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25张PPT)
第25课 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
第八单元 近代经济、社会生活与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中国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时期(1840—1949年)在中国设立的、由民族资本创办的、使用机器和机械动力生产的制造工业。近代民族工业从洋务运动开始,包括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和民族资产阶级创办的企业。
近代民族工业
工业文明
农耕文明
vs
历史解释
1、了解张謇等人创办企业的经历;认识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并理解其原因,提升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了解民国以来剪发辫、易服饰等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2、阅读张謇创办大生纱厂,以大生纱厂的兴衰来探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过程,并联系相关政治背景,归纳其原因;利用图片和影视资料,了解社会风俗习惯的变化。
3、认识到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树立社会进步观和与时俱进的态度。
学习目标
正是在洋务派主持下,中国拥有了第一批机器生产的兵工厂、造船厂、纺织厂、钢铁……在“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的企业里,一些地主、官僚、商人逐渐向资产阶级转化。
——《从洋务、维新到资产阶级革命》
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哪一近代化探索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
初步发展:
(1)原因:甲午中日战争后,外国人纷纷在华开办工厂、开采矿山,刺激了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2)表现:状元实业家张謇回到家乡创办大生纱厂,带动了许多中国人走上了“实业救国”的道路。
大生纱厂
大生纱厂大门
大生纱厂车间
“天地之大德曰生。”
——《易经》
张謇一生创办了20多个企业,370多所学校,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宝贵贡献,被称为"状元实业家"。
“短暂春天”
年份 利润
1899 4万两
1902 24万两
1905 59万两
1908 26万两
1911 24万两
1914 40万两
1917 87万两
1920 215万两
1923 -33万两
1926 -7万两
材料1 1919年3月9日《通海新报》:“朔自欧战以来,印、美之棉花不能东运,致纱价飞腾,有不可遏制之势。
年份 厂家数 资本数额(元)
1911年 40多家 600多万
1919年 120多家 4500万
材料2:1911-1919年中国面粉业发展状况表
一战期间,西方列强忙于欧洲战事,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
:一战期间(1914-1918)
民族工业顽强地挣扎,出现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等企业家。
荣德生
荣宗敬
卢作孚
侯德榜
荣宗敬和荣德生兄
弟利用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的“短暂的春天”,
建立起以纺织业和面粉
业为主的庞大家族企业。九一八事变后,北方面粉市场被日本侵占,日本的棉纱也在华大量倾销,荣氏企业陷入困境。当它历经艰险渡过难关后不久,又遭到日本侵华战火的洗劫,企业遭受重创,荣宗敬忧愤而死。抗战胜利后,荣氏企业虽然有所恢复,但国民党发动的内战再次使它陷入生存危机。
荣氏兄弟创办的新面粉公司
荣宗敬
荣德生
荣氏兄弟、卢作孚、侯德榜
材料一:从1922年以后,大生各纺织厂开始走向下坡。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主义卷土重来,对中国经济压迫加剧,因而民生凋敝,百业衰退,到1923年,连一向盈利的大生纱厂也转为亏损。
日本从沦陷区掠夺大量物资
日军占据的中央银行大金库。门上贴着“日本军占领,犯者死无赦”字样。
材料二:
材料三:“蒋家天下陈家党, 宋氏姐妹孔家财。”
蒋介石与宋美龄
陈果夫与陈立夫
宋子文
孔祥熙
①一战后,帝国主义经济势力卷土重来
②全面侵华战争时期,日本帝国主义的破坏和野蛮的经济掠夺
③抗战胜利后,受到官僚资本主义的压迫
一 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①艰难起步
②发展阶段
洋务运动兴起
19世纪60年代
1894-1895年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签订
1911年
辛亥革命
1914-1918年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31-1945年
日本发动侵华战争
1945-1949年
国民党发动内战
产生
发展
热潮
“短暂的春天”
再度受挫
受压迫
受摧残
随着国民党官僚资本的建立和扩张,民族工业除了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外,还遭到官僚资本主义的摧残。处于夹缝中的民族工业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顽强地挣扎着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差;
2)分布不均衡。
①部门不平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
重工业基础薄弱;
②地区分布极不均衡。主要集中在
上海、武汉沿江沿海的大城市。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决定。
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为何出现此特点呢?
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总体比较落后,发展艰难曲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特点
社会生活的变化
美国人富尔顿发明的轮船
英国人史蒂芬孙发明的火车
19世纪70年代以后,西方发明的火车、轮船、电车、汽车、飞机等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中国,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
近代交通、通信事业的发展
民国时期的上海街景
马车
轿子
黄包车
自行车
电车
汽车
火车
飞机
轮船
轮船
1876年,英国商人在中国修筑的第一条正式投入运营的铁路——淞沪铁路。
电车
汽车
1909年9月21日,中国最早的飞机设计师和飞行员冯如,驾驶自己设计制造的飞机,首次飞行取得成功。
意义: 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促进了商品的流通;逐渐改变了人们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
19世纪70年代以后
火车
早期电报机
史料实证
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的变化
强令男子剪掉辫子
溥仪剪辫装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以后,孙中山通令全国各地男子掀起剪辫子
三寸金莲
裹小脚
从缠足到放足
中华民国建立后,孙中山总统发布“劝禁缠足文”。
自由、平等、民主的新风尚
劝禁女子缠足
废除跪拜礼,改称谓
废除有损人格的跪拜礼,代之以简单的鞠躬、握手礼。
取消“老爷”“大人”的称谓,代之以“先生”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②生活习俗
①交通通信
清朝官服
长袍马褂
清代旗袍
易服饰
新式婚礼
旧式婚礼
生活方式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饮食、娱乐、婚丧崇洋逐新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西方食品工业产品如罐头、饼干、蛋制品,在20世纪初长江流域各大城市中有了可观的销路。
1932年,由中国商人顾联承投资七十万两白银,购静安寺地营建Paramount Hall,并以谐音取名"百乐门",是30年代的中国乃至全世界建筑设计的新潮,红遍全上海。
西餐
西式点心
洋烟
西式结婚
集体婚礼
伟大革命者孙中山先生葬礼
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
1.沿海地区的变化大于内陆地区的变化;
2.东南各省的变化大于西北各省的变化;
3.大中城市的变化大于广大乡镇的变化;
4.受过教育和教育程度较高的民众变化大于没有受过教育或教育程度较低的民众变化。
不平衡
总体来看,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呈现出新
旧并呈、多元发展的特征。
二、社会生活的变化
③特点
2.初步发展:19c90s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变化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社会生活的变化1.产生:19世纪六七十年代4.逐渐萧条:(1919-1949)2.社会习俗方面的变化1.近代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出现:19世纪70年代以后3.短暂的春天: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3.社会生活变化的特点5.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①②③课堂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