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二章》核心素养教案
学习目标
1.继续学习文言文,体会其与现代文的不同,默读课文,借助课文注释,并通过查字典、参考其他资料等方法,边读边思考,勾画出重点词句和不理解的词句,初步了解课文含义。
2.结合孔子的生平与思想,把握《〈论语〉十二章》的大意,将其内容进行分类。
3.理解文章内容,体会其中倡导的修身和为学之道,对照反省自己,调整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态度。
4.背诵课文。
学习过程
活动一 介绍孔子及《论语》
活动二 默读课文
1.安排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勾画出不理解的词和语句。
2.进行范读,引领学生体会语气、语调、停顿等。
活动三 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扫除语言障碍,依据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文言文翻译法,结合注释翻译全文。
(1)文言文翻译原则。
①信:忠实于原文,字字落实,句句落实,不随意增减。
②达:表意明确,语言通畅。
③雅: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和风格准确地表达出来。
(2)文言文翻译法。
①留:专有名词,人名等照译。
②补:补出省略成分,如主语、宾语。
③调:调整倒装句句序。
④选:根据上下文,选用恰当的词义。
⑤译:译出实词、虚词、活用的词、通假字。
2.小组合作学习。
(1)以四人学习小组为单位,先自主结合书下注释、古汉语字典等资料扫除语言障碍,然后小组合作相互答疑,尽量字字落实。不明白的问题可以与其他小组互相答疑。
(2)分组提出疑难语句,供师生共同解决。教师强调重点词、句并正确翻译。
3.整理出自《〈论语〉十二章》的成语、名言警句。
如: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4.分类整理《〈论语〉十二章》,请分别从学习态度、学习方法等方面填写下列表格。
分类 原文 翻译 联系实际
学习态度 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吃的是一箪饭,喝的是一瓢水,住在穷陋的小房中,别人都受不了这种贫苦,颜回却仍然不改变他好学的志趣。颜回的品德多么高尚啊 三个人走在一起,其中必定会有我的老师。拿他的优点来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过
学习方法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了,然后按一定的时间去复习它,不也是很愉快吗 温习学过的知识,可以得到新的理解,这样可以成为老师了 只读书却不思考,就会迷惑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有害
活动四 精读探究
小组自选项目参加,每个项目根据难易程度赋分,最终算小组的总分,评出一、二、三等奖。
项目一:背诵《〈论语〉十二章》比赛。
项目二:孔子及弟子在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有哪些观点?选择其中一点,联系自己的实际,汇报从中得到的启发和收获。
以下项目三选一
项目三:手绘《论语》书签,摘录《论语》相关文字,图文并茂。
项目四:将要求阅读的《论语》相关内容,设计成座右铭(座右铭本指古人写出来放在座位右边的格言,后泛指人们激励、警诫自己,作为行动指南的格言)。
项目五:将《论语》相关内容制作为手机壁纸。
活动五 阅读训练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
子夏曰:“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子张》)
1.解释加线词在文中的意思。
(1)不亦说乎 说: (2)人不知而不愠 愠:
(3)传不习乎 传: (4)必有我师焉 焉:
(5)博学而笃志 笃:
2.翻译下列句子。
(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3.下列句子节奏划分错误的一项是( )
A.人不知/而不愠
B.传/不习乎
C.可以为/师矣
D.择其善者/而从之
4.选文的句子中有些谈学习方法,有些谈学习态度,有些谈品德修养,请各找出一例。
参考答案:
1.(1)同“悦”,愉快。(2)生气,恼怒。(3)传授,指老师传授的知识。(4)于此,意思是在其中。(5)坚定。
2.(1)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会感到迷惑而无所适从;只空想却不学习,就会有困惑。(2)我选择他的优点向他学习,发现他的缺点(如果自己也有)就对照着改正自己的缺点。
3.C
4.学习方法示例:学而时习之;传不习乎;温故而知新。
学习态度示例: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而笃志。
品德修养示例:人不知而不愠;吾日三省吾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