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共77张ppt)

文档属性

名称 纲要下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课件(共77张ppt)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7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历史
更新时间 2022-12-27 10:59:22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77张PPT)
第9课 
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概念】什么是资产阶级革命?
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或扫清资本主义发展障碍)的革命。17、18世纪,在欧洲和北美,封建主义的基础受到冲击,继尼德兰革命之后,英国爆发了资产阶级革命,为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开辟了道路。欧洲大陆的主要封建国家也陆续进行改革,推行富国强兵政策,在法国,爆发了轰轰烈烈的大革命,摧毁了封建专制统治,为资产阶级掌权开辟了道路。在英属北美殖民地,建立了新兴的美国。客观上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政体
1.君主立宪制
(1)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但君主处于“统而不治”的无权地位,议会是国家权力中心。如英国
(2)二元制君主立宪制:保留君主,君主虽受宪法限制,但在立法、行政、司法等方面拥有广泛权力。约旦
2.民主共和制
(1)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废除君主,议会为国家权力中心,总统为国家象征,总理掌握最高行政权。如德国
(2)总统制民主共和制:废除君主,议会为权力中心,总统为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拥有广泛权力。如美国
★近代欧美国家是怎样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的?
方式 宪法(条文) 制度
英国 光荣革命 《权利法案》 君主立宪制
美国 独立战争 1787年宪法 民主共和制
法国 大革命 1875年宪法 民主共和制
德国 王朝战争 1871年宪法 君主立宪制
一、英、美、法资产阶级革命
1.英国资产阶级革命(1640—1688)
(1)背景原因:
①根本原因: 16—17世纪,英国资本主义得到发展(注意:不是工业革命的发展),资产阶级和新贵族在经济上日益强大,以议会为基地,挑战专制王权。
②直接原因:斯图亚特王朝信奉“君权神授”,厉行专制,干涉工商业者的生产和经营。资产阶级和新贵族要求限制王权,同国王展开斗争。(1640年国王为镇压苏格兰起义,召开议会要求征税,双方矛盾激化)
(2)过程:1640年,爆发革命→内战→议会获胜,处死国王→共和国、军事独裁和王朝复辟→1688年“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完成)。
(2023·山西太原高三上期中·18)1626年查理一世召开第一届议会,议会就与国王在征税等问题上发生严重冲突。1628年,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明确陈述了包括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等现代立宪政府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这反映出这一时期英国( )
A.确立议会主权原则 B.资产阶级发展壮大
C.形成君主立宪政体 D.国王已经统而不治
【解 析】据材料 “议会通过《权利请愿书》,明确陈述了包括未经议会同意不得征税等现代立宪政府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 ”结合所学可知,《权利请愿书》明确了现代立宪政府的一些最基本的原则,说明《权利请愿书》带有资本主义性质,其能够在议会通过,说明资产阶级发展壮大,故选B项;据所学可知,议会主权原则的确立是在1688年《权利法案》颁布后,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
【答 案】B
史论:光荣革命的历史地位
(1)反封建:光荣革命消灭了“专制王权”,为和谐政局的形成铺平了道路。
(2)法治建设:光荣革命也是一场法治革命,为英国现代国家的形成提供了制度保障。
(3)宗教革命:光荣革命同时也是一场新教彻底战胜天主教的宗教革命。
(4)妥协与渐进:光荣革命实现了两种对立因素相互兼容的历史运行模式。
(2023·山东烟台高三上期中·13)如果把1688年前后的历史变化联系起来看,谁也无法否认它是英国政治制度史上一次以政变为形式的革命,而且视野拉的越长,其革命性就越明显。这反映出当时英国(  )
A.以和平方式实现社会转型
B.形成议会与国王间的制衡机制
C.用暴力手段完成制度变迁
D.以疾风暴雨式群众斗争为特色
【解 析】题干主要强调了1688年 “光荣革命 ”对英国历史的重要影响,结合所学, “光荣革命 ”是一场不流血的政变,使英国成功地从封建社会转型为资本主义社会,故选A项;据所学, “光荣革命 ”后,特别是《权利法案》颁布之后,英国国家的权力中心逐渐由国王转移到议会,而不是 “制衡 ”,排除B项;据所学, “光荣革命 ”是采用和平方式实现制度变迁,而不是 “暴力 ”手段,排除C项;【答 案】A
(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成果:君主立宪制逐步形成与发展。
君主立宪制是资本主义国家用宪法限制君主权力的政治制度。在这种政体下,一切都要由法律决定,君主没有实权,而且本身也要遵循法令。立法权则归议会所有。
①君主立宪制建立:1689年,议会通过《权利法案》,扩大议会权力,限制王权,标志着英国君主立宪制度正式建立。②议会至上原则确立:1701年, 通过《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不得为天主教徒,不能与天主教徒结婚。(“君权神授”被否定,“议会至上”原则被确立)③责任内阁制建立:1721年罗伯特·沃波尔当选英国第一任首相,责任内阁制正式建立④1832年议会改革:随着工业革命深入和经济发展,工业资产阶级迅速壮大,要求获得更多的政治权利。1832年,第一次议会选举制改革,新兴工业资产阶级进入议会。⑤ 两党制形成:19世纪中期,随着选举权的扩大,议会选举由候选人之间的竞争变成了两大政党之间的角逐,大选中获胜的多数党上台组阁。
★英国限制王权的历史传统:起源于中世纪的议会与王权作斗争的传统。
1215年《大宪章》提出了“法律至上”和“有限王权”的基本原则,成为立宪政治的基础,以后逐渐形成召开议会决定重大事宜的制度。 (政治权力由英王向议会转移)
英国君主立宪制示意图
1689年建立君主立宪制
1721年建立责任内阁制
1832年议会改革
(2023·江西赣州高三上期中联考·18)从1690年到1691年,英国下议院频繁地为政府的特殊需要给予拨款,并且通过下设的公共账目来审查委员会,以确保每笔资金没有被挪作他用。这表明当时英国(  )
A.议会与王权矛盾解决
B.有限王权传统得到延续
C.君主拥有广泛的特权
D.下院日益成为权力中心
【解 析】据材料可知, “光荣革命 ”后,英国政府的拨款需要议会的批准和监督,这表明议会下院已成为国家权力中心,故选D项;【答 案】D
(2020·北京海淀高三期末·14)1604年,詹姆士一世指认白金汉郡议员弗朗西斯?古德温爵士是个罪犯,并命令大法官在法庭宣布古德温的当选无效。下院议员发出强烈抗议,并草拟了一份《道德与补偿文件》,反对由大法官法庭裁定议会选举结果。詹姆士一世被迫作出让步,由下院决定其选举结果。对这一事件解读正确的是(  )
A.反映了国王与封建贵族的斗争
B.以法律形式确立了君主立宪制
C.反映了王权与议会传统的矛盾
D.议会的权力超过了国王的权力
【解 析】“詹姆士一世指认白金汉郡议员弗朗西斯?古德温爵士是个罪犯,并命令大法官在法庭宣布古德温的当选无效。下院议员发出强烈抗议,并草拟了一份《道德与补偿文件》,反对由大法官法庭裁定议会选举结果。詹姆士一世被迫作出让步,由下院决定其选举结果 ”反映的是王权与议会之间的斗争,故选C项;17世纪,英国的下议院代表的是新兴资产阶级,因此材料反映的是国王与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排除A项;【答 案】C
(2023·安徽 “皖南八校 ”高三上·17)在英国第一次宪政改革过程中,当宪法危机产生时,威廉四世(1830—1837年在位)和他的父辈们一样,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频繁更换首相的人选,挑选自己满意的内阁首领。这表明英国(  )
A.内阁集体对君主负责 B.改革导致君主权力扩大C.《权利法案》遭到破坏D.君主立宪制有待于完善
【解 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在19世纪30年代,英国国王具有一定的权力,如 “威廉四世……在短短几天时间里,频繁更换首相的人选,挑选自己满意的内阁首领 ”表明英国此时期的君主立宪制还有待完善,故选D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英国国王更换内阁首领,即首相,并没有述及内阁与君主的关系,排除A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英国国王具有一定的权力,但是其权力呈现不断缩小的趋势,而不是权力扩大,排除B项。【答 案】D
(2022·山东省菏泽市一模·11)根据英国传统,在每一位国王开始其统治时,都要被授予终生的王室收入;1689年后,议会不再授予威廉亲王终生的王室收入,而限制在只给一年的收入。这表明(  )
A.根据神授权力继承王位的思想被否定
B.英国议会实质上掌控了政府的行政权
C.近代英国君主政治影响力的基本丧失
D.政府在议会规定范围之外的支出违法
【解 析】据材料 “1689年后,议会不再授予威廉亲王终生的王室收入,而限制在只给一年的收入 ”可知,1689年《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权力受到议会的限制,威廉亲王只有一年收入,除此规定之外的支出属于违法支出,故选D项;材料主要说明1689年前后王室收入的变化,1689年前国王开始统治时即可获得终生的王室收入,1689年后王室收入限制在只给一年的收入,材料没有体现王位继承的问题,《权利法案》的颁布否定了君权神授的思想,与材料所述内容无关,排除A项;议会掌握了立法权和财权,政府仍然后行政权,18世纪中期后,国王逐渐统而不治,排除B项;《权利法案》颁布后,国王权力受到限制,但国王仍然掌握行政权,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任命官员,具有一定权力,排除C项。
【答 案】D
(2022·江苏省常州市教育学会高三上期末学业水平监测·12)有学者认为,英国是第一个把国家真正放回到 “民族 ”手中的国家。它解决了专制时代的固有矛盾:专制时代的国王以民族代言人自居而统治国家;现在民族自己掌握国家,宣称议会是它的代表。这种变化开始的标志是(  )
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的颁布
C.责任内阁制的确立 D.1832年议会改革
【解 析】结合所学知识,光荣革命后,玛丽和威廉接受了议会的邀请成为英国国王,说明王权的合法性来自于议会,符合材料中 “现在民族自己掌握国家,宣称议会是它的代表 ”的客观要求,故选A项;《权利法案》的颁布标志着英国正式建立君主立宪制,确立起议会至上的原则,排除B项;【答 案】A
(2020·河南高三6月质量检测·34)1831年3月,英国首相格雷向议会下院提出议会选举制度改革方案,遭到下院否决。格雷解散下院,之后新下院通过了方案。10月间,方案提交上院时又被否决,格雷提出辞职。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国王被迫挽留格雷并劝说上院通过了方案。这一方案的通过(  )
A.反映出责任内阁制遭受破坏
B.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
C.体现出民众主导了政治变革
D.表明首相的立法权显著增强
【解 析】据所学1832年英国议会改革的知识可知,这一方案是在英国工业革命即将完成的前提下提出来的,顺应了工业资产阶级的诉求,故选B项;责任内阁制是指内阁由议会产生并对议会负责的政权组织形式,内阁成员集体负责,议会通过 “不信任案 ”时,内阁就要垮台,或提请国家元首下令解散议会,举行改选,这一方案并未使其遭受破坏,排除A项;据材料 “在群众运动的压力下 ”可知,民众是政治变革的推动力量,但并非主导力量,排除C项。
【答 案】B
史论:近代英国君主立宪制的特点
(1)多元一体:英国君主立宪制是君主制、贵族制与民主制三者融为一体的混合物。
(2)议会至上:在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下,国家权力的中心在议会,议会是国家最高立法机关。
(3)国王“统而不治”:国王是国家元首,但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权力有限,而作为国家象征的地位更为突出,成为民族团结的纽带和国家统一的象征,起着维系英联邦的纽带作用。
(4)内阁是核心,内阁掌握行政权并对议会负责,议会监督内阁。首相是政府最高行政首脑,全体内阁成员对首相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英国责任内阁制的特点
(1)集体负责——内阁对政府事务集体负责,并与首相在政治上共进退;
(2)权力制衡——内阁掌握行政权力,议会掌握立法权。如果议会通过了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下台,或者首相宣布解散议会,重新进行选举;
(3)两党轮流执政——首相和内阁必须从选举获胜的多数党中选择。
案例:2009年每日经济新闻报道:金融危机愈演愈烈,英伦三岛早已是深陷泥潭。英国财政大臣达林10月8日上午宣布了一揽子银行救助计划,英国政府将向英国各大商业银行注入高达500亿英镑 (880亿美元)的资金。你认为上述决策:
◆ 内阁成员大体上是赞成还是反对?为什么?
◆ 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如果反对,布朗首相会不会为此改变策略,为什么?
◆ 如果议会中大多数都极力反对,结果又会如何?
不会。首相掌握行政大权,不对国王负责。
赞同。集体负责,共同进退。
议会可以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要求内阁下台;内阁要么下台,要么宣布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学以致用
“最年轻的英国首相”
1782年秋,诺思—福克斯内阁因议会通过不信任案,被迫集体辞职。24岁的小皮特上台组阁,再遭议会不信任。 但他寻求国王的支持,解散了议会下院,重新选举,最终取胜,反对派议员被驱逐出议会下院。
如果议会通过对政府的不信任案,内阁就要垮台;
首相也可不辞职,提请国王解散议会,重新选举。
请回答:这个故事中,我们看到当议会与内阁出现矛盾时,有几种解决方案?
2.美国独立战争
(1)背景:英国的殖民压迫引发不满,要求独立。
(2)过程: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开始→1776年7月4日发表《独立宣言》,阐述人民主权思想,宣告北美殖民地独立,美国诞生→1783年,英国承认美国独立。
(3)性质:既是一场民族独立运动,也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
(4)影响:推动美利坚民族与文化的形成。建立联邦制共和国,权力制衡原则成为美国政治文化的组成部分;自由女神像成为美国文化重要符号之一。
★美国早期的邦联制
(1)邦联制建立:独立之初的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即所谓邦联。
(2)邦联制的弊端:
政治:邦联政府几乎无权,各州权力很大。
经济:商品流通不畅,国际贸易处于不利地位。
军事:无力维持常备军,社会动荡不安。
外交:不能形成统一的声音。
(2023·湖南高三9月联考·13)《邦联条例》规定: “每当召开国会、决定合众国的问题时,每一州都将拥有一票 ”; “决定战争与和平、派遣和接受大使、缔结盟约、铸造钱币等重要权力都必须经过九个州的同意才能行使 ”; “邦联协议的每一条,将被每一州不加违反地遵守 ”。据此可知,当时美国(  )
A.地方各州实现利益趋同 B.议席分配逐步走向合理C.联邦协议具有至高权威 D.州权意识影响政体运转
【解 析】本题考查美国代议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邦联体制下,美国各州依然保留有相当大的权力,这种极强的州权意识影响着美国的政治运作和政体运转,故选D项;【答 案】D
(2022·山东省临沭县三校高三上期末·13)1783年美国独立战争结束时,邦联债务高达数千万美元。国会没有实质性的征税权,所以其财政依赖于各州的分摊。但实际上,并不是所有州都愿意按条约规定分摊费用,有的州则干脆赖账。这说明当时美国(  )
A.中央政府权威尚未构建
B.地方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
C.分权制衡原则难以贯彻
D.地方对中央决策缺乏认同
【解 析】结合所学可知,邦联体制下,美国名义上是一个国家,实际上是13个州的松散联盟,国家无权征税,也不掌握军队,而各州的权力很大,有权征兵、征税和发行货币等,与题意相合,故选A项;题干提及的是地方权力很大,不服从中央,而不仅仅有自治权,排除B项。【答 案】A
3.法国大革命
(1)背景:封建专制制度阻碍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启蒙思想影响。
(2)过程:1789年7月1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1789年8月,颁布《人权宣言》→1791年,颁布宪法,确立了新制度的基本框架→1799年,拿破仑建立军事独裁统治→1815年,拿破仑帝国覆灭。
(3)影响:打击了欧洲封建制度;革命原则传播;促进欧洲各国民族意识觉醒。
★法国走向共和的曲折历程:
1789年7月14日 ,爆发革命,建立君主立宪制
1792年-1804年,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1804年-1814年,拿破仑建立法兰西第一帝国
1814年-1830年,波旁王朝复辟(君主立宪制)
1830年-1848年,建立七月王朝(君主立宪制)
1848年-1852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1852年-1870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
1870年-1940年,建立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请思考: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到1870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成立这段期间,法国的政局有什么样的特点?
政局动荡,政权更替频繁,政体反复变换(曲折反复)
(2023·河南南阳高三上期中·19)有学者认为:宪法是在冷漠中通过的,议员们既无热情,又无掌声。在温和的君主派眼里,这是他们无可奈何地接受的共和国;而在温和的共和派眼里,这是一个与其设想的宪政计划相去甚远的 “妥协的共和国 ”。这部宪法是(  )
A.英国《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德意志帝国宪法》 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解 析】据材料可知,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以一票的微弱优势通过,体现了君主派和共和派的妥协,故选D项;1689年,《权利法案》确立英国为君主立宪制,与 “共和国 ”不符,排除A项;
【答 案】D
(2022·河南省高考联盟高三12月联考·20) 1875年,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议会又多次立法,规定: “曾经统治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 “曾统治法国的家族的成员,不准选入参议院 ”, “取消曾经统治法国的家族成员的一切选举资格 ”。这表明当时的法国(  )
A.共和体制尚不稳固 B.共和观念深入民心
C.复辟帝制呼声很高 D.贫富悬殊矛盾尖锐
【解 析】由材料 “曾经统治法国的家族成员不得当选为共和国总统 ”, “曾统治法国的家族的成员,不准选入参议院 ”, “取消曾经统治法国的家族成员的一切选举资格 ”可知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后,通过多次立法进一步维护共和政体,限制君主派对国家政体的威胁,说明共和政体尚不稳固,故选A项;法国君主制影响深远,共和观念不够深入民心,排除B项。
【答 案】A
(2023·广东高三9月联考·13)面对复杂的国内外环境,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政府要振兴国家,必须结束政体之争等关键问题。与此同时,两个拿破仑帝国建立的历史及 “地主议会 ”的现实,更令共和派充分认识到,必须重视开展民族与国家的认同教育。这一事例主要用来说明法国(  )
A.资本主义发展并不充分 B.共和制获得发展的原因C.大革命曲折艰难的特点 D.社会无序致使思想错乱
【解 析】从 “必须结束政体之争等关键问题 ” “共和派充分认识到,必须重视开展民族与国家的认同教育 ”可知,共和派认识到要巩固共和制必须要对公民实行民族国家教育,这一正确的认识,有助于推动共和制的发展,故选B项;材料中没有涉及到法国资本主义发展,排除A项;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答 案】B
思考1:法国共和制与帝制反复斗争的实质?
帝制与共和制的斗争反映了传统力量与民主力量的斗争,而不是封建力量与资本主义力量的斗争。无论是共和制还是帝制,都是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其斗争也是资产阶级内部各种政体的斗争。(拿破仑建立的虽然是帝制,但维护的却是资产阶级的利益)
思考2:法国共和政体确立艰难的原因?
(1)政治原因:法国封建势力强大,专制主义的观念根深蒂固。
(2)经济原因:法国小农经济发达,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缓慢。
(3)阶级原因:法国国内阶级关系错综复杂,派别众多;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工业资产阶级的力量还不够强大。
(4)外部原因:欧洲大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的国家及英国武装干涉法国革命。
(2022·辽宁省丹东市二模·13)拿破仑采纳罗马法的体系、概念,按照资产阶级的 “自由、平等、博爱 ”口号,遵循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竞争的原则,指导制定了《法国民法典》,于1804年颁布实施。据此可知,该法典(  )
A.具有普通法系特征 B.顺应了资本主义发展
C.旨在强调法制统一 D.推动了欧洲民主建设
【解 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法国民法典》是按照资产阶级 “自由、平等、博爱 ”口号、 “遵循私有财产不可侵犯和自由竞争的原则 ”而制定的,这与资产阶级的价值观相一致,据此可知,该法典顺应了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B项;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法国民法典》采纳了罗马法的体系、概念,而罗马法属于大陆法系,而不是 “普通法系 ”,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拿破仑制定《法国民法典》的目的在于维护其统治,而不是 “强调法制的统一”,排除C项。
【答 案】B
(2023·广东六校高三联考·13)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后,波旁王朝复辟。长期流亡英国的路易十八回国登基时,极端君主派的著名思想家德·迈斯特尔伤感地说: “如果认为法国国王是重新登上他祖先的宝座,那就错了。他不过是重新登上了拿破仑的宝座。 ”这说明,当时法国(  )
A.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 B.拿破仑已恢复帝制
C.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 D.封建保守势力强大
【解 析】据材料 “他不过是重新登上了拿破仑的宝座 ”可知,经过法国大革命和拿破仑的统治,法国资本主义有较大发展,路易十八不可能完全恢复大革命前的社会制度和国家制度,故选A项;法兰西第一帝国覆灭后,拿破仑被流放,波旁王朝复辟,路易十八登基,排除B项;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的颁布,法国确立了民主共和政体,排除C项; “他不过是重新登上了拿破仑的宝座 ”说明封建保守势力不强大,排除D项。
【答 案】A
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1.实质: 资本主义制度以资本家占有生产资料和雇佣劳动为基础,实质是资本剥削雇佣劳动的制度。
2.政治制度的代表
(1)英国的君主立宪制
①君主:权力受限。②议会:国家最高立法机关和权力机关。③内阁:掌握行政权,受议会监督,对议会负责。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作用
(1)政治:维护了政局的稳定。《权利法案》颁布后,英国议会与国王的斗争趋于缓和,政局渐趋稳定,为英国社会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2)经济:为工业革命创造了条件。17—18世纪英国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知识产权,拓展海外市场,保障英国经济的发展,为工业革命的到来创造了条件。
(3)对外:扩大了对外殖民扩张。君主立宪制确立以后,在资产阶级的推动下,英国加紧了对世界殖民霸权的争夺,18世纪中期取得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4)文化:推动了文化的繁荣。相对宽松的环境推动科技文化的繁荣,出现了雪莱、拜伦等浪漫主义文学大师,达尔文提出生物进化论等。
(2)美国的共和制(颁布1787年宪法)
①内容(三大原则):
a.分权制衡原则: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分别掌握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彼此制衡。
b.联邦制原则:联邦政府拥有最高权力,各州政府拥有一定自治权。(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地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c.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②性质:第一部比较完善的资产阶级成文宪法。
③局限:承认奴隶制存在,不承认妇女、黑人和印第安人具有和白人男子相等的公民权利等。
(2023·广东高三10月联考·13)有学者指出,现在看来,1787年宪法关于奴隶制的妥协和在参众两院问题上的妥协完全不同,毫无伟大可言。岂止不伟大,简直就是有罪,而且危险。这里的 “危险 ”主要是指(  )
A.阶级矛盾尖锐 B.战争与国家分裂
C.社会制度落后 D.阻碍工业化发展
【解 析】美国1787年宪法南方与北方的妥协结果是保留了奴隶制,这一制度的危险是成为后来美国分裂和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故B项正确;奴隶制的保留虽然会造成黑人奴隶与种植园奴隶主的矛盾,但并不是主要的 “危险 ”,排除A项;
【答 案】B
★分权制衡原则: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立,互相制约。
(1)(立法)国会的组成和权力:
国会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掌握立法权。国会有审批总统任命的政府官员、与外国缔结的条约权力。国会可以监督总统,众议院可对违法的总统提出弹劾并交由参议院审判。只有国会才有宣战权。
(2)(行政)总统的权力:
行政权归总统,总统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对选民和宪法负责。 总统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还是军队的总司令。 总统有权否决国会通过的法律,但国会复议时三分之二多数通过即为有效。总统有权与外国缔结条约,有权任命政府官员,但须得到国会批准方可生效。
(3)(司法)最高法院的权力:
最高司法权、最高审判权归联邦法院; 大法官由总统任命,但需经参议院同意。他们除非犯罪,否则终身任职;具有解释法律的权力,对违背宪法原则的法律宣布无效(最高司法解释权)
美国民主共和制三权分立制约平衡示意图
(2023·河南南阳高三上期中·18)美国政治生活中存在 “口袋否决权 ”现象: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退还国会复议,如国会在规定期限(10天)届满之前休会,总统就可以把法案搁置不理,装进自己的口袋,使法案自行无效。据统计,历届美国总统使用这种特殊的否决方式700次以上。这一规定体现了(  )
A.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B.总统是美国的权力中心
C.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 D.司法权受行政权的制约
【解 析】据材料 “总统可以否决国会通过的法案 ”可知, “口袋否决权 ”体现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故选C项;三权分立体制指立法、行政、司法三权分别由国会、总统和最高法院独立行使,并相互制衡,材料中行政权对立法权的制约是三权分立的表现,排除A项;
【答 案】C
(2022·北京市丰台区高三下综合练习·13)1801年,美国第二任总统约翰·亚当斯在任期最后一天突击任命42位官员,但有17份委任令没能及时发送。继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将这些委任令统统扣发。最高法院法官最终判决托马斯·杰斐逊扣发行为无效。这一案件中(  )
A.最高法院发挥了制约总统的职能
B.总统未经国会同意不能任命官员
C.国会没有发挥政治权力中心作用
D.体现了美国政党分肥制度的弊端
【解 析】题干内容中 “最高法院法官最终判决托马斯·杰斐逊扣发行为无效 ”所体现的原则是最高法院对总统的制约作用,据此可知,在题干所述案件中,最高法院发挥了制约总统的职能,故选A项;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总统可以任命联邦法官,但是必须得经过参议院的确认,排除B项;根据美国1787年宪法,国家的行政权力中心在总统,而国会拥有立法权,排除C项。
【答 案】A
(2022·湖南省长沙市新高考适应性考试·15)新政期间,因最高法院多次否决总统提出的法案,罗斯福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改革方案。图4为表现这一改革方案的漫画,它表明()
A.三权分立体制遭到破坏
B.行政权力扩张引发担忧
C.美国新政取得显著成效
D.最高法院维护宪法权威
【解 析】据漫画可知,罗斯福为增加总统提案的通过率,提出增加最高法院法官的法案,由此出现漫画中,法官对总统提案都通过的场景,用该漫画表达了对政府权力扩大的担忧,故选B项;三权分立指的是立法、司法、行政相互制衡的原则,材料中仅仅体现司法和行政的分立,排除A项。【答 案】B
(2021·江西景德镇三模·33)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节约法》,主要是大幅削减了联邦政府的总预算。总统有权决定今后的预算调整。削减份额中很大一部分来自退伍军人,通过该法案缩减了政府开支和退伍军人津贴共5亿美元。由此可推知(  )
A.国会对联邦政府的制约加强
B.美国对军队建设的力度减小
C.总统的权力范围进一步扩大
D.经济危机恶化趋势得以缓解
【解 析】据材料 “1933年美国国会通过了《节约法》……总统有权决定今后的预算调整 ”,并结合所学可知,经济大危机时期,美国总统的权力向立法领域扩展,国会听从总统的 “指导 ”,总统的权力范围进一步扩大,故选C项;材料体现的是以总统为首的联邦政府的权力增强,排除A项;【答 案】C
★联邦制原则
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是联邦制国家,联邦政府权力高于地方各州权力。
联邦政府权力:联邦政府拥有政治、经济、军事和外交大权,如征税、募兵、发行钱币、宣布对外和战以及使用武力恢复地方秩序等。
地方各州权力:各州可以在不违背宪法的前提下制定地方法律,有一定的自治权,以发挥地方的积极性。
(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使地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
(2021·河北高考·13)在美国1787年制宪会议上,弗吉尼亚州的代表梅森主张国家的首都不应当设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如纽约、费城等;北方的康涅狄格州代表埃尔思沃斯反对由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的决定。两人主张的共通之处是,通过宪法
A.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
B.防止外部势力威胁国家安全
C.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
D.调和南方与北方之间的矛盾
【解 析】据材料可知,国家的首都不能设立在任何一州的首府和反对由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其目的是防止各州对联邦的制约,以确立联邦政府的权威,故选A项;两人的主张防止内部势力威胁国家安全,而不是外部势力,排除B项;保持各州的自治地位与 “国家的首都不应当……各州支付国会议员薪酬的决定 ”不符,排除C项;
【答 案】A
总统 由选民间接选举产生,每届任期四年。
参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任期六年,每两年改选三分之一;
众议员由各州按人口比例选出,任期两年。
参众两院的中期选举也是制约总统的一种制度设计。
★民主原则:总统和国会议员都由民选产生。
[知识延伸] 美国民主政体下分权与制衡的表现
(1)联邦政府内部:立法权归由参议院和众议院组成的国会;行政权归总统;司法权归最高司法机关——联邦法院。
(2)联邦政府与州政府分权:除宪法规定的归属联邦政府的权力外,其他权力归州政府。
(3)大州与小州:参议院议员由各州议会选出,每州两名;众议院议员由选民直接选出,人数与各州人口成正比。
(4)南方州与北方州:承认黑人奴隶制,奴隶人口按比例计算。
(5)两党制:多数党主导国会事务,少数党发挥制衡作用。
史论:1787年宪法的“妥协”艺术
(1)大州和小州的妥协:1787年宪法规定,参议员每州两名,实际是大州向小州妥协;众议员根据各州人口比例选出,反映出小州向大州做出了让步。
(2)南方与北方的妥协:1787年宪法保留了南方的奴隶制度,是北方向南方妥协的表现;但1787年宪法又把五个黑人折合成三个自由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反映出南方向北方的妥协。
(3)中央与地方的妥协:1787年宪法规定美国为联邦体制,联邦政府是各州的中央政府,享有一切大权;但各州在行政上仍保持一定的独立性,如各州的议会议员、州长由当地人民选举产生等。
(2021·江西名校高三第二次大联考·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
材料:政治妥协是处于冲突中的政治行为主体之间通过谈判、协商、讨价还价,以及基于避免直接对抗造成严重后果的共同认识或默契而互相作出让步,以求得争端缓和、平息以至解决的行为、方法与过程。在西方国家,权力的分立与制衡使得决策往往是各有关国家机关之间妥协的结果。在这种高度分权的体制下,政治妥协成为一种基本的常见的政治现象。
——摘编自龙太江《政治妥协与西方民主政治》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主要观点,运用世界近代史的相关史实加以说明。(要求:观点鲜明,史实准确,逻辑严密)
【答 案】示例一:
观点:政治妥协是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的重要特点
说明:在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旧贵族经过妥协,联合发动 “光荣革命 ”,推翻詹姆士二世的统治。《权利法案》的颁布,保留了君主制,但限制了君主的权力,体现了王权与议会的妥协。英国近代民主政治发展过程中,带有鲜明地妥协色彩。
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体现了中央与地方的妥协;两院制体现了大小州的妥协;奴隶制的保留体现了南北方的妥协;分权制衡机制体现了各项权力之间的妥协。
结论:政治妥协是近代以来西方民主政治体制从现实出发的政治现象,是该体制下自然生长而成的政治精神,推动了近代西方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值得借鉴。
示例二:
观点:政治妥协有助于社会发展
说明:英国经过政治妥协,推翻了君主专制,确立了君主立宪制,助推了政治民主化,社会秩序的稳定。这为经济、科技的发展营造了宽松的、稳定的社会环境,英国成为殖民霸主,开展了工业革命,成为世界工厂。
美国1787年宪法的颁布,中央与地方的妥协,既加强了中央集权,又调动了地方积极性;大小州的妥协和南北方的妥协维护了国家统一,巩固了独立成果。1787年宪法中的各种政治妥协,缓和了美国社会矛盾,推动了新生国家的发展和壮大,巩固了国家统一。
结论:各种政治势力之间的妥协是发展的常态。政治妥协使冲突双方结束争端,实现和解,从而使社会稳定有序的向前发展。
(3)法国的共和制:19世纪,法国经历共和制和君主制的多次反复,最后确立了共和制度。国会由参众两院组成,立法权由两院行使;总统任期七年,经参议院同意有权解散众议院。
★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1875年宪法)
权项 归属 产生及权限
行政权 总统 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任期7年,可连选连任。是国家元首和最高统帅,有权任命部长和一切军政要员,缔结并批准条约,有特赦权,而且在参议院赞同下有权解散众议院。
内阁 内阁由总统任命,但对议会负责。总统的命令须经各部部长副署。
立法权 众议院 众议院议员由直接普选产生,任期4年,众议院可以提出并通过法案
参议院 参议院议员由地方参议会代表组成的选举委员会间接选出,任期9年,每3年改选其中的1/3,参议院有权否决众议院的决议案。
行政权与立法权的关系 总统由议会选举产生;内阁对议会负责。总统可在参议院同意的条件下解散众议院。
3.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党制度:资本主义国家大多形成两党制或多党制,代表资产阶级不同利益集团的政党,通过定期选举轮流执政。
★美国的水门事件:在1972年的总统大选中,为了取得民主党内部竞选策略的情报,1972年6月17日,以美国共和党尼克松竞选班子的首席安全问题顾问詹姆斯·麦科德(James W. McCord, Jr.)为首的5人潜入位于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全国委员会办公室,在安装窃听器并偷拍有关文件时,当场被捕。由于此事,尼克松于1974年8月8日宣布于次日辞职,从而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因丑闻而辞职的总统。
三、资本主义的扩展(19世纪)
1.俄国农奴制改革
(1)背景:农奴制阻碍资本主义的发展。
(2)措施:
①废除农奴制,农奴获得人身自由,可以通过赎买得到土地。②实行地方自治和地方选举、实施统一司法制度、进行教育改革、实行义务兵役制等。③采取措施刺激工业发展。
(3)影响:促进资本主义发展,没有直接触及沙皇专制制度,保留了大量农奴制残余。
(2021·山东青岛胶州高三上学期期中·22)有人认为,农奴制改革是俄国向现代化迈出的重要步骤,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促进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有人则认为,这次自上而下的改革很不彻底,保留了浓厚的封建残余,严重阻碍了社会的进步;也有人在肯定农奴制改革促进俄国现代化的同时,又指出改革使农民背负了沉重的债务,付出了沉重的代价,这是对农民的严重不公。这些认识说明(  )
A.从不同评价中可以发现真相 B.历史事实随史料变化而变化C.研究者叙述历史的主观性 D.历史评价缺乏一定的标准
【解 析】材料的三种认识,分别从积极性、局限性和辩证等不同的角度去评价俄国农奴制改革,对同一事物的评价因研究者的角度不同而不同,说明研究者叙述历史具有主观性,故选C项;不同评价代表了不同的认识,不可能发现真相,排除A项;历史事实不会变,排除B项。
【答 案】C
2.美国内战
(1)背景:美国独立后,经济发展,南北矛盾日益尖锐。
(2)历程:1861年,内战爆发→联邦政府颁布《宅地法》和《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赢得民众支持→击败南方分裂势力→1865年,内战结束。
(3)影响:维护国家统一;基本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在法律上承认黑人的公民权利,但黑人仍备受歧视;为此后美国的发展和迅速崛起奠基。
(2023·广东高三综合测试·13) 表3 19世纪50年代末美国部分经济数据比较表
工业产值 铁路里程 生铁 纺织品 食品
北方 90% 70% 93% 94% 67%
南方 10% 30% 7% 6% 33%
根据表3数据,最可以用来解释美国(  )
A.北方内战获胜的原因 B.工业革命的扩展
C.内战前夕的南北矛盾 D.邦朕体制的弊端
【解析】据题干可知,相较于南方,北方在工业产值、铁路里程、生铁、纺织品、食品等方面都占绝对优势,这能较好地解释了美国1861—1865年南北战争北方胜利的原因,故选A项; “工业革命的扩展 ”逻辑错误,应为 “资本主义的扩展 ”,排除B项;【答案】A
(2023·河北高三省级联测·13)某学者认为:尽管奴隶制的存废问题是引起美国内战的主要原因,但战争的胜利是北方的胜利,而不是黑人的胜利。该学者旨在说明,这场战争(  )
A.以废除奴隶制为根本目标 B.推动了资本主义的发展C.加剧了黑人和政府的矛盾 D.建立了统一联邦制国家
【解 析】根据题干内容中 “战争(南北战争)的胜利是北方的胜利 ”可知,南北战争之后,北方获得了较多的黑人自由劳动力,从而推动了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快的发展,故选B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维护联邦政府的统一,而不是 “废除奴隶制 ”,排除A项;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在美国南北战争中,林肯政府颁布了《解放黑人奴隶宣言》,该文件缓和了黑人和政府的矛盾,排除C项。
【答 案】B
3.意大利统一:通过革命和反侵略战争,1861年,建立意大利王国,实行君主立宪制。1870年实现了国家统一。
4.德意志统一:武力统一,1871年,德意志帝国成立,实行君主立宪制。
5.日本明治维新
(1)背景:19世纪中期,民族危机加剧。幕府统治被推翻。
(2)内容:加强中央集权;废除封建等级制度;推行“富国强兵”“殖产兴业”“文明开化”三大政策;仿效西方国家制定宪法。
(3)影响: 保留大量封建势力,官僚寡头和军阀实际掌握权力,成为军国主义的社会基础,对外侵略扩张。
四、辩证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确立
1.积极:与封建制度比较是历史进步;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力快速发展。
2.消极:是一种剥削制度;资本主义列强推行殖民扩张政策,压榨和掠夺殖民地半殖民地。
(2023·山东青岛胶州高三上学期期中·8)启蒙运动在18世纪中后期传入德国以后,既不像英国一样是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也不像法国那样以大革命的思想准备而出现,而是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造成德国这种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
A.工业革命尚未波及到德国
B.罗马教廷对德国长期盘剥
C.德意志四分五裂的现实状况
D.德意志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
【解 析】根据材料可知,德国在宣扬理性、宽容、进步等启蒙理念的同时,还宣扬民族的文化,这是因为德国四分五裂,所以将民族意识的提升和民族的文化认同作为自己努力的主要目标,故选C项。【答 案】C
(2021·湖北武昌高三5月质量检测·13)1848年,由各邦代表组成的德意志国民议会成立。国民议会在讨论德国统一方案时,容纳奥地利的大德意志方案与排除奥地利的小德意志方案争论激烈,主张普鲁士国王继承德国皇位的建议也被普鲁士国王拒绝,政治分歧还引发多邦人民起义,1849年国民议会被迫解散。据此推知,在当时的德意志(  )
A.实现统一尚未成为各邦国的共识
B.自上而下完成统一将是必然选择
C.奥地利成为统一大业唯一的阻碍
D.实现统一的历史条件已基本具备
【解 析】根据材料可知,对于德国统一,从国民议会到普鲁士国王都没有做好准备,分歧很多,国民议会甚至被迫解散,那么协商无效,自上而下使用强权武力统一是必然选择,故选B项;A项表述是可以根据材料读取的表层涵义,无需推知,不合题意,排除A项;【答案】B
★德意志帝国宪法《1871年宪法》
(1)内容:(君主立宪制和联邦制)
①皇帝:德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招集合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帅,军官均由皇帝任命。在军事、财政问题上有否决权。
②首相:首相主持德国政府,只对皇帝负责不对议会负责。
③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联邦议会和帝国国会是立法机构,行使立法权。
联邦议会由加入帝国的各帮代表组成。帝国国会由选举产生,但不能组成代议制政府,对政府没有任何行政监督权,有权提出法案,并行使预算审查权,但其立法必须获得联邦议会的多数通过和皇帝的批准才能生效。
★德意志君主立宪制示意图
突出特点:带有浓厚的专制主义和军国主义色彩。
(2023·江西A10联盟高三11月·18)帝国宰相主持政府, “由皇帝任命 ”而不是由议会选举。议会通过的一切法律和决议都必须取得联邦议会和皇帝的同意方能生效。它对政府也没有任何行政的监督权,无权要求政府作政务报告。这说明德意志帝国(  )
A.代议制民主尚待发展完善 B.宰相掌握了立法大权C.延续了封建专制政治体制 D.权力运作体系较严密
【解 析】据材料可知,德意志帝国政府不是由议会产生,而是由皇帝任命产生,议会对政府没有任何监督权,体现出浓厚的专制主义色彩,说明代议制民主需要进一步发展完善,故选A项;宰相掌握行政权,议会拥有立法权,排除B项;尽管德意志帝国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但毕竟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排除C项。
【答 案】A
(2023·江西赣州高三上期中联考·20)有学者指出,德意志帝国的皇帝无法建立真正的皇权统治,他只是联邦主席;联邦会议不能把帝国改造成邦联,帝国里存在一家独大的普鲁士王国;帝国议会不能推翻帝国,建立人民共和国,它没有完整的立法权,甚至连弹劾帝国宰相都做不到。该学者旨在说明,德意志帝国的建立(  )
A.强化了中央集权 B.沿袭了历史传统
C.体现了务实精神 D.违背了民主潮流
【解 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在德意志帝国内部,君主、各邦、议会、宰相的权力都得到体现,但又受到相应制约,这表明德意志帝国建立在历史传统和国内政治力量对比的基础之上,体现了务实精神,故选C项;以普鲁士王国为代表的各邦保留了相当大的自治权,该学者也并非只关注德意志帝国政府的权威,故排除A项。【答 案】C
(2022·广东省佛山市一模·13)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规定,所有德国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公民身份,不得受到其所在邦当局或另一邦当局的限制,各邦之间现行条例应继续有效。这说明宪法(  )
A.尊重历史传统 B.明确公民权利
C.维护君主权力 D.扩大各邦权力
【解 析】结合所学知识,普鲁士统一德意志之前,德意志地区一直处于分裂状态,材料中德国人除了有共同身份以外,各邦现行条例依然有效,这表明在统一后德意志各邦依然保留一定自治权,这体现了统一后的德意志尊重历史传统,故选A项;材料中仅体现了德意志公民有一个共同的公民身份,没有明确说明德意志公民的具体权利,排除B项;材料中仅体现了德意志公民有共同公民身份和保留德意志各邦传统,没有体现对君主权力的维护,排除C项。
【答 案】A
(2023·河南百校联考高三9月联考·20)19世纪晚期,德国工人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德国工人政党在帝国议会选举中的选票(席位)快速增加。据统计,在1877年帝国议会选举中,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所得选票(席位)总数较上次大选增加了40%。这反映了当时德国(  )
A.帝国议会权力扩大 B.普选权得以实现
C.民众向往社会主义 D.代议制有所发展
【解 析】本题考查近代德国代议制,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德国工人政党选票增加反映了德国代议制下工人有一定选举权,反映了代议制的发展,故选D项;德国社会主义工人党得票增加并不等同于帝国议会权力扩大,排除A项。【答 案】D
(2023·河南南阳高三上期中·20)1871年的《德意志帝国宪法》确立德国为君主立宪政体,但规定帝国皇帝拥有任命官吏、创制法律、统率军队、决定对外政策以及主宰议会等权力;1875年通过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确立了法国为民主共和政体,但规定总统任期7年,可以连选连任。此现象主要反映了(  )
A.国家元首无权任命内阁成员 B.德国的保守势力强于法国C.宪法的内容具有很大伸缩性 D.议会完全行使立法权
【解 析】据材料可知,德国虽是君主立宪政体,但德皇权力极大;法国虽确立了民主共和制,但总统任期不仅长且可连任,说明宪法的内容具有很大伸缩性,是传统资产阶级政体的异变,故选C项;法国内阁由总统任命,排除A项;没有比较,得不出 “德国的保守势力强于法国”,排除B项。
【答 案】C
(2023·河北高三12月联考·13)1868年,明治政府实行 “藩治职制 ”改革,任命各藩主为藩知事,主管地方行政,同时另设管理藩主家政的 “家知事 ”;对于藩政, “其人员黜陟均应随时呈报太政官 ”。这一改革(  )
A.废除了封建等级制度 B.确立了西方民主体制C.促进了封建关系的瓦解 D.推动了地方自治发展
【解 析】据材料信息可知,明治政府任命各藩主主管地方行政,但藩政有关的人员黜陟均应随时呈报太政官,这体现政府加强对地方行政的管理,限制藩主的力量,即促进封建关系的瓦解,故选C项; “废除 ”一词过于绝对,排除A项。
【答 案】C
(2022·湖北高考·14)1871年12月,岩仓具视率使团出访欧美。初到美国时,他的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引来无数好奇的围观者,这刺激他剪掉发髷并订制西式礼服。1872年11月,岩仓具视拜见英国女王时已经是全身西式装扮。这一变化说明(  )
A.维新官员积极践行 “文明开化 ”
B.日本社会生活开始西化
C.社会习俗的转变引领改革浪潮
D.岩仓使团重视外交礼仪
【解 析】明治维新期间,岩仓具视出访欧美,由传统发式与和式礼服转变到全身西式装扮,这反映了维新官员学习西方文化、习俗,积极践行 “文明开化 ”,故选A项;【答 案】A
(2022·福建名校联盟全国优质学校高三2月大联考·13)1872年,日本启动了 “明治改历 ”,废除了沿用千年的太阴历,改用太阳历。太阴历通过日出和日落来确定时间,反映自然节气的转换,但每天和每个节气的长短都不固定,准确性远不如太阳历。这一做法(  )
A.加强了日本国民的民族认同感 B.扫除了封建专制思想遗毒
C.为明治维新的开展做好了准备 D.是工业现代化扩展的产物
【解 析】根据材料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日本沿用千年的太阴历通过日出和日落来确定时间,反映自然节气的转换,每天和每个节气的长短都不固定,其准确性远不如西方的太阳历,这些特点与农业文明的发展息息相关。在近代西方工业文明的扩张过程中,日本面对民族危机,开展明治维新运动,以 “脱亚入欧 ”为目标,全面西化,其中在历法方面改用西方精确的太阳历,以顺应资本主义工业化发展的潮流,D项正确;材料中日本改用西方太阳历的做法体现的是对西方的学习与借鉴,与增强国民民族认同感无关,排除A项;结合所学知识,该做法与扫除封建专制思想遗毒无关,且明治维新保留了包括封建专制思想文化,排除B项。
【答 案】D
[选择性必修1]
(1)文官制度
①背景:内阁制和政党政治形成后,出现“政党分肥制”,少数人或集团掌握官员任免权,造成腐败泛滥,影响政府工作连续性和稳定性,降低行政效率。
②实行:工业革命后,国家管理职能扩展,19世纪中后期,英国首先建立文官制度,后来,西方各国效仿,其特点是考试录用、中立、常任等。其规范了文官的选用与管理;实现政治与管理的分离,利于政府工作的稳定性与持续性,提升国家治理水平。但易滋生官僚习气和僵化现象,增加政府财政负担,影响工作效率。
(2)法律制度
①渊源与发展:在罗马法的基础上,英国和法国分别形成和发展了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
②基本特征:在国家权力结构层面上,坚持权力制衡、三权分立;在法律内容上,注重保护个人权利;在司法实践过程中,坚持程序公正和无罪推定,建立律师制度和陪审团制度。
(3)民族国家:16—19世纪,西方国家从专制王权国家发展为民族国家,重视民族语言,强调个人对国家的忠诚。
(4)近代国际法与外交:17—19世纪,近代国际法形成并发展,外交制度逐渐建立,为国际关系确立规则,为用和平方式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减少战争行为开辟新的途径。
(5)基层治理:在地方自治传统基础上,加强政府管理。
同课章节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