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92张PPT)
复习课
必修第一册
奇妙的化学
什么是化学? 你是否对化学有了一个更深的概念?
1.复习第一单元第一节和第二节。
2.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第一课时。
月考,是对于你的一个阶段性检测,学的东西少,所以无重点之分!
化学是什么
元素、化学式、化学方程式?
化学(chemistry)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转化及其应用的基础学科。
化学是一门美丽的学科
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基础学科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化学是一门有趣的学科
化学是人类进步的关键
化学是一门发现的科学,创造的科学,也是支撑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发展的科学,化学在解决粮食问题、战胜疾病、解决能源问题、改善环境问题、发展国家防御与安全所用的新材料和新技术等方面起着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一白春礼
2019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
化学合成材料对病毒的防护立下了汗马功劳!
化学与人类社会的关联
化学是一门中心学科
新高考对化学学科的要求?
新高考改革后,高考理工和医科类专业几乎都要求物理和化学。其中最大的亮点是:高校92个学科门类中65个学科门类要求必选物理,占比近71%;56个要求必选化学,占比61%。而理学、工学、农学、医学四大类的55个本科专业,基本上都要求必选物理+化学。
美术生,选文科不议!
01
03
04
02
化学学习的怪圈
一听就懂、一做就错、一考就砸
如何突破化学学习的怪圈?
远离懒惰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怪圈:
化学与物理、数学相比——简单 (乱、繁、杂)
化学怎么学
由“是什么”向“为什么”转化
“是什么” “为什么”
例如 初中 高中
铁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 1、记住化学方程式 1、记住化学方程式
2、记住实验现象 2、记住实验现象
3、会用差量法进行计算
4、这个反应的本质(得失电子的角度)
视频或者老师演示,记住原理现象结论;死记硬背
巧记:比较法(常用于容易混淆、相互干扰的知识;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同系物、同分异构体四个相似的概念)、归纳法、口诀记忆法、理解记忆法和实验记忆法
由“死记硬背”向寻找“规律性”记忆转变
初中化学
高中化学
认真理解题意
回忆知识点,
确定解题思路
正确解题,注意
完整性和规范性
拓展迁移找规律
初高中化学学习的区别
由“课本知识”向“内在素养”转变:
化学学科核心素养
01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
0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
0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
04实验探究与创新意识
0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
学习要求
化学学习的要求
课前预习——“读、划、写、记”。
课堂上认真听课、完成导纲
及时复习——使知识由“点”连成“线”,最后成“网”。
准备好两本化学作业本:一本笔记本、一本错题本。
认真完成限时练并及时总结
记下老师讲的重点、难点和反复强调的笔记。
预习时发现自己掌握不太好或者已经忘记的旧概念、结构和原理等。
预习时发现的问题,做题和看书时自己悟出来的重要体会。
自己平常做错的题目,以及容易出错或者混淆的概念。
化学笔记本记什么?
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目前人类发现和合成的物质已经超过1亿种。对于这么多的物质和更为丰富的化学变化人类是怎么认识和研究的呢?
分类是认识和研究物质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通过分类,可以将一些纷繁复杂的物质分成不同的类别( ),还可以从离子、电子等微观视角揭示化学反应的规律( )。依据物质类别和元素价态,可以解释和预测物质的性质,设计物质间的转化形式( )。
第一课
第三课
第二课
你有没有真正了解过单元彩页部分呢?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分类
1.空气
2.金刚石、石墨
4.Cu、Fe
5.CuO、CO2
6.H2SO4
7.NaOH
8.KNO3
9.CH4
3. O2 、H2
(1)根据物质的组成分类
金刚石、石墨、C60 又是什么关系?
同素异形体
氧气(O2)与臭氧(O3)
氧化物
根据组成元素
金属氧化物
非金属氧化物
CaO MgO
CO2 SO2
根据化学性质
酸性氧化物
CO2 P2O5
碱性氧化物
CaO MgO
两性氧化物
Al2O3
过氧化物
Na2O2
……
(1)根据物质的性别分类
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
CO2 + H2O = H2CO3 , SO2 + H2O = H2SO3
特别提醒:
⑴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属氧化物 如: Mn2O7
⑵非金属氧化物也不一定是酸性氧化物 如: NO , CO
大多数酸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酸
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属于酸性氧化物
CO2 + Ca(OH)2 = CaCO3 + H2O ;
SO2 + 2NaOH = 2Na2SO3 + H2O
既不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不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
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
CaO + H2O = Ca(OH)2 , Na2O + H2O = 2NaOH
CaO CuO Na2O Fe2O3 都是碱性氧化物
特别提醒: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但是金属氧化物不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如:Mn2O7
少数碱性氧化物能与水反应生成碱
CuO + H2SO4 = CuSO4 + 2H2O ,
Fe2O3 + 6HCl = 2FeCl3 + 3H2O
大多数金属氧化物属于碱性氧化物
两性氧化物
既能与酸反应生成盐和水又能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如:Al2O3 等
Na2SO4
K2SO4
K2CO3
碳酸盐
硫酸盐
钾盐
Na2CO3
钠盐
(3)交叉分类法应用举例
根据多种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同一事物进行多种分类的方法
酸
碱
盐
铵 盐
钾 盐
钠 盐
硝 酸 盐
氯 化 物
硫 酸 盐
碳 酸 盐
H2O
练习1(多选):下列各组,可以用树状分类法进行分类的是
A.烧杯、烧碱、燃烧、烧瓶
B.酒精、酒精灯、水、盐酸
C.干冰、一氧化碳、石墨、金刚石
D.H2、HCl、NaOH、NaHC03
A.烧杯、烧瓶是化学常用仪器,烧碱属于化学药品,燃烧是一种化学反应,不符合树状分类方法,故A错误;
B.酒精为有机物、酒精灯为实验仪器,水属于化合物,盐酸属于混合物,不符合树状分类方法,故B错误;
C.干冰、一氧化碳、石墨、金刚石都属于含碳物质.干冰、一氧化碳属于含碳氧化物,石墨、金刚石属于碳单质,故C正确;
D.按所含元素种类纯净物可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氢气属于单质,HCl、NaOH、NaHCO3属于化合物,故D正确;
树状分类就是一个确定范围内的物质之间所包含的关系有子概念与母概念,所谓子概念就是下一代有上一代的部分因素.
CD
2.分散系及其分类
分散系:
分散质:
分散剂:
把一种(或多种)物质以离子形式分散在另一种 (或多种)物质中的混合物。
被分散成粒子的物质
起容纳分散质作用的物质
(1)概念
(2)分散系的组合方式及分类
气体
气体
液体
液体
固体
固体
分散系
胶体
浊液
溶液
悬浊液
乳浊液
阅读课本,然后画出分散系的树状分类图?
按照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大小来分
气溶胶
液溶胶
固溶胶
<1 nm
1~100 nm
>100 nm
FeCl3+3H2O
Fe(OH)3(胶体)+3HCl
光束照射时的现象 原因分析
Fe(OH)3胶体
GuSO4溶液
形成一条光亮的通路
胶体的直径在1-100nm之间,能使光波发生散射
无光现象产生
溶液中粒子的直径小于1nm,散射极其微弱
胶体的性质:
丁达尔效应:
由于胶体粒子对光线散射形成的光亮的通路
利用丁达尔效应是区分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丁达尔效应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
实质:
分散质粒子直径的大小不同
让一束可见光通过制得的物质,从侧面观察出有一条光亮的通路。
证明有氢氧化铁胶体生成的实验操作?
豆浆牛奶云雾烟,江河血液墨水淀
二、物质的转化
1.酸、碱、盐的性质
酸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酸与活泼金属反应
酸与碱性氧化物反应
酸与碱反应
酸与某些盐反应
(1)酸的主要化学性质归类如下,请列举反应实例,完成下表
Zn + 2HCl == ZnCl2 + H2↑
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
HCl + NaOH == NaCl + H2O
HCl + AgNO3 == AgCl↓ + HNO3
碱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碱与酸性氧化物反应
碱与酸反应
碱与某些盐反应
(2)分别归纳出碱和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Ca(OH)2 + CO2 == CaCO3 ↓ + H2O
Ca(OH)2 + 2HCl == CaCl2 + 2H2O
2NaOH + CuSO4 == Cu(OH)2 ↓ + Na2SO4
盐的主要化学性质 反应实例(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盐+金属
盐+酸 新酸+新盐
盐+碱 新碱+新盐
盐+盐 新盐+新盐
Na2CO3 +2HCl == 2NaCl +H2O+ CO2↑
Na2CO3+ Ca(OH)2== CaCO3↓+ 2NaOH
Na2CO3 + BaCl2 == BaCO3↓ + 2NaCl
Fe + CuSO4 == FeSO4 + Cu
(3)讨论酸、碱、盐的主要化学性质中,涉及哪些反应类型
Zn + 2HCl == ZnCl2 + H2↑
Fe2O3 + 3H2SO4 == Fe2(SO4)3+ 3H2O
HCl + NaOH == NaCl + H2O
HCl + AgNO3 == AgCl↓ + HNO3
Ca(OH)2 + CO2 == CaCO3 ↓ + H2O
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
Na2SO4 + BaCl2 == BaSO4↓ + 2NaCl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Fe+ CuSO4 === FeSO4+ Cu
基本反应类型
酸与碱、盐与酸、盐与碱、盐与盐之间的反应都属于复分解反应。
初中我们学过的酸与金属、盐与金属的反应都属于置换反应,
为什么不同的酸(或碱)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思考】
酸
碱
盐
氯 化 物
硫 酸 盐
碳 酸 盐
【答案】从微观角度看,不同的酸溶液中都含有氢离子,不同的碱溶液中都含有氢氧根离子,所以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如能发生,完成化学方程式,不能的话,说明理由
(1)KCl + NaNO3
(2)Na2CO3 + Ca(OH)2
(3)NH4HCO3 + HCl
(4)CuSO4 + KOH
(5)CuSO4 + NaNO3
不能反应,无气体沉淀水生成
Na2CO3+Ca(OH)2 = 2NaOH + CaCO3
不能反应,无气体沉淀水生成
CuSO4 + 2KOH = K2SO4 + Cu(OH)2
NH4HCO3 + HCl = NH4Cl + H2O + CO2
有沉淀
有气体和水
有沉淀
3.判断下列反应能否发生,如能反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如不能反应,请注明“不能”,并写出不能反应的原因.
铜的活动性比镁弱,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1)铁和硫酸铜溶液
(2)铜和氯化镁溶液
(3)铜和氯化银
(4)银和稀盐酸
Fe + CuSO4 ═ FeSO4 + Cu.
铜的活动性比银强,但氯化银不溶于水,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Mg
Al
Zn
Fe
Cu
Hg
Ag
不能发生置换反应
铁的活动性比铜强,铁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2. 物质的转化
Ca
CaO
Ca(OH)2
CaSO4
2 Ca + O2 ═ 2 CaO
Ca(OH)2 + H2SO4 ═ CaSO4 + 2 H2O
CaO + H2O ═ Ca(OH)2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Ca(OH)2 + SO3 ═ CaSO4
C
CO2
H2CO3
CaCO3
CO2 + H2O ═ H2CO3
H2CO3 + Ca(OH)2 ═ CaCO3 + 2 H2O
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H2CO3 + CaO ═ CaCO3 + H2O
2 C + O2 ═ CO2
点燃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吗?
Ca
CaO
Ca(OH)2
CaSO4
2 Ca + O2 ═ 2 CaO
Ca(OH)2 + H2SO4 ═ CaSO4 + 2 H2O
CaO + H2O ═ Ca(OH)2
转化规律
金属单质
碱性氧化物
碱
盐
O2
H2O
酸或 酸性氧化物
Ca(OH)2 + SO3 ═ CaSO4
C
CO2
H2CO3
CaCO3
2 C + O2 ═ CO2
H2CO3 + Ca(OH)2 ═ CaCO3 + 2 H2O
CO2 + H2O ═ H2CO3
转化规律
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酸
盐
O2
H2O
碱或 碱性氧化物
H2CO3 + CaO ═ CaCO3 + H2O
2、某同学在学习了金属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规律后,绘制了可以通过一步反应制取MgSO4的思维导图,其中所选用的物质错误的是 ( )
A.①—Mg B.②—MgCl2
C.③—H2SO4 D.④—Mg(OH)2
A、Mg可以与盐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镁:
Mg +CuSO4=MgSO4+Cu正确;
B、碱溶液与氯化镁反应生成氢氧化镁,不能生成硫酸镁,错误;
C、MgO+H2SO4=MgSO4+H2O,金属氧化物氧化镁能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正确;
D、Mg(OH)2+H2SO4=MgSO4+2H2O
硫酸能与碱氢氧化镁反应生成硫酸镁,正确。
练习
B
3.要完成下列转化,通过一步反应不能实现的是( )
A、Ba(OH)2→BaCl2 B、Fe2O3→Fe
C、CuO→Cu(OH)2 D、BaCl2→Ba(NO3)2
练习
C
Ba(OH)2 + 2HCl = BaCl2 + 2H2O 或
Ba(OH)2 + CuCl2 = BaCl2 + Cu(OH)2↓
BaCl2 + 2AgNO3 = Ba(NO3)2 + 2AgCl ↓
CuO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故选C
CuO + 2HCl = CuCl2 + H2O 和
CuCl2 + 2NaOH = 2NaCl + Cu(OH)2 ↓
Fe2O3 +3H2 2Fe + 3H2O 或
2Fe2O3 +3C 4Fe + 3CO2↑ 或
Fe2O3 +3CO 2Fe + 3CO2
高温
高温
高温
解析:
判断下列物质中哪些能导电?为什么?
盐酸、NaOH溶液、NaCl固体、K2SO4溶液、石墨、蔗糖溶液、Cu、
酒精溶液、NaCl溶液 。
1、石墨、铜导电
2、盐酸、NaOH溶液、 K2SO4溶液、NaCl溶液导电
有自由移动的电子存在
原因
有自由移动的
阴阳离子存在
原因
3、蔗糖溶液、酒精溶液、NaCl固体不能导电
无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存在
原因
【探究】这些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是如何产生的呢?
有自由移动的带电粒子
【解析】
能导电的物质必须具有能自由移动的,带电荷的粒子。
由阳离子和阴离子构成的离子化合物
例如,固态NaCl虽含有带正电荷的钠离子和带负电荷的氯离子, 但由于带相反电荷的离子间的相互作用, Na+和Cl-按一定的规则紧密的排列着。这些离子不能自由移动,因此干燥的氯化钠固体不能导电。
【原因】
盐酸(HCl的水溶液)、NaOH溶液、NaCl溶液等都能导电,NaCl、 KNO3、 NaOH等固体加热至熔化,也都能导电。
这种在水溶液或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化合物叫做——电解质。
电解质
在水溶液里和熔融状态下都不能导电的化合物。
非电解质
电解质小口诀:酸碱盐,水金氧。
非电解质记特殊:非金氧,有机物,NH3(氨气)
凡是在题中出现溶液或者是单质都不是电解质或非电解质。
啥也不是,溶单质。
1、铜片、石墨能导电,它们是电解质吗?
2、NaCl 溶液能导电,因此我们说NaCl 溶液是电解质,对此你有什么看法?
不是
【解析】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和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思考与交流】
3、CO2的水溶液能导电,CO2是电解质吗?
4、Na2O溶于水所得溶液能导电,有人因此说Na2O是电解质,对此观点你是否认可?
不是
【解析】 co2 + h2o = h2co3, 该溶液能导电是因为生成的h2co3,而不是co2本身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而导电。
不是
不是
电解质
非电解质
NaCl溶液
CO2水溶液
电解质溶液
非电解质溶液
【图示】NaCl 、CO2溶于水导电分析
5、BaSO4、CaCO3、AgCl等难溶于水的盐是否属电解质
【解析】 BaSO4、CaCO3、AgCl 在熔融状态下可以导电,故属于电解质。
6、【判断正误】
液态HCl不导电,则液态HCl为非电解质;
×
【解析】水溶液或熔融状态是外界条件,只需要满足条件之一即可。
1、什么样的物质在什么条件下可以电离出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
即哪些物质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导电?
思考
电解质溶于水或受热熔化时,能电离出自由移动的离子
2、怎样才能形象地把电离的过程描述出来?
电离
如:HCl、 H2SO4、HNO3、H2CO3、H2SO3、CH3COOH、 H3PO4 、HClO
NaOH Na+ + OH-
Ca(OH)2 Ca2+ + 2OH-
Ba(OH)2 Ba2+ + 2OH-
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OH-)的化合物叫做碱
碱
如:NaOH、Ca(OH)2 、Ba(OH)2、KOH、Cu(OH)2、
NaCl、KNO3 、MgCl2 、NH4NO3
练习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电离方程式:
盐:由金属阳离子(或者NH4+)和酸根阴离子组成 的化合物。
如:BaCl2、Na2SO4、Na2CO3 、 CuSO4、AgNO3、NH4NO3
NaCl = Na+ + Cl-
KNO3 = K+ + NO3—
MgCl2= Mg2+ +2 Cl—
NH4NO3 =NH4+ + NO3—
铵盐
练习3.下列物质属于电解质的是 ( )
A.SO2 B.NaHCO3 C.H2SO4溶液 D.Fe
练习4.下列状态下的物质,既能导电又属于电解质的是( )
A.MgCl2晶体 B.NaCl溶液 C.铜丝 D.熔融的KOH
B
D
【解析】能导电的物质为NaCl溶液、铜丝、熔融的KOH,但满足电解质定义的物质只有熔融的KOH。
[实验1-3]
把这个化学方程式写出来:
BaCl2 + Na2SO4 = 2NaCl + BaSO4 ↓
向盛有2ml Na2SO4稀溶液的试管中加入2ml BaCl2稀溶液,
观察现象并分析。
现象 分析 Na2SO4 和 BaCl2的电离方程式 混合前两种溶液 中的离子 混合后溶液中的离子
Na2SO4 = 2Na+ + SO42-
BaCl2 = Ba2+ + 2Cl-
Na+ ,SO42- Ba2+ ,Cl-
Na+ ,Cl-
有白色
沉淀生成
Na2SO4
BaCl2
2Na+
SO42-
2Cl-
2Na+
BaSO4
2Cl-
+
+
Ba2+
BaSO4
Na2SO4溶液与BaCl2溶液反应的实质是:
Ba2+ + SO42- = BaSO4↓
1、有自由离子参加(或生成)的反应称离子反应。
2、用实际参加反应的离子符号来表示离子反应的式子叫做
离子方程式
电解质在溶液中的反应实际上是离子反应
2Na+ + SO42- + Ba2+ + 2Cl- = BaSO4 ↓+ 2Na+ + 2Cl-
1、“写”--写出化学方程式:
2Na+ + SO42- + Ba2+ + 2Cl- = BaSO4 ↓+ 2Na+ + 2Cl-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步骤
3、“删” --删去方程式两边不参加反应的离子,并将方程式化简。
4、“查” --检查两边各元素的原子个数和电荷总数是否相等。
2、“拆”--把易溶、易电离的物质拆写成离子形式,
难溶、难电离物质及气体等仍用化学式表示。
Na2SO4 + BaCl2 = BaSO4 ↓ + 2NaCl
SO42- + Ba2+ = BaSO4 ↓
以Na2SO4溶液跟BaCl2溶液
反应为例
⑴凡非溶液中进行的反应一般不能写离子方程式
如:NH4Cl固体与Ca(OH)2固体混合加热,只能写化学方程式。
即: 2NH4Cl(固) + Ca(OH)2(固) = CaCl2 + 2NH3↑ + 2H2O
△
⑵单质、氧化物、难溶、难电离物质及气体、
在离子方程式中一律写化学式
书写离子方程式应注意的问题!
难溶物质【如CaCO3、BaSO3、FeS、BaSO4、Fe(OH)3等】写化学式。
弱酸 :HF、H2S、HClO、H2SO3 ,H2CO3 ,CH3COOH等
弱碱 :NH3·H2O等 写化学式;
难
电离物
⑴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⑵ 拆:
⑶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⑷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CaCO3 + 2H+ + 2Cl- = Ca2+ + 2Cl- + H2O + CO2↑
CaCO3 + 2HCl = CaCl2 + H2O + CO2↑
CaCO3 + 2H+ = Ca2+ + H2O + CO2↑
例题:写出碳酸钙与盐酸溶液反应离子方程式
⑴ 写:正确书写化学方程式
⑵ 拆:
⑶ 删:删去方程式两边未参加反应的离子
⑷ 查:检查方程式两边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
MnO2 + 4HCl(浓) MnCl2 + Cl2↑ + 2H2O
MnO2 + 4H+ + 4Cl- Mn2+ + 2Cl- + Cl2↑ + 2H2O
2Cl-
练习:写出MnO2与浓盐酸反应离子方程式
MnO2+4H++4Cl- Mn2+ +2Cl-+Cl2↑+ 2H2O
MnO2+ 4H+ + 2Cl- Mn2+ +Cl2↑+ 2H2O
【课堂练习】
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1、澄清石灰水中滴入HNO3溶液
H+ + OH- = H2O
2、Cu(OH)2溶于HCl 溶液
Cu(OH)2 + 2H+ = Cu2+ + 2H2O
3、SO2气体溶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
SO2 + 2OH- = SO32- + H2O
4、CO2气体溶于足量澄清石灰水
5、氨水与盐酸反应
NH3·H2O + H+ = NH4+ + 2H2O
CO2 + 2OH- + Ca2+ = CaCO3 ↓ + H2O
H+ + OH- H2O
H+ + OH- H2O
H+ + OH- H2O
HCl + NaOH NaCl + H2O
HCl +KOH KCl + H2O
H2SO4 +2NaOH Na2SO4+ 2H2O
H2SO4 + 2KOH K2SO4+ 2H2O
这四个反应都是中和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各不相同,但它们的离子方程式都是H+ + OH- = H2O ,这表明强酸与强碱发生中和反应的实质是酸电离出来的H+与碱电离出来的OH-结合生成H2O。
化学方程式表示的是某一个特定的化学反应,而离子方程式能表示同一类化学反应。
H+ + OH- H2O
练习:写出下列离子方程式相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⑴ CO32- + 2H+ = H2O + CO2↑
⑵ Cu2++ 2OH- = Cu(OH)2 ↓
⑶ Cu + 2Ag+ = Cu2+ + 2Ag+
Na2CO3 + 2HCl = 2NaCl + H2O + CO2↑
CuSO4 + 2NaOH = Na2SO4 + Cu(OH)2↑
Cu + 2AgNO3 = Cu(NO3)2 + 2Ag+
5、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
1、看离子反应是否符合客观事实,
如Fe跟稀HCl反应:2Fe+6H+ = 2Fe3++3H2↑
2、看物质是否可拆,如 CaCO3跟稀 HCl反应:
CO32- + 2H+ = CO2+H2O
3、看是否守恒(原子守恒、电荷守恒、电子守恒):
如:Cu + Ag+ = Cu2+ + Ag
Na + H2O = Na+ + OH- + H2↑
4、看是否漏掉离子反应:
如稀CuSO4和Ba(OH)2 溶液反应,
写成:SO42- + Ba2+ = BaSO4↓
1、氢氧化铝与足量盐酸反应:
2、澄清的石灰水跟盐酸反应:
3、氨气通入醋酸溶液:
4、碳酸钡溶于醋酸:
Al(OH)3 + 3H+ = Al3+ + 3H2O
CH3COOH + NH3 = CH3COONH4
BaCO3 + 2H+ = Ba2+ + H2O + CO2↑
【课堂练习】判断下列离子方程式正误
√
×
√
×
H+ + OH- H2O
醋酸铵
离子之间能否发生离子反应
判断下列各组离子能否大量共存?
① Ca2+ Na+ CO32- NO3-
② Ca2+ Na+ SO42- NO3-
③ H+ K+ Cl- OH-
④ NH4+ K+ OH- SO42-
⑤ H+ K+ HCO3- SO42-
⑥ Na+ K+ CO32- OH-
生成难溶物 CaCO3
生成微溶物 CaSO4
生成水
生成 NH3 · H2O
生成 弱酸 H2CO3
能大量共存!
6、离子共存问题
}
生成难电离物质
1、下列各组离子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A. Fe3+ Na+ NO3- OH- B. NH4+ Fe3+ SO42- NO3-
C. SO42- Cl- Ca2+ Mg2+ D. Ba2+ K+ CO32- Cl-
B
2、在无色透明强酸性溶液中,能大量共存的离子组是 ( )
A. Mg2+、NH4+、NO3-、 SO42-
B. Na+ 、 K+ 、 Cl-、 CO32-
C. K+ 、Al3+ 、OH- 、 NO3-
D.Na+ 、Fe3+ 、SO42-、Cl-
A
【课堂练习】
第一单元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一课时
(1)请根据初中学过的氧化反应和还氧反应的知识,分析以下反应,完成下表。
物 质 反应物 发生的反应(氧化反应或还氧反应)
得氧物质
失氧物质
Fe2O3 + 3 CO = 2Fe + 3 CO2
高温
2CuO + C = 2Cu + CO2
高温
C ,CO
CuO ,Fe2O3
氧化反应
还原反应
(2)标出这两个反应中各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比较反应前后价态有没有变化。
2CuO + C = 2Cu + CO2
高温
Fe2O3 + 3 CO = 2Fe + 3 CO2
高温
0
0
+4
+2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
+4
+2
+3
0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被还原(还原反应)
(3)在以上反应中,物质发生氧化反应或还原反应,与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的升高或降低有什么关系?
氧化反应和还氧反应是分别发生的吗?
化合价升高,被氧化(氧化反应)
结论:得氧——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
失氧——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
(一)、从得氧和失氧角度分析
所含元素化合价有升降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结论: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
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
只有得氧(或失氧)的反应才是氧化还原反应吗?
(二)、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
[问题]下列反应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可见,从化合价升降角度不但可以分析有
得氧失氧的化学反应,也可以分析没有得氧失
氧的化学反应,扩大了概念的适用范围。
因为有化合价升降,所以是氧化还原反应。
2Na+Cl2 = 2NaCl 2H2+Cl2 = 2HCl
点燃
点燃
反应前后有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是氧化还原反应的重要特征。
失一个电子
钠原子
钠离子
Na — e- Na+
+
Na
Na+
① 钠离子的形成
[问题]化合价的升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NaCl 的形成过程
② 氯离子的形成
得一个电子
C l + e- C l -
氯原子
氯离子
-
[问题]化合价的升降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2Na+Cl2 == 2Na Cl
0
0
+1 -1
失去2X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到2X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NaCl 的形成过程
化合价升降的原因:电子的得失
(三)、从电子得失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
H2 + Cl2 = 2 H Cl
0
0
+1-1
电子对偏离,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电子对偏向,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HCl 的形成过程
H2与Cl2的反应跟Na和Cl2的反应不同。
化合价升降的原因:共用电子的偏移
氢原子最外电子层1个电子
氯原子最外电子层7个电子
共用电子对
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
凡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都是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 氧化还原反应
从得氧失氧角度分析
物质得到氧被氧化,物质失去氧被还原。
(仅局限于得氧失氧的反应)
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元素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观特征,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③ 2KMnO4 = K2MnO4 + MnO2 + O2
⑥ Mg + 2HCl ═ MgCl2 + H2 ↑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⑤ Zn + CuCl2 ═ ZnCl2 + Cu
⑦ CuCl2 + 2NaOH ═ Cu(OH)2 ↓ + 2NaCl
⑧ CuO + 2HCl = CuCl2 + H2O
② CaO + H2O = Ca(OH)2
① 2Na+Cl2 = 2NaCl
点燃
④ 2Fe(OH)3 = Fe2O3 + H2O
置换反应
复分解反应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基本反应类型
[ 练一练 ] 将下列各反应进行分类;
哪些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小结]
置换反应全部是氧化还原反应;
复分解反应全部是非氧化还原反应;
有单质参加的化合反应和有单质生成的分解反应全部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图 1-14
化合反应
分解反应
复分解反应
置换反应
化 学 反 应
氧化还原反应
非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关系
2.我国“四大发明”在人类发展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其中黑火药的爆炸反应为
2KNO3+ S +3C K2S + N2↑+ 3CO2↑。
该反应中被氧化的元素是( )
A.C B.N C.N和S D.N和C
点燃
A
[课堂练习]
1.下列有关氧化还原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元素化合价升高的反应是还原反应
B.物质在反应中失去电子,此物质中的某一元素化合价降低
C.有电子转移的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D.有化合价升降的反应不一定是氧化还原反应
C
1.标出变价元素的化合价
2.用双箭号表示,箭头从反应物指向生成物的同一种元素。
3.标出“失去”、“得到”的电子总数
注意:失电子数=得电子数
Mg + Cl2 = MgCl2
Mg + Cl2 = MgCl2
0
0
+2
-1
Mg + Cl2 = MgCl2
0
0
+2
-1
失去2e-
得到2 X e-
“双线桥”法
Mg + Cl2 = MgCl2
0
0
+2
-1
3.下列电子转移的表示方法中正确的是 ( )
被氧化
被还原
D
解析:氧化铁得到2×3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一氧化碳失去3×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得失电子不能用“+”“-”表示。
[课堂练习]
升失氧化还原剂,降得还原氧化剂。
有升必有降,升降必相等。
第一单元 第三节 氧化还原反应
第二课时
复习
失电子——化合价升高——氧化反应
得电子——化合价降低——还原反应
从化合价升降角度分析
有元素化合价升降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元素化合价升降是氧化还原反应的表观特征,可作为氧化还原反应的判断依据)
从电子转移角度分析(氧化还原反应的本质是电子转移)
有电子转移(得失或偏移)的化学反应是氧化还原反应。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 2H2O
用化合价升降的观点判断下面反应,是不是氧化还原反应
[练习]
0
+6
+4
+2
在反应中,
元素化合价升高, 电子,被 (填“氧化”或“还原”),
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元素化合价降低, 电子,被 (填“氧化”或“还原”),
发生 (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Cu
失
氧化
氧化
S
还原
还原
得
①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 2H2O
② Zn + 2HCl == ZnCl2 + H2 ↑
[练习]
用双线桥表示下列氧化还原反应的化合价升降及电子转移情况。
0
0
+1
+2
0
+6
+4
+2
失去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到2X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失去2e-,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得到2Xe-,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二、氧化剂和还原剂
氧化剂:
1. 定义
还原剂:
得到电子(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
失去电子(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
所含元素化合价降低
氧化剂
还原剂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所含元素化合价升高
2e-
如何表示反应过程中原子间的电子转移?
还原剂被氧化后的生成物.
氧化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剂被还原后的生成物。
e-
e-
单线桥法
还原产物?
还原产物
氧化产物
氧化产物?
在氧化还原反应中,有电子发生转移(得失或偏移),也就是在反应物中有元素电子发生得失或偏移,这时用一条带箭头的折线从失去电子的元素指向得到电子的元素,并在"桥"上标出转移的电子数,这种表示方法叫单线桥法。
注意事项
(1)不得标明"得"或"失",否则是错的;
(2)箭头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指向氧化剂;
(3)仅需直接标出电子总数,这里不用像双线桥那样。
① CuO + CO Cu + CO2
指出下列反应中的氧化剂、还原剂。
④ MnO2+4HCl(浓) MnCl2+Cl2↑+2H2O
② 2KClO3 2KCl+ 3O2↑
例题:
(2)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同一种物质
(3)氧化剂和还原剂都是同一种物质,而且被氧化与被还原的元素都是相同价态的同种元素
(4)反应物参加反应的总量中仅有一部分为氧化剂,另一部分为反应介质
③ Cl2 + H2O = HCl + HClO
氧化剂 还原剂
①
②
③
④
CO
CuO
KClO3
KClO3
Cl2
Cl2
MnO2
HCl
(1)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别是不同的物质
说明:
(1) 氧化剂和还原剂均是指反应物质,是一种化学试剂, 不是某一种元素。
(2) 氧化剂本身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的产物是还原产 物;
还原剂本身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得到的产物是氧化产物。
2. 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
(2)变价元素的高价态化合物:如KMnO4、FeCl3、浓H2SO4,HNO3 等。
(1)活泼性较强的非金属单质:如Cl2、O2。
(3)其他:如HClO、漂白粉、MnO2、Na2O2、H2O2。
常见的氧化剂:
MnO2+4HCl(浓)
MnCl2+Cl2↑+ 2H2O
2Na+Cl2 = 2NaCl 2H2+O2 = 2H2O
点燃
点燃
Cu + 2H2SO4(浓) CuSO4 + SO2 ↑ + 2H2O
常见的还原剂:
(1)活泼性较强的金属单质:如Al、Fe、Zn。
(2)某些非金属单质:如H2、S、C等。
(3)变价元素的低价态化合物:如CO ,KI 等。
(4)其他:如浓盐酸、NH3。
Zn + 2HCl == ZnCl2 + H2 ↑
MnO2+4HCl(浓)
MnCl2+Cl2↑+ 2H2O
2CuO + C = 2Cu + CO2
高温
Fe2O3 + 3 CO = 2Fe + 3 CO2
高温
3. 氧化性和还原性
氧化性:物质得电子性质,氧化剂具有氧化性,
且物质得电子越容易氧化性越强 ;
回顾初中所学,O2的化学性质
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几乎所有的有机化合物,可在氧中剧烈燃生成二氧化碳与水。氧气具有助燃性,氧化性。
高锰酸钾强氧化剂,在酸性条件下氧化性更强,可以用做消毒剂和漂白剂,和强还原性物质反应会褪色,如SO2、不饱和烃。
还原性:物质失电子性质,还原剂具有还原性,
且物质失电子越容易还原性越强 。
硝酸是一种具有强氧化性、腐蚀性的强酸,浓硝酸是强氧化剂,遇有机物、木屑等能引起燃烧。
回顾初中所学,有关H2,C, CO的化学性质
可燃性
还原性
还原剂有还原性
氧化剂有氧化性
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
氧化剂
氧化产物
还原剂
得到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
+
+
+
还原产物
…
【小结】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
反应物 电子转移(“得”或“失”) 化合价升降 性质(氧化性或还原性) 反应类型 产物
氧化剂
还原剂
失—升—氧化——还原剂, 得—降—还原——氧化剂。
【记忆】
得到电子
降低
氧化性
还原反应
还原产物
失去电子
升高
还原性
氧化反应
氧化产物
【练习】
1、判断下列反应中,电子转移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
B
D选项,铜元素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硝酸中氮元素得电子化合价降低,电子转移方向应由铜指向氮,反应中转移6e-,D项错误。
A选项,KClO3中,两个氯原子由+5价降到-1价,得到2×6e-;六个氧原子由-2价升到0价,失去6×2e-;反应中转移12e-,A项错误;
B选项,两个钠原子失去2×e-,两个氢原子得到2×e-,电子转移方向由钠元素指向氢元素,转移电子数目为2e-;B项正确;
C选项,氯元素化合价降低,得到2×e-,铁元素化合价升高,失去2×e-;C项错误;
2、(教材P26、第10题)
氧化剂 还原剂
①
②
③
④
O2
H2
O2
P
H2SO4
Fe
HgO
HgO
分析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情况,指出氧化剂和还原剂。
3.(教材P25、第7题)
C
B
下列反应中,HCl做还原剂的是 ( ),HCl做氧化剂的是 ( )。
D中碳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加入氧化剂。
4.(教材P25、第8题)实现下列物质之间的转化,需要加入还原剂才能实现的是 ( )
C
A中无化合价升降;
B中铜元素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需加入氧化剂;
C中铜元素化合价降低,作氧化剂,被还原,需加入还原剂;
5、(教材P26、第11题)
从氧化剂和还原剂的角度,分析下列三个反应中H2O2的作用。
H2O2作氧化剂;
H2O2作还原剂
H2O2既作氧化剂又作还原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