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32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修辞手法》课件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共32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552.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7 21:21: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32张PPT)
修辞手法
课堂导入
最常用的句子装修法——
点单完毕,我黑洞洞的饥饿像块石头,扑通落到了实处——依然饿着,但有了下落。
心里的笑好像滚水,不小心在脸上蒸散开来。
知识目标
1. 掌握常见修辞手法及其作用与分析的常用模式。
2. 容易混淆的修辞判定。
难点
学习目标
重点
比喻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不仅能产生生动形象的效果,还便于读者理解。
知识精讲
本体,即被比方的事物
比喻三个要素
喻体,即用来作比方的事物
比喻词,即用来表示比喻关系的词(像、好像、若、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与……一样等)
比喻
知识精讲
比喻根据这三个要素出现情况可分为:明喻、暗喻和借喻。
(1)露似珍珠月似弓。( )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
(3)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流淌在大地的怀抱里。( )
明喻
暗喻
借喻
知识提炼
比喻
明喻(本体、喻体、喻词都出现)
暗喻(本体、喻体出现)
明喻(只出现喻体)
比喻
知识精讲
读句子,在比喻句后面画“√”,不是的画
(1)这件文具好像是张亮的。(  )
(2)这里的老鼠像猫一般大。(  )
(3)百米赛跑的运动员像离弦的箭一样奔向终点。(  )
(4)妈妈今天脸色不好,好像有病了一样。(  )
(5)这面明镜悬挂在天幕中,照耀了古人,也照亮着今人。(  )





比喻:在基础运用题中的考查
例题精讲
比拟是借助想像力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方式。可以把物当作人,也可以把人或物当作物来写。前者称为拟人,后者称为拟物。
比拟的表达效果: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富有生命力;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拟物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有使人物(甲物)形象鲜明、特点突出的作用,还能巧妙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来。
比拟
知识精讲
(1)鸟儿将巢安放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轻风流水应和着。( )
(2)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儿低唱,蟋蟀们在这里弹琴。( )
(3)指导员讲得真来劲儿,嘎子竖起耳朵听。( )
(4)月光盛满了关于家乡的回忆。( )
拟人
拟人
拟物
拟物
比拟:在基础运用题中的考查
例题精讲
请判断以下哪些是比喻句,哪些是拟人句。
(1)风儿唤醒了沉睡中的大地。(   )
(2)顽皮的雨滴最爱在雨伞上尽情的跳舞。(   )
(3)笔直的公路上,一对对玉兰花灯柱,像等待检阅的仪仗队,整整齐齐地站着。(   )
(4)海棠果摇动着它那圆圆的小脸,冲着你点头微笑。(   )
(5)像绿毯一样的草地上,盛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   )
(6)船头飞溅起的浪花绽放着生命的热情。(   )
(7)秋天到了,树上金红的果子露出了笑脸。(   )
(8)鲜红的队旗像燃烧的火焰。(   )
(9)小树摆动着枝叶,她在向着我们点头微笑。(   )
(10)夜深了,繁星也垂下了头。(   )
比拟
比拟
比喻
比拟
比喻
比拟
比拟
比喻
比拟
比拟
比拟:在基础运用题中的考查
例题精讲
排比是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意义相近、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排比的表达效果:
(1)用排比来说理,有条理分明、增强气势的效果;
(2)用排比来抒情,有节奏和谐,抒情淋漓尽透,显得感情洋溢的效果;
(3)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的效果;
总之,排比的行文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排比
知识精讲
(1)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
(2)山朗润起来了,水长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 )
(3)他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的意志是这样坚韧和刚强,他的气质是这样的淳朴和谦逊,他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 )
(4)好个“友邦人士”!日本帝国主义的兵队强占了辽吉,炮轰机关,他们不惊诧,阻断铁路,追炸客车,捕禁官吏,枪毙人民,他们不惊诧。中国国民党治下的连年内战,空前水灾,卖儿救穷,砍头示众,秘密杀戮,电刑逼供,他们也不惊诧。在学生的请愿中有一点纷扰,他们就惊诧了。 ( )
排比在叙事
排比在描写
排比在抒情
排比在议论
排比:在基础运用题中的考查
例题精讲
为了强调或突出某种意思或情感,有意让句子或词语重复出现的修辞方法。反复的表达效果即突出某种意思或情感。
(1)自由了,我们自由了!感谢上帝!我们终于自由啦!
(2)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反复
知识精讲
排比和反复的区别
构成因素不同 排比是结构相似、意思相关的短语或句子的排列
反复是相同的词语或句子的重复。
构成数量不同 排比结构相似的短语或句子大都是三项或三项以上。
反复中相同的词语出现两次就行
表达效果不同 排比利用语句的节奏音律,作透彻的阐述或强烈的抒情,产生语意贯通、气势刚劲的效果。
反复出现的词语大都是句中关键的,反复有强调和突出的作用
出现位置 排比是连续性出现,或在一段内,或是连续的几段
反复除了连续出现外,也可以间隔句子或段落出现
反复
知识精讲
对偶是一种结构相同、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相近或相反的意思。对偶的表达效果是句子结构整齐对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表意凝练,易于记忆。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3)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
(4)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对偶
知识精讲
夸张是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合情合理地夸大或缩小或超前。一定要注意:夸张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要让读者能够体会出来。夸张的效果是对被夸张的对象进行突出强调。
(1)一些小姑娘盲目减肥,腰已经细得一掐就断了,却依然在节食。
(2)小学六年的光阴啊,怎么一眨眼就没了呢?
(3)她还没有端酒杯,就醉了。
夸张
知识精讲
借代是不直接说出本体事物的名称,而借用与本体事物相联系的其他事物来代替本体。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借代的修辞效果可以用十六字概括: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1)在三月“学雷锋”日,校园里涌现了许多小雷锋。
(2)然而圆规很不平,显出鄙夷的神色,仿佛嗤笑法国人不知道拿破仑,美国人不知道华盛顿似的。
借代
知识精讲
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设问表达效果:提醒人们思考,或要突出某些内容。
(1)她敢从成把的火柴抽出一根,在墙上擦燃了,来暖和暖和自己的小手吗?她终于抽出了一根。
(2)什么叫自律?自律就是自己管束自己的行为。
(3)学好考古一定要了解地理吗?一定要。
设问
知识精讲
反问就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答案就在问句中。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反问表达效果,使语气更坚定,显示出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强化语气、强化情感。
(1)这不是伟大的奇观吗?
(2)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3)那怎么是一样的呢?
记忆口诀
两比两问三节奏,夸张强调代灵活。
“两比”即比喻、比拟,“两问”即反问和设问,“三节奏”指有节奏作用的排比、反复和对偶,最后两个是夸张和借代。
反问
知识精讲
1.(直接考查修辞的判断)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性情开朗活泼,劳动手脚勤快,这种年轻女子在昆明附近村子中多的是。
B.清国留学生头顶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
C.他总结失败的教训,把失败接起来,焊上去,作为登山用的尼龙绳子和金属梯子。
D.老信客在黑暗中睁着眼,迷迷乱乱地回想着一个个码头,一条条船只,一个个面影。
A
修辞手法:在基础运用题中的考查
随堂测试
2.(直接考查修辞的判断)下列各句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对偶、借代)
B.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儿粉色。(比喻、拟人)
C.怎样才能把一种劳作做到圆满呢?唯一的秘诀就是忠实。(设问)
D.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排比、反复)
B
修辞手法:在基础运用题中的考查
随堂测试
3.(考查修辞手法的判断及作用的分析)结合文段内容进行赏析,其中修辞方法判断或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火星是太阳系中距离地球较近、自然环境与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之一,一直以来都是人类深空探测的热点。大约每隔26个月,地球与火星会运行至最近的位置,此时发射探测器将节省大量燃料。2020年7月,备受瞩目的火星探测将迎来发射“窗口期”。届时,包括中国“天问一号”、美国“毅力号”和阿联酋“希望号”在内的多国火星探测器,将“同台竞技”奔向火星。
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不仅在于探究火星生命的存在和演化过程等问题,更可借此了解地球的演化历史、预测地球的未来变化趋势,同时也为人类开辟新的生存空间寻找潜在目标。这次火星探测任务称得上是“弯道超车”,将通过一次发射,实现对火星的“环绕、着陆、巡视”等3个目标,开展火星全球性和综合性探测,并对火星表面重点地区精细巡视勘查。希望本次探测能够铺就通往太空的新“天路”。
A.“窗口期”是用比喻的方法生动形象地把“大约每隔26个月,地球与火星会运行至最近的位置”的时间点比作“窗口”,写出了此时执行火星计划有机会且机会难得。
B.将“天问一号”和其他国家的火星探测器同期发射比喻为“同台竞技”奔向火星,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国的火星探测技术发展快,成为技术最先进的国家。
C.将这次我国的火星探测任务比喻为“弯道超车”,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国的火星探测技术发展速度快的特点。
D.新“天路”是把人类通往火星的航线比作上天的道路,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人类对太空的不断探索,表达了人们向太空开路的勇气和美好希望。
B
修辞手法:在基础运用题中的考查
随堂测试
4.下列关于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运用设问,先提出疑问,再回答“我”是因喜悦而“常含泪水”,强烈地表达了“我”的激动之情。)
B.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表现了词人急于寻路回家,奋力划船的情状。)
C.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花枝”借代枝头怒放的梅花。用一个“枝”字,说明不是一点梅,而是满枝的梅花。)
D.从远处看,郁郁苍苍,重重叠叠,望不到头。到近处看,有的修直挺拔,好似当年山头的岗哨;有的密密麻麻,好似埋伏在深坳里的奇兵;有的看来出世不久,却也亭亭玉立,别有一番神采。(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表现了井冈山翠竹的修长、茂盛、别有神采。)
A
修辞手法:在基础运用题中的考查
随堂测试
5.为进行爱国主义教育,老师组织全班在线观看电影《英雄儿女》,大家对片中的歌词的修辞手法展开了讨论,有下面四种观点,其中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D
英雄赞歌
①烽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
②晴天响雷敲金鼓,大海扬波作和声。
③人民战士驱虎豹,舍生忘死保和平。
④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它。
⑤为什么大地春常在?英雄的生命开鲜花!
——电影《英雄儿女》歌词
A.①②句把“青山”和“大海”赋予人的思想感情,青山肃穆,大海呐喊,突出英雄事迹可歌可泣,感人至深。
B.③句把凶残的敌人比作“虎豹”,歌颂人民战士为保卫和平置生死于度外压倒一切敌人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C.④句运用设问并回答的手法,写英雄的鲜血为战旗增色,突出了英雄流血牺牲的崇高价值。
D.④⑤句运用反复手法,一唱三叹,使英雄形象更加高大,增加了歌词的感染力。
修辞手法:在基础运用题中的考查
随堂测试
6.判断下面句子中使用的修辞手法。
(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
(2)踏遍万水千山,走遍海角天涯。 ( )
(3)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 )
(4)他的话令人捧腹不止。 ( )
(5)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 )
(6)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 )
借代、对偶
对偶
比拟、比喻、设问
借代
比喻、拟人
反复、借代
修辞手法:在基础运用题中的考查
随堂测试
记忆口诀
两比两问三节奏,夸张强调代灵活。
“两比”即比喻、比拟,“两问”即反问和设问,“三节奏”指有节奏作用的排比、反复和对偶,最后两个是夸张和借代。
阅读下面古诗考查的题目,试想象应该怎么回答?
A同学答:在“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中,作者使用了拟人、对偶等修辞手法来表达诗人的情感。
潼关
谭嗣同
终古高云簇此城,秋风吹散马蹄声。
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
在后两句诗中,作者是如何借山水表达思想感情的?(4分)
B同学答: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了河流大山生命,表现了大河的奔腾与山脉的起伏,以此表达诗人的情感,让读者很感动。
C同学答:作者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表现了大河的奔腾与山脉的起伏,表现了诗人豪迈奔放的热情和冲破束缚的情感。
知识精讲
修辞手法:在阅读题中的考查
第一,判断修辞手法。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考到的句子有可能出现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在判断时一定要明确。
第二,确定修辞的对象,并通过分析,表现出修辞手法描写对象的特征。
第三,把握作者的情感。需要结合整篇文章来确定作者整体的情感基调。
方法提炼
在解答修辞手法相关题目时,可以按照“鉴赏三步走”的答题步骤来作答:
第一,准确判断修辞手法。
第二,结合内容分析修辞的使用与效果。
第三,表达作者的情感。
知识精讲
修辞手法:在阅读题中的考查
按照上面的步骤提示,我们来看这道题:
1.“河流大野犹嫌束,山入潼关不解平”使用了拟人手法来写河和山。
2.那从群山中冲决而出的黄河,尽管已奔入辽阔的平原,但仍嫌受束缚似的在不断冲击着河岸;而西去的群山,虽然走向与黄河相反,但仿佛也在力戒平坦,一更比一峰高。这样透过壮阔险峻的背景,把潼关写活了。
3.最后一步,诗人通过描写高山、大河,表现了作者傲岸不羁雄奇磊落胸怀和冲决一切罗网、奋发昂扬的心态。
于是将上面的内容稍加整理,得到答案:
这两句运用拟人手法,写出黄河的奔腾壮阔和山脉的巍峨险峻,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豪迈奔放的的热情和冲破封建束缚,追求个性解放的愿望。
方法提炼
在解答修辞手法相关题目时,可以按照“鉴赏三步走”的答题步骤来作答:
第一,准确判断修辞手法。
第二,结合内容分析修辞的使用与效果。
第三,表达作者的情感。
修辞手法:在阅读题中的考查
知识精讲
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使用了借代的修辞,以“貂锦”代指精锐部队,而“丧胡尘”代指是五千精兵战死他乡的惨痛伤亡,以此表现了战斗的激烈和战士们英勇无畏,视死如归的精神。
诗的前两句表现了人物怎样的精神风貌?(4分)
方法提炼
在解答修辞手法相关题目时,可以按照“鉴赏三步走”的答题步骤来作答:
第一,准确判断修辞手法。
第二,结合内容分析修辞的使用与效果。
第三,表达作者的情感。
修辞手法:在阅读题中的考查
例题精讲
诗歌的最后两句历来受世人称道,请作简要赏析。
折杨柳
杨巨源
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
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
注释:选自《全唐诗》,“折杨柳”,乐府歌曲名。杨巨源,唐代诗人,字景山。曲尘丝:指色如酒曲般细嫩的柳叶。
1.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这两句使用过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将“春风”当作人来写,使得本是无情的春风,看上去也变得有情了;诗人还以春风和柳枝的关系巧妙地比喻送者和行者的关系,更生动形象、新颖别致地表达了朋友之间惺惺相惜、依依不舍的情感。
方法提炼
在解答修辞手法相关题目时,可以按照“鉴赏三步走”的答题步骤来作答:
第一,准确判断修辞手法。
第二,结合内容分析修辞的使用与效果。
第三,表达作者的情感。
修辞手法:在阅读题中的考查
随堂测试
请从修辞角度,赏析划线句子。
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
每一个舞姿都充满了力量。每一个屋子都呼呼作响。每一个舞姿都是光和影的匆匆变换。每一个舞姿都是人颤栗在浓烈的艺术享受中,使人叹为观止。
2.阅读选段,按要求做题。
句子运用了排比及拟人的手法,体现了安塞腰鼓的动态美,形象地表现了安赛腰鼓的艺术美。表现了作者对安塞腰鼓由衷的赞美之情。
方法提炼
在解答修辞手法相关题目时,可以按照“鉴赏三步走”的答题步骤来作答:
第一,准确判断修辞手法。
第二,结合内容分析修辞的使用与效果。
第三,表达作者的情感。
修辞手法:在阅读题中的考查
随堂测试
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
在基础运用题中
修辞手法
在阅读理解题中
牢记常见修辞手法及其效果:两比两问三节奏,夸张强调代灵活。
“两比”即比喻、比拟,“两问”即反问和设问,
“三节奏”指有节奏作用的排比、反复和对偶,最后两个是夸张和借代。
第一,判断修辞手法。需要注意的是,有时候考到的句子有可能出现
两种以上的修辞手法,在判断时一定要明确。
第二,确定描写对象,并通过修辞手法分析描写对象的特征。
第三,把握作者的情感。需要结合整篇文章来确定作者整体的情感基调。
方法提炼
在解答修辞手法相关题目时,可以按照“鉴赏三步走”的答题步骤来作答:
第一,准确判断修辞手法。
第二,结合内容分析修辞的使用与效果。
第三,表达作者的情感。
本课小结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