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共46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课件(共46张PPT)
格式 pptx
文件大小 6.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7 00:03:47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46张PPT)
第18课
从九一八事变到西安事变
1.知道九一八事变的经过、结果以及东北人民的抗日斗争;知道华北危机、一二 九运动以及西安事变;分析理解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
2.通过对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描述历史事件的能力,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
3.使学生认识到抗日救亡运动的兴起反映了中华民族具有反侵略的光荣传统,当代青少年应以先辈们为榜样,树立和培养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
新课导入
每年的9月18日,无论身处何地,我们总会能听到这样的长鸣!中国人民永远不会忘记1931年9月18日发生的“九一八事变”。
你知道“九一八事变”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为什么这一天让我们中国人没齿难忘,痛心疾首?
一、九一八事变
长期以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蓄谋已久。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波及日本,日本为摆脱危机加紧侵华。国民党反动派的全力“剿共”也给日本可乘之机(中国内战)。
惟欲征服支那,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支那。倘支那完全可被我国征服,则其他如小中亚细亚及印度南洋等,异服之民族必畏我敬我而降于我,是世界知东亚为我国之东亚,永不敢向我侵犯。
——《田中奏折》
制定《对华政策纲要》
背景:
一、九一八事变
甲午战争后,日本不断加紧对华侵略。1904-1905年,日本通过日俄战争获取了南满铁路和辽东半岛的控制权。
1919年,成立关东军司令部,成为了日本侵略中国东北地区军事最高指挥机关。1928年6月发动“皇姑屯事件”,谋杀奉系军阀首领张作霖,当年12月,张学良宣布东北易帜,宣告东北归入国民政府,这一定程度上延缓了日本控制中国东北的计划。
皇姑屯爆炸现场的日本人
关东军司令部
一、九一八事变
1931年9月18日夜,日本关东军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湖附近南满铁路,反诬中国军队破坏,以此为借口突袭东北军驻地北大营,炮轰沈阳城,次日清晨占领沈阳,史称“九一八事变”。
柳条湖事件日军所谓证物
九一八事变示意图
一、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发生前后,蒋介石称“攘外必先安内”,令张学良忍让日本行径,执行“不抵抗政策”,依赖国际社会声援。
1931年8月16日电告张学良:
无论日本军队此后如何在东北寻衅,我方应不予抵抗,力避冲突。吾兄万勿逞一时之愤,置国家民族于不顾。
1931年9月22日宣称:
国民此刻必须上下一致,先以公理对强权,以和平对野蛮,忍痛含愤,暂取逆来顺受之态度,静待国际公理之判断。
一、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日军扩大侵略,相继占领了东北三省,短短4个多月,100多万平方千米河山全部沦于敌手。
日军占领沈阳
魔鬼、日本731部队都干过什么?
1、活体解剖。据记载,有一次他们直接抓了一个大约12岁的中国男孩。他们把这个男孩抓到手术台上,都没有麻醉,开膛破肚,几分钟内就把心肝脾肺肾这些器官,全部摘了。几分钟前还是一个活生生的人,几分钟后就只剩了一个空壳。
2、冻伤试验。他们先让被试验对象的大腿或者胳膊,浸泡上水,然后拉到零下40度的环境中。很快,这些沾水的大腿或胳膊,就结冰了。魔鬼还要拿木棍猛敲被冻部位,皮肤和肉全部掉了,露出白骨。出去之前是一双带肉的手,回来后就成了一双白骨掌。
3、给人注射马血、猴血。通过给活人注射马血、猴血,来观察被试验对象各个器官的变化,何时死亡等。他们也会持续不断的抽血,直至把人抽干,看看人体到底有多少血液。
4、在日本战败撤退之时,日本为了掩盖罪证,把所有的被试验对象,全部杀死了。
一、九一八事变
1932年,日本扶植溥仪在长春建立伪满洲国,企图把东北从中国分裂出去。
伪满洲国(东北沦陷区)
伪满洲国皇宫
溥仪就任伪满执政
一、九一八事变
日本侵略者在东北屠杀人民,掠夺资源,实行奴化教育,实施残酷的殖民统治,东北3000万同胞过着屈辱的亡国奴生活。
平顶山大屠杀
日军从东北掠夺物资
一·二八事变
蔡廷锴
蒋光鼐
九一八事变后,为支援和配合其对中国东北的侵略,日本海军陆战队于1932年1月28日进攻上海。中国驻军国民党第十九路军奋勇抵抗,日本被迫三易主将,数次增兵,死务逾万。1932年5月5日,中日签订《上海停战协定》,规定日军可以留驻上海。
一、九一八事变
九一八事变后各方态度:
①东北各族民众与未撤走的东北军爱国官兵:
②中国共产党:
组织抗日义勇军,抵抗日军的侵略。
派杨靖宇等人在东北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初,东北各抗日部队开始改编为由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与日军战斗在白山黑水之间。
东北抗日队伍抗击日军
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
组织抗日义勇军
中国共产党派杨靖宇
组织游击队开展抗日游击战争
193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东北抗日联军成立
二、中国人民的局部抗战
1、军民抵抗
时间
地点
口号
结果
意义
1935年12月9日
北平新华门前
“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反对华北自治”
“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等
被镇压
揭露了日本侵略者企图吞并华北的阴谋打击了国民党政府对日妥协的政策,
促进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新高潮的到来
2、爱国学生:国之怒——一二九运动
(1)、1935.8发表《八一宣言》,号召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2)、1935年底瓦窑堡会议:确定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
3、中国共产党:
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兵 谏
1936年12月初,蒋介石亲自前往西安督促张学良“剿共”。——《张学良的政治生涯》
“你现在就是拿枪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能改变。” ——蒋介石
西安事变
提示:西安事变的背景
1.日军:
加紧侵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
2.中共:
提出建立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主张,要求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3.张、杨个人:
张、杨出于爱国之情接受中共的主张,并多次要求蒋介石联共抗日 ;
4.蒋介石:
蒋介石拒不接受联共抗日的主张,继续围剿红军;
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
阅读课本联系所学思考,张学良、杨虎城是蒋介石的部下,他们为什么会“以下犯上”,扣押蒋介石呢?
时间 地点 领导人 经过 结果
1936.12.12
西安
张学良
杨虎城
扣押蒋介石,实行“兵谏”,并通电全国,要求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
西安事变后的复杂局势力远远超出张、杨的预想——
日 本
英美
亲日派何应钦
亲美英派宋美龄等
哼!哼!哼!我一定要挑拨中国人打内战。让他们自相残杀吧!等到他们打到筋疲力尽的时候,中国就是我的了。
喔,上帝!如果中国被日本占领了,我们在华的利益还能有保证吗?一定要促使中国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
讨伐张学良,至蒋于死地。哈!哈!蒋介石呀蒋介石你也有今天。你放心吧,等你死了,委员长的宝座我替你坐着。
我们这就准备赴西安与张、杨谈判,想办法争取放蒋!
中共的态度和努力
中共的态度
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的利益出发,主张和平解决,联蒋抗日。派周恩来到西安参加谈判,与各方面进行协商。经过中国共产党和各方面的努力,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等条件,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在十年内战中,蒋介石杀害了成千上万的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西安事变捉住了蒋介石,必须杀之!!!
倘若处死蒋死,局势动荡,中国必纷争四起、群雄割据,使日本有机可乘,有利于日本进一步侵略中国,所以,蒋不可杀。
共产党不计前嫌,以民族利益为先的博大胸怀。
抉择:是“杀蒋”?还是“放蒋”
联共抗日
继续剿共
而非抗日
国家内乱
日本进一步侵华
西安事变结果:
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有何积极意义?
揭开了国共两党由内战到联合抗日的序幕,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
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西安事变后,张学良送蒋到南京,蒋背信弃义,软禁了张学良。后国民政府败退台湾,蒋介石将张学良转至台湾继续软禁。1975年,蒋介石逝世。1990年起张学良逐渐得以恢复人身自由。1995年离台,侨居美国夏威夷。2001年10月14日下午2时50分,在美国夏威夷首府檀香山逝世,享年101岁,成为世界上最长寿的将军。
作为一个军人,我是应该被枪毙;但是依我的良心,我没有做错! ——张学良
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西安事变后的张学良——
张学良的幽禁岁月
2001年,张学良在美国夏威夷逝世,享年101岁。
1901-2001
他说
我的人生只到36岁
之后便没有了
……
忠实于自己
无问西东
才能无愧于国家
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被迫出国“考察”。1937年,秘密潜回香港打算参与抗日,但被国民党逮捕,并于1949年及其子女、卫士、秘书一共8人在戴公祠被军统局人员杀死,后被证实这次屠杀行动的终极命令者是蒋介石。
西安事变后的杨虎城——
市民自发为杨虎城将军等烈士送行
西安事变后被迫出国
中华民族的“千古功臣”
1924年国共第一次合作
基本推翻了北洋军阀统治
蒋、汪等叛变革命内战爆发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进逼华北
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为主要矛盾
张、杨发动西安事变
国共开始第二次合作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国民革命
抗日战争
合作
内战
合作




检测提升
1.右图中的建筑物位于沈阳北郊柳条湖地区,它记录了日本侵略中国的史实,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与该建筑物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
A.七七事变 B.九一八事变
C.西安事变 D.南京大屠杀
2.歌词:“九一八,九一八,从那个悲惨的时候,脱离了我的家乡……爹娘啊,什么时候才能欢聚在一堂?!”反映的历史事件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进入了( )
A.局部抗战阶段 B.全面抗战阶段
C.局部反攻阶段 D.全面反攻阶段
B
A
3.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组织抗日游击队的主要领导 人是( )
A.吉鸿昌 B.杨靖宇 C.佟麟阁 D.赵登禹
4.1931年东北沦陷后,东北人民和未撤走的东北军部队组织起( )
A.抗日义勇军 B.抗日救国军
C.八路军  D.新四军
B
A
5.1936年12月13日,《西北文化日报》登载了一则重要新闻,标题为:“争取中华民族生存,张杨昨发动对蒋兵谏”。该新闻报道的事件应是
A.黄埔军校的建立 B.百日维新
C.重庆谈判 D.西安事变
6.西安事变发生后,中共派到西安调停的是( )
A.毛泽东 B.周恩来
C.张学良 D.杨虎城
D
B
1.“夜幕降临,一枚炸弹在沈阳郊外的南满铁路路段爆炸,至翌日凌晨三点四十分,沈阳城遭攻破,该城被占领。”材料描述的事件(  )
A.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C.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D.标志着抗日战争进入战略相持阶段
A
链接中考
2.一个有希望的民族不能没有英雄。下表“?”处对应的英雄人物是(  )
A. 杨靖宇  B.贺龙  C.叶挺  D.彭德怀
英雄 林则徐 邓世昌 ?
事件 虎门销烟 黄海海战 东北抗日游击队
A
3.1935年年底,日本指使殷汝耕发动“冀东事变”,在通州成立“冀东防共自治政府”,策划华北各省的自治运动,提倡华北特殊化。这激起了北平学生大规模游行示威,即(  )
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
C.五四运动 D.一二·九运动
D
4.西安事变爆发后,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以民族利益为重的伟大胸怀
C.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5.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说:“少帅张学良的部队冲入委员长的行营,要求他停止对共产党的‘围剿’,以便一致对日抗战。这次兵变的目的既达,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中国的政治从此改观”可以解读为(  )
A.国民政府统一全国 B.十年内战基本停止
C.中国局部抗战开始 D.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
B
6.西安事变和平解决后,尽管局势发展中还有跌宕起伏,但国共重新合作的大局已定。国共重新合作后的中心任务是(  )
A.结束帝制 B.打倒军阀
C.团结抗日 D.和平建国
C
二次达标
1. 1931年9月18日,日本突然袭击中国东北军驻地北大营,随即占领沈阳。这就是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从材料中可以得出的正确信息是( )
A.日本首次发动对中国的侵略战争
B.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从九一八事变开始
C.国民党正面战场开始了全面抗战
D.中国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2. 张学良在谈到西安事变时说:“我做了一次这样的事。如果我认为国家需要,我还会再做一次!”这说明西安事变( )
A. 是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的结果
B. 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C. 是中华民族局部抗战的开始
D. 是中华民族全面抗战的开始
A
3. 苏联的一位检察官曾在远东军事法庭上说:“如果我们可以指出一定的日期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这段血腥时期开端的话,1931年9月18日恐怕是最有根据的。”这句话的依据是九一八事变( )
A. 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B.是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的起点
C. 标志着中国全民族抗战的开始
D. 直接导致东北的沦陷
A
4. 西安事变爆发后,有人主张将蒋介石“交付人民审判”,但中共中央认为应争取国民党亲英美派接受“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的主张。为此,中国共产党制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这表现出中国共产党( )
A. 消除了与国民党的矛盾
B. 以民族利益为重的博大胸怀
C. 开始组建东北抗日联军
D. 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B
5. 假如你是1935年的一名在北平读大学的学生,你当时可能参加的运动是( )
A. 新文化运动 B. 一二·九运动
C. 义和团运动 D. 五四运动
B
6.“无论日本军队以后如何寻衅,我方应予不抵抗,力避冲突。”20世纪30年代初,蒋介石的这一命令导致的直接恶果是( )
A. 东北三省迅速沦陷
B. 华南大片领土沦陷
C. 华东局势危急
D. 上海沦陷
A
7. 1936年12月,某报社登载李济深致国民政府电文:“陕变事起,曾……通电主张一致对外……况汉卿(即张学良)通电各项主张,多为国人所同情者,屡陈不纳,迫以‘兵谏’,绝不宜以叛逆目之。”材料中的“陕变”是指( )
A. 九一八事变 B. 一·二八事变
C. 西安事变 D. 七七事变
C
学习了本课后,你有哪些收获和感想?
告诉大家好吗?
一、九一八事变
1、背景:蓄谋已久、转嫁危机、有机可乘
2、时间(1931年9月18日)、地点(沈阳)、制造者
二、一二九运动
三、西安事变
4、结果:东三省沦陷、华北危急
5、意义:成为起点、揭开序幕、民族矛盾为主要矛盾
1、背景:华北危机
2、时间(1935年12月9日)、地点(北平)、口号(88页)
4、意义:揭露…、打击…、促进…
1、时间、地点、人物、目的(逼蒋抗日)
2、经过:张、杨实行“兵谏”,通电全国
3、结果:中共从全民族利益出发,和平解决
4、和平解决的意义:P89页最后一段
从九一八到西安事变
(1)制造借口——柳条湖事件;
(2)军事行动—袭击北大营,占领沈阳城
(3)东三省沦陷、建立伪满洲国
3、经过:
思维导图
日本侵略
中国抗争
九一八事变
东北抗日联军
(局部抗战)
扩大侵华
华北事变
全国性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潮
西安事变
一二·九运动
板书设计
光读书不思考也许能使平庸之辈知识丰富,但它决不能使他们头脑清醒。
—— 约·诺里斯
教师寄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