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秋学期滨湖区初二语文期末测试卷(含答卷、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013-2014秋学期滨湖区初二语文期末测试卷(含答卷、答案)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苏教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26 14:40:49

文档简介

2013年秋学期期末考试答卷
初二语文 2014.1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4分)① ② ③ ④
2.(10分)
① ②
③ ④
⑤ ⑥
⑦ ⑧
⑨ ⑩
3.(4分)① ②
③ ④
4.(3分) 5.(3分) 6.(2分)
二、阅读与赏析(共34分)
(一)(4分)
7.(2分)
8.(2分)
(二)(12分)
9.(2分)
10.(4分)① ②
③ ④
11.(4分)(1)(2分)
(2)(2分)
12.(2分)
(三)(4分)
13.(2分)
14.(2分)
(四)(14分)
15. (2分)
16. (4分)
17. (4分)
18. (4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40分)
19.(40分) 题目: 等待
200
600
2002013年秋学期期末参考答案
初二语文 2014.1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4分) ①悚 ② 炙 ③酌 ④mǐ
2.(10分)①无为在歧路 ②乱花渐欲迷人眼 ③会当凌绝顶
④家书抵万金 ⑤烟笼寒水月笼沙 ⑥甲光向日金鳞开
⑦自缘身在最高层 ⑧化作春泥更护花 ⑨毅魄归来日
⑩乌蒙磅礴走泥丸
3.(4分)①熙:同“嬉”,开玩笑 ②了:完全 ③斗:像北斗星 ④穷:追究到底
4.(3分)C 5.(3分)C 6.(2分)A
二、阅读与赏析(共34分)
(一)(4分)
7.(2分)寒风猛烈地肆虐着大地,湖边的冻泥纷纷地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也被呼啸而过的狂风吹散殆尽,有的枝梢甚至“啪”的一声被风吹折坠地 。(意思对即可)
8.(2分)表现了从军将士一往无前的精神。
(二)(12分)
9.(2分)C
10.(4分)①适逢,正赶上 ②正 ③才 ④请罪
11.(4分)(1)如果你有说法那么可以(赦免),没有就死。(2分)
(2)高宗于是就叫太监帮他把衣服穿上。(意对即可)。(2分)
12.(2分)伶牙俐齿、睿智诙谐。
(三)(4分)
13.(2分)(1)成本低廉(2)利于环保
14.(2分)列数字、作比较(1分), 具体准确地说明了“绿色石油”成本低廉的优点(或:植物能源开发的经济价值)(1分)。
(四)(14分)
15.(2分)充满希望、满怀责任。
16.(4分)是为了突出鲜美就是清明的味道,说明粗犷的、原始的、质朴的,有着无限野趣的味道的清明节才是真正的清明节。
17.(4分) 略(提示:所选用的句子要书写工整、正确,要指出赏析角度并分析)
例1:那是蒙蒙的细雨,在暖融融的空气里,在压得低低的云雾里,静悄悄地飘洒,她让山光水色,都变得空蒙了。
赏析:这一句写清明的雨,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细雨当作人来写,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例2:谷种是金黄的,阳光是灿烂的,空气是温热的。
赏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优美,充分表现了清明的阳光的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清明的阳光、丰收和人们的勤劳的赞美之情。
例3:模板是祖传的,比谁的年纪都大,像棒槌那么一根,挖出一只只糕饼状的模子,每压制一次,可得三到四枚,圆圆的,像只米饼,比杯口略小,上有龙凤花草之类的花纹,圆周是荷叶边。
赏析: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用笔生动,刻画出模板的形象,跃然纸上,也表达了作者对清明果子的喜爱。
18.(4分)①文章写的是自己小时候清明节的人、事、物,因为时代的变化,儿时的清明节一去不复返了,所以是遥远的;②表达了作者对逝去的遥远的清明节的思念和遗憾之情。
三、表达与交流。(40分)
19.(40分)参考中考试卷评分标准,31分切入。2013年秋学期期末考试试卷
初二语文 2014.1
注意事项及说明:
本卷分试题和答卷两部分,所有答案一律写在答卷上。
本学科考试时间为120分钟,满分100分。
一、积累与运用(共26分)
1.根据拼音写汉字或给加点字注音(4分)
①毛骨sǒnɡ( )然 ②脍zhì( )人口 ③斟zhuó( ) ④风靡 ( )
2.根据课文默写(10分)
① ,儿女共沾巾。(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② ,浅草才能没马蹄。(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③ ,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④烽火连三月, 。(杜甫《春望》)
⑤ ,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
⑥黑云压城城欲摧, 。(李贺《雁门太守行》)
⑦不畏浮云遮望眼, 。(王安石《登飞来峰》)
⑧落红不是无情物, 。(龚自珍《己亥杂诗》)
⑨ ,灵旗空际看。(夏完淳《别云间》)
⑩五岭逶迤腾细浪, 。(毛泽东《七律 长征》)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圣人非所与熙也 ②语时了不悲
③斗折蛇行 ④非咨询不穷其致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改革开放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t "_blank )以来,在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B.各地纷纷采取追踪病源、隔离观察等措施,防止甲型H7N9疫情不会随春运扩散。
C.与传统书法相比,钢笔没有毛笔那种柔软多变、善表人意的特性。
D.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写在竹简和木片上的文字,有600公斤重。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如果醉驾者在一起起车祸面前还不动声色,无疑会成为极其危险的人。
B.从小酷爱电脑的王明对计算机的操作非常熟练,已经到了如火如荼的程度。
C.面对他们的无理取闹,我只能退避三舍。
D.起伏的群山鳞次栉比,延伸到远方,消失在迷茫的夜色中。
6.下列句子排列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
①就科学家而言,这句话既是对其科学建树重要作用的充分肯定,更是对其人格价值的突出强调。
②这也是所谓学科学,首先要学做人的道理所在。
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第一流的人物对于时代和历史进程的意义,在其道德品质方面,也许比单纯的才智成就方面还要大……”
④可见,具备良好的品格对科学家是何等重要啊!
⑤让我们铭记:一个有高尚人格的科学家,才是真正伟大的科学家。
A.③①④②⑤ B.③①②④⑤ C.①②④③⑤ D.①③④②⑤
二、阅读与赏析(共34分)
(一)(4分)
从军行
陈羽
海①畔风吹冻泥裂,梧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①海:指湖泊。
7.这首诗的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出来。(2分)
8.“红旗直上天山雪”一句表现了从军将士怎样的精神?(2分)
(二)(12分)
纪文达体肥而畏暑,夏日汗流浃背,衣尽湿。时入值南书房①,每出,至值庐②,即脱衣纳凉,久之而后出。高宗闻内监言,知其如此,某日欲有以戏之。会纪与同僚数人,方皆赤身谈笑,忽高宗自内出,皆仓皇③披衣。纪又短视④,高宗至其前,始见之,时已不及着衣,亟伏御座下,喘息不敢动。高宗坐二小时不去,亦不言。纪因酷热不能耐,伸首外窥,问曰:“老头子去耶?”高宗笑,诸人亦笑。高宗曰:“纪昀无礼,何得出此轻薄之语!有说则可,无说则杀。”纪曰:“臣未衣。”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匍匐于地。高宗厉声继问:“‘老头子’三字何解释?”纪从容免冠,顿首谢曰:“万寿无疆之为‘老’,顶天立地之为‘头’,父天母地之为‘子’。”高宗乃悦。
——选自《清稗类钞》
【注释】①入值南书房:在宫内南书房当值。②值庐:值班的书房。③仓皇:急忙。④短视:近视。
9.下列句中的“之”与“万寿无疆之为‘老’”中的“之”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
A.吾欲辱之 B.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D.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0.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思。(4分)
①会纪与同僚数人 会: ②方皆赤身谈笑 方:
③始见之 始: ④顿首谢曰 谢:
11.翻译下列句子。(4分)
(1)有说则可,无说则杀。(2分)
(2)高宗乃命内监代衣之。(2分)
12.读了此段文字,你感觉纪昀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三)(4分)
“种”出石油
①据科学家粗略估算,全球绿色植物每年产生的碳氢化合物可达300亿吨以上,只要将这些植物进行高压、高温加工,就能够制造出和石油成分相近的产品。目前,全球绿色植物储存的能量,大约相当于8万亿吨煤或800亿吨石油。可以说,植物是一座巨大的储油库。
②科学家研究发现,可用于制造石油的植物品种很多,不少乔木、灌木、海藻等含有极为可观的天然炼油物质。美国科学家选用了千余种最富生产能力的水藻进行实验,从其体内提取类脂化合物以化学的方法进行处理,从而转变成汽油和柴油。前苏联的科学家经过引导性的实验进一步证实,从锯末中也可以提炼出人造石油。这种植物能源比传统的石油和煤具有更多的优越性。首先,它便于就地生产利用,省却了远距离输送,因而成本比较低廉;其次,植物能源在燃烧过程中,一般不会形成有害物质,它所产生的二氧化碳也易于被植物吸收,对保护生态环境非常有利。
③众所周知,石油是多种碳氢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许多植物也可直接产生碳氢化合物。倘若能够以适当的方法把这些碳氢化合物提取出来,我们就可以得到所谓的“绿色石油”。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美国的卡尔文教授,在一个人工石油植物种植场,种植了一种名叫“尤加利”的树木。这种树木的茎和种子中均含有这种可燃物质,1000平方米的土地每年产5桶“绿色石油”,每桶的成本仅20美元,而当时每桶石油的价格是30美元。他的成功,推动了全球的石油植物研究。可以说,用不了多久,人类将“种”出石油。
13.“种”出来的石油有哪些优越性?(2分)
14.文章第③段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2分)
(四)(14分)
我那遥远的清明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节
我那遥远的清明节,是优雅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清新的,明净的,纯洁的。
②当然有雨。雨,是清明的表情。那是蒙蒙的细雨,在暖融融的空气里,在压得低低的云雾里,静悄悄地飘洒,她让山光水色,都变得空蒙了。
③这一天,从雨丝雨雾里,传来的是脆亮的“喇叭”鸣叫。鸣叫声很单调,绝对说不上曲调,但是在这鸣叫里,倾注着孩子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的欢乐。因为喇叭不是到店家买的,没有塑料之类的化学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气味,有的是一股清新的、闻得到植物生命律动的浓郁树汁的气息——它是孩子们砍下杨柳树枝杆,用它的树皮制作的。剥树皮很有考究,用钩刀在树皮上作螺旋形削划,青青的杨柳树皮,就剥成长长的带状,一卷就成。她的声音一传播 ( http: / / www.21cnjy.com" \o "欢迎登陆21世纪教育网 ),吹的人,听的人,都和整个大自然融合在一起了。
④不过,此举与环保意识不相干。杨树和柳树成排地长满了金华江畔,清明前后,正是她们疯长的时候,砍下枝杆,往地上一插,来年就是一棵树。正插为杨,倒插为柳。树上被砍的那儿,一定会长出好多枝丫,变得更为茂盛,就如城市园林工人修剪行道树。于是,清明节这天,孩子们的双唇,都因为咬着柳树皮制作的喇叭,而变成橘黄色的了。于是,我那遥远的清明节的细雨,是有清脆的声音的,是有色彩的。
⑤当然,也有阳光。阳光了就清明,这是一句触动人心的现代大格言。所以,阳光,是清明的性格。因为这是催人播种的阳光,这可是给人希望的阳光!沐浴着这份阳光,于农家,就是生活的责任,是生命的希望,是没有声音的呼唤,老老少少,男男女女,都脱下了穿了一冬的鞋袜,下田去。下的是浸满了还有点刺骨的塘水或溪水的水田,做秧田,培育稻秧。
⑥做秧田是有考究的,肥料要足,耕作要细,糊得光滑平坦,然后,放光水让太阳晒着,让表面的土晒得结结实实的,为的是不让秧苗的根须往深处生长,防止拔秧移插的时候伤了它。开始晒秧田的时候,谷子种子就浸下水了,水是温的,为的是催出芽来。到了清明这一天,将谷种撒在秧田里。这可是技术活,要撒得匀称,角角落落都撒到,颗粒与颗粒之间,距离要相等。谷种是金黄的,阳光是灿烂的,空气是温热的。所以,象征着希望的阳光,也就成为了清明的性格。
⑦清明,是鲜美的。鲜美,就是清明的味道。这鲜美,不是鸡鸭鱼肉,更不是山珍海味,而是粗犷的、原始的、质朴的,有着无限野趣的味道。它主要是青团子给我的。在我那遥远的清明节,不叫青团子,叫清明果子,那是一个字典里查不到的字,是“食”字偏旁的一个“果”字。从这个字的组成,就可以想见它是多么有特色的了。其原料,是姐妹们,是妈妈奶奶外婆她们,到野地里一棵棵采到的野青蓬,都是刚刚长出土,洗净了和糯米一起捣成的。青,自然是原生的青。制作过程里,人们就被那一股清新的青草香味儿醉倒了,醉回到“原知”那儿去了。形状呢,不是搓成团的,而是将这青色的米团,放进一块模板里压出来的。模板是祖传的,比谁的年纪都大,像棒槌那么一根,挖出一只只糕饼状的模子,每压制一次,可得三到四枚,圆圆的,像只米饼,比杯口略小,上有龙凤花草之类的花纹,圆周是荷叶边。不必放赤豆馅,一入口,满口清香,一腔野趣,让人感受到什么是真正的清明!
⑧当然,清明,还有历史的纵深感与人生的立体感。这是因为人们对已经作古的亲人的怀念。这种感受,是站在新旧坟茔前获得的。有的,烧一炷香,点几支烛,放一串鞭炮,摆一份果蔬供品,然后,闭着双眼,在缭绕香火的幽香里,让自己走近祖先,走进历史,去获取生命的维度。
⑨我那遥远的清明节啊!今天,隔着拥挤不堪的交通工具去扫墓的那许多身影,我看到的始终是这一个完整的你。我和你,何日能够重新相逢呢
15.文中说“阳光是清明的性格”,清明有怎样的阳光“性格”?(2分)
16.第⑦段中作者详写“青团子”及其制作过程的目的是什么?(4分)
17.本文在语言上很有特色,请从文中找出一句抄写下来,并从修辞或用词角度作简要赏析。(4分)
18.如何理解文题中的“遥远”?全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4分)
三、表达与交流(共40分)
19.请以“等待”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
②文体不限,600字左右(诗歌除外)。
③书写优美,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