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共48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6.3.防灾减灾(共48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2.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27 07:49: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8张PPT)
第六章 自然灾害
区域认知
结合材料,认识我国防灾减灾的主要手段。
地理实践力
结合实例,阐述在面临自然灾害时宜采取的应对措施。
综合思维
结合材料,分析灾害产生的机制,采取合理的应对措施。
人地协调观
形成正确的自然灾害观。
核心素养
我国的防灾减灾日是几月几日?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是我国继唐山大地震之后伤亡最严重的一次地震。国务院将每一年的5月12日设为“防灾减灾日”提醒社会各界更加重视防灾减灾。
1.你知道国家在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吗
2.如果遭遇自然灾害,你该怎么做
设立缘由
顺应社会各界对中国防灾减灾关注的诉求;
提醒国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更加重视防灾减灾,努力减少灾害损失。
雨后天晴的彩虹韵意着美好、未来和希望,伞的弧形形象代表着保护、呵护之意,两个人代表着一男一女、一老一少,两人相握之手与下面的两个人的腿共同构成一个“众”字,寓意大家携手,众志成城,共同防灾减灾。
1
防灾减灾手段
主要从国家、政府、社会角度考虑
目录
2
自救与互救
主要从个人和家庭角度考虑
防灾减灾
防灾减灾手段
灾害监测
灾害防御
灾害救援与救助
灾后恢复
自救和互救
灾前
灾中
灾后
工作指导方针
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一、防灾减灾手段
1.防灾减灾工作指导方针: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以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的影响。
防灾减灾工作包括:灾害监测 | 灾害救援与救助|灾害防御 | 灾后恢复
灾害监测
地震台
人造卫星
水文站
监测内容:对自然灾害的孕育、发生、发展和致灾全过程进行动态监测。
监测手段:人造卫星、气象站、水文站、地震台、地质环境监测站等。
人造卫星:在台风、森林草原火灾、洪涝灾害、沙尘暴以及其它各项国民经济建设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气象站:通过收集温度、湿度、风向、风速、太阳辐射、雨量、气压、光照度、土壤湿度、土壤温度、露点等多项信息进行实时气象监测。
水文站:观测水文要素包括水位、流速、流向、含沙量、水温、地下水等。
河流流量的测验是水文站工作的重点之一。黄河流域的中小河流的流量测验普遍采用吊箱测流。吊箱测流是缆道测流的一种,是利用一个悬挂在主索上的吊箱(或称缆车)来进行测验。吊箱上装配悬杆悬吊仪器的设备,工作人员在吊箱内进行测量操作。
吊箱测流
吊箱测流是目前最适合对高含沙、冲淤变化大、漂浮物多的河流进行流量测验的设施
图为黄河龙门水文站的工作人员正在吊箱内进行水文测验
思考并回答:
吊箱测流可以测得河流的哪些水文特征?
吊箱测流主要监测哪类灾害的孕灾环境?
吊箱测流的优点是什么?
水量、含沙量、流速、水位等
洪水灾害
测得河道中心数据,避免岸边人为干扰;获取数据速度快
地质环境监测站:主要承担地质灾害的调查、评价、监测,为预警预报、灾害防治和应急处理工作提供技术支撑。
地震监测站:利用各种地震仪器进行地震观测的观测点,开展地震观测和地震科学研究的基层机构。
地质监测 | 地震预警系统
地震预报目前仍是世界公认的科学难题,在国内外都处于探索阶段,而地震预警就显示出重要的价值;地震发生时,纵波传播速度快于横波;这个时间差给地震预警留下了空间
28秒
案例一
2013年四川芦山地震发生时,地震预警系统提前28秒为成都发出了地震预警信息。
71秒
案例二
2017年四川九寨沟地震时,成都提前71秒收到地震预警信息。
目前我们可以预报地震了吗?
我们能够对地震进行预警的原理是什么?
不能,只能预警。
注意预报和预警的区别
地震预警系统的原理是利用电波比地震波传播速度快而产生的时间差,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监测网络,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地震波到达目标地之前自动发布警报。
灾害防御
水库
防震演习
我国为控制和减少自然灾害造成的损失,
工程措施:修建水库、堤坝、防护林等防灾减灾工程。
非工程性防御:规划、管理、施行防灾减灾的法律法规、开展减灾教育等。
护坡工程
调蓄洪水减轻洪涝灾害影响
中国主要防灾工程
三北防护林(西北东北华北地区)防御沙尘暴、寒潮对人们生产生活的影响
2020年5月12日,江苏连云港市南城中心小学的学生在进行应急疏散演练
当日是我国第十二个“全国防灾减灾日”,各地开展了形式多样的防灾减灾活动
各地开展全国防灾减灾日活动
灾害救援与救助
发生自然灾害并达到应急响应程度时,应
① 启动应急预案,
② 调动救援物资和人员,
③ 尽快稳定社会秩序,救治伤员,展开心理援助。
可以预警的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的预警级别,按照突发事件发生的紧急程度、发展势态和可能造成的危害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和四级,分别用红色、橙色、黄色和蓝色标识。一级为最高级别。
我国已建有10个国家级救灾物资储备基地。
灾害救援与救助
如果遇灾时采用空运救援,从距灾区最近的基地出发,最多7小时就可到达受灾地点。
救援对专业知识、专业设备和相关技能的要求很高,所以需要专业救援人员。
灾害救援与救助
汶川地震中的日本救援队
汶川地震中的韩国救援队
中国国际救援队
灾后恢复
发生自然灾害后,应
① 尽快恢复灾区群众的生产和生活,
② 并促进灾区经济和社会的恢复和发展
③ 重建区增强防灾能力。
主要救助形式有政府救济、民间救济和国际救济。
1.你认为地震专业救援队应包括哪些专业救援人员
参考回答:需要负责协调、技术和保障工作的专家和管理人员、从事搜索、营救和保障工作的官兵以及进行医疗救治的医护人员。
2.计算中国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参与国际地震救援次数占全部地震救援次数的比重。
参考回答:约56%。
3.讨论强震发生后国际救援的重要性。
参考回答:国际救援能为灾区提供充足的人力保障,包括救援军队、医护人员以及技术专家,还能提供先进的救援设备,同时保障充足的救援物资。
活动:认识地震专业救援队
我国成为亚洲首个拥有两支获得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
2019年10月,中国救援队和中国国际救援队当日成功通过联合国国际重型救援队测评和复测,我国成为亚洲首个拥有两支获得联合国认证的国际重型救援队的国家
2019年10月21日,中国救援队在北京消防救援总队大兴训练基地进行地震搜救演练
自救与互救的内容
对个人和家庭而言,防灾减灾的主要任务是自救与互救。自救与互救对挽救生命至关重要。平时多掌握一些自救与互救的知识、技能,就会在关键时刻为挽救生命提供更多可能。
自救与互救包括
灾前准备
灾中救助
灾后自我保护
灾前准备
常见的自然灾害中,洪涝、台风等灾害是可以较准确预测的。
因此,在洪涝、台风多发地区,居民应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灾害预警信息,做好灾前准备,这对保护生命和财产安全至关重要。
地震等地质灾害往往较难准确预测,但做好灾前准备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以地震为例,震前准备主要包括准备应急救援包,牢记地震撤离路线和附近应急避难场所位置,经常参加地震演习活动,树立防震意识等。
据中央气象台最新天气预报,地震发生后的未来一周,地震灾区将有三次雷雨或阵雨天气过程,对救灾不利。
(1)根据未来一周的天气变化,分析抗震救灾中
应加强防范哪些次生灾害?
(2)当地震发生时,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是什么?
在教室、楼房内、公共场所应怎样正确避震?
(1)地震造成土质岩石结构疏松,一旦遇有降雨天气,容易产生泥石流、山体滑坡等地质灾害,需在抗震救灾同时加强防范地质灾害。
(2)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教室:迅速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暂避;楼房内:选择开间小、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公共场所: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
练习
求救类
高频哨、救援绳
照明类
蜡烛、打火机、防水火柴、应急手电、电池
防护类
防尘口罩、防滑手套、防灾头巾、安全帽
生活类
保温应急毯、保温帐篷、超薄保温雨衣、压缩饼干、应急水、可调扳手、备用眼镜。
急救类
急救药品包、创可贴、纱布绷带、棉球、无纺布胶带、酒精消毒片。
活动:制作应急包和应急卡片
洪涝灾害
向地势高的地方逃生。
地震
及时、有序地撤到安全地带
泥石流
向垂直于泥石流前进方向的山坡转移
灾中救助
如不能逃脱或被掩埋,要尽可能地进行自我保护,并寻找合适的时机和方法进行自救或向他人求救。
如对别人进行教助,也要时刻注意保护自己和被救者。
逃生路线
逃生路线
滑坡、泥石流灾害中的自救措施:
(1)发生时间:滑坡、泥石流大多发生在持续暴雨后。
(2)易发地区:暴雨过后山区、半山区的村庄。
(3)自救措施
①在野外遇到泥石流时,要向垂直于泥石流
前进方向的高处跑,切忌顺着泥石流方向往
山下跑;要特别注意保护好头部。
②可根据现场地形向未发生泥石流的高处逃生。
③在山区扎营,不要选在谷底排洪的通道以及河道弯曲、汇合处。
情 境
应急反应
正在用火、用电
正在楼房内
身处平房内
正在户外
迅速关闭火源、电源
迅速离开外墙及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等开间小、不易塌落的地方躲避,千万不要跳楼
迅速逃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尽快躲避在比较坚固的家具或设备下面或者旁边
要尽量避开高大建筑物、桥梁、高压电线及化工设施、避开陡坡、陡崖等
灾中救助—地震中的救助
遭遇突发洪水
能逃脱时
不能逃脱时
不能惊慌失措
尽量逃向高处
登上坚固建筑的屋顶、大树、山丘、高坡
获得逃生机会
借助木制家具
抓住漂浮物
尽量不让身体下沉
警惕和防止被毒蛇、毒虫咬伤以及倒塌电杆上电线击伤
关好房门,保护财产
等待救援
灾后自我保护
自然灾害过后,还需要提高警惕,防患于未然。
洪灾过后,应做到不吃洪水浸泡过的食物,要喝煮沸的热水,入住前对房屋进行全面消毒,待电器干燥后再使用。
地震发生后往往还有余震,不可立即返回家中,要远离危墙、广告牌、电线杆等危险区域,等余震过后再作打算。
地震灾害中的自救措施
台风灾害中的自救措施:
(1)台风来临前,准备好手电筒、收音机、食物、饮用水及常用药品等,以备急需。
(2)关好门窗,检查门窗是否坚固;取下悬挂的东西;检查电路炉火煤气等设施是否安全。打雷时不要打电话以及开启电脑、电视、路由器等。
(3)将养在室外的动植物及其他物品移至室内;室外易被吹动的东西要加固。
(4)及时清理排水管道,保持排水畅通。
(5)住在低洼地区和危房中的人员要及时转移到安全住所。
(6)不要去台风经过的地区旅游,更不要在台风影响期间到海滩游泳或驾船出海。
(7)有关部门要做好户外广告牌的加固;建筑工地要做好临时用房的加固,并整理堆放好建筑器材和工具;园林部要加固城区的行道树。
活动:了解身边的应急避难场所
应急避难场所是城镇供人们躲避自然灾害的场所。
这里能保障基本生活需求并配有一定功能设施。
应急避难场所一般布设在城镇空旷地带。
利用电脑、手机等工具,在网络地图上查找身边最近的应急避难场所。
若所在地区建设了应急避难场所,查找从学校或居所前往应急避难场所的最佳路线。
若所在地区没有应急避难场所,请选择附近你认为合适的应急避难场地,并说明理由。
提示:自行利用电脑、手机查找。
提示:根据上题查找的应急避难场所所在地,可利用导航系统查找路线。
提示:应急避难场所的选择要根据应急避难场所的功能进行选择:一是要保证安全,二是能容纳大量人口,三是要能保障人们基本生活需求等。(回答有理即可)
课堂小结
练习
1.对暴雨、洪涝、台风的最重要监测手段是
A.气象台的人工监测 B.利用气象雷达
C.利用探测气球 D.利用气象卫星
2.泥石流是山崩的一种形式,常造成山区严重灾害。若要设计泥石流预警系统,则下列何项因素可做为预警的主要根据
A.气压 B.风速 C.雨量 D.温度
下图为我国南方某地区等高线图。读图,完成3-4题。
4.如果你和同学利用暑假到图示山区野营游玩,保障安全的做法是( )
A.沿河谷向山上行进 B.遇雷雨在大树下躲避
C.选择河道弯曲或汇合处露营 D.选择地势高、较平坦处露营
3.图中四地中,最易受到泥石流威胁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发生的频率高,因而在自然灾害发生的过程中,要掌握正确的救援和救助方法以及自救和互救方法。据此完成5-6题。
5.抢救溺水者的步骤是(  )
①清除口、鼻腔内的异物  ②排去呛入体内的水
③救上船或陆地  ④送医院抢救
A.①②③④ B.③④①② C.③②①④ D.③①②④
6.被洪水围困时,正确的做法是(  )
A.抱紧电杆 B.躲在巨石之下
C.尽量逃向高处、大树、山丘和高坡 D.水性好的人,在洪水汹涌时游泳逃生
7.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泥石流是指在降水、溃坝或冰雪融化形成的地面流水作用下,在沟谷或山坡上产生的一种挟带大量泥沙、石块等固体物质的特殊洪流。华北山地、黄土高原、川滇山地和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
材料二 泥石流示意图及泥石流逃生示意图。
(1)解释导致泥石流爆发的自然条件。
地势陡峭,山高沟深,利于水流汇集;有大量的石块、泥沙和松软土壤;多暴雨或冰雪融水;植被稀疏等。
(2)当泥石流发生时,在泥石流的流经区和堆积区的游客,应该如何正确逃生?
只要听到泥石流的声音和发出的泥石流警报,应快速向主河道两岸的高山地区跑,要跑到相当的高度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