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课程导入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十六国
并存
北魏
南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
魏
蜀
吴
西晋
东晋
宋
齐
梁
陈
十六国
并存
北魏
南朝
东魏
西魏
北齐
北周
北朝
?
第一单元 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第1课 隋朝的统一与灭亡
课程目标
知道隋朝的统一
了解大运河的开通及意义
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及意义
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隋的统一
建立时间:581年
建立者:杨坚(隋文帝)
都城:长安
统一时间:589年(灭陈)
隋文帝
知识点(背诵)
隋统一全国后的疆域图
1、结束长期分裂局面
2、顺应统一多民族国家发展大趋势
隋统一的意义
统治措施
政治: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三省六部制);改革选拔官员方式(科举制)
经济: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
促进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增长,使隋朝成为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
作用
知识拓展
泊秦淮
唐·李商隐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后庭花: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南朝陈皇帝陈叔宝(即陈后主)溺于声色,
作此曲与后宫美女寻欢作乐,终致亡国,所以后世称此曲为“亡国之音”。
知识拓展
内史省:起草政令
门下省:审核政令
尚书省:管理政务,统领六部
吏部:管理文职官员
礼部:典礼事务与学校、科举之事及外交事务
兵部:掌管全国绿营兵籍及武职官员
刑部:主管全国刑罚政令及审核刑名的机构
民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工部:管理全国工程事务
大运河开通
目的: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时间:605年,隋炀帝统治时期开始
概况: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
意义:加强了南北地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
知识点(背诵)
大运河开通
知识拓展
顺口溜记忆法
北涿郡,南余杭,中心一点是洛阳,永通邗江南,海黄淮长钱。
相关史料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重来,锦帆未落干戈起,惆怅龙舟更不还。——唐朝·胡曾《汴水》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唐朝·皮日休《汴河怀古》
有利有弊,辩证看待
科举取士制度
世袭制
春秋战国
夏商周
世袭制 养士制
代表人物:周公
代表人物:管仲、孙膑
秦
汉
察举制
代表人物:曹操
魏晋南北朝
九品中正制
代表人物:王羲之、谢安
隋以后
科举制
贵族垄断、注重门第
科举取士制度
知识点(背诵)
隋文帝废除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察人才的学识,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
隋炀帝创立进士科,标志着科举制的正式确立。
科举取士制度
史料
这一制度,中国推行了近两千年之久;他们通过考试,品评人才的优劣,为政府机构配备文官。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对于历史发展有什么意义?
科举取士制度
知识点(背诵)
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利,扩大了官吏选拔范围,成为历朝选拔官员的主要制度。
推动了教育和文学艺术的发展
隋朝灭亡
父母不保其赤子,夫妻相弃于匡床,万户则城郭空虚,千里则烟火断灭。
——《旧唐书·李密传》
有一于此,未或不亡。况四维不张,三灵总瘁,无小无大,愚夫愚妇,共识殷亡,咸知夏灭。罄南山之竹,书罪未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
——《瓦岗军李密讨隋炀帝檄文》
隋灭亡的原因是什么?
隋朝灭亡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导致民不聊生,社会矛盾激化。
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死,隋朝灭亡。
对后世有什么经验教训?
1、统治者要勤于正事,重视民生。
2、荒淫无度、暴虐成性的国君必将被人民推翻。
3、得民心者的天下,失民心者失天下。
即时练习
1.(2021·山东临沂)隋文帝杨坚之父杨忠,曾被北周封为“随国公”。杨坚袭此封爵,夺位后立国号为“随”,但其认为随有“走”的意思,恐不祥,遂改为“隋”。这句话表明( )
A.杨忠经历了北周和南朝
B.杨忠是隋朝的开国皇帝
C.杨坚没有做过“随国公”
D.隋朝最初的国号是“随”
D
即时练习
2.(2021·河南)隋炀帝时,南方和北方的经济形势,使得加强它们之间的水路交通运输成为一件迫切的事情。于是隋炀帝( )
A.南下灭陈
B.营建东都
C.开通大运河
D.创立科举制
C
即时练习
3.(2021·吉林长春)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的某展览分为“一河千载通南北”“货通南北利四方”等几个部分。据此判断,该展览的主题是( )
A.舟楫千里——大运河文化展
B.天府之国——都江堰文化展
C.千秋功业——明长城文化展
D.交通大国——宋航海文化展
A
即时练习
4.(2021·江苏扬州)古诗云“喜中青钱选,才高压俊英”(“青钱选”比喻科举考试时文章写得好,每次都被选中)。这说明科举制在选官上注重( )
A.血缘
B.品德
C.门第
D.才学
D
即时练习
5.(2021·江西)中国民间自古有给小孩佩戴“长命锁”的风俗,这寄托了家族对子孙后代的期盼。右图是一枚银质的“长命锁”,它反映了( )
A.书法艺术上的杰出成就
B.白银逐渐成为主要货币
C.古代手工业技术世界领先
D.科举制对百姓生活的影响
D
课后作业
了解科举制的发展过程,思考科举制与现代考试的关系。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