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生的眼睛》课件

文档属性

名称 《永生的眼睛》课件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63.7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教版(新课程标准)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14-01-28 22:28:29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课件23张PPT。永生的眼睛捐 盲
屡 眶
遵 搂 生字学习juān

zūn捐赠
屡次
遵守máng
kuàng
lǒu盲人
眼眶
搂着 阅读资料,交流感受资料一:据卫生部统计,我国目前约有400万因角膜病致盲的患者,其中70%可以通过角膜移植手术复明,但由于供体角膜匮乏,我国每年仅实施3 000例角膜移植手术,数百万的患者还在黑暗中苦苦地等待。 资料二:目前美国有超过84000多名患者登记等待器官移植,而且每13分钟就会有一个新的登记等待患者。2004年仅有30%的等待者获得了器官移植,而剩余的70%的等待者必须继续等待他们迫切需要的移植器官。不幸的是,每天有16个人会因为无法等到器官移植而丧失生命。阅读资料,交流感受  看了这两段资料,心中有什么话要说?
  假如自己的父母要求在死后捐献器官或遗体,你会同意吗?你是否愿意在死后捐献自己的器官或遗体?
熟读精思,探究文本  1、课文为什么以“永生的眼睛”为题?
   因为文章以“永生的眼睛”为题富有深意,“眼睛”折射出的是人性的善良和美好,“永生”弘扬了关爱他人、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必将世代相传,永不泯灭。难句解析:  1、一个人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父亲的话有两层含义:一是你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你自身的一部分;二是如果死亡之躯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这样的死才是有意义的。这句话体现琳达父母善于为他人着想,无私奉献的高尚精神。难句解析:  2、在这一刻,我真正领悟了父亲留下的远非一副角膜!
  温迪的话让我顿悟:父亲留下的不仅是角膜,更重要的是他那颗一心为他人幸福着想、为帮助他人而感到快乐和骄傲的高尚品质已根植与后人心中,并将世代相传。
课文中几次出现带有“骄傲”的句子,体会含义:  ⑴ 妈妈,我真为你、为外公所做的一切感到骄傲。
    温迪得知捐献角膜后,不但没有“痛苦难忍”,反倒为自己亲人帮助他人而感到自豪。从温迪的言语,表明她对器官捐献的正确认识,闪耀着她思想的光芒。课文中几次出现带有“骄傲”的句子,体会含义:  ⑵ 这次,我为自己的女儿——14岁的温迪而骄傲!
  再次使用“骄傲”,表达“我”对女儿温迪美好心愿的支持和认可。与前文14岁的“我”进行对照,形成对比,从而引发读者的深刻思考。 大胆评议,深化感受  1、评价人物:
  文中的一家人你最喜欢谁,为什么?
  2、你认为这篇文章哪些地方写得好,为什么?是否还有不足,应如何修改?学完课文,你对器官捐献有什么新的体会?你打算做些什么? 永生的眼睛自学反馈,质疑问难  说说琳达一家为了让盲人重见光明是怎样做的?捐 盲
屡 眶
遵 搂 生字学习juān

zūn捐赠
屡次
遵守máng
kuàng
lǒu盲人
眼眶
搂着 认识生词
永生 角膜 给予 搂住
不假思索 捐赠 屡屡获奖
热泪盈眶 遵从 重见天日振聋发聩 热泪盈眶 萦绕
天壤之别 溘然长逝 慷慨
栩栩如生 策马扬鞭 捐赠 赏读课文,感受人性美1.课文中的故事感人至深,请你带着自己的感受朗读全文。
2.以小组合作的方式,分角色朗读课文。要求读好人物的对话。
3.交流感想:读过课文之后,你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感受,与同学们谈一谈。可以对文中的某个人物发表看法,也可以对事情本身阐发议论。 “你怎么能让他们这样对待妈妈!”我冲着爸爸哭喊,“妈妈完整地来到世上,也应该完整地离去。” “身体发肤,受之于父母”,深爱着母亲的我无法接受捐赠母亲角膜的决定,
使我忍不住冲着父亲哭喊——
使我忍不住深深地责怪父亲——
使我忍不住痛哭失声—— “一个人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很久以前, 你妈妈和我就认为,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父亲曾平静地对我说——“一个人所能给予他人的最珍贵的东西,莫过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
父亲语重心长地说——“如果我们死后的身体能有助于他人恢复健康,我们的死就是有意义的。”
父亲愉快地说——“如果一个盲童能在我们的帮助下重见光明,并像温迪一样画出栩栩如生的马儿,那多么美妙!”
父亲骄傲地说——“当你们得知是我的眼睛角膜起了作用,你们会为我自豪!” 作业设计:

替重见天日的角膜接受者写一封感谢信,表达出对于那些勇于奉献的人们的感恩之情 。 课外拓展,实践活动   1.向你身边的人讲述这个故事,并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向他们宣传器官捐献的意义。   2.写一封倡议书,号召你的小伙伴参与到器官捐献的事业中来。 4月20日20时40分,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市人民医院去世。37岁的丛飞生前立下遗嘱捐献眼角膜,以他最后的爱心之举,将光明永远馈赠社会、长留人间。   作为一名著名歌手,丛飞商业演出频繁,本应该生活富裕。但他10年来倾其所有,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超过150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甚至不惜向生命借贷。 你的眼睛
像远方淡蓝的大海,
那永恒的痛苦,
像尘土隐没在你的眼中。
你的眼睛是清泉,
它的希望的光照着我,
通过流水的闪烁,
宛如水底的珍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