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目标】22.四季之美 第一课时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核心素养目标】22.四季之美 第一课时 教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44.1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6 15:23: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四季之美
教学目标
1.会认“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3.学习本文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联系自己的生活体验,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语言应用:把握课文的结构。积累字词,体会语言表达的独特之处。
思维能力: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尝试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手法,写一写自己印象最深的景致,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审美创造:将文中的“四季之美”与自己平时的体验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独特感受。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学习按照时间顺序描写的写作方法。
难点:体会作者笔下四季之美的独特韵味。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 会认“旷、怡”等5个生字,会写“黎、晕”等9个生字,会写“黎明、红晕、彩云”等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核心素养
文化自信: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语言应用:会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思维能力: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学习作者留心观察,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独特韵味的写法。把生活体验与阅读体验结合起来,学以致用。
审美创造:通过朗读课文,感悟课文,感受自然的美,受到美的熏陶。
课时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一年有几个季节?分别是什么?每个季节有什么特点?
生说自己喜欢的季节及其特点,师加以点拨。
我们看看日本作家清少纳言笔下的四季是怎样的。生齐读,师板书课题。
(板书:四季之美)
二、作者简介,清少纳言(约966-约1025),日本平安时期著名的女作家,中古三十六歌仙之一。清是姓,少纳言是她的官职。她与紫式部、和泉式部并称平安时期的三大才女。随笔作品《枕草子》。
三、自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学认字
心旷kuàng神怡yí 凛lǐn冽liè 闲逸yì
1)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心境阔大。)神怡(和悦、愉快。)。
2)落雪的早晨当然美,就是在遍地铺满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刺骨的寒冷。两点水旁的字大多与寒冷相关)的清晨,也要生起熊熊的炭火。
3)手捧着暖和的火盆穿过走廊时,那闲逸(安乐,安闲。)的心情和这寒冷的冬晨多么和谐啊!
2.学写字
黎(lí) 晕(yūn) 漆(qī) 幕(mù) 愈(yù) 旷(kuànɡ) 怡(yí) 逸(yì) 免(miǎn)
重难点字书写指导
幕:“大”的横画要长,撇捺不相交,且要写舒展
3.多音字
晕 染上微微的红晕yùn。
晕yūn倒 晕yūn头转向
整体感知
1.认真听范读,仔细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作者认为四季最美的是什么?
四季的顺序
春天最美是黎明。 黎明:天快要亮的时候。
夏天最美是夜晚。 夜晚:夜间,晚上。
秋天最美是黄昏。 黄昏:日落以后天黑以前的时候。
冬天最美是早晨。 早晨:从天刚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2.自由读第1自然段,思考:本段主要写了什么景象?你能想象到什么画面?
1)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黎明时天空颜色的变化。
2)春天最美是黎明——中心句
3)运用动态描写
动态描写指对描写对象(景物或人物)作运动状态的描摹状写。
动态描写赋予客观事物运动感、生命力和变化感,克服图像的单调性,丰富图像的多样性,实现事物的更好表现,能更强烈地感染读者。
例句:翠鸟蹬开苇杆,像箭一样飞过去,叼起小鱼,贴着水面往远处飞走了。
4)朗读指导
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读得缓慢些。)泛着鱼肚色的天空,(读得柔和些。)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适当重读,读出天空彩云的变化。)
5)小结:第1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侧重描写了天空颜色的变化,这种写法叫动态描写。这样描写可以让我们联想到更加具体生动的画面。
五、课后作业
 1. 认真书写本课生字5遍。
 2. 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不要写成“水”
不要写成“勿”

不要少写“点”

不要写成“水”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HYPERLINK "http://www.21cnjy.com/"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