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忆读书》教学设计含反思
教材分析:
《忆读书》是统编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第八单元的一篇精读课文,本单元的人文主题是“读书明智”。《忆读书》是一篇叙事散文,作者冰心按时间顺序,回忆自己童年时期的读书经历,多年的读书经验,选书的标准以及读书的方法,表达“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等感悟。本课内容多,信息量大,教学重点是让学生借助对课文信息的梳理,把握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梳理信息,通过交流、展示,体会不同梳理方法的好处。
教学目标:
1.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着、卷”,会写“舅、津”等14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5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3.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重点:
1.认识“舅、斩”等14个生字,读准多音字“传、着、卷”,会写“舅、津”等14个字,会写“舅父、津津有味”等15个词语。
2.用较快的速度默读课文,能梳理出作者的读书经历,说出作者对“好书”的看法。
教学难点:
能对作者的读书方法发表自己的看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词,大致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今天让我们拿起手来,跟着老师一起认真地书写一遍课题。
2.书籍丰富了我们的智慧,让我们齐读课题。一个“忆”字写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篇课文是冰心奶奶在回忆自己多年的读书经历。
3.在学习新的内容之前,我们来回顾一下上节课学过的字词。
4.冰心是一位非常关注我们青少年儿童的作家,她80岁高龄的时候,坚持写作,这篇文章就是她回忆多年的阅读经历而写下来的。那她具体写了什么呢?让我们再一次走进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能有效地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夯实基础,同时为这节课的学习做准备。)
二、进一步感知课文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读书所得的最大体会是什么?(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2.作者读了一辈子的书,对于读书她有很多的感受,但是让她给儿童写几句指导读书的话,她只写了九个字,就是: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3.你是怎样理解这九个字的?
4.冰心把自己一生的读书经历仅仅用9个字就全部概括出来了。那她到底读了哪些书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冰心奶奶的读书经历。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读课文,在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得出读书的感悟。)
三、完成阅读单,对课文信息进行梳理
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老师课前发的阅读单,上节课,我们已经勾画出了时间,现在请同学们从书中勾画出书目和感受,来完成这张阅读单。请小组合作完成。
(设计意图: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让学生完成阅读单,对课文信息进行梳理,能够更好地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
四、细读赏析课文
1.通过梳理冰心的读书经历,我们知道了冰心在不同的时间段读了不同的书。在完成阅读单的过程中,你从书中还得到了哪些信息呢?(读书方法)
2.冰心奶奶告诉了我们哪些读书方法呢?从文中找一找。具体在文中哪里体现了呢?你能从书中找出来读一读相关内容吗?
3.作者读三国时,由于对《三国》充满了好奇,自己一知半解地读了起来,这种阅读方法你赞同吗?
4.不同的时间段冰心有不同的读书方法,分别是一知半解的读,反复读,挑选着读。
5.作者在读书的时候不是所有的书都拿来读,她有挑选的内容,例如,在选择《西游记》和《封神榜》时,冰心认为《西游记》比较精彩,而《封神榜》比较烦琐,所以冰心可能就比较喜欢读《西游记》。请同学们快速浏览一下课文,找出来冰心奶奶挑选好书的标准。
6.冰心在回忆他的读书经历后,他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永远感到读书是我生命中最大的快乐,”对于冰心来说,读书的快乐在哪里?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的脉络,能让学生很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五、课堂总结,布置作业
1.对于冰心奶奶来说读书是一种快乐,是一种幸福。冰心奶奶通过自己亲身的读书经历,表达了自己热爱读书、以读书为乐的情感,希望同学们可以像冰心奶奶学习从书中得到快乐,做到“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希望这九个字贯穿你们的读书生涯,让我一起再把这九个字读一遍。
2.回忆你读的书中,印象最深的是哪本书?准备一段内容简介,下节课与同学交流。
(设计意图:课后作业的布置,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梳理方法,梳理自己的读书经历,而且可以为后面的习作练习打下基础。)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深刻地理解了“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的意思。这篇课文的内容浅显易懂,学习本文时,教师让学生从整体入手,抓住文章的要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抓住疑难句子,通过对疑难句子的把握,来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同时,教师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让学生合作填写阅读单,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来梳理课文内容,理解课文内容,效果较好。美中不足的是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读的环节设计的较少,学生读书的机会不对,以后应让学生在课上多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