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2 风成地貌课件 (共41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2 风成地貌课件 (共41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6M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26 21:05:1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1张PPT)
2-2 风成地貌
作用形式:
风成地貌
风是干旱、半干旱地区地表形态的主要“雕刻师”
风蚀地貌 风积地貌
指风对地表形态的塑造过程
风力侵蚀、风力搬运和风力堆积
风蚀地貌:风蚀作用形成的地表形态
风力侵蚀:地面物质在风力作用下脱离原地,称为风蚀作用。
风蚀作用包括吹蚀作用和磨蚀作用。
  吹蚀:风吹过地面时,带走细颗粒物,造成地面的破坏。
  磨蚀:挟带沙粒的风吹过地面物体时,风中运动的沙粒对经过的物体进行磨蚀,造成地面物体的破坏。
一般风力越大,风力侵蚀越强。
千姿百态的风蚀地貌
风蚀蘑菇
风蚀洼地
风蚀柱
石窝(风蚀壁龛)
雅丹地貌:现泛指干燥地区一种风蚀地貌。雅丹地貌以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附近最典型。
在干旱地区,由土状堆积物所组成的地面,经风化、流水冲刷和风蚀等作用,形成了相间排列的风蚀柱、风蚀残丘和风蚀沟槽的地貌组合。
风蚀地貌
https://pc./
问:鲸背状雅丹迎风一面坡度陡还是缓,为什么?
由于大风的长期吹拂,导致迎风坡的岩石侵蚀比较严重,逐渐形成了陡峭的地形,另一侧由于位于背风坡,侵蚀作用较弱,因此坡度相对和缓。
问:平顶山状雅丹顶部为什么平坦?
平顶山状雅丹顶部平坦是早期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
流水沉积
地壳抬升
风化、侵蚀
雅丹地貌
被水淹没
问:
水上雅丹的形成过程?
问:柴达木盆地边缘为何多戈壁?
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测盆地中还可能出现的风蚀地貌。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处内陆腹地,在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在 200 毫米以下。区内大风日数多,尤其春季大风更为频繁。在盆地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 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1.柴达木盆地边缘为何多戈壁
盆地边缘的雪山,积雪融化后河水带来的沙石在盆地边缘堆积(流水搬运、沉积)
该区域气候干旱,多大风天气,地表植被覆盖稀疏,大风将地表的细颗粒物吹走,留下粗大的砾石而形成戈壁。(风力侵蚀)
  2.根据柴达木盆地的自然环境特征,推测盆地中还可能出现的风蚀地貌。
风蚀洼地、雅丹地貌等
  柴达木盆地位于青藏高原,深处内陆腹地,在阿尔金山脉、祁连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柴达木盆地属高山高原气候,大陆性特征明显,以干旱为主要特点,年降水量在 200 毫米以下。区内大风日数多,尤其春季大风更为频繁。在盆地与昆仑山脉的过渡地带,源自昆仑山脉的河流和洪水将碎屑物挟带至山前堆积下来,形成冲积扇和洪积扇,大风再将冲积扇和洪积扇表面的细颗粒物吹走, 留下粗大的砾石覆盖着地面,形成戈壁。
风把从地表吹扬起来的松散碎屑物质搬运到他处的过程,称为风的搬运作用。
风的搬运能力极强,一般与风力的大小成正比;与碎屑物的粒度大小成反比。由于风力的强弱、被搬运物质的大小和密度不同,风的搬运方式也不同,以悬移、跃
移和蠕移三种方式进行。
风力搬运
风积地貌
沙垄
沙丘
风中挟带的沙粒,在风速降低时沉降在地面所形成的各种地表形态。
风积地貌主要以各种形式的沙丘呈现。新月形沙丘是其中的基本形态。
迎风坡
风向
迎风坡
背风坡
新月形沙丘示意图
微凸而平缓
下凹、坡度较陡
两翼
延伸方向指向下风向
  1.沙丘的形态与风向密切相关。以新月形沙丘为例,描述沙丘的形态特点,并说明在野外怎样利用沙丘形态来判断当地的主导风向。
两翼展开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交角角度愈小。
新月形沙丘是流动沙丘中最基本的形态。沙丘的平面形如新月,丘体两侧有顺风向延伸的两个翼,两翼展开的程度取决于当地主导风的强弱,主导风风速愈强,两翼展开的角度愈小。下图为“某地新月形沙丘示意图”。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判断此地主导风向可能为
A.西北 B.东北 C.西南 D.东南
2.下图沙丘形态中最能体现“恶风卷地吹黄沙”天气特征的是
沙丘是风力作用下沙粒堆积而成的丘状或垄状地貌。
沙丘形态:受风力大小、地表形态的变化,以及植被、沙源等条件的影响
在自然界中,单独的新月形沙丘并不多见,基本上是新月形沙丘的变形。
格状沙丘由相互垂直的风相互作用形成的,因风向较多使沙丘纵横交错,在腾格里沙漠较常见到此现象。
纵向沙丘
该类沙丘是在各种方向的风相互作用干扰下堆积而成,高度可达100~200m以上
斜理构造,无固定物,具有流动性,典型代表为新月形沙丘。
层理构造,沙丘上生长植物能固定流沙,不具有移动性。
沙丘的类型:静止沙丘和流动沙丘
流动沙丘的构造
静止沙丘的构造
由里向外逐渐变新的堆积。
基本和陡坡平行的,沙丘移动方向与风向一致。
风沙流通过灌丛植物时,大量沙粒会堆积在植物根部附近,形成灌丛沙丘。
读图 描述灌丛沙丘分布区域的环境特点,并分析其为何多出现在绿洲边缘
风积地貌------灌丛沙丘
环境特点:
地形平坦开阔,
气候干旱少雨,
植被覆盖稀疏,
有一定的水源分布,生长着少量的灌丛植物。
分布原因:
绿洲边缘有一定的地下水分布(水源),有利于灌丛植物的生长。
这是半固定沙丘中最普遍而常见的沙丘。随着植物体的生长,灌丛沙丘体积不断增大,凡是水分条件较好,有植物生长的地方都可见到。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治理
(1)破坏建筑物
(2)降低土壤肥力
(3)掩埋房屋、农田、道路等
(4)生产生活受影响,生命财产损失
危害:
草方格、石方格、高立式沙障、防护林带等
风沙活动的危害与治理
治理:
通过设置障蔽或植树种草来增大地面的粗糙度,以降低风速, 削弱风沙的破坏作用, 从而达到阻沙和固沙的目的。
增大地表粗糙程度,有助于降低风速,抑制沙尘的扬起;能截留水分,提高沙层含水量,有利于固沙植物的存活。
治理:草方格
穿越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石油公路,需要经过 400 多千米的流沙区。
该公路两厢的防护林带,防护林宽度为 30~50 米,栽种梭梭、沙拐枣、红柳等耐旱树种,采用滴灌技术进行灌溉,迄今防护林长势良好。
治理:防护林带
https://m./baijia/2022-08/14/35951812.html沙漠中的绿色长廊——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绿化工程影像纪实
耐旱树种
梭梭树
沙拐枣
红柳
治理:防护林带
2019年9月19日,中国“蚂蚁森林”项目获联合国“地球卫士奖”。
(1)说出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
(2)议一议,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各主要起什么作用?
  2006 年建成通车的青藏铁路格(尔木)拉(萨)段全长 1 142 千米,是世界上平均海拔最高的铁路。据调查,青藏铁路沙害路段 200 余千米,其中严重沙害路段,43 千米,主要分布在沱沱河、错那湖等沙源丰富的路段。这些路段所在地区冬春季风力强劲,年平均大风(≥8 级)日数多,风沙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范围内。这些路段采用了石方格、高立式沙障等工程措施,保护铁路免受流沙侵害。
(1)说出风沙对青藏铁路的危害。
(2)议一议,石方格和高立式沙障各主要起什么作用
风沙作用于路基时,会产生路基风蚀。路基本身又是风沙前进的障碍物,可以导致风速降低,在线路上形成漩涡,致使沙粒无法前进在路基附近堆积,掩埋铁道线路。
高立式沙障是以阻沙栅栏的形式设置的沙障,可以有效阻止地表流沙,减少风沙影响的空间范围。
石方格沙障使原本较为平缓的沙面增加了微地形起伏,加大了地面的粗糙程度,削减了近地面风力,近地面的输沙量会相应减少。
风成地貌多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
  当河堤被洪水冲垮,河流沿决口处改道,会形成很大范围的决口扇。决口扇是河流泥沙在决口处堆积而成的一种扇状堆积地貌,其组成物质一般以粉沙为主。当洪水退后,决口扇上的沙粒被风吹扬,形成风成沙丘和沙地。我国豫东地区就分布着大面积这样的沙地和沙丘。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1)议一议,豫东地区大面积的沙地和沙丘是怎么形成的
豫东地区大面积的沙地和沙丘是河流带来的泥沙裸露于地表,遇风力吹扬后,在附近沉积而形成的。
1.沙源?
2.作用?
3.风向?
江西南昌市新建区厚田乡
一问:形成丹娘沙丘的沙源主要来自哪里?
二问:根据沙丘的外貌形态,分析丹娘沙丘的形成原因。
河道泥沙淤积,形成沙洲和河漫滩;冬春季节,河流水位较低(枯水期),河滩、沙洲裸露;沿岸植被覆盖稀疏,地表大面积裸露。
每年冬春季节,气候干旱,多大风,并且峡谷地区易形成涡旋上升气流,气流携带沙洲和河漫滩上的沙粒,在河岸山坡上堆积,日积月累而形成。(爬升沙丘)
探究:黄土高原的黄土
材料一 黄土高原这么多的黄土是从哪里来的呢?科学家曾经提出多种假说,其中“风成说”得到了广泛的支持,即认为黄土高原的黄土物质是通过风从中亚、蒙古等地的荒漠、戈壁吹过来的。
材料二 刘东生被称为“黄土之父”。他在陕西洛川县黑木沟发现的黄土剖面,断面高120米,最上面是黄土,下面的土壤发红,而断面最下面的土壤含有大量鹅卵石。
(1)下图是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示意图。该地主要受_____风(填风向),戈壁(主要由砾石构成)、沙漠、黄土分别对应的图中字母是:A_____,B_____,C_____。
西北
戈壁
沙漠
黄土
探究:黄土高原的黄土
(2)在黄土高原地区,黄土颗粒的大小
从西北到东南的水平变化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刘东生先生在陕西洛川发现的黄土剖
面中存在鹅卵石,说明在形成黄土之前,
此处最可能曾是(  )
A.荒漠 B.草原 C.森林 D.河流
(4)由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在亿万年时期的主导作用是_______,黄土高原上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的主导作用是________。
从西北向东南,黄土颗粒越来越细
D
风力沉积
流水侵蚀
探究:黄土高原的黄土
请描述黄土高原的成因。
请描述黄土高原黄土的成因。
请描述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成因。
风力沉积与地壳抬升
风力沉积
流水侵蚀
请描述黄土地貌形成的地质作用过程。
风力沉积,地壳抬升,流水侵蚀
探究黄土高原
  在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由粗变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
1.黄土颗粒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
探究:黄土高原的黄土
  在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由粗变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
1.黄土颗粒为什么会呈现出这种规律性的变化
  黄土高原的黄土颗粒由西北向东南依次为沙黄土、黄土、黏黄土,颗粒逐渐减小。强劲的西北季风带来西北地区的沙尘,遇到太行山、秦岭,风速减慢,搬运能力减弱,沙尘逐渐沉积,大的颗粒物先沉积,小的后沉积。
探究:黄土高原的黄土
  在我国北方黄土高原地区,自西北向东南方向,黄土由粗变细,按颗粒大小可分为三个带,即西北部的沙黄土带、中间的典型黄土带和东南部的黏黄土带。
2.在干旱、半干旱地区,还会出现哪些与风力作用相关的地表形态
探究:黄土高原的黄土
风蚀地貌(戈壁、风蚀蘑菇等)和风积地貌(沙丘)
知识结构
A.① B.② C.③ D.④
读图,完成下题。
图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 )
D
随堂检测
读下列景观图,回答1~2题。
1.四种地貌中,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2.四种地貌中,因沉积作用形成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B
A
随堂检测
随堂检测
右图是“我国某地区‘魔鬼城’景观图”。回答3~4题。
3.该地区最可能位于
A.吉林省 B.新疆
C.四川省 D.上海
B
4.该景观形成的主要主导作用是
A.风力沉积 B.流水侵蚀
C.流水堆积 D.风力侵蚀
D
随堂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