们能用一个式子,将这些许许多多的式子都表示出来吗?
引导学生的基础上,用字母得出规律,揭示课题。
6.变式:交换算式的位置,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乘法分配律”的含义,完善认识。
小结:看来,不管它怎么变化,只要是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就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乘这个数,再相加,结果不变。
三、新旧知识,沟通联系
同学们,你们在过去见过乘法分配律吗?其实我们并不是第一次接触乘法分配律,在以前的学习中就多次碰到过乘法分配律。
回顾口算、竖式计算中运用到乘法分配律的例子。
四、分层练习,巩固内化
1. 算式联想
2.我来判一判。
3.我来选一选
完成了第二题判一判,我们得到了三个等式。
如果想知道每组题的结果,比较一下,你选做哪道题计算比较简便?如果只有不简便的那道算式怎么办?
练习了这道题,你又有什么体会?
五、回顾总结,延伸拓展
1.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2.疑问:学习到这里,往往还没有结束,对于乘法分配律我们还有没有疑问?
(本课获2013年杭州市优质课评比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