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单元测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文档属性

名称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单元测试卷含解析)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生物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205.2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27 09:41: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第二章 群落及其演替(单元测试卷)
(时间:90分钟 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群落的特征是组成群落的各个种群所不具有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优势种群是对群落结构和群落环境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物种
B.种间竞争的结果表现为一方优势,一方劣势甚至被淘汰
C.群落的垂直结构有利于群落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D.群落内的生物之间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
2.在一个发育良好的森林里,从树冠到地面可以划分为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和地被层,同时林下透光度不同的地点,植物种类也有所区别。这表明(  )
A.群落有一定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 B.群落有一定的物种组成和数量比例
C.群落具有对其产生重大影响的优势种群 D.群落的种群间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营养关系
3.某生物兴趣小组准备调查校园附近农田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许多土壤动物不适于用标记重捕法进行调查
B.物种丰富度的统计方法有记名计算法和目测估计法
C.利用小动物的趋光、趋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
D.无法知道名称的、肉眼难以识别的小动物不能忽略不计
4.下列关于群落的垂直结构及其产生原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只有森林群落才具有垂直结构
B.群落的垂直结构不利于其对环境资源的利用
C.导致垂直结构产生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温度
D.垂直结构提高各种群密度的同时减弱了种间竞争
5.1883年,印度尼西亚的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多年以后,此地形成了一片森林,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该森林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属于群落的垂直结构
B.森林中乔木的均匀分布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
C.人类的旅游活动可能会改变此处群落演替的方向
D.沙丘上进行的演替与该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方式不同
6.下列有关群落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群落中的物种组成不是固定不变的
C.群落中的优势物种通常占有绝对竞争优势,且这种优势不会改变
D.测定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可以直接识别群落中的各种生物并列出它们的名录
7.下列生物群落中,种间竞争最激烈的是(  )
A.水稻植株之间 B.稗草植株之间
C.水稻与稗草之间 D.蛙与昆虫之间
8.从湖泊到森林要经历5个演替阶段:裸底阶段、沉水植物阶段、浮叶根生植物阶段、挺水植物阶段、森林植物阶段。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有人为干扰时,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速度可能会加快
B.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和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都属于次生演替
C.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般都会发生改变
D.演替到森林阶段时,群落内的物种组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9.人工鱼塘里的某种淡水鱼,成鱼底栖,捕食贝壳类,幼鱼生活在水体表层,滤食藻类和浮游动物。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幼鱼与浮游动物只存在捕食关系
B.该种淡水鱼的幼鱼和成鱼之间存在着种间竞争关系
C.该种淡水鱼的成鱼和幼鱼在水中的分层分布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
D.捕食关系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
10.下图为某群落演替过程示意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乱石窑裸地到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的演替是次生演替
B.在灌木植物群落中,地衣和草本植物在种间竞争中均被淘汰
C.杂木植物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大于阔叶林群落
D.上述演替过程中,光照是重要的影响因素
11.下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当曲线不重叠时,M与N不可能存在种间竞争
B.b越大,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d越大,M与N之间的竞争越弱
D.当M呈“S”形增长达到K值时,会将N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
12.下列关于群落空间结构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光照是影响植物群落水平结构的主要因素
B.群落的空间结构有利于对资源的充分利用,缓解种间关系
C.植物种类在水平方向上的不均匀分布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研究群落空间结构对植被恢复中植物的空间配置有指导意义
13.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可忽略,不必记录下它们的特征
B.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取样器取样法,二是目测估计法
C.为了调查不同时间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可分别在白天和晚上取同一地块的土样进行调查
D.许多土壤小动物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可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
14.下表表示某弃耕农田植物种类在40年间的变化情况。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种类 物种数/种
第1年 第4年 第15年 第25年 第40年
草本植物 28 27 26 30 34
灌木 0 3 4 12 19
乔木 0 0 0 14 23
总计 28 30 30 56 76
A.表中数据是采用样方法调查获得的
B.表中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
C.该弃耕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第40年时,弃耕农田中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之间的关系是种间竞争
15.善于挖洞或具有快速奔跑能力的动物主要分布于(  )
A.湿地生物群落   B.草原生物群落
C.荒漠生物群 D.森林生物群落
16.下列属于森林生物群落典型特征的是(  )
A.群落结构复杂 B.种群密度常发生剧烈变化
C.植物以草本为主 D.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行为特点
17.荒漠分布在极度干旱区,降水稀少且分布不均匀。下列关于荒漠生物群落中生物适应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荒漠中的一年生植物大多在降雨时生命力旺盛,完成生命周期后死亡
B.仙人掌等多年生植物具有肥厚的肉质茎,以储存水分适应干旱环境
C.植物的气孔在白天开放,夜晚关闭
D.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
18.将陆地生物群落区分为森林、草原、荒漠等类型的主要依据是(  )
A.植物高低 B.地势高低
C.科学家的设想 D.植被分布情况
19.下图是某森林在遭受火灾完全烧毁前后植被的分布及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OA段三类植物呈镶嵌分布属于水平结构
B.AC段,由于森林被完全烧毁,发生的演替属于初生演替
C.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一直在增加
D.AC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群落的优势种没有发生变化
20.下图表示某海岛珊瑚礁群落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单位:种)、鱼的个体数(单位:个)及珊瑚礁体积(相对值)的变化。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珊瑚礁群落的演替过程属于次生演替
B.珊瑚礁体积的增加为鱼类提供了更复杂的生存空间
C.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
D.演替过程中鱼的种数增加导致珊瑚礁体积减小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
21.(10分)下图是一个云杉林群落被砍伐后所发生的几个变化阶段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砍伐消退”过程说明了                          。
(2)从群落演替类型方面来看,“复生”过程属于       。
(3)云杉林被砍伐后发生变化的方向和速度是受许多因素影响的,其中,来自群落内部的因素有             ,来自外界环境的因素有             。 (各举两例)
(4)新生的云杉林和砍伐前的云杉林不完全一样了,原因是                。
22.(15分)下图是某村庄及附近的食品工厂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村庄周围的不同农田中种植不同农作物,属于群落结构中的     结构。
(2)食品工厂向河流排污,导致好氧微生物大量繁殖,鱼类因为水体缺少    而大量死亡,因此工厂建在此处是不合理的。
(3)地震导致当地高山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           等,在这一基础上恢复群落的过程为    演替。伴随着这一演替过程,群落的物种        逐渐增加。
23.(15分)目前,通过恢复植被改善生态环境已成为黄土丘陵沟壑区治理水土流失的重要措施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通过人为因素改善生态环境,会影响该地区群落演替的        。
(2)封禁能使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植被逐步恢复,植被的恢复是      演替的过程。短期封禁就能使草本群落得到明显恢复,主要表现在植物种类增多、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提高、植被保持水土功能增强。若实施中期封禁,请预测植被的恢复状况:                
                                        。
(3)中期封禁后,物种的丰富度      (填“增加”“减少”或“不变”)。
(4)封禁后群落的垂直结构发生较大的变化,人工乔木林的垂直结构逐渐明显,这种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            ,还为动物创造了多种多样的            。
参考答案
选择题
1.B 解析:种间竞争指的是两种或更多种生物共同利用同样的有限资源和空间而产生的相互排斥的现象。种间竞争的结果常表现为相互抑制,有时也表现为一方占优势,另一方处于劣势甚至被淘汰。
2.A 解析:群落的分层现象反映的是垂直方向上的结构;而林下不同生物种类的差别则反映的是水平方向上的结构。
3.C 解析:一般来说,在土壤中生活的小动物具有避光、避热性,可用带灯罩的热光源装置收集土壤中的小动物。
4.D 解析:大多数群落具有垂直结构,如湖泊群落,A项错误。导致垂直结构产生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光照,C项错误。垂直结构显著提高了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提高了各种群密度的同时减弱了种间竞争,B项错误,D项正确。
5.C 解析:该森林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A项错误。种群是一定空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森林中乔木的种类很多,不是一个种群,其分布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项错误。人类活动可以改变演替的方向和速度,故人类的旅游活动可能会改变此处群落演替的方向,C项正确。沙丘上发生的演替与该火山岩上发生的演替均属于初生演替,D项错误。
6.C 解析:群落中的优势物种会发生改变,可能会逐渐失去优势,甚至从群落中消失。
7.C 解析:水稻植株之间与稗草植株之间均属于种内竞争,不属于种间竞争,A、B两项不符合题意。水稻与稗草属于不同的种群,二者之间的竞争属于种间竞争,C项符合题意。蛙捕食昆虫,因此蛙与昆虫之间属于捕食关系,D项不符合题意。
8.B 解析: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速度与方向,因此,有人为干扰时,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速度可能会加快,A项正确。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沙丘、火山岩、冰川泥上进行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如能发芽的地下茎)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如在火灾过后的草原、过量砍伐的森林、弃耕的农田上进行的演替。从湖泊到森林的演替起始于裸底阶段,因此属于初生演替;而在火灾过后的草原上进行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物种丰富度增加,群落的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一般都会发生改变,C项正确。演替达到相对稳定的森林阶段后,群落内的物种组成还会发生一定的变化,D项正确。
9.D 解析:该种淡水鱼的幼鱼和浮游动物都滤食藻类,故幼鱼与浮游动物也存在种间竞争关系,A项错误。该种淡水鱼的幼鱼和成鱼属于同一物种,因而不存在种间竞争关系,B项错误。该种淡水鱼的成鱼和幼鱼是一个物种,在水体中的分布不能构成群落的垂直结构,C项错误。捕食关系能调节生物的数量,对维持群落的相对稳定有重要作用,D项正确。
10.D 解析:乱石窑裸地到针阔叶混交林群落的演替是初生演替,A项错误。在灌木植物群落中,地衣和草本植物在种间竞争中没有被淘汰,B项错误。由题图可知,由于环境因素的不同,杂木植物群落在山坡地带和凹谷地带发生了不同方向的演替,凹谷地带的杂木植物群落向阔叶林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丰富度增大,C项错误。无论是题图中的初生演替还是次生演替,在整个的演替过程中,光照都是一个很重要的影响因素,D项正确。
11.C 解析:当曲线不重叠时,M与N之间可能竞争生存空间等,A项错误。b越大,说明该生物的食物种类越多,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B项错误。d越大,说明两种生物的食物种类重叠越少,竞争越弱,C项正确。当M呈“S” 形增长达到K值时,由于二者有不同的食物种类, M生物不可能将N生物从该区域中完全排斥出去,D项错误。
12.A 解析:群落的空间结构包括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等,光照是影响植物群落垂直结构的主要因素。
13.C 解析:对于无法知道名称的小动物,不可忽略,需要记录下它们的特征,可记为“待鉴定××”,A项错误。常用的统计物种相对数量的方法有两种,一是记名计算法,二是目测估计法,B项错误。标记重捕法适用于活动范围较大的动物,土壤小动物身体微小,宜采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进行调查,D项错误。
14.A 解析:样方法不适于调查物种的丰富度,A项错误。由题表可知,40年间草本植物的丰富度最高,B项正确。该弃耕农田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C项正确。该农田弃耕第40年时,其中的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之间的关系为种间竞争,D项正确。
15.B 解析:草原上的动物大都有挖洞或快速奔跑的特点。
16.A 解析:森林的群落结构非常复杂且相对稳定,A项符合题意。B、C、D三项都是草原生物群落的特点。
17.C 解析:荒漠中的一年生植物大多在降雨时迅速生长、开花、结果,完成生命周期后死亡,A项正确。仙人掌等多年生植物具有肥厚的肉质茎,可以储存水分以适应干旱环境,B项正确。植物的气孔在白天关闭,夜晚开放,C项错误。爬行动物蜥蜴和蛇的表皮外有角质鳞片,有助于减少水分蒸发,适应干旱环境,D项正确。
18.D 解析:陆地生物群落分类主要依据群落的组成,即群落中的不同植物、动物或微生物,因此其主要依据应是植被分布情况。
19.A 解析:由于环境和人为因素的影响,同一地段上种群密度有差别,常呈镶嵌分布,属于群落的水平结构,A项正确。AC段,虽然森林被完全烧毁,原有植被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所以发生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B项错误。群落演替过程中,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逐渐增加,最后趋于稳定,C项错误。AC段群落演替的过程中优势种不断发生变化,D项错误。
20.D 解析:由题图可知,珊瑚礁开始演替时,珊瑚礁中有少量生物,所以发生的是次生演替,A项正确。珊瑚礁是鱼类等生物生存的环境,它的体积增加导致鱼类等生物的丰富度增加,从而为鱼类等生物提供了更复杂的生存空间,B项正确。由题图可知,演替过程中鱼类丰富度逐渐增加并趋于稳定,C项正确。由题图可知,珊瑚礁体积减小会导致鱼的种数减少,D项错误。
二、非选择题
21.答案:(1)人类活动对群落演替有一定影响 (2)次生演替
(3)种子的数量和散布、动物的活动,人类活动、气候变化
(4)演替需要的时间长,在此期间环境条件可能会发生变化,而且容易受到人类活动的影响
22.答案:(1)水平 (2)氧气 (3)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次生,丰富度(或多样性)
23.答案:(1)方向和速度
(2)次生,植物种类继续增多,植被覆盖率和生物量继续提高,植被保持水土功能进一步增强
(3)增加 (4)群落利用阳光等环境资源的能力,栖息空间和食物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