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文档属性

名称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含解析)--2022-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19.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
科目 化学
更新时间 2022-12-27 07:22:11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检测题
一、单选题
1.下列对一氧化碳性质的描述,属于化学性质的是
A.常温下为无色、无味的气体
B.极难溶于水
C.相同状况下,密度比空气略小
D.具有可燃性
2.水是重要的资源,城市里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下列水处理过程中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自然沉降 B.过滤 C.活性炭吸附 D.杀菌消毒
3.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和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稀盐酸 B.读取液体体积
C.气体的验满 D.处理废弃药品
4.在一次家庭小实验中,当点燃装有半杯水的纸杯时,发现水面以下部分没有燃烧,其主要原因是
A.纸杯着火点变低 B.温度低于着火点
C.与氧气接触面太小 D.纸杯不是可燃物
5.化学让生活更美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利用的是其吸附性
B.氦气通电发出粉红色的光,发生的是化学变化
C.用干冰营造舞台意境时,看到的白雾是二氧化碳气体
D.硬水软化后口感更好,因煮沸时除去了硬水中的所有杂质
6.下列有关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操作图示正确的是
A.导管连接 B.胶塞塞紧
C.气体验满 D.气体收集
7.利用甲酸( HCOOH)与浓硫酸制备CO,并用如下实验装置验证CO的有关性质。已知: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操作时,先点燃乙处酒精灯,再滴加 HCOOH
B.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
C.装置丁既可检验CO2,又可收集CO
D.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
8.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部分操作如图所示,其中错误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B.仪器连接
C.加入药品 D.收集气体
9.金刚石和石墨是常见的碳单质,其结构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金刚石和石墨的原子大小不同
B.金刚石和石墨中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C.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
D.金刚石和石墨在氧气中都不能燃烧
10.“安全重于泰山”,下列有关化学与安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以免空气对流火势蔓延
B.不能向下水道扔烟花爆竹,以防沼气爆炸
C.进入面粉厂时应严禁烟火,以防粉尘爆炸
D.任何火灾,都可以用泡沫灭火器灭火
11.根据如图,下列气体的实验室制法正确的是
A.选择甲装置制取CO2,X为稀硫酸 B.选择甲装置制取H2,Y为铜粒
C.选择乙装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CO2 D.选择乙装置干燥O2,气流方向为b进a出
12.如图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图(X为H2CO3,Y为C6H12O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一中X溶液显酸性,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
B.图二转化1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
C.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
13.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中错误的是
A.CO2可用于灭火,CO可用作燃料
B.CO2能溶于水,CO难溶于水
C.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人工降雨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14.某工业尾气中可能含有H2、CO和CO2中的一种或几种,为检验其成分,小明同学按下图装置进行实验时,观察到黑色固体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由此实验现象得出尾气的组成情况可能有
A.2种 B.3种 C.4种 D.5种
15.中国政府向世界宣布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下列做法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是
A.绿色出行 B.火力发电 C.植树造林 D.节约用电
二、填空题
16.下图是教材中“二氧化碳的溶解性实验”——向一个收集满二氧化碳气体的质地较软的塑料瓶中加入约1/3体积的水,立即旋紧瓶盖,观察塑料瓶的变化。请回答:
(1)指出仪器A的名称: ____________ 。
(2)实验操作中,旋紧瓶盖后,还需进行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 。
(3)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二氧化碳 ______ (填“能”或“不能”)溶于水。
17.某县自来水的水源地是一个大型水库,某化学兴趣小组开展了一次净化水的实践活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1)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上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______ 。
(2)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 ________ 性除去异味,并再次过滤。
(3)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 ________ 。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保护水环境,珍爱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下列做法有利于保护水资源的是 ______ (填字号)。
A.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C.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直接排放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
18.现有五种元素:请选择适当元素写出符合要求的化学式一个:
(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________;
(2)可以作燃料的气体单质是________;
(3)充入食品包装袋以防腐的是________;
(4)导致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
三、简答题
19.在丰富多彩的物质世界里,碳及其化合物占有重要地位。
(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两者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____。
(2)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其原因是_______。
(3)降低空气中CO2含量的研究有两个方向:一是减少CO2的排放,二是增加CO2的吸收,请写出一个能吸收CO2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20.请按照要求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化合反应_____
(2)有二氧化碳生成的分解反应_____
(3)有二氧化碳参加的化合反应_____
四、计算题
21.小强同学前往当地的石灰石矿区进行调查,他取回了若干块矿石样品,对样品中的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采用了以下的办法:取用8g这种石灰石样品,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见下表,(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问:
序号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克 剩余固体质量/克
第一次 10 5.5
第二次 10 3.0
第三次 10 1.2
第四次 10 n
(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多少?
(2)上表中n的数值为 。
(3)求反应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
22.学习化学后,小红同学知道了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为了测定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她收集了干燥的鸡蛋壳拿去实验室,与足量稀盐酸在烧杯中反应(杂质不与盐酸反应)。有关实验数据如下表:
反应前 反应后
烧杯和稀盐酸总质量 鸡蛋壳的质量 烧杯和剩余物总质量
150g 6.25g 154.05g
(1)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多少g。
(2)请你帮助小红同学计算她收集的鸡蛋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试卷第6页,共7页
参考答案:
1.D
【分析】物理性质是指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包含物质的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硬度、密度、溶解性、挥发性等性质;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毒性、酸性、碱性、还原性、氧化性等。
【详解】A、无色气体属于物质的颜色、状态,属于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B、极难溶于水,溶解性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C、密度是物理性质,不符合题意;
D、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是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属于化学性质,符合题意。故选D。
2.D
【详解】A、自然沉降除去的是不溶性的杂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B、过滤除去的是不溶性的杂质,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C、活性炭吸附除去的是不溶性的色素和异味,是将色素和异味分子吸附起来,属于物理变化,不符合题意;
D、杀菌消毒是将微生物灭活,使其失去生物活性,属于化学变化,符合题意;
故选D。
3.B
【详解】A、取液后的胶头滴管要保持橡胶胶帽在上,不能倒放,防止液体倒流,污染试剂或腐蚀胶帽,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B、量筒读数时视线与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C、气体验满时,燃着的小木条伸到集气瓶瓶口,不能伸入集气瓶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D、处理废弃药品,不能倒入下水道,应倒入指定的容器内,图中所示操作错误。
故选B。
4.B
【详解】A、纸杯的着火点不变,故选项错误;
B、杯有水,水能导热,且随着水的蒸发会吸收热量,导致纸杯下部分温度低于着火点,故选项正确;
C、纸杯外壁直接与空气接触,所以和“与氧气的接触面积”大小无关,故选项错误;
D、纸杯上部分可以燃烧,说明纸杯是可燃物,故选项错误。
故选B。
5.A
【详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除去颜色和异味,则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脱色,该选项说法正确;
B.氦气通电时发出粉红色的光,过程中并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而不是化学变化,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干冰是固态二氧化碳,升华时吸收热量,使空气中的水蒸气液化而出现白雾现象,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煮沸能使硬水软化,是因为煮沸时能除去大量的可溶性钙、镁化合物,但不能除去所有的杂质,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A。
6.A
【详解】A、连接导管时,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对准橡胶塞上的孔稍稍用力转动,将其插入,符合题意;
B、在容器口塞橡胶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着塞进容器口,切不可把容器放在桌上再使劲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不符合题意;
C、气体验满,二氧化碳不燃烧、不支持燃烧,应将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木条熄灭,说明已经集满,不能伸入集气瓶内,不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且导管不能伸入集气瓶过长,不符合题意。
故选A。
7.A
【详解】A、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混有一定量的空气,遇明火容易发生爆炸,故应先滴加HCOOH,产生一氧化碳,将装置内的空气排尽,然后点燃乙处酒精灯,符合题意;
B、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由于消耗了二氧化碳,装置内压强减小,澄清石灰水容易倒吸,炸裂试管,故装置丙的作用是防止倒吸,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故装置丁可以检验CO2,同时一氧化碳与澄清石灰水不反应,可用排水法收集CO,不符合题意;
D、,该反应有水生成,随着反应的进行,浓硫酸浓度降低,产生CO气体速率减小,不符合题意。
故选A。
8.C
【详解】A、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把导管的一端浸没在水里,双手紧握容器外壁,若导管口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图中所示操作正确;
B、连接玻璃管与胶皮管,先把玻璃管口用水润湿,然后稍用力即可把玻璃管插入胶皮管,故图示操作正确;
C、把密度较大的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应该先把容器横放,把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容器口后,再把容器慢慢地竖起来,使药品或金属颗粒滑到容器底部,以免打破容器,故图中操作错误;
D、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气体先在集气瓶底部聚集,收集二氧化碳时气体应从长导管进入,空气从短导管排出,故图示操作正确;
故选C。
【点睛】本题难度不大,熟悉各种仪器的用途及使用注意事项、常见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注意事项是解答此类试题的关键。
9.C
【分析】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不同种单质。
【详解】A、构成金刚石、石墨的原子大小相同,故说法错误;
B、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有较大差异的原因是碳原子排列结构不同,故说法错误;
C、金刚石、石墨是由同种碳原子构成的,所以1g金刚石和1g石墨所含原子数相同,故说法正确;
D、金刚石、石墨是由碳元素组成的,都能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故说法错误。
故选C。
10.D
【详解】A、救火时不能贸然打开门窗,因为打开窗户会造成空气对流,新鲜的空气进入火场,使得燃烧更加充分,火势的得不到控制,故选项说法正确;
B、下水道中含有沼气,沼气中含有甲烷,甲烷为可燃气体,烟花爆竹中有火源,可燃气体遇到火源易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C、面粉的扬尘易燃,遇到明火易发生爆炸,故选项说法正确;
D、泡沫灭火剂不适用于所有的火灾,例如电器着火就不能用泡沫灭火剂灭火,泡沫灭火器中的泡沫会引发电器短路造成二次危险,故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D。
11.C
【详解】A. 实验室使用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不使用稀硫酸。因为硫酸和碳酸钙反应生成硫酸钙微溶于水,会附着在固体药品表面阻碍反应进行。错误。
B. 铜活动性比氢弱,不能和酸反应放出氢气。所以Y不能为铜。错误。
C.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从乙a端通入,空气从b排出。氢气密度比空气小,从乙b端通入,空气从a端排出。选择乙装置既可收集H2也可收集CO2,正确。
D. 乙作洗气装置,需要药品和气体充分接触,则气体通入药品中,所以氧气从a进入。错误。
故选:C。
12.A
【详解】A、图一中X溶液,即碳酸溶液显酸性,但是不是形成酸雨的主要原因,符合题意;
B、图二转化1为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二氧化碳和水属于无机物,葡萄糖含碳元素,属于有机物,实现了无机化合物到有机化合物的转化,不符合题意;
C、图一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图二中二氧化碳和水在光照和叶绿体的作用下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故图一、图二对比说明,反应物相同,反应条件不同,产物不同,不符合题意;
D、碳循环和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气含量的相对稳定,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C
【详解】A、二氧化碳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可用于灭火,一氧化碳具有可燃性,可用作燃料,不符合题意;
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一氧化碳难溶于水,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重要原料,干冰是固体二氧化碳,干冰升华吸热,可用于人工降雨,不是一氧化碳,符合题意;
D、二氧化碳会造成温室效应,一氧化碳有毒,极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从而使血红蛋白不能再与氧气结合,造成生物体缺氧,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4.D
【详解】根据题意,黑色的氧化铜变为红色,说明有铜生成即尾气样品中含有具有还原性的气体,一氧化碳和氢气都具有还原性,而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有二氧化碳气体进入装置与石灰水反应,根据题意,原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而若含有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氧化铜反应后会生成二氧化碳,故改尾气的组成可能是1、氢气和二氧化碳;2、氢气和一氧化碳;3、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4、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5、一氧化碳;共五种情况,故选:D。
15.B
【详解】A、绿色出行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B、火力发电需要用到化石燃料,会排放很多污染性气体,不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符合题意;
C、植树造林有利于吸收二氧化碳,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D、节约用电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有利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6. 烧杯 振荡 塑料瓶变瘪 能
【详解】(1)仪器A是烧杯;
(2)旋紧瓶盖后,振荡使之充分接触;
(3)根据压强的原理,由于瓶内气体的减少,造成了瓶内的压强减小,所以最后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塑料瓶变瘪,说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17. 玻璃棒 吸附 肥皂水 BD
【详解】(1)过滤需要器材有铁架台、漏斗、滤纸、烧杯、玻璃棒等。对所取水样进行过滤、除了滤纸和上图提供的仪器外,还需要的一种玻璃仪器是:玻璃棒。
(2)活性炭具有疏松多孔的结构,具有吸附性,能吸附水中的色素和异味。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向水样中加入肥皂水搅拌,产生泡沫多的是软水,泡沫少、浮渣多的是硬水。若为了检验所得滤液是否为硬水,取样加入肥皂水,然后根据产生白色垢状物或泡沫的多少进行判断。
(4)A、化肥和农药的过度使用,易造成水污染,选项A错误;
B、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可以防止水污染,选项B正确;
C、实验室的废液不经处理接排放,易造成水污染,选项C错误;
D、燃煤中加入石灰石作为固硫剂,减少了二氧化硫的排放,能减少酸雨对水源的污染,选项D正确。故选BD。
18. (或)
【详解】(1)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二氧化碳,化学式为。
(2)氢气可以燃烧,可以作燃料的气体单质是氢气,化学式为。
(3)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袋以防腐的是氮气,化学式为。
(4)二氧化硫和水反应生成亚硫酸,二氧化氮和水反应生成硝酸,故导致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或二氧化氮,化学式为(或)。
19. 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碳在常温下化学性质不活泼
【详解】(1)金刚石和石墨均是碳元素组成的单质,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差异较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2)碳素墨水中含有炭黑,主要成分是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能保存较长时间,故在书写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材料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
(3)二氧化碳能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2NaOH═Na2CO3+H2O(合理即可)。
20. C + O2 CO2 H2CO3 === CO2 ↑+ H2O CO2 + H2O = H2CO3
【详解】(1)碳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 + O2CO2;(2)碳酸在常温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该反应由一种物质反应生成两种物质,符合分解反应的概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H2CO3 = CO2 ↑+ H2O;(3)二氧化碳和水在常温下反应生成碳酸,该反应由两种物质反应生成一种物质,符合化合反应的概念,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 + H2O =H2CO3。
21.(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5%;(2)1.2;(3) 设完全反应后最终生成氯化钙的质量为x,
x=7.548g;
答:反应生成的氯化钙的质量为7.548g。
【详解】(1)8g石灰石样品中含有1.2g杂质,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2)第3次加入10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碳酸钙完全反应,第4次加入10g稀盐酸,剩余固体为杂质,质量不变,故n=1.2;
(3)见答案。
22.(1)2.2(2)80%
【分析】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
【详解】(1)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反应物的总质量等于生成物的总质量,减少的质量为生成二氧化碳质量,故反应生成CO2的质量为。
(2)设碳酸钙质量为x
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
答:鸡蛋壳中碳酸钙质量分数为80%。
答案第6页,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