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尔尼卡》教案-2021-2022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文档属性

名称 《格尔尼卡》教案-2021-2022学年人美版初中美术七年级下册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6.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美版
科目 美术
更新时间 2022-12-26 18:34:5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格尔尼卡》教案
一:教材分析
毕加索的《格尔尼卡》,运用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绘画的形式,以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描绘了在法西斯兽行下,人民惊恐、痛苦和死亡的悲惨情景。
本课时教学通过对《格尔尼卡》一画的欣赏,学习毕加索运用变形、象征和寓意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学习毕加索反对战争、热爱和平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格尔尼卡》这幅著名作品的主题表达。
能力目标:感受艺术大师的创造性思维,学习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爱祖国、爱和平的主题思想。
三、教学重难点:  
1)了解作品中艺术语言与主题表达的关系。
2)从艺术的角度感受战争带给人类的伤害。  
四、课前准备
(一)学生课前准备:查阅相关资料:“格尔尼卡”、“日军侵华战争”等。
五、课时安排:1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请同学们看一段由一阵防空警报引入著名导演冯小刚作品《一九四二》中日本法西斯轰炸重庆和逃难贫民的视频。让学生产生对法西斯暴行的愤怒之情。
师:冯小刚的以电影艺术的形式给我们展示出在二战期间亚洲战场上日本法西斯对中国进行的惨无人道的侵略,同是二战期间在欧洲战场上德国法西斯对西班牙北部的一座小镇里的平民也实施了残忍的轰炸,这一次艺术大师毕加索用绘画的艺术形式向全世界接露了这一暴行。今天让我们再一次的回顾一下战争带给人们的痛苦。
二)作品导入分析及画家简介:
《格尔尼卡》:画面感觉支离破碎,我们看到的是饱受战争摧残的生灵。带给我们的是一种痛苦焦虑的感受。这幅作品是西班牙著名画家,立体主义画派代表人物毕加索的作品。
三)教师介绍作品历史背景。
在1937年4月26日那天下午,希特勒德国干涉西班牙内战,出动飞机向格尔尼卡投下了10万磅炸弹。居民伤亡惨重,据不完全统计,1500多人被当场炸死,3/4建筑物被彻底毁灭。毕加索得知格尔尼卡被希特勒轰炸后义愤填膺,怀着满腔爱国激情创作了宽7.76米,高3.49米的油画《格尔尼卡》。这幅巨画表现了画家对德军法西斯暴行强烈的愤怒,也激起了全人类一切有正义感的人们的愤慨。
四)画面分析:
今天我们来欣赏一下毕加索笔下的这幅作品,看看大师会用怎样的形象来控诉这个事件。
教师播放幻灯片对画面中的形象以问答的形式逐一分析:
画面在最右侧,一个女人高举双手,显然她是从一座着火的房子上跌下来。另一妇女向画面中央奔跑,跑向光明的地方。左边有一母亲,她手托被炸死的婴儿,在啼哭呼号。地上倒卧着战士们残缺的肢体。断臂上还握着被折断了的剑。剑旁有一朵鲜花,这可能是对英雄的哀悼。
靠左侧上方,有一眼睛已移位了的牛头,形象十分狰狞。人们从毕加索过去的画上常出现牛头这一事实来分析,认为它可能象征邪恶。靠中央上方,有一因受伤而嘶鸣着的马头,它张裂着口,由于爆炸声而受到惊吓,他在怒吼着,控诉着。右角一妇人的头从窗户里探出,她举着一盏油灯,向前平举,象征揭露,她把这一切展示在光照之下,让世人看个分晓。在画面的中央,高处有一眼睛似的灯光,可是眼睛的瞳仁却是个灯泡。这盏灯发出锯齿般的光芒,给同学们带来什么样的感受?答:给人以一种慌乱、不安定的感觉。教师进行画面形象总结
五)构图与色彩:
构图:十分随意,有些杂乱,表现了战争带来的紧张气氛。
色彩:黑白灰为主色调,带给我们一种阴冷、沉重、恐怖的感觉。突出了战争
的残酷。
五)作品逸事:
二战期间,德国的将领和士兵经常出入于巴黎的毕加索艺术馆,争相观看毕加索的艺术。可是这些不速之客受到的却是冷淡的接待。有一次,在艺术馆的出口处,毕加索发给每个德国军人一副他的油画《格尔尼卡》的复制品,一位德国军官指着这幅画问毕加索:这是您的杰作吗?毕加索面色严峻的说:“不!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六)作业练习:
教师播放幻灯让学生们观看一些关于战争的图片,进一步的感受战争给人类带来的痛苦,让学生体会和平的重要。
作业:
以战争或和平为题材用铅笔手绘的形式完成一幅绘画作品
七)课堂小结:
今天,我们怀着沉痛的心情一起欣赏了《格尔尼卡》这幅作品,让我们感受到了战争带给人民的伤害,让我们从现在开始好好学习,为了我们祖国的和平,为了祖国的美好明天去奋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