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初二基础学科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文档属性

名称 苏州市初二基础学科调研测试语文试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3.0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26 20:24:5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苏州市初二基础学科调研测试试卷
语 文 2014.1
注意事项:
1.本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所有的答案均应书写在答题卷上,按照题号顺序答在相应的位置,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书写在试题卷上、草稿纸上的答案无效;
3.字体工整,笔迹清楚。保持答题纸卷面清洁。
第一部分(20分)
1.根据汉语拼音写出汉字。(4分)
①pān谈( ▲ ) ②祈dǎo( ▲ ) ③chāi使( ▲ ) ④jiàn赏( ▲ )
2.下面关于沧浪亭的导游解说词中共有四个错别字,请找出来填入下表并改正。(4分)
沧浪亭园内以山石为主景。瞧,迎面一座假山,沧浪石亭便座落其上。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此外还有五百名贤祠、看山楼、翠玲珑馆、仰止亭和御碑亭等建筑与之印衬。造园艺术别出心栽,园外一池绿水萦绕,山下凿有水池,山水之间以一条屈折的复廊相连,多美丽啊!
3.默写古诗文名句,并在括号内的横线上填写相应的作家、篇名。(6分)
①造化钟神秀, ▲ 。(杜甫《望岳》)
② ▲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 ,霜重鼓寒声不起。(李贺《 ▲ 》)
④落红不是无情物, ▲ 。( ▲ 《己亥杂诗》)
4.阅读下面的漫画,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为这幅漫画拟一个标题,不超过7个字。(2分)
[答】_______ ▲
(2)根据画面内容,完成人物之间的对话。要求用语简洁,符合情境。(2分)
李大毛: ▲
李小毛:_______ ▲
5.下列不属于《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中的人物是谁?(2分)
A.冬妮娅 B.达雅 C.卓娅 D.丽达
【答】 ▲
第二部分(40分)
阅读《过零丁洋》一诗,完成6-7题。
过零丁洋
南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6.诗中“干戈”和“汗青”分别指代 ▲ 、 ▲ 。(3分)
7.“山河破碎风飘絮”一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请作简要说明。(3分)
[答]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下面的文言短文,完成8-11题。
玄石戒酒
昔者玄石好酒。为酒困,五脏熏灼,肌骨蒸煮如裂,百药不能救。三日而后释。谓其人曰:“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吾不敢复饮矣。”居不能阅①月,同饮至曰:“试尝之。”始而三爵②止。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忘其故,死矣。
【注】①阅:经历。 ②爵:喝酒用的器具。
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昔者玄石好酒(喜欢) B.三日而后释(解除)
C.吾不敢复饮矣(再) D.忘其故(原因)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①为酒困
[译] ▲
②吾今而后知酒可以丧人也
[译] ▲
10.玄石有着什么样的性格特点?文中哪句话最能表现其性格特点?(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从玄石戒酒的故事中,你获得了什么启示?(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都市精灵》中的语段,完成12-13题。
冬天,在院中,在很高很高的枯枝上,常蹲着一对硕大的乌鸦,连大嘴都是漆黑的。它们并不叫,呆呆地蹲着,居高临下地瞧着这忙碌的大城市,像两个孤独而寂寞的旁观者。
现在,在北京,连乌鸦都久违了。几十年前,我小的时候,老鸹是北京一景。清晨,成群飞向城外,在乡下地里觅食;黄昏,成群飞回城里,在城里类似万寿寺这种多树少人的深宫大院里过夜。数量之多,达到遮天的地步,一飞就是乌压压一大片,总有几百上千只,叫着闹着,给清冷的天际增添了一点无序的伴奏。它们很准时,人们按着它们飞出飞进的钟点劳作休息,倒真能起到生物钟的作用。我常为现在我院中的那两只大呆鸟感到难过,它们似乎已经没有了日升飞出日落飞回的习惯,大白天都蹲在城里无所事事,而且也不敢肆无忌惮地大叫,老鸹不老呱了,怪可怜的。
12.第一段中作者是如何表现乌鸦是“旁观者”这一特点的?(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第二段中作者写几十年前所见北京乌鸦的生活情形有什么用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让柿子挂在树上吧》一文,完成14 -18题。
让柿子挂在树上吧
龚静
夏日傍晚散步,各种树的叶子虽然有些闷闷的,但其实很多变化在悄然发生着,一些果树在每天暑热的蒸腾中渐渐挂了果,看看吧:青柿子、青枣、橘子都已经藏在树叶间了,秋天就等着在夏天之后成熟绽放,枣子会一点点变红,柿子会像阳光一样,看得人心里暖暖的。
只是,柿子红起来也就只看过一年。自从前几年小区里一下子从五湖四海来了不少给子女带小孩的老人,果树们既是甜蜜又是伤感,甜蜜的是老人们太喜欢果树了,果子还青涩瘦弱时就频频来探望光顾了,伤感的是未到秋熟好时分,树上的果子已经不见了,果树和果子在一起的时间越来越少了,红柿子绿叶子的好秋光也一年难得一见了。一些老人一手牵着孙儿,一手拎着塑料袋,在果树下使劲地摘果子,不到一两个时辰,一树的柿子唯剩高高在上的那几只还青涩地挂着。
楼上邻居看到,忍不住劝说,“不好摘的不好摘的”,“又不是你家的,管你什么事?”“不是我家的,是小区的,大家看看不是蛮好吗?”“不要你管……”省略号里是一串流畅的骂人话,可以一径骂到祖宗.骂骂咧咧,手却是不停,偶尔个别的老妪有点点似乎不好意思,提着半袋柿子走了,有些则手口并用,偏要装满一袋才满意。等到来年,亦复如是,而且准备了长竿工具。有的邻居实在看不下去,每年都与她们理论,收获的总是一顿骂骂咧咧,有一次甚至发生了冲突。毫无收敛之意,也毫无羞愧之色,仿佛应当、本该。不是你家的我就可以摘,是她们的逻辑。当然,柿子是要吃的,不是看的,更是她们向来的观念。
那棵枣子树还是果子青青时,就不断有人来觊觎了,保安每天来摘几颗吃吃,有人瞅着周围似乎没人时来摇几下,“吃几颗没问题的”,保安说。当然,枣子渐渐成熟了,鸟也一样频频光顾,不过,就让它这么由青转红而熟,瓜熟蒂落的,不是也蛮好嘛。
问过一位本地的阿姨,她认为反正拿一点点也没有关系的喽。“那大家都拿一点点,这么就一点点也没有啦”,她不说话了,顿一顿:“不会这么严重的。”大概习惯取用者就是如此想法吧,东西挂在那里干什么,倒不如摘下来饱饱口福;桂花反正要凋谢的,不如采了来做做糖桂花;柿子红了没人摘也要掉下来的,有啥看的,不如吃掉算数。于是,他们想都没想,就习惯性的、理所当然地占为已有了。
其实,小区种植的果树,与果园种植是有差异的,并不一定适合食用,倒是审美大于实用的。只是,实用的观念太深入人心了,况且免费,这手就忍不住了。其他桂花,桃花,梅花,等等,总之但凡可以吃的,可以用的,可以摘来放家里的,都不放过。
我们不会去想到柿子也是可以挂在树上欣赏的(那是秋天的味道啊),退一步说等它熟了再摘也不迟啊;桂花虽然总要凋谢,但采摘一光,如何香飘一秋呢?正是这些草木让城市人还感觉一些岁月时序自然芬芳啊。
好比那些青山绿水,明明是大自然的赐予,人却是止不住地改天换地,这儿建个宾馆,那儿搞个浴场;这儿建个工厂,那儿搞点别墅,看似眼前得了利,却破坏了生态平衡。
何以不能顺自然而为?让山水回到山水,人的生活也不会差到哪里去的。“空无”也是一种“有”啊。青山绿水,无污染的空气环境,最终得益的还是生活于斯的人。可是,实用主义成了我们身上的基因,利益作祟,使我们缺乏对自然的敬重和慎重,对事物总是太多实用太少审美,缺乏一种无用之用的眼光和态度。
(有改动)
14.概括文章第一段的主要内容,并简要说明它在文章中所起的作用。(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文中写到采摘花果的人,不仅有“从五湖四海来给子女带小孩的老人”,还有“保安”和“本地阿姨”。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写的用意。(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文章最后第二段中关于人们对待青山绿水的态度的文字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作者在文中说“‘空无’也是一种‘有’啊”,请结合文意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章以“让柿子挂在树上吧”为题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 作文(40分)
19.作文。
以“告别”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不要在作文中暗示本人所在学校及姓名。
苏州市初二基础学科调研测试试卷
语文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1.(4分) ①攀 ②祷 ③差 ④鉴
2.(4分)
错别字 座 印 栽 屈
改 正 坐 映 裁 曲
3.(6分) ①阴阳割昏晓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③半卷红旗临易水 《雁门太守行》
④化作春泥更护花 龚自珍 (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空不得分)
4.(4分)(1)有其父必有其子或拷贝不走样。有样学样、言传不如身教(2分)(能表达出“效仿”“学样”的意思,语言简洁即可得2分;只写出父子关系,得1分,例如“父与子”,“如此父子”等)
(2)李大毛:你把家里涂成啥样?看我不打你!(1分)
李小毛:瞧,你不也是这样做的吗?(瞧,我是向你学的。)(1分)(语言简洁,意思相符即可)
5.(2分) C
6. (3分)战争、史册(对一处得1分,对两处得3分)
7. (3分)比喻 。南宋的江山像被风吹散的飘絮一样支离破碎,形象地写出了在元军的侵略之下,南宋王朝行将破亡的局面,表达了作者忧时伤世的沉痛之情。(写出“比喻”1分,写出比喻义1分,写出作者的情感1分)
8.(2分) D
9.(4分)
① 被酒困扰(关键词“为”、“困”各1分)
② 我从今以后知道酒可以使人死掉啊(关键词“丧”1分,句意连贯1分)
10.(4分)没有毅力(克制能力、自制力)。“明日而五之,又明日而十之,又明日而大爵”。(准确写出性格特点2分,找出相关语句2分,找其他句子或者句子摘录不完整的不给分)
11.(2分)没有毅力和恒心,改正不了错误。或:不改正小错误会酿成大祸。(意思相符即可)
12.(3分)(旁观者是指置身局外,从旁边观看或者观察的人。)作者通过乌鸦蹲在“很高很高的枯枝上”、“居高临下”等语句,强调它与城市的距离之远;用“并不叫,呆呆的蹲着”、“看着城市的忙碌”来突出其无所事事的孤独与寂寞,从而形象鲜明地表现了其旁观者的特点。(有结合相关词句1分。分析2分,“与城市距离远”的意思1分,“孤独寂寞”或“无所事事”的意思1分)
13.(3分)与现在所见乌鸦的处境对比,突出当前乌鸦之少,乌鸦生活习性的改变,表达了对都市动物生存现状的担忧,(对人与动物相处关系的担忧。)(写出与现状对比1分,写出当前乌鸦的状况1分,写出作者的担忧1分)
14.(3分)开头一段写果木带给“我”精神上的愉悦,引出下文对人们肆意采摘花果行为及其背后观念的批评和思考。(概括内容1分,引出下文1分,引出下文的具体内容1分)如写出“与下文形成对比”也得1分。
15.(3分)有力地说明采摘花果涉及对象之多,表明人们对大自然赐予之物“占为己有”的观念之普遍,为下文进一步揭示人们出于实用导致的环境破坏作铺垫,增强了文章的现实针对性。(写出现象之普遍的意思1分,
16.(3分)不能删掉。这样写由小及大,能引发读者关注并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使文章立意深刻。 (不能删掉1分,能引发关注和思考1分,“由小见大”或者“立意深刻”1分)
17.(3分)对待大自然中的花草树木、青山绿水,不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占为己有”,而是以“审美的”眼光去欣赏,这也是一种拥有。(光答“不以实用主义的态度去占有”得2分;如答“以审美眼光去欣赏,也是拥有”得3分)
18.(4分)文章从小区里的柿子等花果被人肆意采摘写起,由小及大,最后揭示作者对人与自然之关系的思考,以此为题,既能关联文章主体内容,又能将作者抽象的思想感情含蓄在具体事物、动作之中,形象生动,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此外,标题是一个祈使句,能更有效地表达出作者对人们敬重自然、慎待自然的呼吁和期待之情。(①写出关联文章的主体内容1分,②写出抽象的情感具体化1分,③写出作者的呼吁和期待之情2分)只答①或②得1分,答①+②得3分;答①+③或②+③得4分)
19. (40分)参照中考作文评分标准。符合三个基本,中心基本明确、结构基本完整、语言基本通顺,32分;有一个亮点加3分,反之扣3分。明显未完篇,20分以下。抄袭者5分以下。另外,错别字每三个扣1分,扣满3分为止。卷面分:字体漂亮,无涂改加3分;字体漂亮,略有涂改,加2分;书写工整,无涂改加1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