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35张PPT)
1964-1965年在纽约举行的世界展览会上,沃特·迪士尼公司的一句广告语说:“世界太小了。”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一句广告语?
沃特·迪士尼
第9课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课程标准】认识20世纪以来贸易、金融的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选择性必修二 第三单元 商业贸易与日常生活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国家 英 德 法 美
1870年工业产量所占位次 1 3 2 4
1913年工业产量居世界位次 3 2 4 1
1870—1913年工业增长倍数 1.3 4.6 1.9 8.1
1913年殖民地面积所占位次 1 4 2 5
资本主义国家间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
重新瓜分世界,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20世纪初西方经济的发展状况及其带来的影响。
1、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
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世界带来了那些影响?
开始改变以欧洲为中心的国际格局
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美日经济崛起
摧毁四大帝国,新兴民族国家出现
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
英法经济遭重创
社会主义国家
资本主义国家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思考1:据材料指出20世纪以来俄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并说明这一趋势出现的主要原因。
趋势:总体呈迅速增长趋势。
原因:经济政策不断调整。
(1)一战后的经济发展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战时共产主义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时间 1918-1920年底 1921-1928 1936年确立
目的/实质
内容
影响/ 成就
集中有限力量保证战争胜利(直接过渡)
重心:调整国家与农民的关系
余粮收集制
积极:保证前线粮食供应,缓解城市饥荒。
局限:严重损害农民利益,导致战后经济和政治危机。
粮食税;私营企业发展;租让制
稳定和恢复国民经济;
巩固苏维埃政权。
实现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
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积极:短时间实现工业化,奠定强大国家的基础,为卫国战争胜利创造物质条件,赢得国际声誉。
局限: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影响苏联发展。
(1)一战后的经济发展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1)一战后的经济发展
苏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示意图(1921-1940)
优先发展重工业
单一公有制
计划经济,排斥市场。
牺牲农业,为工业化提供资金来源。
思考2: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在经济上有何特征?
表1可以说明当时苏联( )。
A.经济发展的问题积重难返 B.经济政策保持了连续性
C.经济改革的重点转向农业 D.社会生活需求发生变化
类别 1961年对1970年的预测或计划任务 1970年实际产量
钢 1.45亿 1.15亿
煤 3.9亿 3.35亿
肉 2500万 1230万
蔬菜与瓜类 4700万 1300万
表1 苏联1970年计划完成情况(单位:吨)
A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2、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2)二战后的经济发展
1989年,东欧发生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社会主义经济面临挑战。
思考: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内在原因是什么?
原因:20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指令性计划和官僚化管理效率低下、运转不灵等问题突出,随后的改革陷入困境。
1970 1974 1978 1986 1990 1994 1998 2002 2006 2010
思考3:从下列图表中,你可以得出哪些信息?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美国
日本
德国
中国
中国人民进行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曲折探索,奠定了中国现代化的工业基础。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此后,中国通过改革开放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功开辟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越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间的关系暂时缓和,1924年至1929年,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时期。
在此期间,各资本主义国家大力发展经济,出现了一时的“繁荣”局面。美国的汽车工业、电气工业、钢铁工业和建筑业的生产都出现高涨局面。20年代的美国,收音机相当普及。电冰箱、洗衣机、吸尘器、电话开始进入富人家庭。
繁荣稳定的1920年代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思考1: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局面?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美国人排队领取救济
牧场主倾倒牛奶
股票崩盘,银行倒闭
企业破产,工人失业
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
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生产资料私有制之间的矛盾。
思考2:分析经济危机爆发的根本原因。
如何解决经济大危机?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
——罗斯福
用德国的剑为德国的犁取得土地,为德国人民取得每天的面包。
——希特勒
自由放任
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
武力对外扩张
应对:美国通过罗斯福新政扭转危机;
德国、意大利、日本走上法西斯道路,发动了第二次世界大战。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思考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为何能够快速发展?
②经济政策的影响:政府宏观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
①科技革命的推动: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升级。
思考4:结合材料和教材,资本主义国家还存在什么问题?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①没有解决资本主义生产社会化与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固有矛盾。
②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世界范围内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波及范围更大。
重商主义 自由放任主义 凯恩斯主义
时间 16世纪—18世纪 18世纪—20世纪30年代 20世纪30—70年代
阶段 工场手工业 工业革命后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代表人物 / 亚当斯密《国富论》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
主张 政府控制生产和商业活动、垄断外贸、提高关税 自由贸易、自由竞争、自由经营,反对国家干预 国家全面干预经济,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
原因 资本原始积累的需要 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开拓世界市场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矛盾激化
典型表现 特权贸易公司、殖民掠夺 自由放任政策、 看不见的手 罗斯福新政
资本主义国家三大经济思想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3、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发展
思考:根据教材和材料,梳理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经济发展的概况。
一、20世纪以来世界经济的发展
4、新兴民族独立国家的经济发展
条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原先的殖民地与半殖民地国家纷纷独立
目标:实现经济独立、工业化
手段:发展国有经济与制定经济计划
成就: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前期,一些国家的经济实现高速发展
面临挑战:自身经济结构存在问题;西方发达国家贸易保护主义抬头
时间
20世纪初
1914——1918
1918——1929
1929——1933
1933——1939
1939——1945
1945—1970年代
20世纪70年代后
20世纪90年代
资本主义国家
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一战
发展、繁荣
经济危机
罗斯福新政;法西斯专政
二战
战后新变化
滞胀
新经济时代;金融危机
苏联社会主义
新经济政策
苏联模式
二战
改革——困境
解体
新中国
建立计划经济
改革开放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较高速发展
结构性问题
【合作探究】根据所学,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经济发展的特点。
①政府宏观调控和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手段之一;
②科学技术对经济增长的作用越来越大;
③全球化的趋势明显,贫富分化加剧,经济危机时有发生;
④中国在世界经济的地位不断提升。
面对大萧条,美国等国家未能协调各国的货币和关税政策以防止货币操纵和贸易保护主义。美国最根本的失误是拒绝牺牲自己的部分利益以承担领导世界共同走出经济萧条的责任。很显然,在世界经济越来越一体化的形势下,国际社会要想走出30年代的那种大危机,必须有强有力的领导国家来提供公共品,稳定世界经济。
——王立新《踌躇的霸权》
经济危机
国际:转嫁危机
提高关税,减少进口
货币贬值,扩大出口
世界市场严重萎缩
思考: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给世界市场带来了什么影响?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
两个体系
世界银行
(WB)
国际金融货币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
以美元为中心
国际贸易体系
以美国为主导
关贸总协定
(GATT)
三大支柱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
(WTO)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IMF)
特点:世界经济的体系化、制度化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1)标志:1947年达成《关税与贸易总协定》
(2)地位:二战后世界上出现的第一个以法律的形式调整国际贸易和贸易关系的规则和程序,建立起缔约方之间权利及义务关系的体制。
思考:结合【史料阅读】概括关贸总协定的宗旨及其意义。
(5)意义:各缔约国通过谈判,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待遇,促进了国际贸易的发展。
(4)宗旨:提高生活水平、保证充分就业、保证实际收入和有效需求的持续增长。
1、国际贸易体系——关贸总协定
(1)成立:1995年,在《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基础上成立
(2)原则:非歧视、自由贸易、公平竞争
(3)影响:
积极:①经济:推动了国际贸易的增长,促进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②生活:关税的下降和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刺激了有效需求,提
高了生活水平。
局限:西方发达国家仍然主导游戏规则的制定,为一己私利往往成为世贸组织原则的破坏者。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2、国际贸易体系——世界贸易组织
世界贸易组织,如果大家要记清楚的话,基本上就干三件事。一个是制定规则,第二是开放市场,第三个是解决纠纷。 ——中国入世首席谈判代表龙永图
思考:据材料和所学知识,指出世贸组织的原则,并分析其影响。
比较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不同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关贸总协定(GATT) 世贸组织(WTO)
不 同 徽 标
概 况
性质
成员义务
管辖范围
争端裁决
相 同
从1948年开始临时运行,1995年被世界贸易组织取代
仅管辖部分货物贸易
临时性的多边贸易协定
常设的、永久性的国际组织
管辖货物、服务、知识产权
成员可选择性地接受其协议
成员必须无条件地接受其协议
若缔约一方反对,则不能裁决
各方必须服从裁决机构的仲裁
①原则、目的基本相同(即通过市场开放、非歧视性和公平贸易等原则,来实现世界贸易自由化的目标)②加强在金融、投资和贸易等领域的国际协调,③通过大国相对平等的协商,采取市场干预行动,协调利益,维护经济秩序
3、国际贸易体系——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
思考:中国加入WTO有什么作用?
使中国经济在全球化进程中获得参与制定规则和竞争的有利位置,从而得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对经济体制改革和现代化建设产生深刻影响,标志着中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①贸易形式的变化:商品贸易同国际投资、技术贸易、劳务承包等结合在一起,实现了更多样的经济合作方式。
②交易手段的变化:电子商务兴起后,人们利用互联网技术和通信技术进行商品、技术和服务交换,突破了时空障碍,极大提高了商业效率,降低了相关成本,便利了人们的生活。
思考:阅读教材,指出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贸易有哪些新变化?
【学习聚焦】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后,服务贸易增长迅速,电子商务兴起,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4、国际贸易体系——世界贸易形式的变化
二、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金融机构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 世界银行(WB)
成立
宗旨
运行机制
资金来源
作用
1945年,总部设在华盛顿。
维持汇率稳定和国际收支平衡,向财政暂时困难会员国发放短期贷款(“救急”)
向会员国发放中长期贷款(“救穷”),用于恢复和发展经济
来源于成员国认缴,美国因认缴资金最多获得最大投票权
稳定国际金融,促进国际贸易;强化美国的经济霸权地位
美元与黄金挂钩,各国货币与美元挂钩,汇率基本固定
1、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金融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1)主导趋势:
(2)表现:
思考:指出90年代以来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趋势及其具体表现,这有何风险?
①非银行金融机构迅速发展,证券市场的融资规模不断扩大。
②不同金融机构的业务界限被打破,银行、证券和保险的产品日益趋同并相互融合,大型金融集团和跨国金融企业不断涌现。
(3)风险:金融风险一旦失控,导致大范围金融波动,甚至引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资本流动全球化、金融市场一体化和金融机构全球扩张。
2、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金融全球化
3、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中国金融的发展
中国政府开始推进人民币国际化
中国成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第三大成员国
人民币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之一
2009
2010
2016
2015
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2016年SDR篮子货币权重比
2016年10月1日,人民币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SDR)货币篮子,成为继美元、欧元之后的第三大基础货币,也是人民币第一次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作为迅速崛起的新兴经济体,中国在国际金融中的影响力逐步提升。
思考:阅读《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协定》的相关内容,分析中国发起成立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的背景和目的。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背景:经济全球化;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提升。
目的:解决亚洲经济体发展中的资金问题,推动亚洲经济发展,提高亚洲经济体抗风险能力。
(1)条件: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
(2)表现:
①20世纪70年代末期,自动取款机开始投入使用。
②20世纪末,信用卡公司实现了国际信用卡支付体系的联网。
③21世纪以来,互联网金融已逐渐成为人们生产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
4、国际金融体系的发展——金融电子化
三、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20世纪以来人类的经济与生活
世界经济的发展
国际贸易与人类生活
国际金融与人类生活
资本主义国家
社会主义国家
新兴民族独立国家
国际贸易体系
世界贸易形式变化
布雷顿森林体系
金融全球化和电子化
本课小结
1.美国钢铁业不熟练工人的小时工资从1936年的47美分上升到1937年的62.5美分,橡胶业从69.8美分上升到76.8美分,汽车业从80美分上升到93美分。这一现象
A.是计划经济实施的产物 B.体现了社会收入分配公平
C.得益于政府的计划指导 D.突破了资产阶级民主范畴
2.到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已从世界第五位上升到第二位。苏联的工业产值在世界上所占的份额从1921年的1.5%增长到了1939年的10%。这主要是由于
A.新科技革命的影响
B.计划经济体制的推动
C.新经济政策实施加速工业化进程
D.1929年大危机冲击西方工业生产
C
B
3.1947年10月,美国等23个国家在日内瓦签订了《关税与贸易总协定》,它的宗旨是通过削减关税和其他贸易壁垒,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差别待遇,促进国际贸易自由化,以充分利用世界资源,扩大商品的生产与流通。《关税与贸易总协定》的签订
A.是美苏冷战的必然产物 B.是基于经济危机的深刻反思
C.建立起永久性多边贸易体制 D.源自凯恩斯主义理论指导
4.下图是不同收入水平国家的进出口依存度变化示意图。该图适合用来说明
A.发展中国家经济高速增长
B.世界经济区域化的发展
C.发达国家经济陷入了滞胀
D.世界贸易全球化的加强
B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