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文档属性

名称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18.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27 17:22:3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5张PPT。无产阶级革命家单第
元五 《时代》是美国三大时事周刊之一,其内容广泛,对国际问题发表主张和对国际重大事件进行跟踪报道,在美国颇有影响力,《时代》周刊也是世界知名的品牌。第5课
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
——邓小平课程标准: 1. 了解邓小平在民主革命时期、 改革开放时期的历史贡献
2. 学习邓小平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创新精神。阅读课本,结合表格,找一找邓小平的主要革命活动。自主学习一、革命篇法国左、右江淮海西藏“文革”初期,被扣上“中国第二号走资派”的帽子,1969年被下放二、文革篇二落:二起:1975年周恩来病重,复出代周恩来主持中央日常工作三落:全面整顿,纠正“文革”错误,为毛泽东所不容;“天安门事件”后,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三起:“四人帮”垮台后再次复出 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
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经华国锋批准) 困惑:
错误的指示也要遵循? 历史情境一1978年 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三、探索篇 现代化建设
(一)初步探索(1978—1992年)(1)材料中华国锋“两个凡是”的实质是什么?坚持左倾错误思想(2)邓小平的主张是什么?检验真理的标准是社会实践(3)1978年“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有何积极的意义?1. 肯定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否定了“两个凡是”2. 打破长期以来个人崇拜和教条主义束
缚,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3. 为十一届三中全会奠定了思想基础 1. 1978年 十一届三中全会(改革开放的开始)
2. 改革开放
对内改革 (农村、城市)对外开放三、探索篇 现代化建设
(一)初步探索(1978—1992年) 3. 在改革开放的同时,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1985年9月23日,邓小平再次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封面,标题是“CHINA Moving Away from Marx”。
画面对毛泽东和邓小平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游行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历史情境二 困惑:
中国真的正在远离马克思吗? “百万恐惧症” 1987年10月14日,新华社的一份调查材料递进了中南海。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个体经济及私营经济有了迅速的发展,但近来一些私营企业者患“百万恐惧症”,担心生产经营规模扩大到百万资产之后,会使自己成为“阶级敌人”。 ????这些私营企业主但凡涉及到资产问题,总是守口如瓶;有的已在悄悄地抽走资金,或找借口压缩生产规模,辞退雇工……  而“资本家复辟”、“剥削”等帽子也都戴到了私营企业主的头上。
1990年,中国的私营经济进入一个困难时期。 困惑:
私营经济扩大,还是社会主义吗?历史情境三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的改革开放面临着复杂的国内外形势。国际上,世界局势风云变幻,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中国在1989年也发生了严重的政治风波。 困惑:
中国的强国之路该怎样选择?
改革开放要不要继续下去? 历史情境四(1)为什么说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中国改革开放事业的一个关键时期?国内:一些传统的思想,如姓社姓资论,束缚着人们的头脑,中国的改革开放事业面临两难抉择。国际: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社会主义事业遭遇重大挫折1992年,发表南方谈话(2)邓小平为深化改革开放又作了怎样的努力?三、探索篇 现代化建设
(二)进一步探索(1992年)材料:“判断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根据材料,概括“南方谈话”的主要内容?材料:“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
——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1992年 南方谈话知识回顾1978年中共中央工作会议《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讲话 十一届三中全会(1978年)中共十二大(1982年,特色论)中共十三大(1987年,阶段论) 南方谈话(1992年,本质论)中共十四大(1992年,目标论)中共十五大(1997年)简述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一个国家,两种制度”为解决台湾、香港和澳门问题3. 是对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运用和发展,并为解决国际争端和历史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范例。2. 是实现祖国统一的最佳方案。 “一国两制”构想含义是什么?提出目的是什么?有何重大意义?四、探索篇 祖国统一  1997年3月3日。标题:下一个中国五、评价邓小平 阅读下面一段话,并结合所学知识,对邓小平同志进行评价。
1997年初春,一代伟人邓小平永远地离去了。他与世
pán
纪同行,走过了波澜壮阔的一生:从山河破碎、风雨如磐的旧中国,到创建一个享有主权、独立和尊严的新中国;从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到改革开放伟业、实现祖国的全面振兴。一个世纪里,他的沉浮荣辱和中国人民的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正是在生命的最后20年,邓小平领导中国进行了20世纪里的伟大改革,为即将迈入新世纪的泱泱大国带来了生机和活力,中国和中国人民因为有了邓小平而自豪!邓小平的魅力感染着中国,也感染着世界!如何评价历史人物? 一、标准:1.是否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2.是否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进步

3.是否符合人民愿望和国家统一
二、原则:把历史人物放到当时特定的时代背景下评价
三、方法:1.坚持一分为二地客观评价

2.坚持史论结合,论从史出五、评价邓小平革命时期 1.领导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建立左右江革命根据地;
2.解放战争时期率军挺进大别山,开辟中原战场,领导淮海战役、渡江战役,为新中国的诞生立下了赫赫战功;
3.建国初期解放西南,主政西南,为和平解放西藏做了大量工作。五、评价邓小平建设时期1.重新确立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2.创立邓小平理论,开辟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3.发表“南方谈话”,不断推进改革开放,推动国民经济高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大大增强,国际地位大大提高,社会主义建设取得巨大成就。4. “一国两制”伟大构想指导下成功地收回了香港、澳门,逐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五、评价邓小平 总评: 邓小平同志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 为新中国的诞生作出了重要贡献,更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者。 “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一人千古,千古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