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选修一导学案:2.2 秦国的崛起

文档属性

名称 人民版选修一导学案:2.2 秦国的崛起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1.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人民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14-01-28 19:57:3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2.2 秦国的崛起
【情景激趣】
公元前338年,秦孝公去世,曾受到变法打击的贵族诬告商鞅谋反。
秦惠文王发布逮捕商鞅命令。商鞅携老母和手下外逃,在秦国境内
无处投宿,最后遭擒,被车裂而死。
【目标明晰】
课标要求:
了解商鞅变法给秦国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所带来的巨大变化;知道商鞅变法得以成功的因素。
重点:1、商鞅变法的必要性。
2、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的巨变。
3、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
难点:正确评价商鞅变法。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从“世卿世禄”到“军功地主”
世卿世禄制度走向消亡
A.含义:是与 联系在一起的,按照等级世代沿袭高官,享受厚禄和特权。
B原因: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实力增强,要求废除宗法世袭制,按
照 选任官吏。
赐爵制的实行和作用
(1)实行:A.战国时:已经实行。
B.商鞅变法时:实行 ,制度20级爵(也称“军功爵制”)。
没有军功不能获得爵位和贵族身份。富裕家庭不得铺张,只有军功才能享受荣华富贵。
(2)作用:
A.统治集团 发生重大变化, 在君主之下,排在第一位,宗室地主排在第二位。
B废除了 制,打破了贵族世袭制,创造了鼓励军民立功的灵活用人机制,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
【思维拓展】
1、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1)、对秦国来说:
(1)政治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开始打击了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开创了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如:县制、什伍制、连坐法等
(2)经济上:农业生产发展,实力增强
废除旧的生产关系,确立土地私有制,激发农民积极性,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增强国力
  如:废井田开阡陌、奖励耕织、重农抑商等
(3)军事上: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如:奖励军功、禁止私斗
2)、对后世:
对中国历史发展起重要作用。(如统一度量衡、推行县制、逐步建立中央集权制。)
2、商鞅变法的历史局限及原因:
历史局限: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3、法律严苛,容易造成暴政。
4、改革不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5、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7、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德的支持。
原因:
1)处于过渡时期(新旧交替时期),新旧势力斗争异常激烈。
2)以法家思想为理论指导,提倡强权;
3)商鞅作为地主阶级的局限性。
【达标做题】
1、下列关于商鞅实行的军功爵制影响的表述,错误的是
A.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B.杜绝贵族晋爵的机会
C.打击了贵族的特权 D.确立地主的政治优势
2、《史记·商君列传》载:“商君相秦十年,宗室贵戚多怨望者。”这主要是商鞅变法( )
A.允许工商者入仕
B.准许土地自由买卖
C.承认土地归私人所有
D.奖励军功,废除“世卿世禄制”
3、商鞅变法中,最明显、最直接触犯旧贵族利益的是( )
A.废井田,开阡陌    B.奖励军功
C.建立县制       D.禁止弃农经商
知识点二 从“夷狄遇之”到“虎狼之国”
变法前的秦国:“夷狄遇之”
A出生“戎狄”:文化、风俗受到 影响。
B成为诸侯仍受冷遇:公元前771年被封为诸侯。但因其落后,被各国“ ”,不能参加中原会盟。
变法后的秦国:“虎狼之国”
A原因:商鞅变法后秦国生产力得到很大发展。
B结果:使东方六国对秦国感到威胁,采取“ ”运动,但秦国统一的趋势已无法阻挡。
【思维拓展】
1、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1).秦国的落后与秦国争霸的野心有着强烈的反差,秦国急需改革落后局面,实现争霸愿望。
2).改革的历史条件成熟,表现在:
(1)改革的大环境——改革成为一股潮流。
(2)改革的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成熟,即井田制进一步瓦解;土地私有制得到进一步发展,
新兴地主阶级的力量发展壮大,强烈要求变革。
(3)法家思想形成,有变法的指导思想。
(4)人心思变,变革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取信于民,得到百姓信任。
(5)生产力发展客观上要求变革旧的社会制度和生产关系。
3).主观条件
(1)商鞅既有改革的智慧,又有改革的胆识、勇气和决心。
(2)秦孝公认识到只有变法才能使秦国强大,因而坚决支持变法。
【达标做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实,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
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史记.李斯列传》
材料二:秦孝公用商鞅,坏井田,开阡陌,急耕战之赏,虽非古道,犹以务本之故,倾邻
国而雄诸侯。然王制遂灭,僭差亡度.庶人之富者累巨万,而贫者食糟糠;而有强国者兼
州城,而弱者丧社稷.            ——《汉书. 食货志》
1、材料一、二对商鞅变法的评价有何共识?
2、从上述材料中,找出一句原话,概括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知识点三:商鞅虽死,秦法未败
商鞅的悲惨结局
A原因:变法侵犯 利益,遭到他们强烈反对。商鞅采用铁腕手段打击压制旧贵族,进一步加剧了与保守势力的矛盾。
B结果:前338年孝公死,秦惠王(驷)即位,保守势力污蔑其“谋反”,在封地(商)他及全家被害。
2.商鞅变法的深远影响:
在此后100年间基本建立起 政治体制,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形成 的风气在秦国强大的经济、政治和军事优势面前,由兼并战争演变为 的政治。
【思维拓展】
1、为什么商鞅被车裂而死,其变法措施却依然保持下来?
车裂而死原因:A变法触动了旧贵族的既得利益
B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生存的主要屏障
C商鞅使用“轻罪重罚”的政策,被打击的奴隶主贵族、官僚士绅,甚至普通平民对商鞅变法颇有微词。
措施保留的原因:
变法符合地主阶级的利益要求,顺应历史潮流,迎合生产力发展需求
2、商鞅之死对后世改革的启示
(1)改革是国家富强、社会进步的重要途径,只有顺应时代潮流,进行改革,国家才会有光明前途。
(2)要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改革,与时俱进。
(3)要想改革成功,我们必须像商鞅一样,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乐于献身于改革事业。
(4)我们只有顺应历史潮流,具有创新、献身精神,才能实现自身价值。
【达标做题】
1、商鞅变法给我们的启示包括
①只有改革才能求生存 ②只有改革才能促发展
③只要适应历史发展,改革都会一帆风顺 ④改革者往往要面临巨大的风险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战国策·秦策一》中:“(公元前338年)孝公死,惠王代后。……人说惠王曰:‘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危。今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莫言大王之法,是商君反为主,大王更为臣也。’”文中的“人”在客观上代表了当时谁的利益
A.没落贵族 B.立功将士 C.新兴地主 D.富裕农民
3、商鞅携其家人仓皇出逃至秦国边境的关口,想找个旅店投宿,遭到拒绝。商鞅怅然叹
曰:“嗟乎!为法之敝,一至此哉!”商鞅变法中与之有关的是
A.行县制 B法律严酷 C.奖励军功 D.“焚诗书”
【交流释疑】
1、如何评价商鞅变法?(性质、影响、局限性)
2、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异同比较
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
答问题。材料一:
材料2:(商鞅变法)令行于民期年,秦民之国都言初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
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将法太子。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
黥(黥刑,脸上刺字)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四年。公子虔复犯约,
劓之(劓刑,割鼻)。 ——《史记·商君列传》
材料3:商君治秦,法令至行,公平无私,罚不讳强大,赏不私亲近,法及太子,黥劓
其傅。……孝公行之八年,疾且不起,欲传商君,辞不受。孝公已死,惠王代后,莅政有
顷,商君告归。 ——《战国策·秦策一》
材料4:秦孝公时,曾有人当面批评商鞅,“相秦不以百姓为事”,“财伤民以峻刑”,违背了 “得人者兴”、“斥德者常”等治国基本要领,是注定不会有好下场的,“君之危若朝露,尚将于延年益寿乎”?
(1)依据材料1、2、3分析商鞅变法获得成功的原因。
(2)根据材料3、4和所学知识分析在变法过程中,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使新法得以
顺利执行。公元前338年新王即位,商鞅被诬陷谋反遭车裂而死,其原因是什么?
(3)古人说“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为什么?
【反思回忆】
【目标回忆】
1)、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
2)、商鞅变法成功的原因。
3)、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异同比较
【构建体系】
【总结规律】
成败依据和成败因素。
不是看改革者个人的命运;
而是看改革的积极成果是否得到了维持。
成败取决因素:
1)、当时历史发展的潮流和趋势。
2)、当时新旧势力的力量对比。
3)、改革的政策措施是否正确。
4)、改革者的素质如何。
【完善存疑】
2.2 秦国的崛起
【达标做题】 知识点一:BDB
知识点二:答案:1、变法使得秦国富强起来
2、材料一:国以富强
材料二:倾邻国而雄诸侯
知识点三:CAB
【交流释疑】
1、如何评价商鞅变法?(性质、影响、局限性)
性质:是战国时期最为彻底、也是最为成功的地主阶级改革
积极作用:
1)、经济上从根本上确立了土地私有制,激发了劳动者生产积极性,促进了秦国农业生产。
2)、政治上世卿世禄制向赐爵制度转变,使统治集团内部构成发
生重大变化,军功地主成为秦统治支柱,逐步建立起中央集权
政治体制。
3)、军事上极大地提高了秦军的战斗力,使秦国在兼并战争掌握了主动权。
总之,变法为秦国的富国强兵和后来秦统一六国奠定了基础。
消极影响:
商鞅变法的经济措施“允许土地自由买卖”,埋下了土地兼并的祸根,对封建经济的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
局限性:
1、轻视教化,轻罪重罚。
2、加重了对人民的剥削压迫。
3、法律严苛,容易造成暴政。
4、改革不彻底。如:按爵位等级占有田宅和奴隶、公开承认占有奴隶的合法性。
5、重农抑商,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6、文化高压政策,不利于思想文化的发展。
7、对忠孝、诚信、仁义、贞廉等伦理道德的蔑视,导致社会风气的败坏,使政权失去了社会道德
的支持。
2、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异同比较
相同点 目的 都要改变原有的生产关系,在分裂割据中谋求发展
内容 都有促进经济发展、等级划分、政权机构的规定,也涉及到风俗变革
特点 都重视“法治”,削弱了旧贵族势力
影响 都促进了本国的发展与进步
不同点 目的 梭伦改革旨在缓和矛盾,稳定城邦秩序;商鞅变法旨在富国强兵
内容 梭伦改革鼓励工商业发展,吸引公民参与国家管理;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加强对人民严格控制
特点 梭伦厉行“法治”是为民主政治的需要,商鞅变法是为君主专制的需要
影响 梭伦改革促使雅典走上民主政治轨道;商鞅变法使秦国走上了中央集权的道路
性质 梭伦改革是奴隶主阶级性质的改革,商鞅变法是地主阶级封建化的改革运动
3、答案:(1)与保守派的论战,宣传了变法的必要性,为变法扫清了思想障碍;南门徙木,取
信于民;井田制进一步瓦解,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商鞅不惧权贵,执法如山,赏罚分
明使新法得以顺利执行;秦孝公全力支持是保障
(2)新法触动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秦孝公死后,商鞅失去了政治支持;
法律严苛,激化社会矛盾
(3)商鞅变法顺应了封建制代替奴隶制的历史潮流
【记录天地】
【完善空间】
【记录天地】
【完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