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三年中考真题汇编3.病句的辨析与修改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2022·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份倡议书的对象是全市健身爱好者提出的。
B.这是一幅珍贵的爸爸从杭州带回来的中国画。
C.学生们讲述了暑假里家长参加志愿活动,协助社区人员管护小区。
D.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才能在各种考验面前充满信心。
2.(2022·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参加志愿者活动,让许多学生都受到了奉献的快乐。
B.“百度”“美团”“饿了么”,这三家外卖平台的全国日订单大约在700万单左右。
C.能否坚持做好“两操”,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
D.目前,达州市有近260万亩以富硒茶、柑橘、中药材等为主的特色产业基地,520多个规模化养殖基地。
3.(2022·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航天员将在太空站生活大约6个月左右。(删去“大约”或“左右”)
B.由于采用了科学的复习方法,他的学习效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改动。(将“改动”改为“改变”)
C.课本剧演出之前,我们要分配角色,选择剧本和做排练。(将“分配角色”和“选择剧本”调换位置)
D.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开阔的视野,创新的思维。(在“人们”后加“具有”)
4.(2022·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北极东北航道目前的通航时间约为3个月左右。
B.电视节目《经典咏流传》融古典诗词和现代音乐为一体,遭受了观众好评。
C.低温尽管会使海面结冰,而且会影响船舶主机的正常运行。
D.前不久,教育部发布的《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将劳动课程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独立出来。
5.(2022·黑龙江齐齐哈尔·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组织开展“青春百年”主题活动,使我们树立了为青春踔厉奋发的信心。
B.数据中心在服务于社会数字化转型的同时,也将不断加强自身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
C.双减政策的推广与实施,撬动了新时代教育教学改革,也让学校找到了一条特色育人之路。
D.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开启了中国空间站在轨建造,是我国太空探索的又一次飞跃。
6.(2021·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政府部门专门制定了有关的规章制度。
B.人的一生约有一半左右的时间都在思考,只不过成功者总在思考有意义的事。
C.在学习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D.央视策划的《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极大地激化了广大青年的爱国热情。
7.(2021·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对下列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们要以英雄人物为榜样,坚定跟党走、听党话的决心。将“跟党走、听党话”调整为“听党话跟党走”。
B.通过学校组织的经典诵读活动,使孩子们领悟了文学之美。删掉“通过”或“使”。
C.我们要发展科技创新的作用。将“发展”改为“发挥”。
D.看到盛开的丁香花,他马上渐渐地停住了脚步。将“盛开”改为“绽放”。
8.(2021·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语句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为了防止此类事故再发生,本市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措施。
B.《标准汉语》是为英语国家的中国留学生子女及汉语爱好者编写的汉语学习课本。
C.今年工厂的效益是近三年来最好的一年。
D.在疫情期间,医务工作者制定并实施了一套治疗方案。
9.(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能否坚持做好“两操”,是提高学生身体素质的基本保障。
B.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C.通过这次升学考试,使我认识到学习语文要立足课本的重要性。
D.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
10.(2021·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我们只有相信自己的能力,就能在各种考验前充满信心。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的活动。
C.全校师生讨论并听取了校长所做的关于“争做文明好青年”的报告。
D.在我们分别多年后,班主任赵老师的音容笑貌,仍然常常在我耳边回响。
11.(2021·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通过开展“每月少开一天车”的活动,使首都的空气更加清新。
B.今年我读了大约10本书左右,感觉收获满满的。
C.线上教学是否高质有效,关键是要看教师突破传统教学的局限,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D.了解并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是每个中国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12.(2020·黑龙江大庆·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无论是岳飞还是闻一多,他们身上体现了我国传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气节是一脉相承的。
B.2020年,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战疫”中,中国用实际行动树立了大国形象。
C.能否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都不能少的目标,主要取决于脱贫攻坚战的胜利。
D.国人高度关注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特别行政区维护国家安全法》已施行并通过。
13.(2020·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良好的心态是我们能否战胜困难取得成功的关键。
B.实施“精准扶贫”政策,政府不但要给予贫困户经济上的帮助,而且要给予方法上的指导。
C.通过《流浪地球》的热映,使中国科幻电影事业迈向一个新时代。
D.在学习中,我们要善于分析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4.(2020·黑龙江绥化·中考真题)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项是( )
A.春风一阵阵吹来,树枝摇曳着。月光、树影一齐晃动起来,发出沙沙的声响。
B.小强和小刚参加学校乒乓球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他终于夺得冠军,为班级赢得了荣誉。
C.中国高铁正在积极走出国门,谁也不会否认它将来会为国民经济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D.学校的几名老师带领我们游览了巧夺天工的张家界大峡谷。
15.(2020·黑龙江哈尔滨·中考真题)对病句的修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青少年长时间一直玩网络游戏,不利于身心健康。删掉“长时间”或者“一直”
B.优秀的文学作品会制造出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将“制造”改为“建造”
C.“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让同学们更加热爱和了解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将“热爱”和“了解”调换位置
D.通过老师的教育,使他端正了线上学习的态度。删掉“通过”或者“使”
16.(2020·黑龙江·中考真题)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电商的兴起,加快了商品销售的速度和质量,极大地方便人们的生活。
B.能不能提高广大市民的文明素养,是成功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C.之所以如此笃定,是因为我们相信时间的力量,成长的力量。
D.哈尔滨市正在加快建立分类处理、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的垃圾处理系统。
二、语言表达
17.(2021·黑龙江黑龙江·中考真题)下面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牡丹江市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光秀美。
修改: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D
【解析】A.句式杂糅,可去掉“提出的”;
B.语序不当,将“爸爸从杭州带回来的”放在“一幅”前面;
C.成分残缺,在句末加“的事情”;
故选D。
2.D
【解析】A.主语残缺,删掉“通过”或“让”;
B.成分赘余,删掉“大约”或“左右”;
C.两面对一面,删掉“能否”或在“是”后加“是否”;
故选D。
3.B
【解析】B.搭配不当,将“改动”改为“提高”。故选B。
4.D
【解析】A.重复累赘,“约”和“左右”重复,删去其中一个;
B.搭配不当,将“遭受”改为“获得”;
C.关联词搭配不当,将“尽管”改为“不但”;
故选D。
5.B
【解析】A.成分残缺,把“通过”去掉;
C.语序不当,将“实施”和“推广”调换位置;
D.成分残缺,在“建造”的后面加上“的大幕”;
故选B。
6.A
【解析】B.语义重复,可删去“约”;
C.语序不当,应将“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换位置;
D.搭配不当,应将“激化”改为“激发”;
故选A。
7.D
【解析】“马上”与“渐渐地”相矛盾,不合逻辑,可去掉其中一个。故选D。
8.C
【解析】C.主宾搭配不当,“效益”不能搭配“一年”,应把“一年”删去;
故选C。
9.D
【解析】A.两面对一面,把“能否”去掉;
B.句式杂糅。改为:这种新型疫苗的接种对象是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或这种新型疫苗是为胰岛功能容易受损的人群而研制的特效药物。
C.成分残缺,把“通过”或“使”去掉一个;
故选D。
10.B
【解析】A.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把“只有”改为“只要”,或把“就”改为“才”;
C.词语排序不当。“讨论并听取”改为“听取并讨论”;
D.词语搭配不当。把“音容笑貌”改为“谆谆教导”;
故选B。
11.D
【解析】A.成分残缺,“通过……使……”主语残缺,可删掉“通过”或“使”;
B.不合逻辑,“大约”和“左右”矛盾,可删掉“大约”或“左右”;
C.一面对两面搭配不当,前面有“是否”,应在“突破”和“改进”前加“能否”;
故选D。
12.B
【解析】A.句式杂糅,可去掉“是一脉相承的”。
C.两面对一面,可去年“能否”。
D.语序不当,应该将“施行”和“通过”位置互换。
故选B。
13.B
【解析】A.一面对两面,去掉“能否”;
C.缺少主语,去掉“通过”或“使”;
D.语序颠倒,“分析问题”与“发现问题”互换位置;
故选B。
14.C
【解析】A.不合逻辑,“月光、树影”不能发出“沙沙的声响”,在“发出”前加上“树叶”;
B.指代不明,把“他”改为“小强”或“小刚”;
C.正确;
D.用词不当,“巧夺天工”形容人工的精巧胜过天然,应改为“鬼斧神工”;
故选C。
15.B
【解析】B.应该将“制造”改为“塑造”。故选B。
16.C
【解析】A.“加快”与“质量”搭配不当,应该删去“和质量”;
B.两面对一面,应该删去“能不能”;
D.语序不当,应该把“分类处理”移到“分类运输”的后面;
故选C。
17.牡丹江市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光秀美的城市。
【解析】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原句缺少宾语,应在句末加上“的城市”,即:牡丹江市是历史悠久、底蕴深厚、风光秀美的城市。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