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2)
物理试卷
注意事项:
1.全卷共27个小题,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考生作答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本试卷和草稿纸上答题无效,考试结束后,只将本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个小题,其中1-10小题每题3分,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11-12小题每题4分,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4分,选对但不全得2分,有错选的得0分,共38分。)
1.下列数据中,符合中学生实际情况的是( )
A.脚的长度约为5cm B.行走一步距离约为60cm
C.人的拇指宽度约为10cm D.心脏跳动一次约需要10s
2.如图是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且
B.由图像得,甲、乙两车速度之比为4:9
C.若它们相对地面均向东行驶,以甲车为参照物,乙车向西行驶
D.甲车2小时行驶的路程,乙车需行驶3小时
3.甲、乙二人从同一位置沿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其s﹣t图像如图所示,直线为甲,折线为乙,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0~10min,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通过的路程
B.0~30min,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10~20min,以乙为参照物,甲是运动的
D.20~30min,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越来越大
4.如图所示,小明在物理课上做声学实验,敲击音叉,听见敲击声,看见塑料球弹起。关于该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小明听到敲击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B.该实验可以把音叉微小的实验现象放大
C.小明听到的敲击声是塑料球振动产生的
D.塑料球被弹开说明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5.如图所示,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边缘,先将尺的一半伸出桌面,用力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再减少尺伸出桌边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钢尺,听到的声音( )
A.响度变大 B.音色改变 C.音调变高 D.音调变低
6.噪声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工作的一大公害,下列情境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是( )
A.禁止鸣笛 B.机场跑道工作人员戴防噪声耳罩
C.街道上安装噪声监测仪 D.学校周围植树
7.如图所示是某种固态物质加热变成液态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由图可知该物质( )
是晶体,熔化过程持续了8min
B.是非晶体,8min时是固液共存
C.是晶体,AB段是熔化过程,吸热但温度不变
D.是非晶体,当温度为50℃时已全部熔化成液态
8.如图,两个完全相同的玻璃杯A和B,A中装有一些水,B倒扣放入盛水的容器中。用酒精灯给容器中的水加热至沸腾后继续加热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A、B中的水均不沸腾 B.A杯中的水不沸腾,B杯中的水沸腾
C.A、B中的水均沸腾 D.A杯中的水沸腾,B杯中的水不沸腾
9.下列现象中,与阳光在树荫下形成圆形光斑的原理相同的是( )
海市蜃楼 日食现象
B.
筷子在水面处“折断” 桥在水中形成的倒影
C. D.
10.如图所示,图甲是小胡同学通过简易显微镜观察白纸上的字母“F”的情景,图乙是该同学眼睛看到的“F”的像,图丙中A、B处是简易显微镜上两个凸透镜所在的位置,测得A处凸透镜的焦距,B处凸透镜的焦距,C处是白纸上的字母“F”的位置,BC之间的距离。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处是物镜,B处是目镜
B.图乙中的像是“F”经过凸透镜两次放大形成的
C.由s与的关系可以判断,A处透镜的作用相当于放大镜
D.由s与的关系可以判断,字母“F”经过B处的凸透镜成放大的实像
11.如图所示,小明在某次实验研究中,利用电子秤和量筒测量了几组液体A和量筒的总质量m及相应液体的体积V,并绘出了m-V图像。由此可知下列说法( )
A.该液体密度为0.8g/cm3
B.60mL的该液体质量为68g
C.量筒质量为20g
D.若此瓶装了60mL的另一种液体B后总质量为92g,则液体B的密度是1.1g/cm3
12.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跟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凸透镜的焦距是16cm
B.当u=12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放大的像
C.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2cm处移动到24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D.当u=20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1个小题,每空1分,共30分)
13.端午节龙舟赛,要求从出发点到达河对岸再返回。某参赛队从起点出发到达河对岸的平均速度为3m/s,回程的平均速度为5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以河岸为参照物,参赛的队员是运动的,以赛艇为参照物,队员是静止的。这表明 ___________。
14.两辆小汽车沿水平直线匀速行驶的位置照片(方框为照片的边)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小汽车A向 ___________(选填“东”或“西”)行驶,且小汽车A的速度 _____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小汽车B的速度。
15.国庆期间,小明同学坐在一列从长沙开往景点的动车上,他看到窗外的树向后退,他是以____为参照物的;小明想测动车的速度,在路上动车通过一座大桥, 已知大桥长1500m,小明从上桥到离开桥,小明通过大桥的时间是20s,则动车速度是_______m/s,已知车长150m,则动车全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是_______m, 所需要的时间是__________s。
16.如图所示,在教室里,小明敲响乙音叉时,与甲音叉的叉股接触的乒乓球会_______,这一现象既可以说明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___,也能说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中传播;若在月球表面上进行此实验,则_______(选填“还能”或“不能”)观察到上述现象。
17.声音在15℃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______m/s,人面对山谷对面的山峰喊一声,1.2s后听到回音,则人与山峰之间的距离大约是______m。
18.如图所示,因为体温计玻璃泡的容积较大,而 ___________内径很细,其分度值可以精确到0.1℃。护士用体温计正确测量小明的体温,示数如图所示,小明的体温为 ___________℃,接着只经过酒精消毒后,此时 ___________(选填“能”或“不能”)测出体温正常的人的体温。
19.火箭刚发射时,高温火焰向下喷到发射台地面上,很多物体遇到这样的高温火焰将会熔化,为了保护发射台底,就建了一个大水池,让火焰喷到水里,利用水的________来吸收巨大的热量,我们在电视上看到火箭升空瞬间,伴有迅速扩散的庞大的白色汽团是水蒸气________形成的。(填物态变化名称)
20.2022年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首次变身倒计时器,“白露”节气,露的形成属于______现象;“霜降”节气,冰花在窗玻璃______(选填“内侧”或“外侧”);滑冰比赛前利用干冰使水面快速结冰是因为干冰______(写物态变化名称)需要______热量。
21.小聪同学对着镜子整理自己的着装,她身高为1.75m,她在镜中像的高度是___________m;当她逐渐面镜的过程中,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逐渐变大”、“逐渐变小”或“不变”)。
22.太阳的平行光线被凹镜反射后,反射光线将______,在凹镜焦点上放一个光源,它所发出的光线经凹镜反射以后,反射光线将成为______.
23.物体所含____的多少叫质量,质量是物体的一种____(选填“属性”或“特性”)。一块冰融化成水,其质量将____(选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三、实验探究题(本题共2个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24.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时,实验操作规范。
(1)实验前,要调整烛焰、凸透镜、光屏的中心在________,实验一段时间后,他发现光屏上的像偏上,那么他应该把凸透镜向________(选填“上”或“下”)适当调节,才能使像最终成在光屏的中央。
(2)当他将蜡烛、凸透镜、光屏调节到图甲所示位置时,烛焰恰好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成像原理与________(选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相同;若将蜡烛向右移动5cm,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则应将光屏向________(选填“左”或“右”)适当移动才能再次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此时像的大小比原来的像要________(选填“大”或“小”)些。
(3)当光屏上成清晰的像时,用白纸遮住凸透镜的上半部分,则烛焰的像亮度将________。
(4)小明近日发现自己看不清黑板,到医院检查,医生告诉他患上了近视,成像示意图为图________(选填“乙”或“丙”),近视眼可以使用________(选填“凸透镜”或“凹透镜”)加以矫正。
25.小强想测量标有净含量是“250mL”的某品牌牛奶的密度,请帮他完成下面的实验:
(1)测量前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移动到 _________,横梁静止时,指针指在如图甲所示的位置,为使天平横梁水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_________端移动。
(2)小强用调好的天平测量这盒牛奶的质量,天平横梁水平平衡时盘中的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盒与牛奶的总质量为 _________g。
(3)小强把包装盒打开,将盒中牛奶全部倒入塑料杯中(如图丙所示),称得包装盒的质量为11.4g,则他测得的盒中奶的质量是 _________g,利用牛奶的“净含量”求得它的密度为ρ奶=_________kg/m3。若牛奶的“净含量”标注准确,他测得的密度值偏 _________。
四、计算题(本大题共2个小题,26题8分,27题10分,共18分。要求写出必要的步骤、相关公式和文字说明)
26.一辆客车在某高速公路上行驶,在经过某直线路段时,司机驾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司机发现其正要通过正前方高山悬崖下的隧道,于是鸣笛,经t1=6秒后听到回声,听到回声后又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又经t3=2秒后听到回声。求:
(1)客车的速度为多少米每秒?(假定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
(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多少米?
27.已知铝的密度为2.7g/cm3,小明的父亲外出时买了一个用铝材料制造的球形艺术品,用天平测得此球的质量是270g,体积为180cm3。
物质 水银 煤油 冰 酒精 植物油
密度(kg/m3) 13.6×103 0.8×103 0.9×103 0.8×103 0.9×103
(1)请通过计算说明此球是实心还是空心的?
(2)若是空心的,则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为多少?
(3)若在空心部分注满某种液体后,球的总质量为342g,请参考物质的密度表该液体可能是什么?
泸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模拟(2)
物理试卷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B 2.C 3.C 4.C 5.C 6.D 7.C 8.A 9.B 10.A 11.AC 12.BC
二.填空题
13. 3.75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14. 东 大于
15. 自己 75 1650 22 16. 弹起来 振动 空气 不能
17. 340 204 18. 玻璃管 38.5 不能
19. 汽化 液化 20. 液化 内侧 升华 吸收
21. 1.75 不变 22. 会聚于焦点 平行光 23. 物质 属性 不变
三.实验题
24. 同一高度 下 照相机 右 大 变暗 乙 凹透镜
25. 左侧零刻度线 右 271.4 260 1.04×103 小
四.计算题
26.解:(1)设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L,客车匀速行驶的速度为v。根据题意可知,第一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客车行驶距离之和,即
①
听到回声后客车继续行驶t2=16秒,司机第二次鸣笛,此时客车距离悬崖的距离为
根据题意可知,第二次鸣笛时客车到悬崖距离的2倍等于声音传播距离与客车行驶距离之和,即
②
①式-②式则有
(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
答:(1)客车的速度为34m/s;
(2)客车第一次鸣笛时与悬崖的距离为1122m。
27.解:(1)由得,铝球中铝的体积为
由于铝的体积小于铝球的体积,所以此球是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的体积为
(3)液体的质量为
液体的体积为
液体的密度为
由表中数据可知,该液体可能是植物油。
答:(1)此球是是空心的;(2)空心部分的体积V空为80cm3;(3)该液体可能是植物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