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地理湘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2.3 喀斯特、海岸和冰川地貌(共46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8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湘教版(2019)
科目 地理
更新时间 2022-12-27 07:55:33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03
冰川地貌
02
海岸地貌
01
喀斯特地貌
CONTENTS
目 录

喀斯特地貌
贵州荔波喀斯特原始森林
定义
喀斯特地貌
  可溶性岩石(以石灰岩为主)受地表水、地下水的溶蚀作用和伴随的机械作用所形成的各种地貌。
CaCO3+CO2+H2O Ca(HCO3)2
岩溶地貌
溶蚀
沉积
2.石芽
是凸出于溶沟之间的石脊。
1.溶沟
是指地表水沿岩石表面和裂隙流动的过程中对岩石不断进行溶蚀、侵蚀而形成的石质沟槽。
云南路南石林
峰丛
同一基座而峰顶分离的石灰岩山峰,常与洼地组合成峰丛-洼地地貌。
广西大化七百弄峰丛
3.峰林
当峰丛进一步溶蚀,基座被切开,山与山之间变得相对独立散布,山坡陡峭,相对高度可超100米,则为峰林。
广西桂林漓江两岸
云南罗平金鸡岭峰林
4.孤峰
当峰林继续溶蚀,许多山峰消失无踪,广袤的平原上有时会徒留一座山峰,是为孤峰。多分布在岩溶平原或岩溶盆地中。
广西桂林伏波山航拍
喀斯特漏斗
水流对石灰岩裂缝聚合的地方进行溶蚀,并不断扩大而成;
或地下溶洞洞顶塌陷而成。有的地方又把塌陷的喀斯特漏斗称为天坑。
5.溶斗
重庆小寨天坑深达666米,是目前已知全球最深的天坑。
6.溶洞
富含CO2 的水在地下沿裂隙流动时,将石灰岩溶解后随水带走,形成溶洞。
张家界黄龙洞
CaCO3+CO2+H2O Ca(HCO3)2
喀斯特沉积地貌
石钟乳
石笋
石柱
在溶洞内,含Ca(HCO ) 的水从洞顶往下滴时,因水分蒸发和CO2 逸出,从水中析出的CaCO3 在洞顶、洞壁和洞底发生沉积,形成多姿多彩的石钟乳、石笋和石柱等。
CaCO3+CO2+H2O Ca(HCO3)2
沉积
在合适的条件下,富含Ca(HCO ) 的地下热水接近或出露于地表时,因CO2大量逸出,导致CaCO3沉积,形成钙华。
钙华
由于钙华的不均匀分布,常形成钙华坝、钙华湖等喀斯特沉积地貌。
CaCO3+CO2+H2O Ca(HCO3)2
沉积
四川
黄龙五彩池
五彩池水中悬浮物、有机物、浮游生物极少,但富含Ca2+、Mg2+,HCO3-等离子,因而散射效应在黄龙的湖水中之所以尤为突出。湖水中短波的散射远大于长波,使得黄龙的湖水呈现艳丽的蓝绿色。


中国南方喀斯特拥有最显著的喀斯特地貌类型(如尖塔状、锥状喀斯特)以及如天生桥、天坑之类的雄伟奇特的喀斯特景观,是世界上最壮观的热带至亚热带喀斯特地貌样本之一。
分布面积高达55万平方千米;涉及湖北、湖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广西、广东等多个省市自治区、是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壮观的喀斯特地貌分布区。
1地表
喀斯特地貌地表、地下的特点。
2地下
地下洞系密集交织,洞中流水潺潺
地表崎岖不平,群峰挺拔,峰丛林立。


坝子——主要农业区
古往今来,“桂林山水甲天下”不知唤起了多少人对桂林山水的神往。读图,回答(1)~(3)题。
(1)图中属于地面喀斯特地貌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图中景观主要与喀斯特淀积作用有关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景观④的代表性喀斯特地貌形态有(  )
A.石芽、漏斗、落水洞 B.石钟乳、石笋、石柱
C.天生桥、石林、洼地 D.溶洞、地下河、峰丛
练习
海岸地貌

海岸地貌就是海岸带在构造运动、海水运动、生物作用和气候因素等共同作用下所形成的地表形态。
阅读教材P59,了解波浪是如何侵蚀海岸的?
巨大的冲力直接施加在岩石上
波浪冲击岩石裂隙,使裂隙中的空气受到压缩,压缩的空气又对岩石施加压力。
波浪作用
除了波浪外,还有哪些侵蚀海岸?
还有岩石碎块的磨蚀、海水的溶蚀作用、潮汐、洋流等侵蚀海岸。
其他海蚀
VINT
AGE
海蚀柱
海蚀崖
海蚀平台
海蚀拱桥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泥沙来源比较丰富的海岸,在波浪和沿岸流的共同作用下,泥沙发生堆积,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其类型有海滩(砾滩、沙滩、泥滩)、沙嘴、潟湖(xì hú)、水下沙坝等。 由于地形气候等影响而使波浪力量减弱,海滨沉积物就堆积下来形成各种海积地貌。
海岸地貌
海蚀崖
海蚀地貌
海积地貌
海蚀柱
海蚀平台
海滩
沙嘴
离岸堤
沙坝
活动
海岸地貌示意图
1.指出图中的海蚀、海积地貌,描述它们的形态特点。
①海蚀地貌:海蚀崖
特点:岩壁破碎,坡度陡,岩石呈蜂窝状有孔洞。
②海积地貌:海滩、沙嘴、离岸堤
特点:地形平缓,是一些碎屑物、泥沙、海生贝壳碎片等组成。
海滩
海滩
沙嘴
离岸堤
沿岸流
海岸地貌示意图
水下沙坝是大致与海岸线平行的长条形水下堆积体,常为保护海岸免遭波浪冲刷的一道屏障。如果人工挖沙破坏水下沙坝,可能会造成哪些不利后果
不利后果:水下沙坝常为保护海岸免遭波浪冲刷的一道屏障,如挖沙破坏沙坝,会加剧海浪对海岸带的侵蚀与破坏作用,造成海岸带基础设施的损毁以及海水倒灌现象,还会加剧风暴潮、海啸等海洋灾害时对海岸带的破坏程度。
海滩
海滩
沙嘴
离岸堤
沿岸流
沙滩——
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
海滩物质越粗,水流的渗透性越大,海滩的坡度越陡。沙质海滩,地形平坦,风浪小,海水流速慢,细小泥沙沉积,常由干燥的沙子组成,是进行日光浴、沙滩排球、烧烤、篝火晚会等的理想场所。
泥滩——
滩涂养殖、晒盐、围垦
泥滩(mud nat),又称潮滩(tidal nat)、滩涂,特指淤泥质海岸潮间带浅滩,占我国滩涂总面积的80%以上。
基岩海岸
P65,岬角,又称"地角",是海岸带凸出在海中的陡峭、狭窄的尖角,常见于半岛的前端。据此,完成相关任务。
在波浪不断侵蚀下,岬角海岸通常会出现哪些海蚀地貌
-----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
——港口、风景
大堡礁
生物海岸
北仑河口的红树林
1.下图是常见的海岸地貌类型,它们形成的顺序正确的是( )
A.Ⅰ→Ⅱ→Ⅲ
B.Ⅱ→Ⅰ→Ⅲ
C.Ⅰ→Ⅲ→Ⅱ
D.Ⅲ→Ⅱ→Ⅰ
解析:图示海岸地貌是海蚀柱,其形成过程是:早期海水侵蚀海岸陡崖,后来形成海蚀拱桥,再后来海蚀拱桥坍塌,柱体岩石硬,受海水侵蚀缓慢而形成。答案:C
练习
冰川地貌

冰川定义
山岳冰川
大陆冰川
格陵兰岛
南极洲
冰川是指极地或高山地区多年存在并沿地面缓慢运动的天然冰体
冰川分类
角峰:金字塔形的尖峰,周围有冰斗发育
冰斗:山岳冰川上源集聚冰雪的围椅状凹地,三面岩壁陡峭,底部较平缓。
刃脊:山岭两侧的冰斗和冰窖不断扩大,或两侧山谷冰川的谷坡后退,相邻冰斗之间的山脊形成刀刃状。
冰川槽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又称U形谷。
冰川侵蚀作用
现代冰川主要分布在两极地区和中低纬度高山地区。
第四纪大冰期,冰川地貌主要分布在欧亚大陆、北美大陆,留下了大量的冰蚀湖(北美五大湖)和峡湾(挪威西峡湾)。






U


认识地貌
P63活动
比较冰川作用形成的U形谷与流水作用形成的V形谷的形态差异。
“V”形谷:河谷横陪面呈“V”形,两壁较陡,谷底狭窄,河床纵剖面坡降很大,河床底部起伏不平,水流湍急,沿河多急流、瀑布。-----流水侵蚀作用
V形谷
U形谷
“U”形谷:冰川流动时刨蚀作用所形成的谷地,两壁陡立,谷底开阔,形如“U”字。-------冰川侵蚀作用
阅读
冰川的“力量”
当冰川厚达100米时,冰床上每平方米承受约90吨的压力。冰川滑动时,不仅能够碾碎岩石,甚至可将冰床底部的巨大岩块"连根拔起"。运动的冰川可将大小混杂的砾石"带走",搬运到数百乃至数千米远的地方。冰川的搬运能力惊人,随冰川"漂移"的砾石,大的直径可达30余米。在波罗的海南岸平原上,曾发现冰川搬运而来的巨大岩块,其体积是4千米×2千米×0.2千米,体积之大,令人惊叹!
冰蚀湖
思考:
五大湖成因
五大湖为冰川侵蚀而成
阿巴拉契亚山脉
拉布拉多高原
冰蚀湖
冰川在重力作用下沿谷地向下移动,往往夹带一些巨大的破碎的岩石前进,磨蚀地表成为凹地,积水后形成湖泊。
P63阅读
峡湾
厚重的冰川能伸入海洋,冰川在流动过程中侵蚀海岸形成槽谷。冰退以后,槽谷被海水侵入,成为狭长的海湾。
分布
在高纬度地区的山地
成因或形成过程
峡湾深入陆地数十至数百千米,海水很深,两侧陡崖巍然,景色壮丽。
特点
挪威“峡湾国家”
冰碛湖
冰碛物
无分选性!
冰川堆积地貌
在喀斯特地区的溶洞中,经常可以看到碳酸钙的钙华梯田。读某地钙华梯田景观图,完成第1~2题。
1.组成钙华梯田的岩石类型按成因属于(  )
A.石灰岩
B.岩浆岩
C.沉积岩
D.变质岩
2.形成钙华梯田景观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
A.风力沉积 B.流水沉积
C.冰川沉积 D.波浪沉积
C
B
练习
蛇形丘是一种冰碛地貌,隆起如堤,弯曲如蛇,两坡陡峭。其延伸方向大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读蛇形丘形成过程示意图,完成第3~4题。
3.形成蛇形丘的堆积物主要来自(  )
A.湖泊 B.冰面河
C.塌陷沉积 D.冰下河道
4.蛇形丘接受堆积的季节主要是(  )
A.春季 B.夏季
C.秋季 D.冬季
D
B
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