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水分子的变化同步练习(有答案)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2.2水分子的变化同步练习(有答案)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96.3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鲁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26 22:32: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水分子的变化同步练习鲁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单选题
1.三毛在实验室中做实验时,通过测定某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元素,因此对该物质作了以下推断,你帮他选择一下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
A.该物质一定是单质 B.该物质一定是混合物
C.该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D.该物质一定是纯净物
2.下列关于水相关知识的描述完全正确的是
A.过滤可降低水的硬度
B.鉴别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产生泡沫多的为硬水
C.由电解水可知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
D.电解水时,正、负极端产生的气体体积比约为1:2
3.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氧化物、混合物的顺序排列的是(  )
A.钢、氧化铜、液态氮 B.石墨、酒精、石灰水
C.稀有气体、水、可燃冰 D.金刚石、冰水、脱硫煤
4.下列各选项对颜色的描述,体现物质真实物理性质的是
A.大量塑料垃圾导致的“白色污染”
B.含有丰富资源的“蓝色海洋”
C.健康卫生无污染的“绿色食品”
D.青少年要坚决抵制有害身心健康的“黄色书籍”
5.如图是教材中两个实验,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点燃氢气之前要检验其纯度
B.实验②a,b两管上方生成气体的体积比的为2:1
C.两个实验中发生的反应都是分解反应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6.通常情况下,①二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②密度比空气大,③在加压低温条件下变为“干冰”(固态二氧化碳俗称“干冰”),④它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⑤常用作灭火剂,⑥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⑦在生活中它还是制汽水的原料。关于上述描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物理变化的③⑤⑦ B.属于化学变化的是③④⑥
C.属于物理性质描述的是①② D.属于化学性质描述的是④⑤
7.赏中华诗词,品生活之美。下列诗词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8.智能手表的部分信息如图,下列描述中相关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玻璃透光性好作表镜
B.钛合金耐腐蚀作表框
C.不锈钢硬度大作表扣
D.橡胶弹性良好作表带
9.下列物质的用途主要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A.铜丝能够导电 B.氧气能够支持燃烧
C.干冰(固体二氧化碳)升华制造低温环境 D.氯化钠溶于水配制生理盐水
10.有关如图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A.点燃氢气前不用检验纯度
B.干冷烧杯内壁无明显变化
C.b管气体能使带火星木条复燃
D.两个实验均可证明水的组成
二、判断题
11.电解水生成的两种气体分别具有可燃性和助燃性。( )
12.电解水得到的氧气和氢气的体积比为 1∶2( )
13.水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的’( )
14.当外界条件改变时,物质的性质也会随着变化。( )
15.电解水时,一开始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一定是2:1。( )
三、填空题
16.区分变化和性质:①石蜡熔化;②粮食酿成酒;③植物光合作用;④纳米铜具有超塑延展性;⑤通电后灯泡中的钨丝发光;⑥铜能在潮湿的空气中生成铜绿。上述情况中:(填序号)
(1)描述物理性质的是________;
(2)描述化学性质的是________;
(3)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____;
(4)属于化学变化的是________。
17.自然界并不缺少镁,缺少的是发现镁的眼睛。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启寻镁之旅,现邀请你参与并完成相关内容。
(1)第一站:初识金属镁。①金属镁是______色具有金属光泽的固体;②镁能与氧气反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
(2)第二站:再遇金属镁。将打磨过的镁条放入食醋中,反应现象是______、固体逐渐消失、放热;
(3)第三站:制备金属镁。工业上用电解氯化镁的方法生产镁,其原理:氯化镁镁+氯气。该反应过程中,________能转化为化学能。
18.水有下述性质:①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②水通电会有氢气、氧气放出;③加热至100℃水会变成水蒸气;④一些氧化物能溶于水生成酸或碱等物质.其中属于水的化学性质的是_____(用编号填写)。
19.碳纤维是含碳量高于90%的新型材料,密度比铝小,强度比钢大。为了提高碳纤维的强度,必须选择适当的预氧化条件。将碳纤维进行预氧化处理,测得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如图所示。
(1)碳纤维的物理性质有______。
(2)由图可知,碳纤维强度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是______。
20.氢气是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水分解可获得氢气和氧气。
(1)下图中,产生氢气的试管是______(填“1”或“2”)。
(2)我国开发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实现了在光照下分解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四、综合应用题
21.水是生命之源,请回答下列有关水的问题:
Ⅰ、
(1)从宏观角度:水是由_____组成的。
(2)从微观角度:下列图示可以表示构成水的微粒是_____(填序号)
A. B. C. D.
Ⅱ、
(3)将从海水和河水中分别提取的蒸馏水,放在如图所示装置中电解。C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D管产生的气体可以用_____来检验。该化学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_,该反应的类型属于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Ⅲ、宁德市有部分区域直接使用地下水,下雨时水浑浊不能使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取了水样,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过程对该水样进行了净化处理。请回答下列问题:
(4)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玻璃棒、_____。如果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水样依然浑浊,可能的原因有(答1点)_____。
(5)为除去水样2中的一些异味和色素,加入的物质B是_____。
(6)用抽取的地下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其可能的原因是该地下水是_____(填“硬水”、或“软水”)。生活中可以通过__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并起到消毒杀菌的作用。
22.水是生命之源,它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I、保护水资源
太湖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无锡创建文明城市的重要环节之一。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太湖水进行了取样,如图1是其在实验室净化太湖水的流程:
【原理分析】
(1)请完善上述净水的步骤:① 沉淀 ③______ ⑤蒸馏
(2)步骤③中常用的物质是______。
(3)分离混合物的一般思路:首先分析混合物的组成成分,然后利用各成分性质的差异,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分离。如:过滤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颗粒大小的不同进行分离的方法,过滤中用到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_。
【操作过程】
(4)某同学过滤后发现滤液仍然浑浊,请写出可能导致此现象的一条原因______。
【回归生活】
(5)结合图2分析,地下水中所含杂质比地表水少的可能原因是______。
(6)假如你是水质检验员,你如何通过实验得出该区域的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写出实验的步骤、现象、结论):______。
经检验后发现该区域水的硬度较高,则在日常生活中饮用该区域的水可以采取的处理办法是______。
II、认识水
某化学兴趣小组自制如图所示装置探究水的组成。
步骤一:检查装置气密性,用烧杯向广口瓶中加入500mL1%的氢氧化钠溶液,将导线穿过橡胶塞与自制红铜电极连接,将塑料管套在红铜电极上,上端插入橡胶塞上、塞紧胶塞,将橡胶管与50mL的注射器3连接好。
步骤二:取下注射器1,用注射器3向瓶中打气,使溶液进入塑料管中,直到刚有溶液溢出再安上注射器1;取下注射器2,进行同上操作后,安装注射器2。
步骤三:将导线与24V的学生电源相连,打开开关,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大约2min后(注射器1与注射器2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_,正极电源变黑),关闭电源。
步骤四:取下注射器1,将带火星木条放在针头处,推动注射器1的活塞,木条复燃,说明注射器1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取下注射器2,点火,推动注射器2的活塞,产生的现象是______。
实验反思: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_组成的。
计算:
同学们查阅资料得知:①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②每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每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
大家经过计算,得出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约为______。(请写出计算过程或推导过程)
23.3月22日是“世界水日”,2008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涉水卫生”.
(1)地球表面约有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使用的淡水总量不足总水量的.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有______(填字母序号).
A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工业废气处理后排放
C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2)如下图所示是通电分解水的实验装置.在实验过程中,试管中产生的气体是______.写出水在通电条件下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
(3)为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某同学制作了如下图所示的简易净水器,其中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_,小卵石、石英砂和蓬松棉的作用是______.
(4)生活中常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的物质是______,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______.
(5)自来水中含有少量的碳酸氢钙等可溶性盐.烧水时,碳酸氢钙发生分解反应,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是壶中出现水垢的原因之一,同时生成水和二氧化碳.请写出碳酸氢钙受热分解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试卷第1页,共3页
试卷第1页,共3页
参考答案:
1.C
2.D
3.D
4.B
5.C
6.C
7.B
8.B
9.B
10.D
11.正确
12.正确
13.错误
14.正确
15.错误
16.(1)④
(2)⑥
(3)①⑤##⑤①
(4)②③##③②
17. 银白 镁+氧气氧化镁 产生大量气泡 电
18.②④
19. 密度比铝小 在215~240℃的温度范围内,随着热处理温度升高碳纤维强度先增大后减小
20. 1 2H2O22H2↑+O2↑
21.(1)氢元素和氧元素
(2)B
(3) 氢气##H2 带火星的木条 水氢气+氧气(H2OH2+O2) 分解
(4) 过滤 漏斗 滤纸破损(滤液边缘高于滤纸边缘/仪器不干净等)
(5)活性炭
(6) 硬水 煮沸
22. 吸附 活性炭 玻璃棒 滤纸破损或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接滤液的烧杯不干净(写出一点即可) 粘土层和沙石层对地下水有过滤作用 取水样于试管中,加肥皂水,振荡;若多浮渣则为硬水,多泡沫则为软水 煮沸##加热煮沸 注射器1和2的下方针头上有气泡冒出,并且注射器1和2的活塞上升 1:2 氧气##O2 气体被点燃,产生淡蓝色火焰 氢元素和氧元素 因为同温同压下,相同体积的不同气体具有相同数目的分子,所以生成的氢气和氧气的分子数目比为2:1。
因为每个氢分子中含有两个氢原子,每个氧分子中含有两个氧原子,所以生成物中氢原子和氧原子的个数比为(2×2):(1×2)=2:1。
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个数不变,所以水中氢、氧原子个数比与生成物中氢、氧原子的个数比相同,为2:1。
23. A,D 氢气 水氢气+氧气 吸附 过滤 肥皂水 煮沸 碳酸氢钙碳酸钙+水+二氧化碳
答案第1页,共2页
答案第1页,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