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三首》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古诗三首》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99.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27 21:32: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6张PPT。 古诗三首学习生字亭



谙tíng
tíng
tán
luó
ān亭子
庭院
水潭
河螺
谙练 祖国的大好河山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情达意的。独



山敬亭山
在今安徽宣城,是江南名郡,诗人谢灵运、谢朓等曾在这里做过太守。本诗作于753年,是李白离开长安后,经过十年漫游,来到宣城所写。长期飘泊,使李白饱尝了人间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傲岸倔强的性格仍一如既往。这期间,他写了大量的借游仙、饮酒的方式排遣苦闷倾诉内心情感的诗。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独自。  
尽:消失了。
闲:悠闲自在。
厌:满足。
天上的鸟儿高飞远去,直到没了踪影。
长空中的一朵白云,也慢慢地飘远。 我和敬亭山互相注视着,彼此总也看不够。
此时能理解我寂寞心情的,只有敬亭山了。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诗人抒发了对大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因怀
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寂寞之感。 独坐敬亭山
   唐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 洞庭湖在湖南省北部, 长江南岸, 为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古称“云梦泽” 。跨湘鄂两省,它北连长江、南接湘、资、沅、酆四水,号称“八百里洞庭...现水面被分割为东洞庭湖、南洞庭湖、西洞庭湖三部分。 洞庭湖的风光极为秀丽,许多景点都是国家级的风景区,如:岳阳楼、君山、杜甫墓、杨么寨、铁经幢、屈子祠、跃龙塔、...面积约3900平方公里。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唐代诗人,被白居易称作“诗豪”。他的许多作品,立意新颖,思想深刻;七言绝句受到民歌的启发,写得明快清新,富有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1 湖光秋月互相辉映,显得多么和谐。
2 平静的湖面没有风,如一面没有经过
打磨的铜镜。

3 从远处看。那月下洞庭湖里的君山
苍翠无比。
4 好像在白银盘里盛放着一枚青螺。
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比喻)
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赞美,及心情的愉快和轻松。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著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 1江南真美啊!
2 我对这里的风景曾经那样熟悉。 3 太阳出来,照得江边的花比火还红。
春回大地,江水如蓝草一样绿。
5 怎能不怀念江南呢? 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
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
春来江水绿如蓝。
能不忆江南?表达了作者对江南景色的赞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