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科学单元检测精编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测试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B
C
D
A
C
C
A
B
A
C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B
C
D
B
C
A
C
B
D
B
二、简答题(21-22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1分)
21、红、绿、蓝 白
22、① ② 不成像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解析:由图可知,①在2倍焦距以外,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缩小实像,像距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二倍焦距,则③是①的像;②在2倍焦距和一倍焦距之间,由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成倒立放大实像,像距大于二倍焦距.则④是②的像;物体放在⑤处不成像。
23、缩小 C
24、(1)光屏 晶状体 (2)前方 (3)发散
25、凸 凹 先变细再变粗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6、远视眼 A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4分)
29、(1)荧光物质(2)反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紫外线能否透过玻璃(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均可)
解析:(1)钞票上的“100”字样是用荧光物质制成的,用紫外线灯照射,能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说明紫外线能够使荧光物质发光;(2)只要钞票上的“100”发光,就说明钞票已经被紫外线照射到了,而紫外线灯并没有直接照射钞票,说明钞票上接收到的紫外线是透明玻璃反射的;(3)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说明紫外线不能穿透玻璃而照射到钞票上,所以他做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紫外线穿透玻璃的能力(玻璃对紫外线的吸收能力或玻璃对紫外线的反射能力等亦可)。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0、(1)观察与记录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位置(或保持入射光线和纸板在同一平面上且入射点刚好在接缝)。
(2)呈现反射光线;验证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及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七下科学单元检测精编 第二章《对环境的察觉》综合测试
说明:本卷总分为100分,考试时间60分钟。
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40分)
1、关于感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人的皮肤处可产生冷热觉、触觉和痛觉等多种感觉。
B.舌是味觉器官,舌上的味蕾可以感受到多种味道的刺激
C.耳中的鼓膜是听觉感受器,接受声波后能产生神经冲动
D.只要眼球正常,就不会失明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自然界的美经常令人陶醉。如图所示的现象中,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是( )
3、在冷、热、触、痛四种感觉中,对人体保护意义最大的是( )
A.冷觉 B.热觉 C.触觉 D.痛觉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4、不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440次,带花蜜的蜜蜂飞行时翅膀每秒振动300次,不带花蜜的蜜蜂发生的嗡嗡声比带花蜜的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
A.音调高 B.音调低 C.响度大 D.响度小
5、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同一个音叉,发出声音的不同之处是( )
A.声速 B.音调 C.响度 D.音色
6、列情况不属于噪声污染( )
A.燃放鞭炮的震耳欲聋的声音 B.织布机的声音
C.工厂向河道排放大量的污水 D.邻居扩音机的声音
7、一般来说,影院、剧院的四周墙壁都做成凹凸不平,像蜂窝状似的,这是为了( )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
C.为了美观 D.制造回声
8、在演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实验中,将正在发声的音叉紧靠悬线下的轻质小球,小球被多次弹开.在此实验中,小球的作用是( )
A.使音叉的振动尽快停下来
B.使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C.使音叉的振动时间尽可能延长,便于观察
D.使声波多次反射形成回声
9、人耳能分辨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至少是0.1秒。一位同学在一根10米长的装满水的钢管一端敲击一下,则另一端的同学能听到的敲击声次数是( )
A.1次 B.2次 C.3次 D.4次
10、生物学研究表明,绿色植物的生长需要吸收光;而物理学研究表明,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由此可以初步推测,不利于绿色植物生长的光是( )
A.红光 B.黄光 C.绿光 D.紫光
11、阳春四月,杜鹃花竞相开放,争奇斗艳,喜迎来自各地的游客。在太阳的照耀下,游客看到的鲜艳的红杜鹃是因为( )
A.红杜鹃能发出红色的光 B.红杜鹃能反射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C.红杜鹃能发出白色的光 D.红杜鹃能吸收太阳光中的红色光
12、白炽灯光下,物体的影子比较清楚。日光灯下,物体的影子比较模糊。这是因为( )
A.白炽灯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日光灯光不是沿直线传播的
B.白炽灯亮,日光灯暗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C.白炽灯发光面积小,日光灯发光面积大
D.白炽灯光是热光,日光灯光是冷光
13、下面关于光学现象和光学知识的连线正确的是( )
A.水中的筷子变弯——光的直线传播 B.日食的形成——镜面反射
C.黑板反光——光的折射 D.树萌下太阳的光斑——小孔成像
14、某人从平面镜内看到对面墙上挂钟钟面上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则此时的实际时刻是( )
A.8点20分 B.3点40分 C.2点40分 D.9点50分
15、测量视力时,利用平面镜成像特点可以节省空间,如右图所示,让被测者面对着镜子背对视力表,此人看到视力表的像离他的距离是(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3m B.4m C.5m D.6m
16、我们经常提到的像有:①小孔成像;②平面镜成像;③放大镜成像;④电影银幕上的像;⑤汽车观后镜中的像,其中( )
A.由于反射而形成的像是②⑤ B.由于折射而形成的像是①③
C.属于实像的是①②③ D.属于虚像的是②③④
17、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关于眼睛及视力缺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通过晶状体所成的像是虚象
B.近视眼看不清远处景物,是因为景物的像落在视网膜后方
C.用来矫正远视眼的眼镜镜片是凸透镜
D.色盲主要由于不注意眼睛卫生引起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8、光通过透镜的光路如图所示,其中正确的图是( )
A B C D
19、投影仪是教学中常用的仪器,如图所示是投影仪的结构图,在水平放置的凸透镜的正上方有一与水平面成45o角的平面镜,右边竖直放一屏幕。物体发出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和平面镜后,可在屏上成一清晰的像。关于投影仪的使用以下做法中合理的是( )
A.投放到屏幕上的画面太靠上时,应增大平面镜与凸透镜的夹角使画面向下移动
B.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靠近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C.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上移动
D.若使屏幕上的画面大一些,可使投影仪远离屏幕同时将凸透镜适当向下移动
20、一光源S发出的光经凸透镜后平行射出,若把凸透镜浸没在水中(如图所示)使光线仍平行射出,则需(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A.把光源上移一些 B.把光源下移一些
C.不需移动光源 D.条件不足,无法判断
二、简答题(21-22题每空1分,其余每空2分,共32分)
21、光的三原色是 ,若将这三种光混在一起,所得的光是 光。
22、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出现如图所示的情景,则③是 的像,④是 的像;若物体放在⑤(焦点处)的位置,成像情况是 。
2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两支点燃的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分别置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光屏上C、D两处会得到清晰的烛焰像.这像是 (选填“缩小”、“等大”或“放大”)的烛焰的像.用一厚纸板挡住A处的烛焰,在光屏上 (选填“C”或“D”)处仍能得到一个清晰的烛焰像。
24、某科学小组进行“模拟近视眼”的实验探究。如图甲所示,把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移动光屏得到清晰的像,标出光屏的位置;拿开眼镜,屏上的像变得模糊,向凸透镜方向移动光屏,像又变得清晰,再标出光屏的位置。观察眼球结构图[如图乙]并结合以上实验,回答:
⑴眼球中的视网膜相当于实验中的 ;实验中的凸透镜相当于眼球中的__________。
⑵近视眼患者不戴眼镜时,远处物体成像在视网膜的______(填“前方”或“后方”)。
⑶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________作用(填“会聚”或“发散”)。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5、如图,在注有清水的试管内留有一稍大的空气泡,使太阳光从试管的正上方向下照,观察试管下方的白纸,可以发现白纸上与空气泡相对应的位置上,有一椭圆黑影,而其它部分竟是一条与试管平行的亮线.这是因为试管充满水的地方相当于 透镜,而气泡与周边的水组成 透镜.如果把白纸从靠近试管向下移动到较远处,亮线的粗细将如何变化?
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26、善于观察的小明发现,张老师上课时,观察远处的同学时要摘下眼镜,而看近处的课本时,又要戴上眼镜。这样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非常不方便。张老师的眼镜属于 (选填“近视眼”或“远视眼”)。如图所示的是一种新型眼镜,这种眼镜的镜片分上下两个区,A区厚薄均匀,B区可以矫正视力。张老师戴上这种眼镜就可以通过 看远处同学(填“A区”或“B区”),再不需要频繁地戴上摘下眼镜了。
27、作图题:(1)如图,光源位于A点,问该光源发出的哪一条光线经过平面镜MN反射后通过C点?请作出光路图;(2)将一平面镜斜放在装有水的水槽中,有一束光线垂直射向水面,如图所示,请画出这束光线在水中行进最后射出水面的光路图。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三、实验探究题(每空2分,共28分)
28、某人设计了一个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如下图,在C处点燃蜡烛,AB距离一定,在A处立一张白纸板,当C处蜡烛在适当位置上时,便成像在白纸板上,如果B处换为倍数较大或较小的双凸透镜,则纸上的成像就不清晰。请回答下列问题:
(l)B处凸透镜代表眼球的_______,A处白纸板代表眼球的_______;
(2)换成较高倍透镜时,则成像在白纸板的________方,要使A处成像清晰,BC距离要_________;换上低倍透镜时,则成像在白纸板的________方,要使A处成像清晰,BC距离要______;
由此可见,看远近不同的物体是依靠调节_________的曲度来实现的。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3)视网膜上所成的像是 像。
(4)请提出一个保护视力的简短口号
29、钞票的某些位置用荧光物质印上了标记,在紫外线下识别这些标记,是一种有效的防伪措施。某同学在较暗的环境中做了下列三次实验。21世纪教育网版权所有
(1)如图甲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面值为100元的钞票,看到“100”字样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使 发光。
(2)如图乙所示,他用紫外线灯照射一块透明玻璃,调整透明玻璃的位置和角度,看到钞票上的“100”字样再次发光。这表明紫外线能被透明玻璃 。
(3)如图丙所示,他把这块透明玻璃放在紫外线灯和钞票之间,让紫外线灯正对玻璃照射,在另一侧无论怎样移动钞票,“100”字样都不发光。
这次实验是为了探究 。
30、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探究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平面镜M平放在平板上,白色硬纸板竖立在镜面上,硬纸板是由E、F两块粘接起来的,其中F可绕接缝ON转动。
(1)探究过程中,你认为最为困难也最为关键的是什么?
(2)硬纸板F的主要作用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