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五中 2022-2023 学年高二上学期 12 月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8页,共23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在答题卡上.
2. 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 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3. 主观题答在答题卡上每题对应的答题区域内,答在试题卷上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 5小题,17 分)
材料一:
中国航天文化贯穿于航天事业的各个历史进程及各个领域,是几代航天人经过探索和总结,逐
渐形成并发展起来的一系列影响深远的优良传统和文化理念,同时,中国航天文化是一种优秀的社会
文化,它以中华传统文化为根基,将科学精神、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融合在一起。
中国航天文化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时期中华民族对于太空的向往,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嫦娥
奔月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与浪漫的飞天情结为航天事业与文化的开创奠定了文化基础,随着社会历史的
不断沿革与发展,真正意义上的航天文化跟从航天事业的诞生而来。航天文化是一种与时俱进的先进
文化,除了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与历史性特征之外,又有着显著的时代色彩。伴随着航天事业的发展,
航天文化吸收了许多先进元素,成为新时期重要的先进文化代表。
中国航天文化有独特的文化符号,文化符号是指具有某种特殊内涵或者特殊意义的标示。中国
航天事业从导弹仿制起步,运载火箭的研制与发展轨迹与我国航天事业的发展轨迹基本重合,因此火
箭文化在中国航天文化中起到了重要的象征作用,它是中国航天的关键文化符号之一,此外,航天文
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号。
以使命为灵魂、以品质为追求、以创新为动力构成了中国航天文化的显著特征。航天工程是一
项规模庞大、系统复杂、技术专业的特殊事业,需要高投入,又具有高风险。每一项成果不仅关系到
航天事业的进程还影响到国家的声誉与安危。因此,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20 世纪 60 年代,
针对航天工程技术复杂、质量要求高的特点,周总理提出了“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
一失”的 16 字方针,从而树立了零缺陷质量意识的理念,新时代,随着国家综合实力的增强,中国
航天的零缺陷质量意识又得到了进一步提升,“质量是政治,质量是生命,质量是效益”的理念铭刻
在每一位航天人的思想中,贯穿于航天事业的每一项任务每一个环节里。
中国航天文化的内涵包括精神文化、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三大构成要素。航天精神文化是指航
天人所持有的哲学和其他具体科学精神、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等,它是航天文化的核心,影响和指导
着物质文化与制度文化的建设与发展。航天物质文化是指经过航天人改造的自然环境和航天人创造出
来的一切物品,即航天产品。制度文化是航天精神文化的行为体现,也是物质文化不断丰富的重要保
证。随着航天科技转化与应用的加速,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也要得到更深层次的拓展,社会各界大
力弘扬和广泛学习航天文化,可以确保航天文化在提升国家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和民族凝聚力等方面
承担重要使命。
(摘编自张春颖《中国航天文化的特色及内涵研究》)
材料二:
中国在外太空领域取得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地的头条新闻,当所有目光都集中在中国航天技
术的发展上时,一个被忽视的重要领域是不断高涨的中国独特的“航天文化”热潮。
按照中国航天事业主要参与者的说法,有三种重要“精神”或历史影响使得这种新兴的航天文
化具有典型的中国特色,这就是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全都与中国
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有关,也是航天事业取得成功的基础。
即使在短短几年之前,中国航天文化产品的版图还远没有今天这样广阔。现在很常见的是,中
国品牌与中国国有航天机构合作,打造出大量独特的“有中国特色”的航天主题产品。2019 年 10
月,中国知名设计师品牌卡宾在上海时装周期间举办了一场航天主题时装秀。据卡宾说,时装秀是为
了宣传中国航天文化,致敬中国航天事业。中国体育用品企业安踏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联名
发布主题系列服饰。今年,森宝积木公司推出了中国长征火箭、卫星,月球车和航天员的系列模型,
这个系列是与中国航天文创联名推出的。中国航天文创致力于通过教育活动、文化产品甚至是旅游向
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
中国航天活动和商业产品新热潮正逐年高涨,巩固了国家航天事业。虽然这些产品仍以面向国
内市场为主,但以将中国置于太空探索前沿为主题的传媒产品已经开始渗入国际意识,比如翻译成其
他语言的《三体》小说三部曲和能够在奈飞频道上观看的电影《流浪地球》。此类产品有助于使中国
是太空活动重要参与者的观念在国际上正常化。正如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已经成为美国国民冒险精神
的传承者一样,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也能够强化以下说法:中国的航天事业也是其文
明的自然延续——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
(摘编自[英]莫莉·西尔克《中国正在形成一种独特的航天文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航天文化的形成、发展与中国航天事业的诞生、发展紧密相连,是一种先进、优
秀的社会文化。
B. 传说故事、飞天情结为中国航天文化奠定文化基础,从某种程度上说,有助于中国航
天文化形成鲜明的历史性和民族性。
C. 向青少年宣传中国的航天事业,是中国航天文创的一个努力方向,也是文化产品、旅
游的发展主趋势。
D. 中国航天产品和中国航天文化产品存在较密切的关联,但两者区别之一,是其创造的
主体不完全一样。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航天文化的深度和广度要得到更深层次拓展,需要依次从精神、物质与制度三大要素
进行全面建设。
B. 只有航天文化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元素,在包容中与时俱进,社会各界对它的弘扬才
能不拘一格。
C. 航天技术的发展和航天文化热潮的高涨,使中国在外太空领域的成就不断成为全球各
地的头条新闻。
D. 可以预测,随着以探索太空为主题的中国传媒产品国际意识的加强,中国航天文化产
品有望深入推向国际市场。
3.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航天文化的物质载体也是中国航天文化的文化符
号”这一说法的一项是( )
A. “东方红一号”人造地球卫星承载着中国人不畏艰难,勇于自力更生,发奋进取的拼
搏精神。
B. “两弹一星”精神激励中国航天人奋发图强,团结协作,无私奉献,圆满完成各项攻
坚任务。
C. 以“嫦娥”命名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呼应“奔月”神话传说,寄托国人对月球的美
好遐想。
D. 电影《流浪地球》为解决全人类的问题提供了中国方案,彰显中国人人类命运共同体
的理念。
4、 材料一从哪两个角度论证“质量是我国航天事业的生命”?请简要说明。
5、材料二谈及“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其中的航天产品”时采用类比的手法,请说明并简要
分析其作用。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18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6~9 题。
辛弃疾的黄沙古道
倘若提及黄沙岭,想必鲜有人知。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近乎家喻户晓。这
条从南宋走来的古道,因了辛弃疾的这首词而得名,成为江南一个美丽的注脚。黄沙古道是古时从上
饶通往铅山石塘的必经之路。辛弃疾四十三岁那年,被谏官弹劾,惹得龙颜大怒,罢官,携家在信州
上饶定居。
辛弃疾被迫离开战场,由一个抗金英雄改行当专业词人。这期间,辛弃疾常往返于上饶和铅山,
写下有关上饶的词,多达两百首。可见,上饶是个多么有气场的地方。一个文人的气养足了,胸襟开
阔豁达,才能有源源不断的创作灵感。
沿着上饶黄沙村出来,徒步数里,人烟逐渐稀少。山涧如一把天工神斧,凭空将黄沙岭斫为两
半。山岬摆着形状不一的造型踅进山的皱褶里,给山平添了几分森严。流水潺湲,泠泠作响,让人想
起古琴的声音,但绝不是古筝。古筝俗了些,是高朋满座用以表演助兴的热闹。古琴则不然,是独坐
幽篁轻拨琴弦,弹奏一曲寻觅知音的绝响。
读辛弃疾与陈亮、或与朱熹、或与陆游等人的唱和诗词,总觉得辛弃疾是值得朋友推心置腹的。
可以与他一起对雪煮酒,一起泛舟九曲,一起穿行松林,谈谈“富贵千钧如发”,谈谈“玉女峰前一
棹歌”,谈谈铁马金戈梦——旁逸斜出千万朵,赏心只有两三枝。这样真诚的辛弃疾,真是可爱至
极。
路愈加崎岖,进入山石古道,山涧全被寒芒和灌木丛覆盖。野草贴着地面向路中央蔓延,仿佛
是占山为王的土匪,横冲直撞,霸道地挡住我们的去路。我们小心避开,脚踝依然被剐出许多道血痕。
山里露水重,轻轻蹭一下,裤脚便被露珠沾湿,走起路来格外笨重。艰辛和疼痛,在很多时候,一直
像人生设置中的隐喻,喻示一个亘古不变的道理:踏向远方的路上,总是充满曲折坎坷。
山上树木极多,一棵挨着一棵,整个树透着静气,迥异于城里的树木。每一棵树都沉得住气,
不懂得谄媚天地,也不懂得取悦他人,淡定地发芽、长叶、开花、结果。久居城市,繁忙的工作和生
活常常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历经沧桑的草木,都有一股倔强劲,即使被忽视,被践踏,也会拼全力绽
放人生。它们是一个个智者,指点我们的迷津。
起用、晋升、贬职、隐居,起起落落,贯穿辛弃疾的一生。辛弃疾和苏东坡一样,共同演绎宋
朝的悲怆。两人虽身处逆境,却总有一股浩然正气,促使他们不断地探索人生的真谛,从而让自己“光
风霁月,高高超越于蝇营狗苟的政治勾当之上”。林语堂《苏东坡传》中写道:“从他的笔端,我们
能听到人类情感之弦的振动,有喜悦,有愉悦,有梦幻的觉醒,有顺从的忍受。”辛弃疾何尝不是如
此。两人都是豪放派的词人,在词中有交集,却又有着本质的不同。苏东坡在参佛悟道之中,秉性更
趋于温润敦厚。他尽情享受人生,过着随遇而安的快乐生活。
辛弃疾毕竟是以武起事,是真正的勇士,敢于为屈辱的南宋发出慷慨的怆痛呼喊,有一股平常
人不可企及的燕赵侠士之气。辛弃疾的心里住着千军万马,随时脱缰策马奔腾,气吞山河。他的灵魂
在忧国忧民中苦苦地挣扎,有壮志难酬的长叹之意。
古道蜿蜒,犹如龙脊。越往上走,草越茂密,没人膝盖,无处下脚。行至半山腰,见有一座凉
亭,专供行人歇脚。石块垒就,墙体的石灰剥落,漫漶着黄色的水渍,东一块,西一块,让行人窥探
到时间的方向。数百年来,古道朝迎暮送了多少纷沓而至的身影?漫漫长路,一座凉亭,抚慰了多少
旅途中孤独落寞的心?
南宋的某个夏天。当夜幕降临,各种属于白昼的声音都在黑暗中消失。踢踏踢踏,远处传来马
蹄声,敲破夜色的沉寂。一轮明月悬挂在空中,很低很低,几近挨着黄沙岭。虫鸣次第响起,月光洒
下缕缕清辉。良驹甩了甩长长的鬃毛,嘶鸣数声。辛弃疾站在山岗上,轻抚马背,高大的身影被月色
浸染成一座圣洁的雕像。
辛弃疾沿着司南的指向,由北至南,从故乡到异乡,不论是在朝堂,还是在乡野,自始至终都
在经营一个精神国度,让后人在接受宋词文化浸润的同时,也沿着孤独者的光芒前行。我想铅山人是
懂得这个怀有赤子之心的爱国词人的,他们在为辛弃疾建立雕像时,让他永远面朝北方。
山道幽静,落满阴凉,陡坡下去,七星桥横在清澈见底的溪水之上。一棵古老的枫杨默默守在
桥边,像是在等待故人。桥的四周,长长的藤蔓缠着一个个充满古意的诗句。回想一路的景致,意兴
盎然,不由得脱口吟道: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取材于王俊同名散文,有删节)
6、 下列对加点词语在文中意思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注脚:指黄沙古道因辛弃疾的作品成了一道江南美景。
B. 静气:指黄沙岭上的树木顺应自然生长而保持的本真。
C. 迷津:指久居城市的人们因生存压力过大而失去方向。
D. 交集:指辛弃疾通过诗词创作而得以与苏轼相识相交。
7、 下列对作品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饶的山水环境给予辛弃疾一种丰盈的内心滋养,这使他的创作灵感源源不断,有大
量词作传世。
B. 第五段写野草,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形象地刻画了古道野草的茂密,也暗示出
行程的艰难。
C. 肆意蔓延的野草、历经沧桑的草木以及墙体剥落的凉亭,无不显示出时过境迁、英雄
落寞的无奈。
D. 作者对辛弃疾倍加推崇,不仅在于他有精彩作品传世,也在于他在命运多舛时仍不动
摇爱国之心。
8、从辛弃疾的黄沙古道走过,作者有哪些感悟和思考?请分条概述。
9、 文中在写辛弃疾的时候还联想到苏轼,这样写有什么效果?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0~14 题。
二十九年,辛巳,鞅言于秦孝公曰:“秦之与魏,譬若人有腹心之疾,非魏并秦,秦即并魏。
何者?魏居岭阨之西,都安邑,与秦界河,而独擅山东之利,利则西侵秦,病则东收地。今以君之贤
圣,国赖以盛; 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乡以
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公从之,使卫鞅将兵伐魏。魏使公子卬将而御之。
军既相距,卫鞅遗公子卬书曰:“吾始与公子欢,今俱为两国将,不忍相攻。可与公子面相见
盟,乐饮而罢兵,以安秦魏之民。”公子卬以为然,乃相与会;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
卬,因攻魏师,大破之。魏惠王恐,使使献河西之地于秦以和。因去安邑,徙都大梁。乃叹曰:”吾
恨不用公叔之言!”
秦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号曰商君。
三十一年,癸未。秦孝公薨,子惠文王立。公子虔之徒告商君欲反,发吏捕之。商君亡之魏;
魏人不受,复内之秦。商君乃与其徒之商於,发兵北击郑。秦人攻商君,杀之,车裂以徇,尽灭其家。
初,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为相十年,人多怨之。赵良见商君,商君
问曰:“子观我治秦,孰与五羖大夫贤?”赵良曰:“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仆请终日正言
而无诛,可乎?”商君曰:“诺。”赵良曰:“五羖大夫,荆之鄙人也,穆公举之牛口之下,而加之
百姓之上,秦国莫敢望焉。相秦六七年而东伐郑,三置晋君,一救荆祸。其为相也,劳不坐乘,暑不
张盖。行于国中,不从车乘,不操干戈。五羖大夫死,秦国男女流涕,童子不歌谣,舂者不相杵。今
君之见也,因嬖人景监以为主;其从政也,凌轹公族,残伤百姓。公子虔杜门不出已八年矣。君又杀
祝欢而黥公孙贾。《诗》曰:‘得人者兴,失人者崩。’此数者,非所以得人也。君之出也,后车载
甲,多力而骈胁者为骖乘,持矛而操闟戟者旁车而趋。此一物不具,君固不出。《书》曰:‘恃德者
昌,恃力者亡。’此数者,非恃德也。君之危若朝露,而尚贪商於之富,宠秦国之政,畜百姓之怨。
秦王一旦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商君弗从。居五月而难作。
(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
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B. 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
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C. 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
东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D. 而魏往年大破于齐/诸侯畔之可因/此时伐魏/魏不支秦/必东徙/然后秦据河山之固东
乡/以制诸侯/此帝王之业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山东,一般指崤山以东,作为一个地理区域的名称,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人称
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为一个地域性的泛称;战国七雄之中,除秦国以外的韩、
赵、魏、齐、楚、燕六国都在崤函以东。
B. 秦孝公封卫鞅商於十五邑,封号“商君”。“商”取自其封商地的意思,而“君”多
有尊敬之意,又是战国时代的一种封号,如“信陵君”“平原君”就是这样。
C. 黥,一种刑法,用刀刺刻犯人的面额,再涂上墨,使其永不褪色,也叫“墨刑”。
D. 《诗》,即《诗经》《诗三百》,《诗经》与《楚辞》是中国先秦诗歌的双璧,两者
都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崇高的地位,其中后者是现实主义诗歌的滥觞,句法较长,多六、
七言。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卫鞅认为魏国是秦国的心腹大患,应该趁着秦国国势渐强之时攻伐魏国,可奠定帝王
大业。秦孝公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公孙鞅率兵攻打魏国。
B. 卫鞅使用计谋欺骗魏国,派人送信给公子,约定会盟,商议结盟后罢兵回国。公子信
以为真,赴会中计,魏国大败,魏惠王派人向秦国献出河西一带的地方求和。
C. 惠文王继位后,公子虔的门下人指控商君要谋反,便派官吏抓他。商君急忙逃往魏国,
当时魏国由于害怕秦国才拒不接纳商君。商君回到封地,起兵攻打郑国,秦国趁机发兵,
成功诛杀商君。
D. 赵良认为商君不及百里奚。虽然商君掌握了大权,但是如不能以德服人,长此以往这
权力富贵就好像是早上的露水,一瞬间就会化为乌有。商君没有听从赵良的劝告,过了
五个月就大难临头了。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盟已,饮,而卫鞅伏甲士,袭虏公子卬,因攻魏师,大破之。
(2)商君相秦,用法严酷,尝临渭论囚,渭水尽赤。
14、 赵良认为“一旦秦王捐宾客而不立朝,秦国之所以收君者岂其微哉”的原因有哪些?
请依据原文简要概括分析。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 15~16 题。
采桑子·平生为爱西湖好
欧阳修
平生为爱西湖①好,来拥朱轮②。富贵浮云,俯仰流年二十春。
归来恰似辽东鹤③,城郭人民,触目皆新,谁识当年旧主人?
【注】①西湖:此处指颍州西湖。②朱轮:古制,太守所乘之车,以朱漆涂轮。作者曾任颍州知州,
故以太守自比。③辽东鹤:出自晋陶潜《搜神后记》,写辽东人丁令威修道升仙,化鹤归飞之事。词
人 22 年后辞官如愿归居颍州。
15、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词一定有词牌名,不一定有题目,后人为了区别同词牌的词,往往取首句为题目。本
词即如此。
B. “归来恰似辽东鹤”化用典故,与上片第二句“来拥朱轮”形成对照,感叹久别归来
时世事变迁。
C. “城郭人民”三句,写颍州百姓看到的是年年更替的新上任的太守,没人再认识以前
的太守了。
D. 这首词虽运用典故,化用成语,但语言朴素自然,几无凝滞之感。
16、请赏析这首词的三、四两句。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春江花月夜》中,写了游子和思妇通过互相望月来表达思念之情和李白《闻
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中“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句有异曲同工
之妙的句子
是: ;
(2)在《屈原列传节选》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的创作背景除了楚怀王听信谗
言、不能明辨是非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当时朝廷
小人当道、正直之人遭到排挤的黑暗现实。
(3)《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秦始皇派遣得力三、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 3 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①作为中国艺术研究院建院 70 周年的庆祝活动之一,本次红学论坛邀请欧阳奋强先生与大家重温经
典,共话红楼,其到来可谓使蓬荜生辉。②红学论坛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立项举办的学术活动:以《红楼
梦》为研究对象,站在学术前沿、注重学科建构和跨学科发展,使红学研究自成体系。③其宗旨在于推出
学术话题、活跃思想、引领发展为目标。④一百年前,胡适、俞平伯、顾颉刚开创了新红学;也是在一百
多年前,罗曼·罗兰在创作《贝多芬传》时感慨世纪初的欧洲:“鄙俗的物质主义压制着我们的思维。”⑤
时代的“异”与“同”都让我们深思与忧虑,何以解忧?唯有经典。⑥韩子勇先生在发言中指出:《红楼
梦》散发出只有经典才具有的经久不衰的魅力,它可以让无数后来者叩问自己思想的质地,感受情感的温
度。
18、下面是某毕业学生在教师节前夕发给老师的短信,请选出表达得体的一项( )
恩师别来无恙,毕业之后,学生(A)垂念师恩。曾经我是您的(B)高足,现在学
生也没让恩师失望!值此教师节到来之际,(C)谨祝恩师节日快乐,身体健康!以后还
请恩师继续(D)斧正我的不足,如有事需要学生效劳,我当全力以赴!
A.垂念 B.高足 C.谨祝 D.斧正
19、 关于文段中的加点词语和划线语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段第①句中的加点成语“蓬荜生辉”使用错误,改为“众望所归”才合适。
B. “红学论坛是由中国艺术研究院立项举办的学术活动:以《红楼梦》为研究对象……”
一句中的冒号可以改为句号。
C. “其宗旨在于推出学术话题、活跃思想、引领发展为目标”这句话应该删去“为目标”
三个字。
D. “它可以让无数后来者叩问自己思想的质地”一句中的“叩问”替换为“质问”不适宜。
20、“87 版《红楼梦》是影视改编的经典,欧阳奋强塑造的贾宝玉是荧屏形象的经典,而
这一切又都结缘于《红楼梦》这一文学经典”这句话放在原文中的位置 最 合 适的一项
是( )
A. 放在②③句之间B. 放在③④句之间C. 放在④⑤句之间D. 放在⑤⑥句之间
(二)语言文字运用 II(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相信你也听到过妈妈的唠叨:“多吃点水果蔬菜补充维生素。”可是现代人生活节奏快,花时间购买、
清洗、烹调,不如吃几片维生素片来得方便。所以,在这个全民养生的年代,除了保温杯泡枸杞, ① 也
受到很多中老年人甚至年轻人的追捧。
商家的广告总是无孔不入,比如说维生素是人体所必需的元素, ② :防止衰老,促进免疫,预防
心脏病,甚至还能抗癌……这些功效究竟是真是假呢?防止衰老和促进免疫功能,这两项比较难量化,我们
姑且不说。而心脏病和癌症,都是疾病范畴,补充维生素片,能有作用吗?很遗憾地告诉大家,补充维生
素对预防心脏病和癌症的效果并不明确。额外补充,反而会增加肺癌风险,也会增加心脏病或中风死亡风
险,所以不要过度迷信维生素。还是勤锻炼吧,如果生病还是要去看病吃药。
貌似“十全大补”的维生素片还吃不吃了?答案是: ③ 。换句话说,你妈妈让你多吃水果蔬莱,
是对的!要知道,即使是在太空舱活动的宇航员,在如此独特的生存环境下,他们还是会携带水果上天,
除此之外,他们也只补充维生素 D,因为航天器的保护层使他们晒不到太阳。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 10 个字。
22、归谬法是指为反对错误观点,先假设这个观点是正确的,由此推论得出荒谬结论的论证
方法。仿照下面的示例,结合材料,另写一句话。要求:符合归谬逻辑,句式基本一致,语
言简洁明了。
例句:如果作品水平越高,知音越少,那么谁也不懂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的绝作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有谚语说,要想做好自己,最好问问别人。
也有人说,不要轻易被他人的话语和眼光影响,要做最真实的自己。
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
信息;不少于 800 字。语文参考答案
1. C;2.D;3.A
4.①原因角度:航天工程的特殊性和重要性;②发展(时代)角度:中国航天零缺陷质量意
识的树立和提升。
5.(1)把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成为其国民冒险精神的传承者,与中国航天事业是其文明的
自然延续进行类比。(2)分析:①使说理形象浅显,让人更容易理解;有助于增强论证说
服力。②有助于读者理解中国将自身历史融入航天产品的做法;改变西方对中国太空活动的
某些偏见,使其能够接受中国也应该属于太空的观念。
6.D;7.C
8.①自然山水可以滋养文人的内心,使他们获得创作的灵感;②做人应该真诚坦荡,这样才
能收获友谊;③人生之路总是曲折坎坷,但我们要拼尽全力绽放人生;④人在遭遇苦难后,
可以选择达观超脱,享受人生,过随遇而安的快乐生活;⑤人生应该顺应本心,不必太在乎
别人的看法。⑥生而为人,应不忘家国,敢于发声,有责任感、家国使命感。
9.用了衬托的手法,①用苏轼衬托辛弃疾在逆境中也能正气浩然,“光风霁月”,表现人品、
文品兼高的形象。②拿苏轼参佛悟道对比辛弃疾的侠气、挣扎,突显辛弃疾悲壮的家国情怀。
③以伟人衬托伟人,更突显了诗人内心对辛弃疾的钦佩之情。
10.A;11.D;12.C
13.(1)他们盟誓已毕,正饮酒时,公孙鞅事先埋伏甲士,侵袭俘虏了公子卬,趁势攻击魏
军,大败魏军。
(2)商君在秦国担任国相,使用法律极为严酷,他曾亲临渭河处决犯人,渭河河水都变红
了。
14.①商鞅使用的律法过于严酷,杀人过多,招致怨恨。
②商鞅执政期间欺压排挤王公贵族,缺少执政同盟者,一旦秦王去世,可能会陷入危机。
③商鞅没有以德服人,国内矛盾尖锐,出行需要保镖。
15.C
16.①“富贵浮云”用典或比喻,用孔子“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之语,把富贵比作
浮云。②“俯仰流年二十春”用了夸张的手法,写出了时光流逝之快,。③在结构上,承上
启下。④表达了作者淡泊名利,寄情于山水之间的情感。
17.(1)此时相望不相闻 愿逐月华流照君
(2)邪曲之害公也 方正之不容也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8.C
19.A 20.D
21.①服用各类维生素片;②它的功效数不胜数;③不如多吃水果蔬菜
22.示例一: 如果维生素片吃得越多,疾病越少,那么药(医生、医术)就完全没有存在
的必要了。示例二:如果维生素能够代替水果蔬菜,那么宇航员就不用带水果上天了。
23.试题解析:
本题通过材料考查学生的分析、整合、写作能力。材料作文一方面要求学生整体感知材料,从材料中提炼
出主旨;另一方面要求学生根据主旨,自选角度进行写作,切不可偏题。材料是人们对是否咨询别人的不
同看法。参考立意:做人要有主见;要虚心向别人请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