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23* 梅兰芳蓄须
【教学目标】
1.通过情境识字、联系上下文等方法,认识“蓄须、纠缠”等词语,认识“宁、要”两个多音字。
2.借助表格,梳理梅兰芳拒绝演戏的办法,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3.借助资料,品味语言,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教学重难点
1.借助表格,梳理梅兰芳拒绝演戏的办法,经历的危险和困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
2.借助资料,品味语言,感受梅兰芳的民族气节。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在第三单元学过一首古诗,题目叫《雪梅》,大家还记得吗?
生:记得。
师:我们一起背诵一下这首诗吧。
生:(齐背)
师:真好。今天老师带大家认识一个人,这个人的内心像雪一样纯净,品格像梅一样高洁。我们先来看看他的照片。
(教师出示梅兰芳的两张照片,一张梅兰芳的剧照,一张课本上的插图。)
师:大家猜一猜,这两张照片上的人是一个人吗?
生:是。
师:有什么要解释的吗?这真的是一个人?
生:是,一个是穿上戏服的照片。
师:对,第一张照片是这位艺术大师表演时的照片。大家知道这位艺术大师是谁吗?
生:(齐答)梅兰芳。
(教师板书:梅兰芳)
师:老师想问问大家:梅兰芳是男人还是女人?
生:男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课本上有第二张照片。
师:嗯,表扬这位同学,遇到问题时知道从课本上找答案,这是一个很好的习惯。老师要接着问:你了解梅兰芳吗?
生:不了解。
师:其实,我们的课本中有对梅兰芳的介绍,同学们找一找,看看哪个同学最先找到。
生:梅兰芳先生是闻名世界的京剧表演艺术家。
生:在京剧舞台上,梅兰芳主演的《贵妃醉酒》《霸王别姬》等享誉世界。
师:这两位同学真厉害,很快就找到了关键的语句。咱们这节课就是要让同学们学会抓住关键语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希望同学们接下来有更精彩的表现。
(由大家熟悉的一首诗开始,既让学生对所学古诗进行了复习,又缓解了学生的紧张情绪。对梅兰芳的性别、职业、做一个简单的了解,有利于对人物形象的进一步感知。告诉学生本节课的学习方法,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整体感知
师:下面我们进入文本的学习,请同学们齐读第一自然段。
(教师出示这一段课文,“旦角”标注拼音。)
师:刚才同学们在读书的时候有一个词的读音需纠正一下,请大家看大屏幕。
生:旦角(dàn jué)。
师:对,这个词应该读dàn jué,怎么理解它呢?
(教师出示:戏曲中的女性形象)
师:针对这一段的内容,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梅兰芳为什么要留胡须?
师:是啊,这是为什么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读一读课文,看能不能找到问题的答案。
(教师板书:蓄须 并出示读课文要求:1.读正确,读通顺。2.试着从课文中找找你的问题的答案。)
(学生读课文,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文本的某一部分内容进行提问,是本册教材第二单元学习的阅读策略,让学生学会提问并自己试着找答案,是对已经学习的阅读策略的巩固。同时在阅读中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初探主旨
师:同学们的眼神告诉我你已经读完了,那刚才的问题有答案了吗?
生: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才留的胡须。
师:这位同学有一双慧眼,一下子就抓住了问题的实质。但是梅兰芳是京剧表演艺术家,他就是要把京剧艺术表演给大家看的啊,他为什么会拒绝给日本人演出呢?
(教师出示日军大屠杀图片)
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形:在旧中国,英法等国大举侵入并占领中国,瓜分中国领土。到了1931年,日本制造9.18事件,占领我国东北,开始侵略中国,日军残忍之极,所到之处杀光、烧光、抢光。我国军民死伤不计其数,中国人民受尽屈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课文中有些词语就和这些有关,谁来读一读?
(出示:租界 沦陷 侵略)
师:课文中还有一些词语和日本侵略者有关,谁来读一读?
(出示:纠缠 骚扰 闯进)
师:另外一些词语和梅兰芳联系很大,谁来读?
(出示:被迫 拒绝 签订)
师:课文中有两个多音字藏在了句子中,你能读好吗?
(教师出示)
生:他宁可卖房度日,也绝不在日本侵略者的统治下登台演出。
生:一次,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他必须上台演出。
师:这两个多音字同学们读得都很好。这是文章的最后一段,谁来读?
生:作为艺术家,梅兰芳先生高超的表演艺术让人喜爱,他的民族气节更令人敬佩!
师:刚才同学们都读过课文了,我们这篇文章是要赞扬他高超的表演艺术还是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呢?
生: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
(教师板书:民族气节)
(自读课对生字的要求是会读即可,所以分类让学生读,既学习了字词,又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认识。把最后一段提到这个环节,可以帮助学生把握文章主旨,接下来的课堂活动不至于偏离主旨。)
(四)细读课文
师:梅兰芳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表现在哪儿呢?
生:拒绝给日本人演戏。
师:那梅兰芳都用什么办法拒绝给日本人演戏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二自然段。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中找出关键词。
师:找到了吗?
生:藏身租界。
(教师板书:藏身租界)
师:对,在上海时是藏身租界,在香港时呢?
生:深居简出。
(教师板书:深居简出)
师:什么叫深居简出?
生:长时间在家,很少出门。
师:真好,同学们用找关键词的方法很快就读懂了第二段的内容,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读第三、四段,看看梅兰芳又用了什么办法拒绝给日本人演戏?
(教师出示:默读3、4自然段,找出关键词,概括梅兰芳拒绝为日本人演戏的办法。)
师:找到了吗?
生:第三段讲梅兰芳蓄须明志。
生:第四段讲梅兰芳卖房子。
师:第四段中有一个四字词语,找一找。
生:卖房度日。
(教师板书:蓄须明志 卖房度日 )
师:五至七段讲的是一件事儿,同学们自己读一读,试着用自己的话概括一下梅兰芳又用什么办法拒绝给日本人演戏。
(教师出示:默读5-7自然段,概括这几段写了一件什么事,并总结梅兰芳为拒演用了什么办法。)
师:哪位同学说一说。
生:梅兰芳请朋友给自己打针。
师:结果呢?
生:导致发高烧。
(教师板书 打针致病)
师:老师告诉大家,这种伤寒预防针打一针都很危险,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共打了三针。
师:同学们,我们通过读课文,知道了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用了这么多的办法。我们把这几件事联系起来,就概括了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大家一起来说一下。
基本的句式是:谁?为了什么?做了什么?表现了什么?
生: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他藏身租界,深居简出,蓄须明志,卖房度日,打针致病,这表现了他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
师:大家总结得真好。其实,梅兰芳因为拒演还遇到了很多危险和困难,请同学们速读课文,画出相关的句子,并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 教师出示:速读课文,用“ ”画出梅兰芳经历的危险和困难。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生:他受到了日本人的纠缠。
师:怎么叫纠缠?
生:日本人三番五次的到他家里去。
生:到了深夜,梅兰芳关紧门窗,拉上特制的厚窗帘,才能在寓所悄悄地低声吟唱。
师:他忍受着作为艺术家不能演出,不能创作的痛苦,忍受着虚度艺术生命的精神折磨。
生:他难以抵抗来自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
师:什么叫随时随地?
生:不管什么时候叫随时。
师:比如……
生:梅兰芳吃饭的时候、睡觉的时候、和朋友聊天的时候、甚至是自己偷偷唱戏的时候。
师:什么叫随地?
生:梅兰芳在家里、在商店里、在广场上……
师:同学们,这种随时随地的骚扰让人……
生:很恼火,很无奈。
生:不能演戏,梅兰芳没有了经济来源,生活困顿。
生:日本侵略军要求梅兰芳必须上台演出。
师:“必须”怎么理解?
生:一定,没有商量的余地。
师: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出,只好请朋友给自己打了伤寒预防针,就这样日本人还是不肯放过他,那个日本军医……
生:闯进梅兰芳的家。
师:怎么叫“闯进”?
生:不敲门,不打招呼。
师:那如果梅兰芳没有生病,会遭遇什么?
生:被拉起来去演戏。
生:有可能被日本人杀害。
师:是啊,残忍的日本人怎么可能允许梅兰芳骗他们呢?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只好打针装病,就这样还差点儿……
生:丢了性命。
师:梅兰芳为了不给日本人演戏,他要躲避日本人的纠缠,他被迫虚度自己的艺术生命,他被侵略者随时随地的骚扰,他经济上陷入困境,他被日军闯进家门,他打针差点丢了性命,这都表现了他……
生: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
(抓两个关键问题:梅兰芳用了哪些方法拒绝为日本人演戏?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哪些危险和困难?体会梅兰芳令人敬佩的民族气节,同时,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落实本单元的能力训练目标。)
(五)探究主旨
师:文中有两段语言描写,请同学们找出来读一读。
生:普通的演出我都不参加,这样的庆祝会当然更不会去了。
生:胜利了,我该登台演出了!
师:这两句话分别是在什么情况下说的?
生:第一句是日本侵略军要庆祝“大东亚圣战”,要求梅兰芳上台演出。
生:第二句是抗日战争胜利的消息传来时。
师:同学们体会一下梅兰芳在说这两句话时的不同心情。
生:第一次是坚决。
生:第二次是欣喜。
师:大家带着感情再读一读这两句话。
师:这就是梅兰芳,这就是我们的艺术大师。让我们再一起读一读文章最后一段,表达我们对梅兰芳先生崇高的敬意。
师:梅兰芳先生在舞台上是一个优秀的演员,在人格上,他是一个顶天立地的中国人。有人给梅先生写了一首诗,我们来读一读。
(教师出示)
生:(齐读)一代大师梅兰芳,
蓄须明志表衷肠。
拒演举债八年整,
梅兰芬芳四海扬。
师:梅兰芳先生用他自己的方式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
(教师出示 中国人威武不能屈)
生:(齐读)中国人威武不能屈!
师:让我们用最响亮的声音告诉全世界:中国人——
生:威武不能屈!
师总结:这节课我们就上到这儿,老师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
(出示 查找资料,深入了解梅兰芳,阅读更多关于他爱国的小故事,与同学分享。)
(通过对比两段语言描写产生的不同背景,诵读时的不同语气,强调梅兰芳先生的爱国情怀。同时激励学生产生对梅兰芳先生的敬佩之情和作为一个中国人的骄傲之情,增加孩子们的民族自豪感。落实本节课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