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单元检测精编 第二章1~3节测试卷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C
A
A
B
B
D
B
D
D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C
D
B
B
D
C
B
B
D
B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弹开 振动 振动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2、(1)不舒服 (2)一旦煤气泄漏,人们可以立即察觉并排除危险。
23、(1)味蕾 味觉 唾液 味觉细胞 神经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7、(1)音色 海豚 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①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与特色,音色我们辨别不同声音的依据;②能从“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得到有用的信息。
根据题干中图中信息得到:猫的听觉范围是:60-65000赫兹,而蝙蝠是1000-120000赫兹,海豚的是150-150000赫兹,所以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海豚;人的听觉范围是20-20000赫兹,猫的发出声音的频率是760-1500赫兹,所以发出声音的频率全部在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内的动物是猫。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8、(1)固体 (2)水、玻璃或空气 (3)真空 (4)A、B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1)一位同学敲击桌子,另一位同学在另一端能够听到声音,说明声音能够在固体中进行传播;
(2)当在盛水的鱼缸里敲击石块时,外面的同学听到的声音是通过水、玻璃和空气传播到耳朵里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当不断向外抽气时,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减小,说明声音不能够在真空中进行传播;
(4)罩内的空气不能完全抽净,残留的少量空气也能传播声音;而且连接电铃的导线和装置的底座都都能将声音传出,故耳尖的人能听到微弱的铃声。
七下科学单元检测精编 第二章1~3节测试卷
说明:本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英国作家海伦·凯勒失去了听觉和视觉,但她通过“阅读”盲文学习了大量的知识,她获取信息的主要手段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视觉 B.嗅觉 C.触觉 D.心灵感应
2.晚上沉睡中的人被蚊子咬醒,这是人的什么感觉在起作用( )
A.触觉 B.嗅觉 C.视觉 D.听觉
3.下列关于感觉及感觉器官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皮肤能形成触觉、痛觉和冷热觉等多种感觉
B.眼、耳、鼻、舌都是感觉器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喝酒会让人的大脑反应迟钝,不宜开车
D.触觉神经末梢主要集中在指尖
4.吃完糖后马上开始吃橘子,你可能会觉得只有酸味没有甜味,下列解释比较合理的是( )
A.吃了糖后各种味觉的灵敏度降低了 B.吃了糖后甜味的灵敏度降低了
C.橘子汁不能碰到舌上的感受甜味的区域 D.橘子汁本来没有甜味
5.品酒师都不嗜酒,酒鬼都干不了这个职业,这是因为( )
A.酒鬼误事 B.要减少刺激,保持味觉灵敏
C.酒鬼贪吃 D.酒鬼品行不端正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6.吃棒冰时感觉到冰凉,且舌头有点麻,这是由于( )
A.是由于舌的温度感觉引起的 B.是由于舌的味觉引起的
C.是由于舌的痛觉引起的 D.是由于多种刺激综合后产生的感觉
7.俗话说“十指连心”,这是因为( )
A、手指比较灵活 B、指尖神经末梢比较集中
C、指尖有神经连接心脏 D、手指的皮肤特别薄
8.人体皮肤不具备的是( )
A.保护身体的功能 B.排泄功能
C.调节体温的功能 D.感觉功能
9.下列关于声音的发生和传播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B.声音在气、液、固体中的传播速度关系是v气<v液<v固
C.任何气体、液体、固体都能传播声音
D.只要我们观察到物体在振动,我们就能听到它发出的声音
10.当人患了重感冒时,虽然身体很虚弱,却不想吃饭菜,平时最爱吃的菜也觉得没有味道,这是因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患感冒时,味觉不灵敏 B.鼻塞症状造成嗅觉失灵
C.多种感受器都受到影响 D.感冒药的味道影响味蕾的敏感度
11.人耳失聪后就没有听觉,变为“聋子”。引起耳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果是听觉神经或听觉中枢受到损害,听觉就很难恢复,如果不是神经性损害,通过医学手段或物理方法也能恢复听力或提高听力,如助听器可帮助提高听力;贝多芬耳聋后用牙齿咬住木棒顶在钢琴上来听自己演奏的琴声,对此,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 B.贝多芬可能是传导性耳聋
C.贝多芬应该是神经性耳聋 D.贝多芬的听觉中枢是正常的
12.武侠电影里经常描写一位侠客双目失明,却能准确判定攻击者的方位,这是因为( )
A.他的眼睛还可以看见近的物体 B.他的耳朵有特异功能
C.他利用回声来定位 D.由于双耳效应,能判定声音传来的方位
13.如图所示.为了使道路交通更加通畅,厦门市几条主干道架设了高架道路,高架道路的路面铺设“海绵”沥青,部分路段两侧设有高3 m左右的透明板墙,铺设“海绵”沥青和安装这些板墙的主要目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保护车辆行驶安全 B.减小车辆噪声污染
C.增加高架道路美观 D.阻止车辆废气外泄
14.放爆竹和礼花时,若你在一旁观看,最好张开嘴或捂住耳朵、闭上嘴。 这种做法主要是为了( )
A.保护耳蜗内的听觉感受器 B.保持鼓膜内外气压平衡
C.使咽鼓管张开,保护听小骨 D.防止听觉中枢受损伤
15.假如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比光速快,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打雷时,就会先听到雷声后看到闪电
B.百米赛跑时,听枪声计时比看白烟计时还要准
C.超音速飞机到现在也无法研制出来
D.轻声说话也会产生“震耳欲聋”的效果
16.下列四个句子:(1)这首歌调太高,我唱不上去;(2)引吭高歌;(3)她是唱高音的;(4)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1)(2) B.(2)(4) C.(1)(3) D.(3)(4)
17.我们听不到蝴蝶飞行发出的声音,而听到蚊子飞行发出的声音,原因是( )
A.响度不同 B.频率不同 C.音色不同 D.振幅不同
18.常吃大蒜对健康有益。大蒜不仅可以食用,而且还可以治病。医生告诉我们,嚼大蒜能消灭口腔中的病菌。吃过大蒜,旁人会闻到一股“臭”味,但是自己却闻不到这股味道,是因为(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嗅觉细胞暂时失去感觉功能 B.大脑的嗅觉中枢疲劳的缘故
C.不同人的嗅觉敏感程度不同 D.嗅觉细胞接收到的信息无法传到大脑
19.实验表明,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把回声与原声区别开来,已知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米/秒,那么要听到自己的回声,障碍物离人至少为( )
A.340米 B.170米 C.34米 D.17米
20.某学校操场外的一幢高楼离跑道起点170米,同学们在跑步训练时,由于回声导致先后听到两次发令枪声,若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米/秒,那么听到两次发令枪声的时间间隔( )
A.0.5秒 B.1秒 C.0.5分钟 D.1分钟
二、简答题(每空1分,共30分)
21.如图所示,把一敲响的音叉与一悬挂的泡沫小球接触时,发现小球被_______,这个现象说明音叉在___ ___,大量实验表明,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____ __。
22.煤气家庭常用的燃料,纯净的煤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但家用煤气中都要添 加一种有特殊气味的气体,请问: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添加的这种气体,闻着应该是让人 (选填“舒服的”或“不舒服的”);
(2)添加这种气体的目的是 。
23.舌的表面布有许多小凸点,内藏__________,内有许多___________细胞,能感受各种不同物质的刺激。当食物进入口腔时,食物中的一些化学物质溶于________中,刺激_______,使其产生信息,再通过_________神经传到大脑,经大脑分析我们就感知到食物的味道了。
24.小娟因淋雨感觉不适去医院检查,一位老医生用手背触摸了一会她的额头后便告诉她患了感冒,开出处方。挂盐水时一阵疼痛令小娟差点哭了出来。晚饭时,面对母亲辛辛苦苦准备的一桌好菜,小娟没有闻到阵阵香味,也没有胃口。请问: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老医生用 去触摸额头,这主要是因为这里的神经末梢对热比较敏感。
(2)小娟想:“如果没有痛觉,那该多好啊!”你认为好不好?请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小娟面对好菜却没有闻到香味的原因是___________ _____,这说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小丽用两把伞做了一个“聚音伞”的实验。如图,在右边伞的A点挂一块机械手表,当她的耳朵位于B点时听不到声音。把另一把伞放在左边图示位置后,在B点听到了手表的滴答声。这个实验表明声音也可以发生 现象,“聚音伞”增大了人听到声音的 ,手表声在两伞之间传播依靠的介质是 。
26.请观察下面耳的结构模型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听觉的形成过程:外界声波→ → → → →位听神经→大脑皮层的听觉中枢→听觉(用图中的序号表示);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图中⑥是 ,其作用是 ;
(3)耳的结构中听觉感受器的是 (写名称),生活中的有些人经常晕车和晕船,主要是由于[ ] 和[ ] 过敏导致的。
27.联欢晚会上,口技演员惟妙惟肖地模仿一些动物和乐器的声音,他主要是模仿声音的 , 如图所示,是猫、蝙蝠和海豚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三种动物相比较,听觉频率范围最大的动物是 ;发出声音的频率全部在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内的动物是 。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30分)
28.下图是某班物理活动小组成员在探究声音能否在固体、液体、气体、真空中传播时的一些场境,请回答下列问题: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甲图说明声音在 中能传播;
(2)乙图中的声音通过 、 等介质传到耳朵里去的;
(3)丙图中,当向外不断地抽气时,闹钟的“嘀嘀声”在逐渐地减弱,说明声音在 中不能传播。
(4)在丙实验中,当玻璃罩内的空气被抽了好长时间后,耳尖的小明依然听到了轻微的铃声,其原因可能是
A.玻璃罩内并未抽成真空,仍留有少量空气
B.导线、底座也能传声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真空也能传声
D.小明出现了幻觉
29.下表为人和一些动物的发声频率范围和听觉频率范围,参照表格回答:
?
发声频率范围
(Hz)
听觉频率范围
(Hz)
?
发声频率范围
(Hz)
听觉频率范围
(Hz)
人
85~1100
20~20000
蝙蝠
10000~120000
1000~120000
狗
452~1800
15~50000
海豚
7000~12000
150~150000
猫
760~1500
60~65000
?
?
?
(1)上述动物中,可以听到次声的是
(2)哪些动物发出的声音都在人的听觉频率范围之类?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人如果要训练上述各种动物表演节目,哪种动物应该最不“听话”?
(4)人们可以轻松的辨别不同动物的叫声,主要是根据它们叫声的 不同。一般来说,狗吠比猫啼更容易让我们听到,这是因为狗吠比猫啼的 大。
(5)地震前夕,一些动物有异常反应,如老鼠出洞、鸡鸣狗叫等,而人却感觉不到,这是为什么?
30.下图是人的脑的示意图,请分析回答: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上课铃响了,同学们听到铃声后陆续走进教室,请写出形成听觉的过程
;(用图中字母、箭头表示)
(2)在形成过程中,神经冲动是在 产生的;
(3)一位战士的被枪炮声震聋,损伤部位最可能的是 (填名称);
(4)如果鼻咽喉感染,应及时治疗,否则病菌有可能通过 进入中耳引起发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