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情景激趣】
右图反应的是商鞅“立木取信”的故事。商鞅变
法时,法令已详细制订但尚未公布,商鞅怕百姓
不信任,于是在国都的集市南门立下一根长三丈的
木杆,下令说有人能把它搬到北门去就赏给二百
两。百姓们感到此事很古怪,没人动手去搬。商
鞅又说:“能搬过去的赏一千两。”于是有一个人
半信半疑地拿着木杆到了北门,立刻获得了一千两
的重赏。这时,商鞅才下令颁布变法法令。
【目标明晰】
课标要求:
了解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大变革时期;知道变法之前秦国在各诸侯国中的地位;了解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
重点:1、商鞅变法的背景。
2、商鞅变法的内容。
难点:商鞅两次变法的作用。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夯实基础
知识点一、大变革时代
1.经济上
(1)铁器的使用和 的推广,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
(2)井田制下集体耕作的生产方式逐渐瓦解, 逐步得到认可。
2.政治上
(1)诸侯争霸与兼并战争瓦解了原有的 统治秩序。
(2)新兴地主阶级实力增强,要求 和进行社会变革。
(3)各国先后出现一系列的 。
3.思想上
(1)儒、墨、法等派别纷纷兴起,“ ”局面形成。
(2)形成中国历史上的 思想解放高潮,有力地推动了社会变革和文化发展。
【思维拓展】
1.如何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时代特征?
提示: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确立的社会大变革和转型时期,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发生重大变化。
2.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相同点有哪些?
背景 都是在封建土地私有制代替奴隶主土地国有制的基础上进行的,在争霸战争的推动下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目的 发展封建经济,实现富国强兵,对内巩固统治,对外争取兼并战争胜利
代表利益 新兴地主阶级
指导思想 法家思想
措施 一是变革旧的经济基础;二是改革旧的上层建筑,建立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和巩固统治需要的新制度
影响 取得不同程度的成效,促进了政治经济的发展和军事力量的壮大,加快了封建化进程
【达标做题】
1、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属于经济表现的是( )
①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②邯郸、宛等城市成为繁华的商业中心
③人身依附关系的日趋弱化 ④奴隶社会被封建社会取代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2、李悝说:“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这一主张的实
行打击了( )
A.奴隶主贵族 B.商人C.新兴地主 D.农民
3、陕西吴起镇因与改革家吴起相关而得名。吴起的改革措施中不包括 ( )
A.限制贵族的权力 B.奖励军功
C.强化世卿世禄制 D.严禁私门请托
4、战国时期各国变法的主要动力来源于( )
A.诸侯国的国君 B.新兴地主
C.奴隶主贵族 D.士人
知识点二、取信于民,立志改革
1.必要性:秦国急需改变长期落后于东方各国的状况,实现富国强兵。
2.可能性
(1)秦献公变法
①废除用人 的恶习。
②迁都栎阳,并允许在国都内进行 等。
(2)秦孝公求贤:下达“ ”,吸引了各方有识之士。
(3)商鞅:取信于民,立志变法
①商鞅的变法主张得到秦孝公的赏识。
②鼓励 的变法政策,收到良好的效果。
③南门徙木,取信于民,树立威信。
【达标做题】
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
故散而自战。”这表明秦国具有的改革的有利条件包括( )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
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
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
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③ D.①④
2、《容斋随笔》说:“七国虎争天下,莫不招致四方游士。然六国所用相,皆其宗族及国人。
独秦不然……卒之所以兼天下者,诸人之力也。”对此,下列理解正确的是( )
A.任用外来人才是秦国实现统一的原因之一
B.秦国对人才的待遇高于其他六国
C.战国时人才不能自由流动
D.秦国只任用外来人才
3.《史记·商君列传》记载:“甘龙曰:‘圣人不易名而教,知(智)者不变法而治。因民而
教,不劳而成功;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这段话反映的核心主张是
A.遵循先代旧制 B.因时进行变革
C.加强思想控制 D.强化专制统治
知识点三:强国之术
1.变法的目的:实现富国强兵。
2.中心措施:发展 和厉行“法治”。
3.变法内容
(1)第一次(公元前356年)
①实行 、连坐制度,加强对居民的管理。
②奖励耕织,重农 。
③奖励 ,按军功大小给予赏赐。
(2)第二次(公元前350年)
①废 ,开阡陌,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②推广 ,废除分封制,以县为地方行政单位。
③统一 ,规定全国都要严格执行,不得违犯。
④“塞私门之请”,移风易俗,推行“分异”令。
【思维拓展】
1、商鞅变法的内容及作用。
内 容 作 用
政治方面 什伍、连坐制度 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巩固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推动新法的实施。
废除世卿世禄制,奖励军功 沉重打击了旧贵族的特权,树立地主阶级优势;加强了军队战斗力。
废分封制,推行县制 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特权,有利于中央集权制的形成。
经济方面 奖励耕织,重农抑商 促进了农业的发展,为国力强盛和对外战争打下了物质基础;但也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废井田,实行土地私有制度 从法律上宣布封建土地所有制的确立,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 。
统一度量衡 有利于形成统一的市场;有利于消除割据势力的影响。
社会风俗 “塞私门之请” 可澄清吏治,鼓励有能力有贡献的人 。
移风易俗,推行“分异”令 可刺激小农户数量的增加及其生产的积极性。
2、商鞅采取重农抑商政策的原因和影响?
1)原因
①农业是人们最基本的生活资料。
②国家通过征收稳定的土地税保证财政收入。
③有利于社会的安定,将农民束缚于土地之上。
④工商业会加剧劳动力从土地上的流失造成种种社会问题。
⑤商品经济不发达,不如经营土地有保障。
⑥根源:自然经济的反映,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产物。
2)影响
对秦的影响主要是积极的:在商品经济不发达的秦国,农业是经济基础,保证了封建国家的财源和兵源,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为秦国的统一准备了物质条件,这一政策对于农业生产的发展、封建制度的巩固曾起过积极的作用。
对后世的影响主要是消极的:历代统治者在商品经济逐渐发展的时候,仍然推行此政策,抑制了商品经济和工商业的发展,阻碍了明朝中后期的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进而造成中国近代落后。同时,重农抑商政策,往往限制了社会经济的平衡发展,导致经济结构过分单一。
3、商鞅变法的特点
(1)措施最全面:涉及政治、经济、军事、司法、文化、习俗等方面
(2)措施最彻底:废除井田制,废除世卿世禄
(3)历时最久:先后两次改革,持续18年
(4)推行力度最大:
(5)成效最明显:增强秦国实力,为秦统一奠定了基础
(6)手段:变法以法律形式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增加政府收入,
富国强兵,建立新型地主阶级的统治。
(7)性质:是一场地主阶级自上而下推行的封建化改革。
【达标做题】
1、某地出土一件重要的文物方升,底部刻秦始皇二十六年诏书:“廿六年,皇帝尽并兼天下诸侯……乃诏丞相状、绾,法度量则不壹歉疑者,皆明壹之。”从方升所刻铭文中我们能够断定( )
A.商鞅是我国古代方升的发明者 B.秦统一后仍用商鞅规定的度量标准统一全国的度量
C.秦始皇对商鞅变法进行了修正 D.秦始皇完成统一后又在全国颁布了新的度量衡标准
2、下列对春秋战国时期史实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铁农具和牛耕出现并逐步推广 B.我国历史上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
C.新兴地主产生,奴隶主贵族势力完全消失 D.思想文化呈现出繁荣景象
3、商鞅变法内容中,对社会转型起决定作用的是
A.“燔诗书而明法令” B.“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
C.“集小乡邑聚为县,置令、丞” D.“为田开阡陌封疆”
【交流释疑】
1、论证:商鞅变法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的全面、根本性变革。
提示:第一方面: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富国
第二方面: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强兵
第三方面: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打击奴隶主贵族利益,顺应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潮流
第四方面:哪一措施从根本上变革了社会制度?
第五方面:通过什么措施把改革的内容确立下来呢
2、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3、阅读材料:
材料一 设立20个等级的军功爵制度……没有军功的国君亲属不再拥有世袭的爵位。立有军功的
平民,按其功劳的大小授予官爵。
……全国划为41县,所有的县级官吏通由国君任免,领取国家的俸禄,可以随时任命调职。
……凡是从事“本业”而使粮食布帛增多者,免除本身的徭役;而追逐“末利”者,以及虽从事
“本业”而因懒惰破产者,全家没入官府为奴。
材料二 王安石诗: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非商鞅,商君能令政必行。
材料三 《史记 商君列传》:“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已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
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以明不欺。”
请回答:
结合材料一概括商鞅变法涉及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各是如何规定的?
从材料二、三可以看出商鞅是怎样保证新法顺利推行的?
(3)从三则材料可以看出商鞅个人的哪些品质?
【反思回忆】
【目标回忆】
1)、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
2)、秦国变法的有利条件。
3)、商鞅变法的主要内容及影响。
【构建体系】
【总结规律】 对改革的认识:
1)、每个民族、每个社会和国家,历史要发展,就应与时俱进,实施变法改革
2)、改革必须具备各方面的条件
条件不成熟有可能使变法夭折,条件成熟不变法,改革又会坐失良机。
3)、变法改革要承担风险,只有勇于创新,才能为社会进步开辟道路。
4)、当今中国改革,正处于攻坚阶段,需要全国人民的合力,把改革开放推向纵深,实现中国特色社会现代化。
【完善存疑】
2.1“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达标做题】 知识点一:AACB
知识点二:DAA
知识点三:BCD
【交流释疑】
1、论证:商鞅变法是从经济基础到上层建筑进行的全面、根本性变革。
第一方面: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富国
废井田,开阡陌;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统一度量衡; 禁止父子及成年兄弟同居一室,推行
一夫一妻小家庭政策体现以农求富的思想
第二方面: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有利于强兵
奖励军功,实行二十等爵制(严禁私斗);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满足了应对战争的需要
第三方面:改革内容中哪些措施打击奴隶主贵族利益,顺应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的潮流
废除世卿世禄制,鼓励…;普遍推行县制,取代了分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
第四方面:哪一措施从根本上变革了社会制度?
废井田,开阡陌
废除奴隶制经济基础,确立封建经济基础
第五方面:通过什么措施把改革的内容确立下来呢
制定秦律,用法律形式把改革的内容固定下来
2、如何评价商鞅变法?
(1)历史作用: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为秦灭六国实现统一奠定了基础。
①政治上:打击并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中央集权制度的建设从此开始。
②经济上:废井田,开阡陌,确立了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的农业生产。
③军事上:奖励军功,极大地提高了秦国军队战斗力。
(2)局限性
①轻视教化,鼓吹轻罪重罚。
②一定程度上加重了人民所受的剥削与压迫,给人民带来巨大痛苦。
③未与旧制度、文化、习俗彻底划清界限。
3、解析: 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史料,提炼信息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回答,回答时先指出
哪一方面,再回答具体措施。第(2)问依据材料二、三概括。第(3)问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等级划分、官吏任免、对工商业的态度。以军功的大小授爵,由国王任免官吏,抑制
工商业的发展。
(2)取信于民,雷厉风行。
(3)勇于改革,与时俱进,大胆创新,与违反时代潮流的旧势力作大无畏斗争的精神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