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基础知识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1秋 嘉兴期末)下面各项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经常去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城市参观学习,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往往比别人高明。
B.铁、钢、锌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合,铁、钢、锌是金属,所以,金属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合。
C.如果长期躺在床上看书,就会患近视眼;我从不躺在床上看书,所以,我不会患近视眼。
D.小张:“厂里明文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小李:“知道啊,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
2.(2021秋 红桥区期末)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目前,北斗正在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 。由卫星导航技术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 。在新冠肺炎疫情 战中,北斗的贡献有目共睹。
A.交融 屡见不鲜 阻击
B.融合 层出不穷 阻击
C.融合 屡见不鲜 狙击
D.交融 层出不穷 狙击
3.(2021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横暴(hèng) 横眉立目(héng) 眼拙(zhuó) 弄巧成拙(zhuō)
B.纤维(xiān) 说媒拉纤(qiàn) 侦缉(jī) 通缉逃犯(jī)
C.创痛(chuāng) 心灵创伤(chuàng) 吓唬(xià) 言语恐吓(hè)
D.离间(jiàn) 间不容发(jiān) 脂肪(zhǐ) 涂脂抹粉(zhī)
4.(2021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衙门 沏茶 迷惘 兵慌马乱
B.交涉 谛听 紊乱 烦燥不安
C.消谴 鞭挞 罪孽 甜言蜜语
D.怪诞 陨落 盘踞 山盟海誓
5.(2021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_______。
(2)如果你觉得心里有_______,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3)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_______一颗魔鬼般的心。
(4)你当初就不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_______我们罪恶的本性。
A.包含 委屈 掩饰 熏陶
B.包涵 委曲 掩盖 熏染
C.包涵 委屈 掩饰 熏陶
D.包含 委曲 掩盖 熏染
6.(2021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工商总局相关负责人对这两家公司的纠纷进行了调解,最终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在各自领域良性发展。
B.“少年心事当拏云”,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样子。要朝气蓬勃、热情似火,不可老气横秋、冷若冰霜。
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急中生智,意气用事,凭借过人的胆识解除危机,化险为夷,赢得众人交口称赞。
D.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仁人志士们怀瑾握瑜,拒绝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他们如同点点繁星在黑暗中闪烁。
7.(2021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B.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C.梨园旧人不觉歔欷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8.(2021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下列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②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③乃令张仪详去秦 ④凡疫所起,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
⑤昔纣王昏昏而亡 ⑥亡走赵,赵不内
⑦司君之过而书之 ⑧馔酒食,持其赀去
A.①②③⑥⑦ B.②③④⑥⑧ C.②③④⑦⑧ D.①②⑤⑥⑦
9.(2021秋 天津期末)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动词作形容词,有才华的。
B.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
D.其坚不能自举也 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固程度。
10.(2021秋 金台区期末)下列各项中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回眸(móu) 踯躅(zhú) 鹧鸪(gū) 联袜演出 涕泗横流
B.沙汀(tīng) 悄然(qiāo) 砧板(zhēn) 戎马一生 雕栏玉砌
C.巨擘(bò) 霰雪(xiàn) 老妪(yù) 暄哗吵闹 锱铢必较
D.天姥(mǔ) 露珠(lù) 考妣(bǐ) 怙恶不悛 妃嫔媵嫱
11.(2021秋 金台区期末)下列选项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列缺霹雳 ②砉然向然
③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④径须沽取对君酌
⑤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⑥暴秦之欲无厌
⑦技盖至此乎 ⑧远具时羞之奠
⑨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⑩而母立于兹
A.①③⑥⑨ B.②④⑦⑧ C.②⑤⑥⑩ D.①④⑧⑨
12.(2021秋 金台区期末)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可怜光彩生门户
②韩魏之经营
③若非吾故人乎
④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⑦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⑧吾未尝见全牛
⑨将成家而致汝
⑩明年,丞相薨
A.①③⑥⑦⑩ B.②④⑤⑥⑨ C.①④⑧⑨⑩ D.②③⑤⑦⑧
13.(2021秋 金台区期末)下列各项加点字词语类活用类型不全同类的一项是( )
A.①始速祸焉 ②吾将买田而归老矣 ③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B.①项王军壁垓下 ②族秦者秦也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①飞羽觞而醉月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③长吾女与汝女
D.①良庖岁更刀 ②直夜溃围南出 ③日削月割,以趋
14.(2021秋 红桥区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勉强(qiǎnɡ)栅(zhà)栏 噤若寒蝉(jìn)
B.兴奋(xìnɡ) 妩媚(fǔ) 坚如磐(pán)石
C.霎时(chà) 逮捕(dài) 前仆(fú)后继
D.和弦(xuán) 吮吸(shǔn) 哗(huà)众取宠
15.(2021秋 红桥区期末)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频繁 忏悔 名幅其实
B.辟静 编缉 横征暴敛
C.谬误 纯粹 可歌可泣
D.缜秘 灌输 功亏一匮
16.(2021秋 红桥区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仅文明细节是思想上的自觉、精神上的自制,也是一种行为上的规范。
B.汉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文字符号体系,我们应该保持它的系统性。
C.按消耗水平估计,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近200年以上的能源需求。
D.《红楼梦》改变了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2022-2023学年上学期高中语文人教部编版高二期末必刷常考题之基础知识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共16小题)
1.(2021秋 嘉兴期末)下面各项中没有逻辑错误的一项是( )
A.因为经常去北京、广州和上海等城市参观学习,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往往比别人高明。
B.铁、钢、锌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合,铁、钢、锌是金属,所以,金属在加热时就与硫化合。
C.如果长期躺在床上看书,就会患近视眼;我从不躺在床上看书,所以,我不会患近视眼。
D.小张:“厂里明文规定,工作时禁止吸烟。”小李:“知道啊,可我吸烟时从不工作。”
【考点】病句辨析;不合逻辑.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与修改。根据常见的病句类型分析作答。
【解答】A.正确。
B.不合逻辑。“铁、钢、锌”不能代表所有的金属。
C.不合逻辑。躺着看书导致近视,这只是近视的原因之一。
D.不合逻辑。“工作时禁止吸烟”并不意味着“可以吸烟而不工作”。
故选:A。
【点评】不合逻辑
1.概念并列不当。
因对词语所表达概念内涵及概念间关系的误解而造成的误用。
(1)从属关系并列不当
(2)交叉关系并列不当
(3)非同一范畴的概念不能并用
2.否定失当。
(1)是否使用否定词判断不当。
(2)多重否定导致造成否定失误
(3)“防止”“杜绝”“忌”等否定词的误用造成否定失误。
3.不合事理。
2.(2021秋 红桥区期末)依次填入下面文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目前,北斗正在加速进入新基建,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物联网等新技术深度 。由卫星导航技术催生的新模式、新业态 。在新冠肺炎疫情 战中,北斗的贡献有目共睹。
A.交融 屡见不鲜 阻击
B.融合 层出不穷 阻击
C.融合 屡见不鲜 狙击
D.交融 层出不穷 狙击
【考点】词语辨析.
【分析】本题考查词义辨析。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正确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能根据语境正确使用和正确选用,其中不仅有词语使用是否正确的问题,还有是否使用得好的问题。考查内容主要涉及三个方面:实词的使用与辨析;虚词的使用与辨析;熟语的使用与辨析。词义辨析的基本原则是同中求异,需要了解词语的意义,并能够结合语境辨别。
【解答】第一空,交融:形容事物的交汇融合。也指不同思想、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交往、融合。融合: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本题中是指技术间的互相集合应用,应用“融合”。
第二空,屡见不鲜:常常见到,并不新奇。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本题是指新事物的不断出现,应用“层出不穷”。
第三空,阻击:以防御手段阻止敌人增援、逃跑或进攻。狙击:埋伏在隐蔽地点伺机袭击敌人。“狙击”含有“隐蔽”的意思,而本题中对新冠肺炎疫情的战斗是公开的,并不需要隐蔽,所以用“阻击”。
故选:B。
【点评】辨析词义可以从词的意义方面来辨析:词义的侧重点不同、词义涵盖的范围大小不同、词义的轻重不同;可以从色彩方面来辨析,分清词的褒、贬、中的感彩;可以从语法规范辨析;可以从使用对象进行辨析;可以从前后照应方面进行辨析。
3.(2021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横暴(hèng) 横眉立目(héng) 眼拙(zhuó) 弄巧成拙(zhuō)
B.纤维(xiān) 说媒拉纤(qiàn) 侦缉(jī) 通缉逃犯(jī)
C.创痛(chuāng) 心灵创伤(chuàng) 吓唬(xià) 言语恐吓(hè)
D.离间(jiàn) 间不容发(jiān) 脂肪(zhǐ) 涂脂抹粉(zhī)
【考点】字音.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结合加点字的读音作答。注意声母、韵母和声调。
【解答】A.错误。“眼拙”的“拙”应读作“zhuō”
B.正确。
C.错误。“心灵创伤”的“创”应读作“chuāng”。
D.错误。“脂肪”的“脂”应读作“zhī”。
故选:B。
【点评】字音积累:
挨紧 āi 挨饿受冻 ái 白皑皑 ái 狭隘 ài 方兴未艾 ài(自怨自艾 yì) 不谙水性 ān 熬菜 āo
煎熬 áo 鏖战 áo 拗断 ǎo 拗口 ào 违拗 ào
4.(2021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衙门 沏茶 迷惘 兵慌马乱
B.交涉 谛听 紊乱 烦燥不安
C.消谴 鞭挞 罪孽 甜言蜜语
D.怪诞 陨落 盘踞 山盟海誓
【考点】字形.
【分析】本题考查字形的识记,根据词语的正确写法作答。
【解答】A.错误。“兵慌马乱”的“慌”应改为“荒”。
B.错误。“烦燥不安”的“燥”应改为“躁”。
C.错误。“消谴”的“谴”应改为“遣”。
D.正确。
故选:D。
【点评】字形积累:
长使英雄泪满襟 常备不懈 冬夏常青 习以为常 常胜将军 老生常谈 万里悲秋常作客 良辰美景 寥若晨星
瞠目结舌 一成不变 相辅相成 一脉相承 众志成城 胸无城府 开诚布公 诚惶诚恐 计日程功 张皇失措
驰骋 嗤之以鼻 风驰电掣 驰名中外 驰目远眺 驰誉全国 松弛 一张一弛 弛缓 不可弛懈 整饬
故作矜持 叱咤风云 赤地千里 同性相斥 斥退左右 斥资百万 充耳不闻 首当其冲 忧心忡忡 人影幢幢
崇山峻岭 鬼鬼祟祟 邮戳 戳穿阴谋 相形见绌 川流不息 如椽大笔 创伤 千疮百孔 椎心泣血 觥筹交错
一筹莫展 驻守边陲 绰绰有余 吹毛求疵 催人泪下 摧枯拉朽 义不容辞 辞/词藻 辞/词令 振振有词/辞
喜忧参半 除恶务尽 锄强扶弱 促膝谈心 抱头鼠窜 篡位夺权 璀璨夺目 鞠躬尽瘁
5.(2021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1)好在照顾主儿都是我父亲的老朋友,我有不周到的地方,都肯_______。
(2)如果你觉得心里有_______,这么大年纪,我们先可以不必哭哭啼啼的。
(3)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_______一颗魔鬼般的心。
(4)你当初就不该相信我,因为美德不能_______我们罪恶的本性。
A.包含 委屈 掩饰 熏陶
B.包涵 委曲 掩盖 熏染
C.包涵 委屈 掩饰 熏陶
D.包含 委曲 掩盖 熏染
【考点】词语辨析.
【分析】本题考查词义的辨析能力。根据句意结合近义词的不同之处分析作答。
【解答】(1)包含:里边含有。包涵:客套话,请人原谅。根据句意,说话人是请父亲的老朋友们多原谅的意思,故选择“包涵”。
(2)委曲:勉强服从。委屈:受到不应该有的指责或待遇,心里难过。结合句意,心里有不满意的意思,应选择“委屈”。
(3)掩饰:设法遮盖(真实的情况)。掩盖:从上面盖住。隐藏,隐瞒。结合句意人们往往用至诚的外表和虔敬的行动来“掩饰”魔鬼般的心。
(4)熏陶: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思想行为、品行学问等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好的)。熏染:长期接触的人或事物对人的生活习惯逐渐产生某种影响(多指坏的)。句意是说美德不能改变罪恶的本性,使之向好的方向发展,应该选“熏陶”。
故选:C。
【点评】词义的辨析
词义的辨析重在平时学习中的词语积累,遇到拿不准的词语一定要翻查词典,可整理出来,日积月累,提高词汇量;熟记课下注释中的相关内容;还要特别注意常见词语的非常用语义,亦要注意一词多义现象。
6.(2021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加点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工商总局相关负责人对这两家公司的纠纷进行了调解,最终使双方化干戈为玉帛,在各自领域良性发展。
B.“少年心事当拏云”,年轻人就应该有年轻人的样子。要朝气蓬勃、热情似火,不可老气横秋、冷若冰霜。
C.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他急中生智,意气用事,凭借过人的胆识解除危机,化险为夷,赢得众人交口称赞。
D.在那个动荡的年代,仁人志士们怀瑾握瑜,拒绝与反动势力同流合污。他们如同点点繁星在黑暗中闪烁。
【考点】成语运用.
【分析】本题考查对具体语境中成语的运用正误的辨析能力,高考能力层级E。要结合积累的成语来分析,在平时的学习中,首先我们对于遇到的成语要做好积累,其次是注意可以从词义、词语的感彩、习惯用法等方面进行归纳。成语常见的错误有:望文生义、褒贬不当、搭配不当、用错对象、重复冗赘、谦敬错位、自相矛盾、不合语境等。
【解答】A.化干戈为玉帛:指把战争或争斗变为和平、友好。正确。
B.老气横秋:形容青年人暮气沉沉,没有朝气或老年人自高自大,摆老资格。正确。
C.意气用事:只凭感情办事,缺乏理智。该成语为贬义词,根据“解除危机,化险为夷,赢得众人交口称赞”可知,句中并无贬义。错误。
D.怀瑾握瑜:比喻保持高洁美好的节操志向。正确。
故选:C。
【点评】正确运用成语,要弄清楚以下几种类型的错误:
一、看成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是否协调。
二、看成语意思与所处的语境是否吻合,是否造成大词小用或小词大用。
三、看成语的褒贬感彩是否适合所在的语境。
四、看成语适用的对象、范围和场合是否造成张冠李戴。
五、看成语运用是否因望文生义而误用。
六、看成语是否因画蛇添足而造成前后内容重复。
7.(2021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
B.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C.梨园旧人不觉歔欷
D.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
【考点】古今异义.
【分析】本意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的辨识能力。解答时,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来辨析,也可以结合上下文语境来辨析。
【解答】A.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B.古义:欺诈的言论。今义:无理狡辩,动词。
C.古今都是“悲泣、叹息”的意思
D.古义:此处指言语举动适度得体。今义:不慌不忙,镇静,沉着。
故选:C。
【点评】对于容易混淆的古今同形异义的双音节词语,如能掌握一定的方法辨析它们,不仅有利于确切地理解句意和文意,也有利于提高古诗文阅读能力。
一、利用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或停顿
汉字是形音义的结合体,词是音义结合的产物。所有的词都以具体的词义作为它的内容,都以规定的语音作为它的外在形式。因此,一个词的词义和语音之间是有一定的关联的。一个词它的语音不同,这个词所表示的词义也必然会有所不同。所以,我们可以通过朗读时语音的不同来判断词义间的差异。
二、结合上下文语境
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与它周围的事物必然会有所联系。词语也一样。因为词义不是单一的,它具有多义性,但当这个词语放到具体的语句中时,它的意义大都会单一化。因此,在具体的语句中,一个词的确切意义,往往需要根据该词出现的上下文语境来辨析。词、短语、句子等在语段中出现时,它前面或后面出现的其他语言单位都是该单位的上下文语境。
8.(2021秋 西城区校级期末)下列都含有通假字的一组是( )
①皭然泥而不滓者也 ②屈平既绌,其后秦欲伐齐
③乃令张仪详去秦 ④凡疫所起,本以蒸郁熏染而得之
⑤昔纣王昏昏而亡 ⑥亡走赵,赵不内
⑦司君之过而书之 ⑧馔酒食,持其赀去
A.①②③⑥⑦ B.②③④⑥⑧ C.②③④⑦⑧ D.①②⑤⑥⑦
【考点】通假字.
【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识能力。解答时,要了解通假现象,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在平时学习中要多积累。
【解答】①“泥”通“涅”,染黑 ②“绌”通“黜”,罢免 ③“详”通“佯”,假装 ⑥“内”通“纳”,接纳 ⑦“司”通“伺”,主管、掌管 ⑧“赀”通“资”,钱财。
故选:A。
【点评】通假字的基本规律就是同音代替,可分为四种情况:
一、完全同音
如:①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惠”,通“慧”。译文:太过分了,你的不聪明!)
②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蚤”通“早”。译文:明天清早,你不可不早早地亲自来向项王道歉。)
二、声母相同。
如:①四时之间,亡日休息。(晁错《论贵粟疏》)(“亡”通“无”。译文:一年四季,没有一天能够休息。)
②胡不见我于王?(《公输》)(“胡”通“何”。译文:怎么不引见我去见楚王?)
三、韵母相同
如:置之河之干兮。(《诗经 魏风 伐檀》)(“干”通“岸”。译文:把它放在河岸边啊。)
四、同音代替
由于语言的演变,古时候的许多同音字,现在已经不同音了。
如:①弟子趣之。(《西门豹治邺》)(“趣”通“促”;因为“趣”与“促”,古时候是同音字,但现在已经不同音了。)
②填国家,吾不如萧何。(《汉书 高帝记》)(“填”通“镇”;因为在古代“填”与“镇”也是同音字。)
9.(2021秋 天津期末)下列加点字词类活用现象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贤:动词作形容词,有才华的。
B.朝闻道,夕死可矣 朝、夕: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C.我树之成而实五石 树: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
D.其坚不能自举也 坚: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坚固程度。
【考点】词类活用.
【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能力。首先明确加点词的词性,然后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辨析活用类型。
【解答】A.有误,形容词作名词,有才华的人。
B.正确。
C.正确。
D.正确。
故选:A。
【点评】文言文各种词类活用总结:
1.名词活用为动词。
2.一般名词作状语。
3.动词活用为名词。
4.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10.(2021秋 金台区期末)下列各项中的字音字形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回眸(móu) 踯躅(zhú) 鹧鸪(gū) 联袜演出 涕泗横流
B.沙汀(tīng) 悄然(qiāo) 砧板(zhēn) 戎马一生 雕栏玉砌
C.巨擘(bò) 霰雪(xiàn) 老妪(yù) 暄哗吵闹 锱铢必较
D.天姥(mǔ) 露珠(lù) 考妣(bǐ) 怙恶不悛 妃嫔媵嫱
【考点】字音;字形.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根据词语的读音和写法作答。
【解答】A.错误。“联袜演出”的“袜”应改为“袂”。
B.错误。“悄然”的“悄”应读作“qiǎo”。
C.错误。“暄哗吵闹”的“暄”应改为“喧”。
D.正确。
故选:D。
【点评】字形积累:
唉声叹气 白雪皑皑 和蔼 蔼然可亲 暮霭 安装 按图索骥 昏暗 暗淡 黯淡 黯然销魂 黯然失色
佶/诘屈聱牙 桀骜不驯 翱翔 遨游 道貌岸然
11.(2021秋 金台区期末)下列选项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①列缺霹雳 ②砉然向然
③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④径须沽取对君酌
⑤廊腰缦回,檐牙高啄 ⑥暴秦之欲无厌
⑦技盖至此乎 ⑧远具时羞之奠
⑨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 ⑩而母立于兹
A.①③⑥⑨ B.②④⑦⑧ C.②⑤⑥⑩ D.①④⑧⑨
【考点】通假字.
【分析】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解答】①列,通“裂”,分裂;②向,通“响”,响声;③伏,通“服”,佩服;④沽,通“酤”,买或卖;⑥厌,通“餍”,满足;⑦盖,通“盍”。为何;⑧羞,通“馐”,美味食物;⑩而,通“尔”,你的;
故选:B。
【点评】在辨识通假字时要注意两点:1、要有古音韵的常识。所谓音同音近是就古音而言的,不是指的今音。古今语音变化很大,古代音近的字,到现在不都还音同音近,有的可能变得完全不同了;而原本读音不同不近的字,又有可能变得相同相近。所以当我们以声音为线索去辨认通假时,千万不可只据今音作准则。2、在没有别的例证时,不可只据音同音近而轻言通假。判定某字借用为某字,一定要有充分的证据和理由。
12.(2021秋 金台区期末)下列各项中加点字词全是古今异义的一项是( )
①可怜光彩生门户
②韩魏之经营
③若非吾故人乎
④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⑤可谓智力孤危
⑥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⑦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
⑧吾未尝见全牛
⑨将成家而致汝
⑩明年,丞相薨
A.①③⑥⑦⑩ B.②④⑤⑥⑨ C.①④⑧⑨⑩ D.②③⑤⑦⑧
【考点】古今异义.
【分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
【解答】①古义,可爱;今义,值得怜悯。
②古义,文中指收藏的金玉珍宝等物;今义,筹划、组织并管理或者商业、服务业出售某类商品或提供某方面的服务。
③古今意思相同,老朋友。
④古义,土地方圆;今义,一个特定的地点。
⑤古义,智慧和力量;今义,指运用智慧解决问题的能力。
⑥古义,旧事,前例;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吸引力,能感染人。
⑦古义,泛指一般属官;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去”或“按某种方法处理”。
⑧古今意思相同,整头牛。
⑨古义,安家;今义,结婚(旧时多指男子)。
⑩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
故选:B。
【点评】对古今异义词的词义的判定,主要采用如下方法:①因文定义,也就是依据具体的语言环境,根据其前后词语的含义,通过相关或相似联想拟用某一具体意义,最终通过比较其是否符合事理来确定其准确含义。②代入分析。在判断古今异义词时,还可以按照古汉语中以单音词为主的特点,对单个词语进行解释,然后放入语境进行分析。③课文迁移。如果能将从课本中学到的词语含义进行灵活迁移,就能够快速地推断出阅读材料中词语的含义。
13.(2021秋 金台区期末)下列各项加点字词语类活用类型不全同类的一项是( )
A.①始速祸焉 ②吾将买田而归老矣 ③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B.①项王军壁垓下 ②族秦者秦也 ③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
C.①飞羽觞而醉月 ②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③长吾女与汝女
D.①良庖岁更刀 ②直夜溃围南出 ③日削月割,以趋
【考点】词类活用.
【分析】本题考查词类活用的能力。首先明确加点词的词性,然后根据其在句中的位置和前后词语的词性辨析活用类型。
【解答】A.①速:形容词作动词,招致;②老:形容词作动词,养老;③全:形容词作动词,保全;B.①壁:名词作动词,驻扎;②族:名词作动词,灭族;③礼:名词作动词,礼遇;C.①醉: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醉;②鉴:意动用法,以……为借鉴;③长:使动用法,使……长大;D.①岁:名词作状语,每年;②南:名词作状语,向南;③月:名词作状语,一月月地;
故选:C。
【点评】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的基本规律:
1.名词+名词,非并列修饰关系,且无谓语,一般前一个名词做动词。例:晋军(驻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
2.名词+代词,这时名词一般活用为动词。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说出)其一处也。(《口技》)
3.副词(能愿动词)+名词,这时名词活用为动词。例:云青青兮欲雨(下雨)。(《梦游天姥吟留别》)
4.名词用“而”、“则”与动词或动词性短语相连接,名词活用为动词。例:衣冠(穿上衣服,戴上帽子)而见之。(《冯谖客孟尝君》)
5.古代汉语不仅普通名词能活用为动词,方位名词也常常活用作动词。例:下(攻下)江陵,顺流而东(向东进军)也。(《前赤壁赋》)
14.(2021秋 红桥区期末)下列词语中加线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A.勉强(qiǎnɡ)栅(zhà)栏 噤若寒蝉(jìn)
B.兴奋(xìnɡ) 妩媚(fǔ) 坚如磐(pán)石
C.霎时(chà) 逮捕(dài) 前仆(fú)后继
D.和弦(xuán) 吮吸(shǔn) 哗(huà)众取宠
【考点】字音.
【分析】本题考查字音。结合画线词语的意思和读音作答。
【解答】A.正确。
B.错误。“兴奋”的“兴”应读作“xīng”,“妩媚”的“妩”应读作“wǔ”。
C.错误。“霎时”的“霎”应读作“shà”,“前仆后继”的“仆”应读作“pū”
D.错误。“和弦”的“弦”应读作“xián”,“哗众取宠”的“哗”应读作“huá”。
故选:A。
【点评】字音积累:
膝盖 xī 檄文 xí 狡黠 xiá 厦门 xià 纤维 xiān wéi 翩跹 xiān 纤纤玉手xiān 屡见不鲜 xiān
垂涎三尺 xián 勾股弦 xián 鲜见 xiǎn 肖像 xiào 生肖 xiào 采撷 xié 叶韵xié 纸屑 xiè
机械 xiè 省亲 xǐng 不朽 xiǔ 铜臭 xiù 乳臭未干xiù 无色无臭xiù 星宿 xiù 长吁短叹 xū
自诩 xǔ 抚恤金 xù 酗酒 xù 煦暖 xù 煊赫 xuān 烜赫 xuǎn 眩晕 xuàn yùn 炫耀 xuàn 拱券xuàn
洞穴 xué 噱头xué 可发一噱jué 戏谑 xuè 呕心沥血xuè 血xiě淋淋 驯服 xùn 蕈菌 xùn jùn
徇私舞弊xùn。
15.(2021秋 红桥区期末)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频繁 忏悔 名幅其实
B.辟静 编缉 横征暴敛
C.谬误 纯粹 可歌可泣
D.缜秘 灌输 功亏一匮
【考点】字形.
【分析】本题考查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的能力。字形题主要考查双音节词语和成语,从分类看主要考核音近字或形近字,音近字注意据义定形,形近字可以以音定形。运用的方法主要有对举、组词、读音、形旁辨形。
【解答】A.“名幅其实”中的“幅”应改为“副”。
B.“辟静”中的“辟”应改为“僻”,“编缉”中“缉”应改为“辑”。
C.全部正确。
D.“缜秘”中的“秘”应改为“密”,“功亏一匮”中“匮”应改为“篑”。
故选:C。
【点评】同音字的类型:
1.音同形似,即读音相同,形状也相似。
例如:“松弛”的“弛”与“奔驰”的“驰”,读音完全相同,形状相近而意义不同,极易用错。还有“品尝”的“尝”与“赔偿”的“偿”、“嘹亮”的“嘹”与“撩拨”的“撩”,都属这类情况。
2.音同形异,即读音相同,形状不同。
例如:“贡品”与“供品”、“法制”与“法治”,这几组词由于读音相同,在实际运用中极易张冠李戴,导致失误。
16.(2021秋 红桥区期末)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不仅文明细节是思想上的自觉、精神上的自制,也是一种行为上的规范。
B.汉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文字符号体系,我们应该保持它的系统性。
C.按消耗水平估计,我国的天然气水合物可满足近200年以上的能源需求。
D.《红楼梦》改变了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考点】病句辨析;语序不当;不合逻辑.
【分析】本题考查病句的辨析及修改能力,要结合常见病句类型来分析语句。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如果遇到难以辨别错误类型的句子,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结构来辨明错误类型,同时结合语感以及一些常见语病的特征进行判断。
【解答】A.语序不当,关联词语位置不当,两个分句共用一个主语“文明细节”,关联词语在主语后边,将“不仅”调整至“文明细节”之后。
B.结构混乱,属于中途易辙,前一个分句的主语是“汉语言文字”,第二个分句的主语则变成了“我们”,应将句子改为“汉语言文字作为一种成熟的语言文字符号体系,应该得到我们系统性的保持。”
C.不合逻辑,“近200年以上”自相矛盾,应删掉“近”或“以上”。
D.正确。
故选:D。
【点评】不合逻辑是指句子结构完整,搭配合理,在语法方面正确,但不符合概念、判断、推理等形式逻辑或事理逻辑。因此,这类句子具有较大的迷惑性。
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一)自相矛盾。例如:一个发展经济的大好机遇,正即将到来。(时态上自相矛盾:“正”是现在时,“即将”是将来时)
(二)分类不当。这主要指概念并列不当的现象。例如:农场决心提高粮食、棉花和经济作物的产量。(“棉花”属“经济作物”,二者不可并列)
(三)不合事理。例如:八百多人,几千条胳膊,同暴雨洪水搏斗了一天一夜。(“八百多人”怎会有“几千条胳膊”?不合事实)
(四)否定不当。例如:谁也不会否认长江不是向东流的。(三重否定成否定了,不合实际)
(五)滥用数词。例如:专家指出,我国西部广大中小学在未来的5到10年左右,学生入学人数会快速上升至饱和。(约数词“左右”多余)
考点卡片
1.字音
1
2.字形
3.词语辨析
4.成语运用
5.病句辨析
6.语序不当
7.不合逻辑
8.通假字
1
9.古今异义
1
10.词类活用
1
第1页(共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