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含答案)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9课 社会生活的变迁练习(含答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322.4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五四学制)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7 09:23:30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1.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
A.解放战争时期 B.改革开放前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2.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
3.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千克,比1978年减少59.1千克,下降32.3%。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粮食供不应求
B.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
D.居民工资低微,无力购买粮食
4.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描写了旧上海一个破旧的大院里72家房客与房主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狭窄的楼道、低矮的阁楼都成为旧上海市民生活状况的经典镜头。而如今的上海到处是高楼耸立,到处都显示着现代大都市的繁华。上海普通居民的住房条件的变化是因为(  )
A.上海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上海人民的辛勤劳动
C.上海政府领导有方和支持 D.改革开放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
A.服装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B.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
C.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下降
D.高档耐用品、文化娱乐、旅游和教育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下降
6.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影视艺术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片大量出现,音乐、舞蹈、杂技也快速发展,这(  )
A.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B.有效抵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入侵
C.表明中西文化完全融为一体
D.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正如学者们所说,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 400万人,各类新型主体达330万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农民生活的变化。并回答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
(3)综合材料一、二,面对“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你对农业发展有何建议
能力提升
8.小张在家里一个旧箱子里发现了如图所示的豆腐票、粉条票,他很惊讶,继续找,又发现了好多粮票、布票、油票等,你能告诉他这些票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吗(  )
A.商家做促销活动,鼓励消费
B.市场经济,票证流行
C.物资丰富,购物不要钱
D.物资匮乏,凭票购物
9.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10.下列是佛山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此表不能说明(  )
时间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5 32.8 10.7 21.4
A.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11.(2020广东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有(  )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城专把活鱼卖” ③“白手搭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④“早晚喝菜粥,中午吃个米糠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C )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2019淄博)1987年11月12日,美国快餐业巨头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这也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快餐店。这主要得益于(  )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世界多极化潮流的大力推动
14.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通信事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
A.地铁是长途旅行的首选
B.电信网络规模居全球第一
C.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D.移动电话使用十分普遍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旧中国只修筑了铁路2.1万多千米;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12.7万千米,高铁里程2.5万千米,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以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千米;如今,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 300千米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比喻:“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有何巨大发展
(2)据材料三,结合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 影响。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交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核心素养练习
16.(史料实证)在活动课上,小华为下面这张购物票证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  )
①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②这一张布票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③这是当时人们买布所需要的票证 ④这一张布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社会保障制度
它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其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存与生活需求,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由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
1.当时,人们买衣服要凭布票,且数量有限,色彩和样式也很单调。大家都穿着千篇一律的灰色中山装或蓝色解放装,被形容为“蓝灰色的海洋”。这种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 B )
A.解放战争时期 B.改革开放前C.20世纪末 D.21世纪初
2.2016年暑假,一位外籍教师带着家人到株洲游玩,下列生活情景他们不可能看到的是( D )
3.1987年北京居民人均消费粮食123.6千克,比1978年减少59.1千克,下降32.3%。对此现象解释最为合理的是( B )
A.北京粮食供应紧张,粮食供不应求
B.改革开放后,居民膳食结构日益多样化
C.国家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发展缓慢,长期滞后
D.居民工资低微,无力购买粮食
4.滑稽戏《七十二家房客》描写了旧上海一个破旧的大院里72家房客与房主之间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狭窄的楼道、低矮的阁楼都成为旧上海市民生活状况的经典镜头。而如今的上海到处是高楼耸立,到处都显示着现代大都市的繁华。上海普通居民的住房条件的变化是因为( D )
A.上海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B.上海人民的辛勤劳动
C.上海政府领导有方和支持
D.改革开放
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消费结构的显著变化表现为( C )
A.服装显示风度、展示个性
B.讲究营养均衡,粗细搭配,绿色食品等
C.食品支出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下降
D.高档耐用品、文化娱乐、旅游和教育消费在消费支出中比重下降
6.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影视艺术快速发展,人民群众喜爱的影视片大量出现,音乐、舞蹈、杂技也快速发展,这( D )
A.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
B.有效抵制了西方资产阶级的文化入侵
C.表明中西文化完全融为一体
D.大大丰富了人民的精神文化生活
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正如学者们所说,中国农民远非如许多人想象的那样是一个制度的被动接受者,他们有着自己的期望、思想和要求。……(农民)以不易察觉的方式改变、修正,或是消解着上级的政策与制度,1978年开始,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中国农业水平的不断发展,农业农村形势持续稳中向好,美丽乡村建设深入推进……农业机械化水平超过66%,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7.5%,灌溉面积达10.08亿亩,一半以上的农田旱涝保收,新型职业农民超过1 400万人,各类新型主体达330万家,农药使用量连续负增长,从传统到现代,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
(1)比较材料一中的两幅图片,指出农民生活的变化。并回答促使这种变化出现的政策原因是什么
(2)如何理解材料二中“农业发展实现了‘变’与‘不变’”
(3)综合材料一、二,面对“农业生产面临千年未有之变局”,你对农业发展有何建议
答案:(1)变化:农民生活从食物匮乏、吃不饱到食物丰盛、吃饱、吃好;政策原因: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2)“变”:由集体生产,吃“大锅饭”变为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自负盈亏; “不变”:土地的所有权始终属于集体所有。
(3)建议:①对农业发展予以补贴;②提升农业生产的机械化水平;③推广农业高产技术;④政府出台相应农业优惠政策等。(答出两点,言之有理即可)
能力提升练
8.小张在家里一个旧箱子里发现了如图所示的豆腐票、粉条票,他很惊讶,继续找,又发现了好多粮票、布票、油票等,你能告诉他这些票证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状况吗( D )
A.商家做促销活动,鼓励消费
B.市场经济,票证流行
C.物资丰富,购物不要钱
D.物资匮乏,凭票购物
9.下面两幅图片反映了新中国的消费变迁,决定这一变迁的根本因素是( C )
A.消费习惯 B.互联网普及
C.经济发展 D.智能手机使用
10.下列是佛山某城市居民的年人均饮食消费品统计表(单位:千克),此表不能说明( D )
时间 粮食 肉类 禽类 奶类
1978年 123.6 19.2 1 6.5
1996年 73.5 32.8 10.7 21.4
A.民众的主食消费减少,副食品消费增加
B.生活水平提高,导致食品消费发生变化
C.改革开放,人们的生活状况进一步改善
D.由于物价上涨,人们减少了粮食消费
11.(2020广东模拟)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衣、食、住、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下面顺口溜出现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有( A )
①“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 ②“当今百姓爱吃怪,生活胃口一再改,农民大棚种野菜,商城专把活鱼卖” ③“白手搭起两层楼,高档家电样样有,妻儿外出有私车,吃喝穿戴属一流” ④“早晚喝菜粥,中午吃个米糠窝窝头,一天三顿难见油”
A.②③ B.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2.改革开放后,我国增加传统节日为法定节假日,并出现了小长假,法定节假日总天数从少到多。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包括( C )
①政府注重民生 ②脱贫任务完成 ③休闲需求增加 ④法制体系健全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13.(2019淄博)1987年11月12日,美国快餐业巨头肯德基在中国内地的第一家餐厅在北京前门正式开业,这也是第一家进入中国的外国快餐店。这主要得益于( A )
A.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
C.中美关系的正常化
D.世界多极化潮流的大力推动
14.下列关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交通通信事业发展的说法,错误的一项是( A )
A.地铁是长途旅行的首选
B.电信网络规模居全球第一
C.私家车进入寻常百姓家
D.移动电话使用十分普遍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新中国成立前夕,旧中国只修筑了铁路2.1万多千米;到2017年底,中国铁路里程达到12.7万千米,高铁里程2.5万千米,占世界高铁总量的66.3%。以前,全国铁路平均时速不到40千米;如今,时速350千米的“复兴号”高铁动车组越来越多,从北京到上海大约1 300千米的距离,最快只要4个多小时。
材料三 2006年7月,青藏铁路的开通,标志着西藏没有铁路的历史结束。有人用了一个比喻:“青藏铁路就像有力的手臂,让中央拉紧西藏。”2006年西藏自治区政府的数据显示,全区生产总值达290.05亿元,同比增长13.4%,是10年来增幅最大的一年。青藏铁路拉动着西部跟上整个国家发展的步伐。
(1)据材料一和材料二指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铁路交通有何巨大发展
(2)据材料三,结合我国铁路交通的发展,概括青藏铁路通车带来的 影响。
(3)综上所述,请你谈谈交通发展在社会进步中的作用。
答案:(1)火车制造的科技含量增加;火车行驶速度大大提升;铁路里程迅速增长。(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2)加强了西藏与其他地区的联系;带动了西部的开发和发展;促进了西藏经济快速增长;填补了西藏铁路交通的空白。(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3)缩短时空距离;方便人们的出行;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的答案也可)
核心素养练
16.(史料实证)在活动课上,小华为下面这张购物票证配上了说明文字,其中正确的是( A )
①发行这种票证是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商品供应严重匮乏 ②这一张布票是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发行的 ③这是当时人们买布所需要的票证 ④这一张布票可以在全国范围内通用
A.①③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社会保障制度
它是国家通过立法而制定的社会保险、救助、补贴等一系列制度的总称,是现代国家最重要的社会经济制度之一。其作用在于保障全社会成员基本的生存与生活需求,特别是保障公民在年老、疾病、伤残、失业、生育、死亡、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时的特殊需要。由国家通过国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实现。由社会福利、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优抚和安置等各项不同性质、作用和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构成整个社会保障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