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19张PPT)
金戈铁马,边塞悲歌
——《燕歌行》赏读
学习目标
1、反复诵读,体味诗人内心复杂的情感。
2、赏读品味,探讨诗歌的艺术手法。
3、体会其深广的社会意义。
初读诗歌,走进文本
诗歌体裁:
《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其辞常用来歌咏东北边地(燕地)的征戍之苦和思妇相思之情。
歌、行、歌行、引:古代诗歌体裁。音节、格律一般比较自由,形式有五言、七言、杂言。
体裁:乐府诗。题材:边塞诗。
序言:开元二十六年,客有从元戎出塞而还者;作《燕歌行》以示,适感征戍之事,因而和焉。
.
再读把握,了解诗意
本诗写了一场战争的全过程,请把全诗划分为四个层次并概括相关内容。
出师——被围——死战——批判与赞扬
.
赏读诗歌,理解感悟
1、清人宋宗元评价此诗“沉痛语不堪多读”,请同学们找出诗中的“沉痛语”,并分析痛在何处。
2、《沧浪诗话》中评价此诗,“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请同学们从写景的角度分析诗中是怎样体现的?
开元23年,张守珪因与契丹作战有功,拜辅国大将军兼御史大夫。遂恃功骄纵,不恤士卒。开元26年,其部将败于契丹,张却隐瞒败绩,虚报战功,并贿赂奉命前去调查的牛仙童。高适从“客”处得悉实情,乃作此诗以“感征戍之事”。
你认为唐军战败的原因有哪些?主要原因是什么?
.
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
山川萧条极边土,胡骑凭陵杂风雨。
大漠穷秋塞草腓,孤城落日斗兵稀。
边庭飘飖那可度,绝域苍茫无所有。
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
请从景、境、情的角度赏读
善于描绘边塞风光,渲染战地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一片肃杀的气氛,渲染悲剧的场面,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
全诗以非常浓缩的笔墨,写了一个战争的全过程,想一想并概括这是一场_______的战争。
探究主题
.
这是一场环境恶劣的战争
这是一首边塞诗,作者描绘了哪些边塞的意象?并分析意象的作用?
意象:金鼓、旌旆、碣石、羽书、猎火、狼山、大漠、塞草、孤城、铁衣、征人、刁斗、白刃、沙场等
作用:
①多个意象组合,描绘一片肃杀边塞风光,渲染悲剧的场面,营造了萧瑟、凄凉、悲壮的氛围。
②烘托出残兵败卒心境的凄凉,暗示战争的失败。
探究主题
.
这是一场思乡、思亲的战争
找出相关诗句,赏析运用的表现手法和表达效果。
诗句:铁衣远戍辛勤久,玉箸应啼别离后。少妇城南欲断肠,征人蓟北空回首。
赏析:运用比喻,把思妇的眼泪比成“玉箸”,突出征夫思妇双方的痛苦。
例如:陈陶的《陇西行》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征人已成无定河边的枯骨战死疆场,而家中的妻子仍盼着丈夫早日归来。通过对比表现了征战给劳动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表现了诗人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
探究主题
.
这是一场失败(腐朽)的战争。
“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为什么成为千古名句?
采用对比的手法,战士拼死作战、流血牺牲、视死如归,将领却是美人歌舞、纵情声色,这样严酷的事实对比,尖锐地揭露了军中苦乐不均官兵之间的矛盾,批判了身居要职的将军们的腐败作风,暗示了必败的原因,表达了作者对战士的同情和反战主题。
探究主题
这是一场正义的战争
相关诗句: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其四)》中“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杨炯的《从军行》中“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等诗句直接抒发了保边卫国的壮志豪情。
.
雄浑壮阔苍凉之景
慷慨豪迈悲壮之情
.
深读品味,体悟情感
战士军前半死生, 美人帐下犹歌舞。
身当恩遇常轻敌, 力尽关山未解围。
少妇城南欲断肠, 征人蓟北空回首。
相看白刃血纷纷, 死节从来岂顾勋。
君不见沙场征战苦,至今犹忆李将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谈一谈你对战争与和平的认识。
.
“桃花红雨英雄血,碧海丹霞志士心”,大漠孤烟、长河落日,铁马秋风、千年霜雪,见证了多少峥嵘岁月,谱写了多少英雄赞歌。他们驰骋疆场、杀敌报国,死节从来不顾勋!他们马革裹尸、奋不顾身,以身殉道照千古!这是凛然的风骨,这是英雄的归宿!
如果有一天,出征的号角再次吹响,我们依然怀山河深情,义无反顾、身先士卒,因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是每一位中华儿女血液里的柔情与傲骨!是中华民族打不倒、压不垮的钢铁脊梁!
陇西行
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1、“貂锦”一词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2、试分析后两句的表达效果和作者的情感。
巩固练习
写闺中妻子不知征人(或丈夫)已战死,仍在梦中想见已成白骨的丈夫,盼他早日归来团聚,悲哀凄凉的枯骨这样的现实和年轻英俊的战士的梦境虚实相间,荣枯迥异,两相对比,使全诗产生震撼心灵的悲剧力量。诗中包含了诗人深沉的感慨,表达了对战死者及其家人的无限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