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40张PPT)
曲折中发展
第27课
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中曲折发展
课前预习考查
1、了解20世纪50—70年代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发展和伟大成就,
2、认识“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及教训;
3、理解经济、外交等领域所取得的成就在新中国历史上所具有的开创性意义;
4、了解和感悟这一时期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奋发图强的精神面貌。
学习目标
目录
一、大干三年奔小康——全面建设社会主义
二、人民江山疯狂保——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三、奋发图强有希望——伟大的建设成就
从经济增长的数字看,‘一五’计划相当成功。国民收入年均增长率为8.9%(按不变价格计算)……第一个五年计划具有决定性的加速作用。就是同50年代大多数新独立的、人均年增长率为2.5%左右的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的经验也是成功的。 ——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赫鲁晓夫在此次会议上作出了《关于个人崇拜及其后果》的“秘密报告”,对斯大林进行了全面批判和否定,由此开启了去斯大林化和民主化 [3] ,对苏联和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产生了极大影响,震动了社会主义阵营,并引发了东欧部分社会主义国家的动荡。
苏共二十大召开1956年2月
此时的中国该往哪里去?
(一)成功探索
1、中共八大(1956年)
(1)背景:
一化三改的完成;苏共二十大召开,批判斯大林模式。
(2)内容:
分析国情: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
主要矛盾: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
主要任务:落后的农业国 → 先进的工业国
(3)意义:
我国建设社会主义道路的一次成功探索
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取得初步成果
斯大林模式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1956—1966)
国内
从1956年9月到1957年3月间,全国发生了20起共约一万多工人罢工、请愿事件。有几十个城市发生30起一万多大、中学校学生罢课、请愿事件。在农村也发生了闹退社的风潮,如浙江省农村发生请愿、哄闹等事件多起,广东省农村先后退社的有十多万户。
——何沁《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多事之秋的1957年
国际
苏共二十大上赫鲁晓夫所做的秘密报告,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造成了极大的思想混乱。同年6月和10月,波兰和匈牙利相继发生了严重的动乱。从此以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就进入了大动荡的时期。 ——萧冬连等《求索中国:文革十年史》
这些复杂的新情况,警醒人们要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些矛盾!
1957年2月,毛泽东作《如何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讲话,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影响:这个论述为认识中国基本国情奠定了理论基础。
2.整风运动:中国共产党在全党范围内进行的普遍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教育运动。曾在1942年、1950年、1957年进行过3次。1957年4月27日,中共中央在《人民日报》发布《关于整风运动的指示》文章,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主题,进行“反官僚主义、反宗派主义和反主观主义”的整风运动。1958年8月底,整风运动结束。
意义:全党提高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水平,改进了作风,以适应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的需要。
3.反右派斗争:针对极少数资产阶级右派反革命分子向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进行猖狂进攻的问题,1957年7月,毛泽东部署反右派斗争。为此,中共中央发出指示,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反右派斗争,到1958年夏季反右派斗争结束。但在斗争过程中某些人犯了严重的扩大化(大鸣、大放、大字报、大辩论)的错误。
良好的主观愿望造成了不幸的后果
②指导思想:急于求成和片面追求经济建设角速度,忽视客观经济规律。
超过英国,不是十五年,也不是七年,只需要两年到三年,两年是可能的。这里主要是钢。只要1959年达到2500吨,我们就钢的产量上超过英国了。——《关于向军委会议印发《两年超过英国》报告的批语》,《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958.6.22)
“①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中共八大二次会议(1958.5)
高举“三面红旗”
(二)探索失误与调整
1、失误:社会主义总路线—“大跃进”—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
走向疯狂的1958年
【大跃进】指导思想:1958年总路线。
内容:大办工业、农业,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高速度。
表现:①农业大跃进—浮夸风(以粮为纲),农业上出现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②工业大跃进—全民大办钢铁(以钢为纲),制定出赶超英美的高指标。(1958年8月,北戴河会议,由农业转向工业)
评价:反映了广大人民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落后面貌的愿望,但忽视了客观经济规律。
实质: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 倾错误。
超英赶美平常事,踏翻地球顶破天。
与火箭争速度,和日月比高低。
一天等于20年,跑步进入共产主义。
以粮为纲,全面发展;
以钢为纲,带动一切。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
不怕做不到,就怕想不到。
“大跃进”时壁画:
“一个萝卜千斤重,
两头毛驴拉不动。”
早稻亩产三万六千九百多斤、花生亩产一万多斤的高产“卫星”,从湖北省麻城县麻溪河乡和福建省南安县胜利乡的田野上腾空而起了……这又一次生动地证明,“人有多大的胆,地有多大的产” 。 ──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社论
1958年8月,中央政治局召开北戴河会议,确定一批工农业生产的高指标,决定1958年生产钢1070万吨,即比1957年的钢产量翻一番,作为1958年实现“大跃进”的重要步骤。当时全国只生产400多万吨钢,要在后4个月完成700万吨钢,是极其艰巨的任务。为了达到规定的钢产量指标,号召全国上下一切部门为生产钢“停车让路”,于是以“小(小高炉),土(土法炼钢)、群(群众运动)”为特征的全民炼钢运动迅速掀起。
1958年,全国共生产钢1108万吨,其中合格的钢只有800万吨。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工农业生产总值下降;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资源浪费,不利于经济发展
1.公社性质:农林牧副渔全面发展、工农商学兵相结合的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作为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的基层单位。
2.公社特点:①所有制方面搞“一大二公”:规模大,公有化程度高。②分配上搞“一平二调”:即贫富拉平,平均分配物资,无偿调拨生产队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
【人民公社化运动】1958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在北戴河召开扩大会议,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在农村建立人民公社问题的决议》。《决议》下达后,全国迅速形成了人民公社化运动的热潮。到10月底,全国农村基本上实现了人民公社化。
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
评价:①超越了当时农村的生产力水平(违背了生产关系要适应生产力的原理);
②挫伤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③妨碍了农业的发展。
思考:怎样评价人民公社?
热热闹闹的公社食堂
松松垮垮的田间劳动者
人民公社内农业集体劳动以吹哨方式召集农民,“一遍哨子不买账,二遍哨子伸头望,三遍哨子漫漫晃。”
以上图片反映了人民群众怎样的美好愿望 犯了什么严重错误 造成怎样的后果 对此你有何认识
1、反映人民要求迅速建成社会主义的美好愿望
2、错误:急于求成和片面强调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和公有化的规模
3、后果:以高指标,瞎指挥,浮夸风和“共产风”为主要标志的“左倾”错误严重泛滥。造成社会生产力的极大破坏
4.启示:
经济建设必须从基本国情出发,实事求是;
遵循客观规律按经济规律办事;
“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造成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生产力遭到严重破坏,加上当时的自然灾害等因素,1959-1961年,我国出现了建国以来最严重的经济困难。
1959年到1961年,三年粮食的平均产量3073亿斤,比1957年减产21.2%。三年年平均粮食产量比1957年减少827.6亿斤。——赵发生《当代中国的粮食工作》
1959~1961年中国死亡人数和死亡率为:1959年970万人,14.59‰;1960年1693万人,25.43‰;1961年939万人,14.24‰。1959~1961年三年共死亡3602万人。按1957年正常死亡率三年应扣除2061万人,余下1541万人为非正常死亡。——袁永熙《中国人口》
由于饥饿而瘦小的中国儿童
1959年—1961年中国的农村
中国运送偿还苏联贷款物资
(二)探索失误与调整
(1)调整:八字方针(1960年冬)
内容: “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2)调整:七千人大会(1962年初)
“中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100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3)调整: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1964年)——“四个现代化”
人民公社的发源地嵖岈山人民公社仅4万人,3个月期间就饿死了4000人,占总人口的1 0%。有的队竞高达3 0%,仅据潢川、光山、息县统计,孤儿就达1.2万人之多!河南省饿死2 0 0万人以上,死亡牲畜74万多头……
结果:
1962年下半年到1965年,国民经济稳步增长,
接近并超过新中国成立以来最高水平
2、调整:
“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
——周恩来(1964.12)
二、“文化大革命”(1966—1976)
背景:
20世纪60年代中期,毛泽东认为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
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想通过 “文化大革命”防止资本主义复辟
党内指导思想上“左”倾错误的发展
复杂严峻的国际外部环境,美、苏对中国施加巨大压力
过程:
1966年春夏
1967年初
1969.4
1971.9
1972和1975年
1976年9月
1976年10月
发动
“一月风暴”
“二月逆流”
中共九大
粉碎林彪反革命集团
周恩来、邓小平
主持工作
毛泽东逝世
江青反革命集团夺权
结束文革
1976.1
批斗大会
知识青年上山下乡
破四旧
文化大革命”名义上是直接依靠群众,实际上既脱离了党的组织,又脱离了广大群众。运动开始后,党及各级组织普遍受到冲击并陷于瘫痪、半瘫痪状态,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普遍受到批判和斗争,广大党员被停止了组织生活,党长期依靠的许多积极分子和基本群众受到排斥。……以上这些情况,不可避免地给一些投机分子、野心分子、阴谋分子以可乘之机,其中有不少人还被提拔到了重要的以至非常重要的地位。历史已经判明,“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文革时期给中国经济发展造成极其严重的破坏。
中国失去了一次极其宝贵的发展机遇,拉大了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D
思考:中国进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为何如此曲折?
1、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
2、“左倾”错误泛滥,迟迟得不到纠正。
3、对国情的认识不准确。
4、受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模式的影响。
5、第一个五年计划取得的巨大成就使部分领导人盲目乐观。
(1)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制定,必须结合 和反映实际。
(2)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必须从国情出发量力而行,循序渐进,并按客观规律办事。
(3)国民经济必须按比例发展,搞好综合平衡。
(4)生产关系的调整必须适应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遵循客观经济规律。
(5)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放在首位。
(6)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发扬党内民主,坚持群众路线。
50-70年代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
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 —— 钱学森
一个人没有血液,心脏就停止跳动。工业没有石油,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海上行的都要瘫痪。没有石油,国家有压力,我们要自觉地替国家承担这个压力,这是我们石油工人的责任啊。
—— 王进喜
三、伟大的建设成就
更多的人以他们对祖国始终不渝的热爱,在逆境中坚守工作岗位……
彭德怀元帅身陷囹圄、屡遭批斗,仍然提笔给周恩来写信,建议对安顺场石棉矿渣加以加工利用,制成钙镁磷肥。
归国华侨、飞机设计专家陆孝彭被污蔑为“特务”,遭到多次审讯和批斗,但他想到的仍是国家交给的试制强—5喷气式飞机的工作,在勒令交代“罪行”的纸上,继续论证技术问题。
水稻专家袁隆平在试验室稻种几次被人捣毁的情况下,仍然冒着危险在阴沟中秘密进行籼型水稻杂交的育种工作。
——《新中国70年》
袁隆平
邓稼先
雷锋
焦裕禄
钱学森
李四光
华罗庚
王进喜
(一)经济建设成就
城市 成就
大庆 大庆油田
贵阳 贵昆铁路
包头 包兰铁路
包头钢铁公司
酒泉 第一颗近程导弹
乌鲁木齐 兰新铁路
武汉 武汉钢铁公司
新安江 新安江水电站
上海 人工合成牛胰岛素
1.2吨水压机
三门峡 三门峡水库
洛阳 第一拖拉机制造厂
武汉 武汉钢铁公司
罗布泊 第一颗原子弹
氢弹
人造卫星
青铜峡水电站
攀枝花钢铁基地
六盘水煤矿
胜利油田
大港油田
杂交水稻
金山石油化工总厂
红旗渠
第一条地铁
南京长江大桥
湖北第二汽车制造厂
成都无缝钢管制造厂
四川汽车制造厂
刘家峡水电站
大连新港
逐步建成了一批门类比较齐全的基础工业项目,为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大规模的三线建设不仅增强了国防力量,而且改善了工业布局,推进了中西部落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
中苏珍宝岛冲突
北部湾事件
美国台湾军演
安福彭坊三线建设
大三线包括西南的四川、贵州、云南,西北的陕西、青海、甘肃的大部分地区,中原的豫西、鄂西,华南的湘西、粤北、桂西北,华北的山西、冀西地区。小三线包括一线地区北京、上海、天津、黑龙江、内蒙古等地,二线地区厦门、福州、无锡、合肥等地。
历史上三次西部开发
▲ 抗日战争工业西迁
▲ 三线建设
▲ 西部大开发战略
1965年学校数 比旧中国最高时增长 1965年在校生 比旧中国最多时增长
高等学校 434所 1.1倍(相比1947) 67.4万 3.3倍(相比1947)
中等学校 80993所 14.1倍(相比1949) 1432万 6.9倍(相比1946)
小学 168.1万所 4.9倍(相比1949) 11626.9万 3.9倍(相比1946)
1949
2600
1965
5445
赤脚医生
县乡村
三级医疗体系
农村合作
医疗制度
把卫生重点放到农村去 —— 毛泽东
公立医院体系
基本建立
美国
日本
巴基斯坦
伊朗
土耳其
欧洲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尼克松访华 中日邦交正常化
“一条线”
“一大片”
1965
1976
49
111
(二)外交成就
1.外交方针:一条线一大片
2.国际背景:
①20世纪70年代美苏争霸中,美国处于劣势,美试图谋求同中国改善关系;②中苏关系恶化,苏联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
③第三世界国家的崛起,故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的构想,改善了同美日的关系,并加强了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友好合作;
④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提高。
3.外交成果:
“一条线”即只从中国到日本到西欧再到美国;
“一大片”即指周边国家和其他第三世界国家。
毛泽东“三个世界”
1、提出:1974年2月22日毛泽东主席在会见赞比亚总统卡翁达时
2、目的: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美苏)
3、含义:毛泽东主席说:“我看美国、苏联是第一世界。中间派,日本、欧洲、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们是第三世界”,“第三世界人口很多。亚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个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
恢复:
1971年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通过决议
原因:
(1)中国综合国力上升,国际地位提高【根因】
(2)美国霸权地位的衰落
(3)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支持
(4)中国是联合国的创始国【历史】
意义:
①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提高了国际地位
②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③美国孤立中国政策彻底破产
④大大增强了第三世界在联合国的力量
(1)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70年代中国国际地位提高的最主要标志:
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材料:美国操纵联合国搞强权政治,围堵中国20年,到这个时候彻底失败了。中国的地位获得极大的提高,在深度和广度上的影响也更大,分量更重了。国际形势从这个时候开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一次握手,跨越了最辽阔的海洋;
一次旅行,破除了最深厚的坚冰;
一份公报,震撼着世界的格局。
这一切都发生在短短的七天,
1972年2月21日至28日
(2)中美关系的改善
中美关系缓和的原因
①改善中国的国际地位
②中苏关系持续恶化
③有利于解决台湾问题
①中国国力的增强与国际地位的提高
②孤立中国政策的失败
③美苏争霸的需要
④越战让美国力不从心
中国
美国
根因: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
旋风之旅
破冰之旅
试探之旅
建交公报
请对相应的图片配以 文字说明
中美关系图片展
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小球带动大球”,打开中美两国人民友好交往的大门
建交过程
(1971年4月)
(1972年2月)
(1971年7月)
(1979年1)
基辛格秘密访华,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
尼克松访华,中美关系重大突破,正常化开始
中美建交,中美关系实现正常化,两国关系进入新阶段
《中美联合公报》
内容:阐述了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和只有一个中国的原则,并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
意义: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中美关系正常化
70年代中国外交最重大的突破:
中美关系正常化
影响:
①中美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对抗,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
②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
③在国际上掀起与中国建交高潮
④使美国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终被打破,我国外交出现新局面。
⑤有利于缓和国际局势,为建立新的国际关系新秩序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中日关系回顾
A.历史上两国友好往来源远流长
B.1894—1895年:发动甲午战争
C.1931—1945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D.二战后,追随美国敌视、遏制中国
(3)中日关系的改善
中日邦交正常化
1972年7月,应日中文化交流协会和朝日新闻社的邀请,上海市舞蹈学校以芭蕾舞剧《白毛女》剧组为班底,组成“中国上海舞剧团”,受命赴日演出。这次演出,后来被称为中日建交历史进程中的“芭蕾外交” 。
中日关系正常化
1.标志:1972年田中角荣访华,签署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声明
2.原因:①中美关系的改善【直因】
②中日是近邻,民心所向
③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④经济发展的需要【根因】
3. 影响:
①中国:开拓了中国外交的新局面,掀起了同中国建交的热潮。 ②世界:促进了亚洲和世界的和平与发展。
道路决定命运,找到一条正确道路是多么不容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改革开放前的社会主义实践探索,是党和人民在历史新时期把握现实、创造未来的出发阵地,没有它提供的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没有它积累的思想成果、物质成果、制度成果,改革开放也难以顺利推进。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1956—1976年二十年间的社会主义建设曲折探索
课堂小结
1、1964年,中国开始在全国推广由中国农业科学院自主研发的现代品种矮秆水稻,比常规水稻产量高30%;1976年开始推广袁隆平研发的杂交水稻,产量在矮秆水稻的基础上再增加30%。由此可见,当时中国( )
A.注重通过农业科研提高粮食产量B.科研工作未受“左”倾错误影响
C.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取得显著成效
2、20世纪70年代,中国同西方许多发达国家广泛建交,与东欧各国的关系也有了不同程度的恢复、改善和发展。此外,还先后同土耳其、伊朗等40多个亚非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据此判断,当时中国( )
A.“一边倒”外交取得了一定成效B.积极参与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外交
C.率先提出“求同存异”外交方针D.独立白主的和平外交形成新局面
A
D
课堂检测
3、1961年5月,中央工作会议决定在1960年底城镇人口1.29亿的基数上,三年内减少城镇人口2000万以上。到1961年底,全国减少城镇人口1300万,其中,精简职工950万人。该政策的实施( )
A.受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影响 B.延续了“左”倾错误的思想
C.加剧了当时中国面临的经济困难 D.推动了工业布局的合理化
4、1962年5月,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工作会议会议决定:在1961年已经精简职工800多万人的基础上,1962年和1963年两年内再精简职工1000万人以上。这一举措的直接目的是( )
A.提升企业的经营管理效率 B.缓解城市粮食供应紧张状况
C.维持当前的国民经济结构 D.保障国家工业化战略的实施
A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