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件(共53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部编版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复习课件(共53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5.4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7 20:27:4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53张PPT)
第七单元复习
一、汉字
无暇( )
瓷器( )
旷野( )
嫉妒( )
聒噪( )
湖畔( )
pàn

xiá
guō
kuàng
jí dù
会认字
凛冽( )
lǐn liè
gēng
gèng
(更加)(更好)

(更新)(更换)
多音字
qiǎo
qiāo

(悄然)(悄无声息)
(静悄悄)(悄悄话)

lěi
lèi
(劳累)
(积累)(累计)
(果实累累)
léi
子孙 停泊 忧愁 寺庙 匆忙 河畔 黎民 日晕 油漆 幕布 愈合 空旷 怡人 安逸 免费 船桨 榕树 纠结 耀眼 树桩 上涨 高塔 末梢 闲暇 眉毛 抛弃
会写字


(愉快)(愉悦)
(榆钱)(榆树)
形近字


(膝盖)(护膝)
(漆黑)(油漆)


(遐想)(遐思)
(闲暇)(目不暇接)


(搭车)(搭配)
(灯塔)(宝塔)


(泥浆)(豆浆)
(船桨)(划桨)
形近字


(稍微)(稍后)
(柳梢)(眉梢)
黎明 红晕 漆黑 大雁 夜幕 降临 炭火 火盆 走廊 闲逸 未免 陆续 榕树 纠正 照耀 涨潮 树梢 画眉 萤火虫 白茫茫 心旷神怡 不可计数 应接不暇
词语听写
微微的红晕 翩翩飞舞 蒙蒙细雨 急急匆匆 成群结队 比翼而飞 凛冽的清晨 熊熊的炭火 闲逸的心情
寒冷的冬晨 灿烂的红霞 三支桨 一支乐曲 茂盛的榕树 面面相觑 无边无际
词语补充
应接不暇(yìng jiē bù xiá ):原形容景物繁多,来不及观赏。目前多形容来人或事情太多,应付不过来。暇:空闲。
翩翩起舞(piān piān qǐ wǔ):形容轻快地跳起舞来。
心旷神怡( xīn kuàng shén yí):心境开阔,精神愉快。旷:开阔;怡:愉快。
词语解释
不可计数(bù kě jì shǔ):形容数量很多。
词语解释
面面相觑( miàn miàn xiāng qù):你看我,我看你,不知道如何是好。形容人们因惊惧或无可奈何而互相望着,都不说话。觑:看。
1、选词填空
我们( )跳上一只船。
接着又看到第二只第三只。我们( )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爸爸( )三年获得“先进个人”的荣誉称号。
陆续
连续
继续
连续 陆续 继续
巩固练习
窠(guǒ kē)里 扫兴( xìng xīng) 闲逸( yì miǎn )
红晕(yùn yūn ) 凛冽(liè lì) 蒙(méng měng )面
停泊(bó pō) 风一更( gēng gèng ) 聒 ( gūo shé )碎
浣 (huàn wán )女 嫉妒(hù dù) 累(lěi lèi)累硕果












2、给红色的字选择正确的读音
三、知识点
21.古诗词三首
复习重点:
①古诗背诵
②注释
③诗意
④中心思想
《山居秋暝》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词语解释
暝:
浣女:
歇:
王孙:
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洗衣物的女子。
尽。
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空旷的山中刚下过一场雨,天气清凉,傍晚时分让人感受到阵阵秋意。皎洁的月光透过松林洒落下来,清澈的泉水从石头上潺潺流过。竹林里传来喧笑声,原来是一群洗衣的女子归来了,莲叶晃动,原来是渔船顺流而下。任凭春天的花草凋谢,可我还是愿意留在这里,长久居于此地。
2、诗意
《山居秋暝》描绘了初秋薄暮、雨后初晴的山中图景。其中,颔联使用动静结合的手法,描绘了明月高照、清泉流淌的景象;颈联用洗衣女子的欢歌笑语以及渔船归来荷叶晃动的场景,衬托出月夜山村的清幽宁静。
3、中心思想
枫桥夜泊
[唐]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词语解释
枫桥:
姑苏:
寒山寺:
在今江苏苏州。
苏州的别称,因苏州有姑苏山而得名。
枫桥附近的一座寺庙,相传唐代僧人寒山曾住于此。
满天寒霜里,月亮在乌鸦的啼叫声中慢慢西沉。江边枫叶摇曳,渔船上灯火点点,面对这些景象,诗人心中充满愁绪。此时,姑苏城外寒山寺半夜敲响的钟声传入客船。
2、诗意
《枫桥夜泊》的作者是唐代诗人张继。其中前两句用乌鸦的啼叫衬托了月夜的静谧;后两句用动景衬静景,表达了诗人孤寂忧愁的心情。
3、中心思想
长相思
(清)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词语解释
长相思:
榆关:
那畔:
聒:
词牌名。
山海关。
那边,这里指关外。
声音嘈杂,这里指风雪声。
将士们翻过一座座山,涉过一条条河,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已深,营地里上千顶帐篷都亮着灯。
风刮了一更又一更,雪下了一更又一更,诗人被风雪交加的声音吵醒,不禁思念起故乡来。因为故乡是那么温暖、宁静、祥和,哪有这样的寒风朔雪之声。
2、诗意
《长相思》是清代词人纳兰性德的作品。词中,“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描绘了将士长途跋涉,远离故乡的情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表达了词人在风雪之夜的思乡之情。
3、中心思想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山居秋暝》中以动衬静、声色相间的句子是“( )”,作者用清新自然的笔调勾画出一幅有声( )、有色( )、有动( )、有静( )的幽静雅致的山间月夜图。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泉声
青松
泉流
月照
巩固练习
《枫桥夜泊》一、二句写的是诗人( )的景色,三四句写的是诗人( )的声音,抒发了诗人在旅途中( )的思想感情。
《长相思》是一首( )而不是诗,长相思是( )。山一程,水一程,表( )。
风一更,雪一更,表示( )。
看到
听到
孤寂忧愁

词牌名
路途遥远、行程艰辛
风雪交加、环境恶劣
春天最美:
黎明
秋天最美:
黄昏
夏天最美:
夜晚
冬天最美:
早晨
22.四季之美
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
时间
1、春天最美是黎明。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鱼肚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红晕,飘着红紫红紫的彩云。
(1)( )( )( )写出了黎明时天空颜色的变化。
(2)怎样理解“泛”“染”“飘”三个字?
鱼肚色
红晕
重点段落
红紫红紫
“泛”表示大面积微微出现,“染”增强了颜色的立体感,“飘”体现了天空的动态美。这些词语表现了春天早晨天空的独特景致。
2、秋天最美是黄昏。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夕阳西沉,夜幕降临,那风声、虫鸣,听起来也愈发叫人心旷神怡。
(1)这段话是( )描写。
(2)点点归鸦和成群结队的大雁是 ( )描写,风声、虫鸣是( )描写。
动态
视觉
重点段落
听觉
即使是蒙蒙细雨的夜晚,也有一只两只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在飞行,这情景着实迷人。
1、作者最喜欢哪一种夏夜之美?
2、表格
问题梳理
季节 最美的时间 最美的景致
春天 黎明 鱼肚色的天空、红紫红紫的彩云
夏天 夜晚 萤火虫闪着朦胧的微光飞行
秋天 黄昏 乌鸦归巢、大雁比翼而飞、风声、虫鸣
冬天 早晨 落雪、白霜、炭火
《四季之美》一文中,作者按照一年四季的顺序,描写了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傍晚、秋天的黄昏和冬天的早晨等不同时间的景致的动态变化,营造了美的氛围,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美景和生活的热爱。
课文内容与积累运用
本文的作者是( ),课文按照( )的顺序写了榕树的静态美:( )、( )、( ),还写了鸟的动态美:(
),( )。这是一种动静结合的写作方法,以静写动,以动衬静,给人以栩栩如生的画面。
23.鸟的天堂
枝:不可计数
根:直垂地面
叶:生机勃勃
到处是鸟声、
鸟影
叫、飞、扑
多 :
热闹:
巴金
由远及近
1、我见过不少榕树,这样大的还是第一次看见。
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衬托出眼前的这株榕树的巨大,独一无二。
2、三支桨有规律地在水里划,那声音就像一支乐曲。
这句话运用( )的修辞手法,体现了作者轻松愉快的心情。
3、怎样理解“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
对比
拟人
重点段落
我们从中能够感受到榕树生命力的旺盛,大榕树枝叶茂盛,给鸟儿创造了良好的、自由自在的生活环境。
4、我注意地看着,眼睛应接不暇,看清楚了这只,又错过了那只,看见了那只,另一只又飞起来了。一只画眉飞了起来,被我们的掌声一吓,又飞进了叶丛,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地叫着,那歌声真好听。
这段话运用的写作手法是( ),突出鸟在“天堂”里的快乐和自由。
点面结合
重点段落
自然因素:大榕树周围环境优美;大榕树枝繁叶茂,便于鸟栖息。
人为因素:农民注意保护那里的环境,还不许人去捉鸟。
1、这里为什么能成为“鸟的天堂”?
2、作者为什么感叹“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
问题梳理
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指大榕树,表示特定的称谓;不加引号的“鸟的天堂”,是因为作者亲身感受到鸟儿们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自在,所以在作者心里,大榕树就是鸟的天堂;大榕树能成为鸟的天堂,和当地农民的保护分不开,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鸟的天堂》一文记叙了作者和朋友两次经过“鸟的天堂”时见到的不同景象,分别描写了傍晚静态的大榕树和早晨榕树上群鸟活动的情景,展现了一派美丽动人的南国风光,表达了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热爱和赞美。鸟儿们在大榕树上生活得自由自在,因此作者把大榕树称为“鸟的天堂”。
课文内容与积累运用
24.月迹
本文以( )为写作线索,讲了( )、( )( )。说明了童心的可爱与单纯,也告诉人们人人都可以拥有美,美属于每个人。
议月亮
盼月亮
寻月亮
月迹
1、我们看时,那竹窗帘儿里果然有了月亮,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原来月亮是长了腿的,爬着那竹帘格儿,先是一个白道儿,再是半圆,渐渐地爬得高了,穿衣镜上的圆便满盈了。
(1)这段话是对月亮的( )描写,写出了月亮的( )、( )的特点。
(2)“款款地悄没声儿地溜进来,出现在窗前的穿衣镜上了”这句话运用了( )修辞手法。
(3)月亮升起时形状的变化:( )、( )、( )。
动态
调皮
重点段落
可爱
拟人
白道儿
半圆
圆便满盈
2、满院子的白光,是玉玉的,银银的,灯光也没有这般亮的。
(1)叠词:( )、( ),好处:使用叠词,写出了月光亮而柔美的特点,读起来琅琅上口。
(2)这段话是对月亮的( )描写,运用( )的修辞手法,写出了月亮的柔美、幽静的特点。
玉玉的
重点段落
静态
对比
银银的
孩子们:
1、人物特点
问题梳理
奶奶:
①渴望了解外界事物的强烈好奇心
②争强好胜的心理
③童心的纯洁
①了解爱护孩子的童心。
②一个对生活充满激情,甚至自身也童心未泯的人。
③高明的教育家。
2、表格
问题梳理
地点 美图 月的踪迹
镜中 镜中看月 白道,半圆,满盈,没了踪迹
院内 院中望月 玉玉,银银,有桂树,嫦娥
河中 河中寻月 哪一处水里都有
眼中 眼瞳寻月 哪个人眼瞳里都有
沙滩 沙滩议月 月亮白光光的,在天空上
3、作者为什么要以“月迹”为标题?
4、怎样理解“噢,月亮竟是这么多的:只要你愿意,它就有了哩”。
问题梳理
“月迹”不仅仅可以理解为孩子们找寻月亮的足迹,还可以理解为月亮在孩子心中留下的美好印迹。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只要你愿意去发现,美无处不在,希望无处不在。“它就有了哩”富含童真童趣。
三、背诵
1、古诗三首
《山居秋暝》、《枫桥夜泊》、《长相思》
2、《四季之美》全文背诵
3、日积月累:《渔歌子》
本单元背诵内容
春天最美是( )。东方一点儿一点儿泛着( )
色的天空,染上微微的( ),飘着红紫红紫的( )。
冬天最美是( )。落雪的早晨当然( ),就是
在遍地( )白霜的早晨,或是在无雪无霜的凛冽的( ),也要生起熊熊的( )。
黎明
鱼肚
红晕
彩云
早晨

铺满
清晨
炭火
巩固练习
《山居秋暝》
[ 唐 ]王维
( )新雨后,( )晚来秋。 ( )松间照,( )石上流。
竹喧( )浣女,莲动( )渔舟。 ( )春芳歇,( )自可留。
空山
天气
明月
清泉


随意
王孙
枫桥夜泊
[ 唐 ]张继
( )乌啼霜满天,
( )渔火对愁眠。
姑苏( )寒山寺,
夜半( )到客船。
月落
江枫
钟声
城外
长相思
纳兰性德 (清)
( )一程,( )一程,身向( )那畔行,( )千帐灯。
( )一更,( )一更,聒碎( )梦不成,( )无此声。


榆关
夜深


乡心
故园
《渔歌子》
(唐)张志和
( )山前白鹭飞,
( )流水鳜鱼肥。
( )箬笠,( )蓑衣,( )细雨不须归。
西塞
桃花

绿
斜风
西塞山前白鹭在飞翔,桃花盛开,水流湍急,鳜鱼也很肥美。
江面小舟中,一位老翁戴着青箬笠,披着绿蓑衣,冒着斜风细雨,在江面上垂钓,他被美丽的江南春景迷住了,久久不愿离去。
诗文意思
《渔子歌》表现渔夫悠闲自得的句子( ),( ),( )。
斜风细雨不须归
绿蓑衣
青箬笠
巩固练习
四、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