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8张PPT)
七年级语文阅读提升
记叙文主要人物的判定
课堂导入
钗头凤 红酥手
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沈园二首(其一)
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
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
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钗头凤 世情薄
(世人拟唐婉作)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皇帝的新装中谁是“男一号”呢?
是爱穿新装的皇帝,是那两个狡猾的骗子,
还是那个敢于说真话的孩子呢?
课堂导入
学习目标
知
识
目
标
1.掌握如何判定作品中的主要人物及次要人物的作用。
2.有依据地判断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并能分析次要
人物在文中的作用。
难点
重点
主 人 公
1.看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家的创作目的。
2.看人物在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3.看对人物着墨的多少。
判定主人公的依据
巧 记 口 诀
有目的的墨水有地位
《皇帝新装》中的主人公是?
主题——赞美孩子是人类敢于说真话的,拥有最纯洁的心的;主角是——
主题——批评爱慕虚荣的人的愚蠢可笑的;主角是——
知识精讲
主要人物的判定
知识点1
主 人 公
1. 线索人物、焦点人物、出镜率高的不一定就是主人公。
2. 反面人物也可以是主人公。
3. 主人公不一定是个体人物,也可以是一个群体。
注意:判定主人公存在的误区
4. 题目中出现的人物不一定就是主人公。
知识精讲
主要人物的判定
知识点1
珍藏美丽
①那是三年前的事,一笔生意出了点事,可能会导致赔偿。我找律师商谈对策,结论是能证明赔偿责任的证据只在我们手里,法庭支持赔偿的证据不充分,赔偿只能是当事人良心上的事。
②从律师楼出来,在我要开车门时,几步远一个年轻女子向我走来,问:“请问,这是您的车吗?”“是。”我机械地回答。“很抱歉,我把您的车碰坏了。”她指给我看,车的左侧尾灯碎了。“咋搞的,刚买的新车。”我不悦。“对不起,我应该赔偿。”她一脸歉意。我随口说:“咋赔偿?”她说她身上没带多少钱,能不能明天到修车行,她付修理费。
③我在考虑如何了结这件事,忽觉蹊跷,便问:“你一直都在等我?”她点点头。我心里惑然:莫不是遇上真人了,能溜脱却不溜,倒在这儿傻等着赔偿。我打量了她,年轻,不粉不饰,气质端庄文静。我对她的诚实萌生了怜香惜玉之心。我说:“算了,你也是无意的,修车的事我自己来吧,以后你也当心点。”她并没有离开,再三征求我的赔偿条件。
④我心里掠过一个灰暗的猜测:这女人想干啥,精神上有病?我便随口说:“就按你说的,明天下午,国贸大厦后面的修车行,我的车都在那儿修。”她说她知道那个地方,道了再见,骑上自行车走了。回到公司,我向老总说了律师调查取证后的意见,老总松了口气,说:“要不要给对方老板透点风,让他趁早死心,免得两家
例题精讲
伤了和气。”我说:“让我再考虑考虑,过两天咱们再定。”隔了两天,我才去修车。又隔了两天,修车行黄经理给我打电话,说我修车的事把他弄糊涂了。他说,一个女人知道我在他那儿修车,问花了多少钱,留给我一个信封。放下电话,真猜不透这个女子的一再反常,我很快取回了那信封,里面是她留下的钱和一张字条。看完字条上的话,我真被感动了,说实话,这样的感动已经多少年不曾有过了。
⑤在公司讨论是否赔偿的会上,我提出了从公司形象考虑应主动赔偿的意见,但最终还是被否决了。原因非常简单:那毕竟是20万。我感到羞愧。
⑥我几次想拿出女教师留下的钱和字条给我的同事看,又不愿女教师的诚实被我的同事所嘲笑。我终于没能站出来向对方说明实情,也没有为此得罪我的同事。我瞻前顾后,竟然保持了沉默。我感到自己的可怜……我又一次从抽屉里拿出了那个信封,信封里依旧装着那480元钱,我又一次展读那张字条——“给您平添了麻烦,再次向您表示歉意。请收下我应付的赔偿。我这样做从根本上是为了我自己,为我自己能够坦然地面对我的学生,教他们做诚实的人,做一个对自己行为负责的人。否则,我会一辈子害怕学生们的目光——那每天投给我的充满信任和尊敬的目光,仅此而已。”
⑦几年来,我把我的歉疚和那位女教师的形象一同在心底深深珍藏。
例题精讲
阅读完《珍藏美丽》思考:
“我”和年轻女教师谁才是本文的主人公?为什么?
例题精讲
分析主要人物的三个角度 一看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家的创作目的
巧记口诀:有目的的墨水有地位
二看人物在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看故事情节和对人物着墨多少 方法提炼
关于作品主人公的确定或分析的步骤:
定主旨,析人物,围绕三点来答题。
女教师是主人公。①虽然她在故事中着墨不多,但作者借女教师的形象来表现“做诚实的人,对自己行为负责;才能坦然地面对别人的信任和尊重”这一主题。②“我”只是起陪衬作用。③女教师的角色在故事中还有主导发展的作用。
一角钱的玫瑰花
① 博贝坐在后院的雪地里,感到身上越来越冷。他已经待了一个小时了,却无论如何也想不出该给妈妈送什么礼物。自从五年前爸爸去世以后,一家五口只好勉强度日。虽然家境贫寒,但这并不能削弱一家人彼此相爱。博贝有两个姐姐和一个妹妹,她们手巧,都已经给妈妈制作了漂亮的礼物。不知怎么的,博贝感到很委屈。现在已经是圣诞节前夕了,他还两手空空呢。
② 博贝拭去了脸上的一滴眼泪,开始向着两边布满了大小商店的街上走去。天色就要黑下来了,博贝无奈地转身回家。就在这时,他的眼睛一下看到有个什么东西在晚霞中闪光。他蹲下身来,发现那是一枚小小的一角钱的硬币。
③ 没有人能像博贝捡起那枚硬币时感觉到那么富有。随后他就走进了眼前的一家商店。当售货员告诉他说一角钱什么也买不了的时候,他那颗激动的心很快就凉了下来。
④ 他还是走进了一家花店。店主人问他要买什么东西的时候,他掏出了那一角钱,问能不能买一朵花,当作圣诞礼物送给妈妈。店主人看看博贝,又看看他手里的一角钱,说:“你就在这里等着,我去想想办法。”
⑤ 过了很久,店主人出来了。啊!博贝眼前摆放着十二朵鲜红的玫瑰花,那些花带着绿绿的叶子还有长长的枝条,用一个银环跟一些小白花束在一起。店主人把花束拿起来,却把它轻轻地放进了一个长长的白色盒子里。博贝看着,心顿时凉了。
例题精讲
⑥ “小伙子,这个卖一角钱。”店主人一边说,一边伸手向他要那一角钱。博贝的手慢慢地移动着,把那一角钱交给店主人。这是真的吗?一角钱,人家不是说什么都买不到的吗?店主人察觉到了博贝的疑虑,说:“我碰巧要贱卖一些玫瑰花。你看那些花漂亮吗?”
⑦博贝不再犹豫了。店主人把那个盒子送到他的手里的时候,他知道那不是一个梦。他听到店主人在身后说:“圣诞快乐,孩子。”
⑧店主人的妻子出来了。“你在那儿跟谁说话呢?你收拾好的花呢?”
⑨ 店主人看着窗外,眼睛里含着眼泪说:“今天早晨我碰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我在摆放货物准备开门的时候,好像听到有个声音跟我说话,叫我留下十二朵最漂亮的玫瑰花,当作一个特殊的礼物。那时我搞不清是我走神了还是怎么的。不过我还是把花留下了。后来,也就是刚才,一个小男孩进来了,他想用一角钱给他的妈妈买一朵花。看见了他,我好像看见了好多年前的我自己。那个时候我也是一个穷孩子,也没有一分钱给妈妈买礼物。我在街上走着的时候,一个我从来没有见过面的大胡子叫住了我,他说他要给我十块钱。今天晚上我一看见那个孩子,就明白了那声音说的是谁了。我挑选了十二朵最最漂亮的玫瑰花。”
⑩ 店主人和妻子紧紧地拥抱着。他们觉得他们得到了最好的圣诞礼物。
例题精讲
阅读完《一角钱的玫瑰花》思考:
有人认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是“博贝”,有人认为是“店主人”,你认为呢?为什么?
例题精讲
分析主要人物的三个角度 一看作品的中心思想和作家的创作目的
巧记口诀:有目的的墨水有地位
二看人物在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看故事情节和对人物着墨多少 方法提炼
关于作品主人公的确定或分析的步骤:
定主旨,析人物,围绕三点来答题。
看法二:①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店主人”。②博贝爱母亲,是世界上比较常见的母子之爱;但是店主人成全一个孩子“爱母亲”的愿望,就让情感变得更加的珍贵、纯洁。这就更契合题目中“更好”的意思,更贴近作者创作主旨。因此我认为主人公是店主人。
看法一:①我认为小说的主人公是“博贝”;②题目叫做“一角钱的玫瑰花”,玫瑰花象征着博贝爱母亲的心,一个孩子“爱母亲”正是作者创作的主旨。因此“博贝”的形象就是主旨的体现;③故事的情节及内容绝大部分是围绕着博贝展开的,是文章的主体;因此小说的主人公是博贝。
次 要 人 物
1. 对故事情节结构的发展有作用。
2. 对表现主要人物方面的作用。
3. 从表现文章主题方面起的作用。
4.以第一称“我”的口吻叙述的次要人物,有增强故事的真实性的作用。
知识精讲
次要人物的作用
知识点2
心烛
①作为一名职场新人,小韦连起码的着装礼仪都不懂。第一次来公司上班,他居然穿着一件膝盖上破了洞的牛仔裤。
②从他第一次闯入我的视野,那种先入为主的成见已注定了我们之间的不和谐。可他似乎傻傻的,半点儿都没看出我的不满,每天总是快乐得像兔子似的来上班,而且总是来得早走得晚。
③作为小韦的主管,我并没有给他多少工作,可他却很少让自己闲下来,把办公室里里外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不说,还跑到别的科室去帮着打水扫地。我不动声色地看他能把这一切坚持多久。初来乍到,几乎每一个新职员都会这么做,但没有人会坚持多久,等到在公司立住了脚跟,这一切自然就会让给下一位新人。
④小韦每天就这样做着一些没有多大意义的琐碎事情。有几次,他实在没什么事情做了,就小心地问我有什么需要他做的。其实,事情倒不是没有,我手头案边需要整理的材料有一大堆,可我不放心交给他:“急什么,总会有你的事做。不过,那些扫地打水的活儿,也不必你那么辛苦地跑着去做的,公司里有勤杂工。你来这儿不会就为做这些吧。”
⑤小韦尴尬地笑笑,脸飞快地红了。
⑥一个传媒专业的本科毕业生,到我们天桥广告公司,也算对路。可他的水平,让我实在不敢恭维。那天早晨一上班,就在我的办公桌上看到那张简单的创意广告,我拿起来瞄了一眼,随手就把它丢到了脚边的垃圾筒里。
例题精讲
⑦身后有一点轻微的响动,回头看正是小韦,他怔怔地站在我身后,眼睛里满是失望。
⑧“是你做的么?”还是有一点不忍心了,我明知故问。
⑨“是的,做得不好,请您多指点。”
⑩“嗯,下次吧。”说真的,那个创意,实在没有评点的必要。
小韦轻轻地退了出去。
第二天上班,一份同样的创意广告又出现在了我的办公桌上。这一次比前次略微好了一些,但离我的要求还相差甚远。我再一次把它丢进垃圾筒。这一次,小韦没在场。
接下来几天,我算领略了这位大男孩的固执。每天上班时,我的桌上总会有小韦设计的创意广告,每一次都会比前一次有一点小小的改进,但总体水平并没有多大的起色。
终于有一天,我忍不住了:“其实,你也许没有发现,你并不适合做广告这一行,因为你的创意没有多少新意,这在这一行是很可怕的。”
这一次,小韦脸上那种惯常的笑容没有了,他的眼圈慢慢红了,却没让那两股越聚越浓的水滴掉下来:“谢谢您的指点。但我也有一点想对您说,不管做得多差,每一次都是我努力的结果,而且,我也相信,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做得好,但您却随便地把它们扔进了垃圾筒。这些设计是我成长的经历,我会珍惜它们。”
例题精讲
小韦从背后拿出那些曾经被我丢进垃圾筒的创意广告,我呆住了:一张又一张,被我揉皱了弄污了,不知何时,他又一张张铺平整好,用钉书机钉在一起,有一大摞了。然后,我看着他高昂着头走出了我的办公室。
以后,小韦没有再将自己设计的作品放到我的桌上,在公司里也沉默了许多。更多的时候,他只紧抿着嘴唇专心做事。果然如我猜的,他不再像刚来时那样殷勤备至,干好自己份内的事后,他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看书学习了。
从来没有想到过,小韦的春天那么快就来了。
公司有一笔很大的广告业务,老总派我带着小韦去和对方洽谈。经过努力,双方谈妥。但就在我们要去签约的头一天,对方厂家忽然打电话来说有另外一家广告公司的创意也许更适合他们。我一听就火了,在电话里很不客气地驳斥对方不守信用。打电话时,小韦一直立在我的旁边,等我气愤地扔下电话,才小心地问:“真的无法挽回了么?”
“没用了,人家明天就签约了……”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败感袭击了我。
“可是还没有到明天呢,说不定还有转机呢。”
我瞟了小韦一眼,拨通了公司老总的电话……
例题精讲
第二天上午上班,小韦没有像往常一样出现在办公室。中午快要下班时,只见公司老总满面喜色地走过来,小韦也一脸喜气地跟进来。
“向大家宣布一个好消息,我们的小韦,为我们公司立下了大功劳。你们可能都想不到,他居然用自己的作品,上门说服了客户,为我们争来了那笔大业务。今天中午,我们要为他庆贺。做事情要的就是这种精神!”老总兴奋地说。
我不知道,小韦是如何做到那一切的,但他为那家蜡烛厂设计的广告语却深深地打动了我。那句广告语是:时时点亮心中之烛,希望之火将绵延不息。
例题精讲
阅读完《心烛》思考:
请简要说说“我”在文中的作用。
例题精讲
①“我”虽然不是故事的主人公,但“我”的言行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②“我”的形象衬托了主人公小伟的形象;
③ 使文章“时时点亮心中之烛,希望之火将绵延不息”的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④“我”是文章故事的叙述者,能增加故事的真实性。
次要人物的作用:
1.对故事情节结构发展方面的作用;
2.对表现主要人物方面的作用;
3.从表现文章主题方面起的作用;
4.以第一称“我”的口吻叙述的次要人物,有增强故事的真实性的作用。
方法提炼
父亲的长笛
①小时候,每天晚饭后,父亲总喜欢拿出心爱的长笛吹奏一曲。那时,她特别爱听,笛声一响,她就用跑调的声音跟着哼歌。母亲也停下手边的活,侧耳倾听,发丝垂在脸上,格外柔美。
②夏天的傍晚,父亲有时会拿着长笛去巷口儿。邻居们说:“来来,吹一段儿!”“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笛长横放嘴边。清脆悠扬的笛声从父亲的嘴边蔓延开来,如哗啦啦的小河流水。大人们摇头晃脑陶醉着,孩子们停止嬉闹,围在父亲身边,眼里充满了好奇与崇拜。那样的时光里,她是红人儿,孩子们羡慕她有一个这样将笛子吹得声声悦耳的父亲,哄着她,把好吃的分给她一份,只为了听她父亲吹笛子时可以靠近一点儿。她亦是非常的骄傲的。那时,父亲是天,是地,是她心目中的大英雄。
③她开始讨厌父亲吹长笛,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那天晚上,她写完作业后,父亲又拿出长笛来吹。笛声刚响,她就大吼一声:“唉呀!别吹了好不好!烦死人了!”笛声戛然而止。她看也没看父亲一眼,转身跑回自己屋。
④她三年级时,父亲的工厂倒闭,两年后,左腿残疾又没技术的父亲被安排当了环卫工,负责她学校周边街区的卫生。那天,一个捣蛋鬼在班里嚷嚷:“门口那扫地的老大爷是小敏她爸!”顿时,嘘声、哄笑声连成一片。她感到无地自容,趴在桌子哭了。那一刻,她只恨父亲没出息!
⑤她毕竟还是个懂事的孩子,没有把这件事告诉父母。只是不再喜欢父亲吹长笛了,每次父亲一吹就被她狠狠地制止。渐渐的,家里就听不到笛声了。
例题精讲
⑥上了初中,离家远,她从不跟别人提家里的事。可事情就是这么巧,父亲工作间隙坐在环卫车旁的马路牙子上吹长笛,竟被电视台记者录进了镜头。节目播出后,恰巧被她老师看到,把这事当作励志故事讲给同学们听,班里爽直的同学对她说:“小敏,你爸好酷哇,扫大街还不忘了吹笛子!”
⑦她万万没想到自己极力隐藏的父亲,就这样被曝光在全班同学面前。她忍无可忍,到家就跟父亲吵:“你说你扫个垃圾,还吹什么长笛,丢人都丢到电视上去了,我都快没脸活着了!”“啪”地一声,母亲的巴掌落在她脸上:“你个没良心的,你怎么这样说你爸!要不是你,你爸……”“别跟孩子瞎说八道!”父亲喝住了母亲。“你可是听着你爸的笛声长大的呀!你小时候那么爱听,你爸干一天活儿回来,多累都吹给你听……”
⑧父亲的沉默和母亲的训斥并没有打动她,她还是悄悄地拿走了长笛,扔在了城边的小河里。虽然那一刻她心里也有丝丝的不舍。她等着父亲爆发,然而,没有。自此,父亲再没提过长笛的事儿。
⑨多年以后,她有了孩子,懂得了做父母的艰辛。她对父母很好,常常给他们买吃的穿的。儿子初一那年,学校要开感恩主题晚会,儿子在家练唱《父亲》这首歌:“想想您的背影,我感受了坚韧;抚摸您的双手,我摸到了艰辛……我的老父亲,我最疼爱的人,人间的甘甜有十分,您只尝了三分。”儿子唱了一遍又一遍,唱得她心里一阵阵酸,一阵阵疼。
例题精讲
⑩第二天,她买了一支上好的长笛,给父亲送去。父亲先是一愣,随即欣喜地摩挲起来。她吞吞吐吐,说:“爸,对不起,当初是我扔了你那长笛。”父亲一笑:“傻丫头,我早知道是你干的。”母亲走过来:“还是闺女疼你懂你呀!你这条腿没白断,委屈没白受啊!”“腿?没白断?”她吃惊地问。“还不是因为你三年级那年非吵着要电子琴,你爸为了挣钱给你买琴,你爸大雪天骑车给人送货,摔断了腿……”“哎!跟孩子提这些干啥!都是过去的事儿了。”父亲笑着打断母亲。转脸看她。她赶紧抹一把泪,挤出笑来,说:“来来,吹一段!”“吹一段?”父亲似问似答。将长笛横放嘴边。
久违的笛声从父亲嘴边蔓延开来,飞扬在屋子的各个角落,她跟着哼唱,母亲则满脸温柔,鬓角的白发泛着银光,格外柔美。
例题精讲
阅读完《父亲的长笛》思考:
文中母亲这一形象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写出两点即可)
例题精讲
次要人物的作用:
1.对故事情节结构发展方面的作用;
2.对表现主要人物方面的作用;
3.从表现文章主题方面起的作用;
4.以第一称“我”的口吻叙述的次要人物,有增强故事的真实性的作用。
方法提炼
通过母亲的语言,故事设置了伏笔;并最终通过母亲,揭示了父亲腿断的真相,因此母亲的形象推动了故事的发展。
母亲责怪女儿的形象和父亲的沉默形成反衬,突出了父亲的隐忍及对女儿的呵护之情。
阅读下面选文,回答问题。
化在心里的春天
①夜里23点29分,高速公路空荡如时空隧道,远处灯光孤独的闪烁着。此时车子已驶出400公里,遇到的车还不到30辆。路途过于冷清,对将要抵达的前方,我这个47岁的男人产生了孤独和恐惧的心理。
②我是在饭桌上吐露,自己要去疫区当志愿者。父亲怒斥我一意孤行,母亲直接给正在娘家照料老人的儿媳妇拨去电话,让她赶快回来劝说。妻子流着泪说:“你疯了,你要是去,我就跟你离婚,你不知道那里有多危险吗?”
③劝说和呵斥都不会起到任何作用,我祖籍在湖北黄冈浠水县,常开车到湖北探亲访友,疫情地图上深浅不一的红色斑块,不断上涨的新増病例看得我心里发慌,除夕刚过,黄冈老家的医院也开始紧急求援,我瞬时坐不住了。在网上,我以“湖北、志愿者”为关键词检索,将搜寻到的志愿者组织逐个联系了一遍。因湖北各市封城封路,异地志愿者难以通行,我发出的消息均无后文。1月26日,终于有人与我联络,同意接收异地志愿者。对方发来一张印有武汉红十字会标识的通行证照片,他们会帮忙沟通。
④夜行时的人烟寥落,凌晨一点我路过黄河畔。现在,眼前超现实的情景让我有些害怕了。若非亲身体验,绝不会相信这是在武汉的主干道上奔驰,整个过程,所见行人也不过百人。迅速蔓延开来的病毒,好似按动了某个开关,将这座千万人口的都市变成另一座城,萧条又陌生。我被分配至物资组,负责装卸货物,清点登记。不到9点,
随堂测试
一拨拨运送物资的车接踵而至,将临时改为仓库的办公大厅填满又搬空。傍晩未过,我就见到近十种不同类型的车辆,消防车、救护车、城管巡逻车、政府公务车、卡车,还有一辆喷着“武装押运”字样的运钞车,装了满车散件口罩离去。符合医用条件的N95口罩仅占物资的5%,各个医院想尽办法,争取拉回更多物资。
⑤一位司机从江苏徐州出发,开了12个小时的车,送来几百箱防疫物资,自己却只戴着一层薄薄的一次性口罩。还有位热心的武汉市民,看到志愿者们裸手搬运物资,送来了一千双劳保手套、两箱护手霜。甚至有人远隔千里寄来一箱方便面。我觉得这绝非戏谑,而是发自内心对同胞的关心。我在努力的搬运着货物。夜里23点半,我和几名志愿者将最后一批零散物资搬上货车,临时摆放物资的大厅彻底空了。
⑥夜里,我趴到阳台上潸然泪下,一根接一根地抽闷烟。想回家,不现实。偌大个城市空空荡荡,街上空无一人。新闻里说,新型肺炎的致死率不高,但我身边不断有志愿者的家属、朋友被感染。有的刚刚确诊两天,还未来得及接受治疗,便不幸去世了。这也是我忧伤的,人的生命在病毒面前那么脆弱。
⑦但并非所有志愿者都能收获理解。有个女孩叫萧萧,出门时看到楼道里一个女人没戴口罩,上前劝说了几句。没想到,那女人正处于产后抑郁,趁萧萧不备,突然伸手袭击,把箫萧的脖子打伤了。萧箫拒绝了母亲哭着让他回家的请求,含着泪坚持。
随堂测试
⑧一位叫小盖的志愿者差点因此失去爱情。女友认为他搬运东西不光彩,连发数条微信,叫他回家。小盖伤心了好几天,把聊天截图发到志愿者群,向群里的伙伴寻求安慰。小盖家在河北承德,开了1400公里的车来武汉。闲时,小盖跟我闷闷不乐地说,自己来这,就是为了给武汉人民搬货,什么都不想,就想做一个没有感情的搬运工具。
⑨因火神山、雷神山和方舱医院的搭建,我们物资组重新忙碌起来,不断有新的,志愿者加入。元宵夜里,我开车同萧萧、小盖去了黄鹤楼。某年春节,热爱摄影的我特意来拍黄鹤楼,那时视线可及处,游客都排着长队。这晚,黄鹤楼花灯如昼,但无论从哪个角度拍,画面里都没有人影。现在却特别怀念挤在人堆里拍照的感觉。
⑩笫二天,武汉的天气由阴转晴。我看到,明媚艳阳下,楼下的老人正在自家阳台上晾晒花被子,没有戴口罩,冲我微笑,仿佛春天来到了。
善意,无私,忍辱负重,这就是我们的自愿者,还有那全国人民的支持就是春天。春天已然化入我们的心里,因为我们的心里装着春天,它定能融化世间的寒冰。坚信,有一天,我要和大家一起摘下口罩,我们会品尝新鲜空气的滋味。
随堂测试
1.“我”在文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我”起线索作用,以“我”的见闻感受组织全文,串联起一件件事,使行文更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能真实地展现社会风貌,行文真实可信;更好的突出文章中心:赞美志愿者及全国人民对武汉的帮助,那种善意,无私,忍辱负重的品质。
2.选出下列对选文内容理解有误的一项( )
选文写一位司机从江苏徐州出发,开了12个小时的车,送来几百箱防疫物资,自己却只戴着一层薄薄的一次性口罩,突出了司机的无私奉献精神
选文②③段是插叙,写了我去武汉做志愿者遇到的困难,主要突出我倔强不听话的性格
选文中的萧萧和小盖是次要人物,突出了志愿者高贵的品质,突出文章中心
选文⑨段画线句子用了对比的手法,突出了武汉城的空旷,病毒肆虐的严峻
B
随堂测试
判定主要人物
文学作品中的主要人物的判断
文学作品中次要人物的作用
一看作品中心思想和作家创作目的
二看人物在故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看人物着墨多少
1.对故事情节的作用;
2.对主要人物方面的作用;
3.对文章主题的作用;
4.对文章结构的作用;
5.第一称口吻的次要人物,增强真实性。
课堂小结
本讲方法归纳
关于作品主人公的确定或分析的步骤:
定主旨,析人物,围绕三点来答题。
巧记口诀:有目的的墨水有地位。
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