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8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
一、单选题
1.下面划线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眩晕(xuàn) 骤然(zhòu) 蜷卧(juán) 晶莹连绵(yíng)
B.蠕动(rú) 皱褶(zhě) 腈纶(qíng) 大煞风景(shā)
C.演绎(yì) 棱角(líng) 熠熠(yì) 接踵而至(zhǒng)
D.黧黑(lí) 虔诚(qián) 酝酿(yùn niàng) 气喘吁吁(chuǎn)
2.下面词语书写全对的一项是( )
A.衰竭 皱褶 蜿蜒 历历在目
B.墩实 烁烁 懈怠 浩浩苍苍
C.豁然 磅礴 瞭阔 精雕细刻
D.砾石 静穆 挪动 穿流不息
3.关于下面这幅书法作品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这幅书法作品题的是“颂江长”。
B.图中书法的字体是隶书,稳重大气。
C.该作品落笔轻重有序,整体美观协调。
D.作品中“颂”字的写法错误。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一个人能取得卓越的成就,并不在于他就读的学校是重点还是普通,而在于他是否具备成功的特质。
B.喜欢游泳的人大多有这种体验:不管天气很热,但是刚从水里出来时会感到有点凉,有时甚至还会打一下寒战。
C.汪国真的诗作曾点燃了一代人的青春梦想,他猝然长逝,怎不让人扼腕叹息?
D.通过持续摄入含有1073R-1乳酸苗的酸奶饮料,会使学生患流感的概率有效降低。
5.下列划线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种友谊经受了时间和国际风云变幻的考验,愈益深厚,历久弥坚,并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焕发出新的勃勃生机。
B.妈妈是一个认真做事的人,你看,他又在漫不经心地织着手套。
C.川流不息的人群,灯火通明的家乡,更在诉说它的祖国繁荣富强。
D.奇怪和无法解释的事件接踵而至,不断加剧着恐慌。
6.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
①如果说自然的智慧是大海,那么,人类的智慧就只是大海中的一个小水滴。
②可是,人们竟然不自量力地宣称要用这滴水来代替大海。
③殊不知在大自然面前,人类永远只是一个天真幼稚的孩童,只是大自然机体上普通的一部分。
④虽然这个水滴也能映照大海,但毕竟不是大海。
⑤人们常常把人与自然对立起来,宣称要征服自然。
A.①④⑤③② B.⑤③①④② C.③①④⑤② D.②③④①⑤
7.下列句子所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它还不喜欢人们过于恭顺,在等待云散天晴的日子里,面对大家的恳求它不为所动。
B.等到导演用粗话诅咒的那一天,它可就在蔚蓝的天幕下十分情愿地露了面。
C.这一派奇美令人眩晕,造物主在这里尽情卖弄着它的无所不能的创造力。
D.这一壁冰山像屏风,精雕细刻着各种图案。
二、填空题
8.根据拼音写汉字。
zhài yì yì dài qián
安营扎 烁烁 懈 诚
zhǒng lì lì rú zhòu
接 而至 在目 动 然
9.展开联想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
人在生命的旅途中,不能没有朋友的祝福。你的祝福如春天里的一缕微风,为我送来芬芳;如茫茫雾海中的一盏明灯,为我指明方向; , 。我将带着你的祝福去搏击人生的风浪,拥抱美好的明天。
10.文学常识填空
《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选自 ,作者是 。
11.根据意思写词语。
①形容人或事物一个又一个接连不断地到来。
②肃敬而有诚意。
③松懈懒惰。
④形容行人、车马等像水流一样连续不断。
三、语言表达
12.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晨报讯 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达到338.8亿吨,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尽管这些年长江流域实施了比较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但依然存在很多需要解决的问题。在两会现场,全国人大代表陈振楼和张兆安不约而同地将目光对准了长江流域的保护问题。
(1)请为上面的材料拟写一个新闻标题。
(2)保护长江的生态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请为此拟一则公益广告。
(3)请写出连续的两句描写长江的古诗词。
四、综合题
13.为加强同学们对游记作品的关注与了解,语文老师组织了“走进美文,遍游天下”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
(1)作为语文科代表,请你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
(2)下面是刘丽同学为本次活动撰写的开场白中的一部分,请帮她修改不恰当的地方。
浩如烟海的游记作品,是文学殿堂里的一棵灿烂的明珠。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而且,也体味到了作者那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广阔情怀。我相信,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蓬荜生辉!下面,“走进美文,遍游天下”活动正式开始!
①开场白中有一个错别字:“ ”应改为“ ”。
②画线句子有语病,修改后的句子是:
③开场白中有一处用语不得体,应修改为:
五、现代文阅读
14.阅读课内语段,回答问题。
说不见又出现了一个,老远喊我:“都到这地方了,不到处转一转,多亏呀!”他从冰墙那边翻过来,到小车里取盛放胶片的箱子。为节省体力,就在冰面上推。
“我要死了。”我少气无力地说,声音空空荡荡,随即散失在冰原上。
置身于冰窟,远比想象的要温暖,穿着件腈纶棉衣,外罩一件皮夹克.居然感觉不到冷。风一刻不停地呼啸,辨不清风何来何往,仿佛自地球形成以来它就在这里川流不息,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渐渐地冰河已光滑难行。从北京来的摄影师大吴,负责霜二本有关藏北的大型画册,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照相器材就装在一个很考究的箱子里,唯恐摔坏了,便推着箱子在冰面上爬行。他用奇怪的“鱼眼”为我拍了一张反转片,一部分精神和生命就寄存在这变了形的仙境中了。
(1)语段选自课文《 》,作者是 ,课文选自长篇散文《 》。各拉丹冬是 山脉最高一组雪山群,主峰 米。
(2)你能理解“……把冰河上的雪粒纷纷扬扬地扫荡着,又纷纷扬扬地洒落在河滩上、冰缝里”这句话中划线的词语“扫荡”的含义吗?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中同伴的话有何用意?说说你的理解。
(4)请你用几句话概括这个文段的段意。
15.拓展阅读
走过青藏线
赵伟华
天气晴好,驱车行驶在青藏公路上,连亘绵延的昆仑山群在视线中逶迤后退。
这里的山比不上家乡太行山的层峦叠嶂、奇峰险谷,更是少了人烟的点缀。目光所及,远处是皑皑的雪峰,近处则是光秃秃的沙石山,裸露着粗粝的沙石,狂野的线条恣意地奔腾在茫茫的高原之巅。阳光只是白得耀眼,在这块千年落寞的土地上粗狂、雄浑地到处张扬着,任凭谁都寻觅不到任何的色彩。而眼前的土黄色和遥望的黛青色却在其中水乳交融,把青藏高原皴染成了一幅写意无限的国画。
车继续行进。
不知什么时候,一片洁白的云朵竟飘在了车窗外。①这浸泡在阳光里的云朵儿像刚出炉的棉花糖,轻盈、透亮,白得如此纯粹,不允许有丝毫的杂质,阳光的味道从鼻尖悠忽划过,不觉伸出手来想去抚摸一下这梦幻般的尤物。青藏高原的阳光就是这样,清冽得总能让你感触到她在空气中游离的气息。
这时,湛蓝的天空下,那饱经风雪侵蚀的沙石山竟也曼妙了起来。朵朵云儿徜徉其间,犹如自然生长在菌柱上的蘑菇,安排得恰到好处。她们又似一群淡妆若素的白衣仙子翩然而来,仙乐渺渺,衣袂飘飘。云朵投在地上的影子是如此的清晰,又是如此的迫近,遐想中云与影浑然一体,也许你不小心踩着了某个影子,那它连着的云彩就一定会跌落下来。
一切,是这么的真切,又是这么的梦幻,阳光里的色调渐渐地饱满了起来。雪山醉了,蓝天醉了,我也醉了,醉在了这仙界般的蓝天雪山间,整个身体连同心灵都酥酥地不愿醒来。
猝然间,画面深处一个黑点般的人影把我遥远的思绪拽了回来。我诧异于这方圆几千公里的可可西里无人区竟也有人的踪迹,近前才看清这是一位去往拉萨的朝圣者,但无论如何都出乎我的意料。我一直生活在内地,印象中的“朝圣者”是那样的神秘,从来都只是归属于我神往的世界。
②凌乱、垢结的长发非常藏式地束在脑后,黑灰的脸膛布满了血垢,手掌上戴着鞋底般的木板,胸前挂着一块破破烂烂的羊皮围裙,这就是我眼前的朝圣者。他无视我们的存在,专注地拜着他的“长头”:起身前行一步,双手合十高举过头顶,口中念念有词,尔后跪下、匍匐趴倒,四肢伸展于地,额头就拜磕在了地面上……
“千里不遥,坚石滴穿”说的就是朝圣者。他的世界一定只有一座神圣的布达拉宫,接近的方式一定是一个身长接着一个身长的匍匐朝拜,雪山戈壁只是身下的那一段长度而已。他也许已走过了一个月,也许走过了半年甚至更多,途中风餐露宿、卧雪伏冰,但只要不到目的地,他就会这样一直匍匐朝拜下去。这是他的信仰,用自己身体丈量的信仰,在离天最近的土地上虔诚地表达对圣灵的敬仰和对人生的膜拜,安详、神圣。
“到昆仑山口了!”同伴欢呼。在这里,横亘着规模全球罕见的地震破裂带,也伫立着用生命传递保卫藏羚羊使命的索南达杰站……
路边的五彩经幡迎风呼呼作响,如泣似诉,为这里过往的朝圣者,也为这里一块块的伤痕。此时此刻,刚刚走过的沙石山、阳光、云朵,还有我自己,都成了虔诚无比的信徒,怀着敬畏向我们生存的这个世界朝圣。一如朝圣者用最真诚的心祈福避祸,我们伟大而渺小的人类必须用忏悔的心祈祷地震火山、冰冻旱灾、珍稀物种濒危这些近年来频发的自然灾害少一点,再少一点。
我的心,在不知不觉间淌满了泪水,酸酸的。
(选自《散文百家》)
(1)文章围绕“走过青藏线”主要写了哪两方面的内容?
(2)请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选文中画横线句子①的传神之处。
(3)选文中画线的句子②使用了哪两种描写方法刻画朝圣者?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最后一段文字“我的心,在不知不觉间淌满了泪水,酸酸的”运用倒装句式,意在强调“酸酸的”。请结合全文内容,说说作者的心为何会淌满泪水。
16.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漓江情韵
从维熙
雨霏霏,雾茫茫。雨雾好像是漓江的纱巾,笼罩在它美丽的面颊之上。江里的渔舟、游船以及江边的垂钓者,都成了一个个逗点,在雨雾漓江的诗章中,挑逗着你手中的笔,把大自然中的绝美编织成篇。
我漫步江边,向这一个个黑色标点走去。最近的一个标点圆圆的,像是句号。等我走近了,才看见那是一把雨伞,但伞下空无一人。转身刚要离去,伞下忽然有稚嫩的童音向我问候:“你好——你好——”我顿时愣在那儿了。还没容我醒过闷儿来,那细嫩的童声又飞了出来:“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哎呀,他在背诵韩愈描写桂林山水的佳句!我弓下身,寻觅与我开玩笑的伞下顽童。一看吓了一跳,与我逗趣的竟是一只伏在鸟笼里的鹦鹉。鹦鹉见我俯视它,又对我来了一句欢迎词:“要知漓江美,请你登木舟。”我不禁笑出声来,猜想它的主人一定是个十分风趣的摇船人。
于是,我耐心地等待他的出现。终于,在漓江朦胧诗中,又出现了一个标点,那是一个破折号,顺着江心渐渐向江边移动过来。我从木桨击水的声音中悟出,那破折号是一只小舟。我猜想这叶木舟上的摇桨人,一定是这只神奇鹦鹉的主人;这只鹦鹉,是他有意安排在这儿吸引游客的。妙!这个超人的奇思妙想,等于给这首朦胧诗又增添了一个惊叹号。
果然,一叶木舟从雨雾中现身。一个低沉苍劲的男低音传入我的耳鼓:“你是过江,还是想游漓江?上船来吧!”
上了船,我才看清,他的脸清癯瘦削,身子和那张脸一样瘦削。让我吃惊的是,他竟是个一走一歪的残疾人。我的兴致顿时跌落了下来。他却不知我心态上的变化,依然兴致勃勃地对我说:“看你这身行头,不像是本地的过江人。你想去哪儿看景?不要看我的船小,它可以从漓江摇到桃花江。先生如果有远游的野兴,我还可以送你到阳朔,那儿有一条洋人街,是中国的一绝。”
我摇摇头,告诉他昨天我已经乘坐游艇去过那些景区了。
“那么,你登船的意思是……”他不解地望着我。
我只好言明只是想看一看调教鹦鹉读诗的摇船人。仅此而已。
他大声地笑了起来。那朗朗的笑声,惊飞了江边的水鸟,像是标点中的一串黑色省略号,消失在漓江茫茫的雨雾深处。
他告诉我,他先天残疾,一出生就被父母抛在江边,是一对在江上摆船的夫妇把他养大成人的。待收养他的两个老人走后,他不甘心靠吃“社会低保”打发日子,便开始了摇船生涯。有一天,他到鸟市去买鱼鹰,看见这只仅有一条腿的鹦鹉,便把它买了下来。从此,这只鸟儿与他朝夕相伴。
“那韩愈赞美漓江的诗,是你教它的?”我问。
“不是。桂林人都会背诵这两句诗,它听多了,就会学舌了。”
“那么请客人登船的两句话呢?”
“两个瘸子之间,心灵相通,我一点拨它也就会了。”说这话时,他似乎十分开心,又爽朗地笑了起来。
我沉默了。我不知这个腿部残疾的摇船人和他那少了一条腿的鸟,在雨雾漓江上苦心经营一天,能有多少收入。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我不愿再耽误这个摇船人的宝贵时间,从衣兜里掏出一张五十元的钞票,塞到他的手里,匆匆下船。他从船上跳了下来,急切地对我喊道:“不可以——不可以——老先生,我没为你做什么,不能收你的钱……”
回到江边公寓,隔窗而望,那船那伞已不再是朦胧诗中的标点,阴柔情致的漓江和充满阳刚的人,编织成了漓江一首美丽的人文诗章……
(1)文章题为“漓江情韵”,全文写了哪些“情韵”?请分条概括。
(2)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来刻画摇船人?请结合文章内容简要分析。
(3)文中画线的句子“我想问问他,但嘴唇像被贴了封条一般,怎么也张不开”。为什么“我”想问却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谈谈你的理解。
(4)最后一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错误改正为:A项,蜷卧:quán wò;B项,腈纶:jīnglún;C项,棱角:léng jiǎo。D项正确,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读音的掌握。答题时应注意,这就要求学生平时的学习中注意字音的识记和积累,特别是形近字、多音字。做注音题,要熟悉汉语拼音规则,同时可根据形声字的声旁来推断它的读音。
2.【答案】A
【解析】错误改正为:B项,敦实;C项,辽阔;D项,川流不息。A项正确,故选A。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要做到正确地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3.【答案】C
【解析】A项,书法一般从右往左念,应该是“长江颂”;
B项,字体是行书;
D项,“颂”是书法中的繁体字的行书写法,不属于错别字;
C项正确,“长江颂”的横幅书法,运用行书的字体, 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书法鉴赏和筛选信息。答题时应注意,把各个选项对照相应书法知识,找到关键语句,然后提取最关键的核心的扣题的语句,比照辨析正误。
4.【答案】C
【解析】A项,两面对一面,应改为“ 一个人能否取得卓越的成就 ”,或者去掉“能否”;
B项,关联词语搭配不当,“不管”改为“虽然”;
D项,主语残缺,“通过”或“会使”去掉一个;
C项正确,故选C。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病句辨析及修改。答题时应注意,辨析语病的方法一般有以下几种:语感审读法,筋脉梳理法。所谓筋脉梳理法,就是划分句子成分法,即运用语法手段,先理出句子的主干,审查句子主干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或残缺等错误,再清理句子枝叶,仔细审查修饰成分内部是否有毛病以及与中心语的搭配是否得当。
5.【答案】B
【解析】注意审题,选择不正确的。B项 ”漫不经心”随随便便,不放在心上。多指负面。与句意不符。
【点评】 解答时应注意,准确理解这些词语,并掌握这些词语(短语)的搭配对象、使用范围等方面的特点,同时要把握语境的表达意思,准确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及用法,从而做出准确的选择。
6.【答案】B
【解析】
⑤③①④ 前一句结尾均能和下一句开头连接,②为总结这四句的。故②排在最后。
【点评】根据承前启后来连接句子。注意将分句中出现的相同的词语,前一句结尾均能和下一句开头连接,由此可以确定前后顺序。无法确定前后顺序的,一般是第一句或最后一句。
7.【答案】D
【解析】A、B、C三项所用的修辞手法都是“拟人”。唯有D项所用的修辞手法是“比喻”。故答案为:D。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辨析。常见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互文、反复等,要抓住特点去判断。
8.【答案】寨;熠熠;怠;虔;踵;历历;蠕;骤
【解析】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注意读准字音。安营扎寨的“寨”,注意不要写成寒;熠熠的“熠”,下面的是“白”;“懈怠”的““怠”不要写成“殆”;“虔诚”的“虔”注意字形;“接踵”的“踵”注意字形,“历历在目”注意“历历”不要写成别字;“蠕动”的“蠕”是“虫”字旁;“骤然”的“骤”注意字形。
【点评】做字形题,要积累词语,注意书写。特别是同音异形字在应用时非常容易混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记扎实。
9.【答案】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如夏天里的一阵细雨,为我送来凉爽
【解析】本题要求 展开联想仿写一句话使之与前文构成排比句。首先观察前面的两个例句,从内容和形式上分析其特点,然后再进行仿写。例句①把你的祝福比作一缕春风,例句②把你的祝福比作茫茫雾海中的一盏明灯,因此仿写的句子也要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内容可以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此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如:如沙漠里的一片绿洲,为我带来希望;如夏天里的一阵细;雨,为我送来凉爽。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仿写与语言表达的能力。仿写要注意三点,一是注意句式,二是注意修辞,三是注意字数,语意连贯。如果给出的示例字数都相同,那么就要在字数保持相同的情况下做严格的仿写。注意例句中的句式,我们写出来的句子字数要与例句尽量接近,结构也要一致。
10.【答案】《藏北游历》;马丽华
【解析】根据积累答题,《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一文选自《藏北游历》,作者是马丽华。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掌握的能力。考查时一般会涉及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的基本知识。解答这类题目,要求学生熟记学过的名家名篇及基本的介绍。此题考查的是《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的出处和作者。
11.【答案】接踵而至;虔诚;懈怠;川流不息
【解析】根据平时积累及词义,这几个词语依次是:接踵而至;虔诚;懈怠;川流不息。
【点评】本题考查根据意思写词语的能力,实际就是考查理解词语的理解能力,如果掌握了这些词语的意思,就能顺利地答题了。
12.【答案】(1)示例:长江年喝一条“黄河”的污水
(2)【示例1】爱护长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
【示例2】让长江不再浑浊,让我们生命的血液清澈。
(3)示例: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解析】⑴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新闻标题,是在新闻正文内容前面,对新闻内容加以概括或评价的简短文字,其字号大于正文。拟写新闻标题,可以抓住导语(一般为新闻的第一句话或第一段)。本新闻中“ 长江流域废污水年排放总量已达到338.8亿吨,相当于黄河的年径流量”为新闻导语,通过信息组合、规范表达,本新闻的标题可以拟写成:“ 长江年喝一条“黄河”的污水 ”。
⑵此题考查学生拟写宣传标语的能力。拟写宣传标语,要求围绕主题,做到语言简明,有感染力,可以使用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偶、排比等。 如:“爱护长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让长江不再浑浊,让我们生命的血液清澈”。答案不统一。
⑶此题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答题时不写错别字即可。
故答案为:⑴ 示例:长江年喝一条“黄河”的污水
⑵ 【示例1】爱护长江,就是爱护我们自己。【示例2】让长江不再浑浊,让我们生命的血液清澈。 ⑶ 示例: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拟写新闻标题的能力。拟写新闻标题,第一步:抓关键词。所谓关键词,指新闻中概括性、判断性较强的词语,一般分布在新闻的导语中,有时出现在新闻的开头或结尾部分。第二步:信息组合、规范表达 。标题的表达形式通常为:谁干了什么或谁怎么样,类似缩句中的主干。第三步:充分考虑限制。概括要点或拟写标题往往有些限制条件,如字数限制,这就要求所拟标题,一定不要超过规定字数,否则要被扣分,如果有其他限制条件,一定要遵守。
⑵本题考查拟写宣传标语。答题时应注意,宣传标语就是用简洁的语言写出具有鼓舞、宣扬作用的话语。在拟写宣传语的过程中还有些要注意的事项:1.内容具体,指向明确。紧扣活动内容,抓住活动主题,具体、明确地表达活动的目的和意义。2.语言简洁,朴实平易。要尽可能做到语言高度浓缩,篇幅短小精悍,用词简易通俗,大众化。3.巧用修辞,妙达情意。
⑶)本题考查诗文名句的背诵和默写。答题时应注意,古诗文默写题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解题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歌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合适的诗句,三是答题时不能写错别字。
13.【答案】(1)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2)棵;颗;示例一: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示例二: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绽放光彩!
【解析】⑴本题要求为本次活动拟写一则宣传语,没有统一的答案,只要内容形式符合要求即可。如 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⑵ ① 本题考查错别字的辨析,注意平时对形近字、形声字、同音字等的积累和识记。 棵 ——颗; ② 考查对病句的修改。滥用“通过,使”使句子成分残缺,删掉其中一个。 ③ 考查的是语言得体。“蓬荜生辉”一般用贵宾或贵客的光临,此处用在同学的身上不恰当。应该改为“绽放光彩”
故答案为:⑴ 赏读精美游记,体味美好生活。
⑵ 棵;颗;示例一:通过阅读这些游记作品,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示例二:阅读这些游记作品,使我们领略到了优美的风光。
你的参与一定会让我们这次活动绽放光彩!
【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拟写宣传语的能力。要求考生注意紧扣活动主题,注意语言的简洁、对仗。
⑵本题考查了错别字的辨析、病句的秀和语言的运用。要求考生掌握基本的答题方法,结合具体的问题进行作答。
14.【答案】(1)在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马丽华;藏北游历;唐古拉;6621
(2)“扫荡”的本义是彻底清除,也指一种军事行动。这里指冰河上的雪粒肆虐大地,衬托这里天气极其恶劣,表现摄制组考察队员不畏艰险的精神。
(3)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同伴用鼓励的话语激励“我”鼓起勇气战胜一切困难,表现了同伴之间相互关心、乐观进取的精神。
(4)文段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冰塔林游览的非凡经历。在同伴的鼓励下,作者忍受极端恶劣的天气,经受各种折磨,不畏艰险在冰面上爬行。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作者作品的记忆掌握。
(2)本题考查词语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含义。“扫荡”的本义是彻底清除,也指一种军事行动。这里指冰河上的雪粒肆虐大地,衬托这里天气极其恶劣,表现摄制组考察队员不畏艰险的精神。
(3)揣摩句子的含义。需要认真阅读课文并把握说话人此时的心理,才能做好此题。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面对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同伴用鼓励的话语激励“我”鼓起勇气战胜一切困难,表现了同伴之间相互关心、乐观进取的精神。
(4)概括文段大意。需要认真阅读文段,进行归纳和概括。文段记述了作者跟随摄制组在各拉丹冬冰塔林游览的非凡经历。在同伴的鼓励下,作者忍受极端恶劣的天气,经受各种折磨,不畏艰险在冰面上爬行。
【点评】现代文阅读题,阅读文段是关键。学生需要认真把握文段内容、构思和情感,然后结合具体问题进行分析和概括。不能对文段一知半解就开始答题。
15.【答案】(1)写了青藏高原的山、白云、阳光;匍匐朝拜的“朝圣者”。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原云朵的轻盈、透亮、毫无杂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青藏高原纯净的天空和云朵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3)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朝圣者,使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引发作者对敬畏生存世界、敬畏生命的思考。
(4)[示例]作者为朝圣者的虔诚和执着而感动;为如此美丽、宁静、梦幻的青藏高原遭受的自然的、人为的破坏而心痛而心酸。
【解析】⑴本题看考生对文章相关信息的提取能力。解答此题要求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1~6段描写了青藏高原的山、白云和阳光;后面着重写匍匐朝拜的“朝圣者”。
⑵本题考查考生对语句的赏析。题干已明确了赏析的角度,考生着重从内容和表达的思想情感进行作答。此句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原云朵的轻盈、透亮、毫无杂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青藏高原纯净的天空和云朵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⑶本题考查对语句表达方式的理解和分析,仔细阅读语句,不难发现作者是从外貌和动作两方面对朝圣者进行描写,突出其虔诚的形象,引发 作者对敬畏生存世界、敬畏生命的思考。
⑷本题考查考生对文章主题思想的感悟。要求考生在整体感知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结合文章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作者的内心感受。“饱含泪水”“酸酸”是因为作者心情的复杂所致,一是为 朝圣者的虔诚和执着而感动 ;二是 为如此美丽、宁静、梦幻的青藏高原遭受的自然的、人为的破坏而心痛而心酸。
故答案为:⑴ 写了青藏高原的山、白云、阳光;匍匐朝拜的“朝圣者”。
⑵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高原云朵的轻盈、透亮、毫无杂质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青藏高原纯净的天空和云朵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⑶ 外貌描写、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了朝圣者,使一个虔诚的朝圣者形象展现在读者眼前,引发作者对敬畏生存世界、敬畏生命的思考。
⑷ 作者为朝圣者的虔诚和执着而感动;为如此美丽、宁静、梦幻的青藏高原遭受的自然的、人为的破坏而心痛而心酸。
【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章信息的提取。考生解答要整体感知文章,理清文章的思路,对文段的内容要准确概括。
⑵本题考查对语句的赏析,为高频考点,考生要掌握基本的答题技巧和方法,结合语句的内容、作者的情感进行作答。
⑶本题考查表达方式的理解和分析,熟读语句,准确把握语句的特点,结合文段的内容和文章的主题思想进行作答。
⑷本题考查对文章主题的把握。要求考生熟读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抓关键语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
16.【答案】(1)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
(2)①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摇船人的乐观坚强、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身体有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意思相近即可)
(3)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坚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4)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解析】⑴本题考查对文章题目和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通读全文,然后逐段对内容进行总结概括。文章首段点明对漓江美景的喜爱,然后看到鹦鹉的主人——摇船人,通过摇船人的讲述,了解到摇船人的身世,对他自立自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产生敬佩,对他收养一条腿的鹦鹉并与鹦鹉相依为命的精神感到钦佩,同时摆船夫妇收养残疾婴儿的行为同样让作者动容。因此,漓江不但景美,人的心灵更美,只要按照分值写出四点来即可。
⑵ 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一般是围绕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进行刻画,通过这些细节来塑造人物。文中对摇船人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进行了刻画,体现了他的乐观和坚强。同时,为了塑造人物,作者把摇船人放到美丽的漓江环境中,烘托出摇船人性格阳刚的一面。同时,作者在叙事时处处设置悬念,从鹦鹉的出现到鹦鹉背诵唐诗,再到对鹦鹉主人的猜测,看到摇船人身体有残疾时的失落,对摇船人身世的讲述,这些都在设置悬念。对摇船人的态度开始是失落,最后敬佩、感动,这又是运用了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回答时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分条答出即可。
⑶ 本题考查对句子含义的理解能力。摇船人是一个残疾人,他的生活怎样?收入多少?生活幸福吗?这一些问题都涌上来,但是摇船人对生活的乐观态度让“我”觉得他已经生活得很充实了,如果谈帮助可能对他来说是一种不尊重,所以“我”又张不开嘴。联系上下文内容和自己的想象回答即可。
⑷ 本题考查段落的作用。分析段落的作用一般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进行分析。结构上,此段为文章结尾段,应是对上文的总结;内容上,联系文章的主题作答。文章首段对漓江的环境描写,字里行间充满了对漓江的喜爱之情;结尾除了对风景的喜爱,更有对阳刚的摇船人的敬佩之情,因此结尾段在结构上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内容上点明中心,升华文章主题。
故答案为:⑴ ①“我”对漓江美景的喜爱之情;②“我”对摇船人自强自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的敬佩之情;③摇船人买下一条腿的鹦鹉并与之相依相伴、和谐共处的友爱之情;④摆船夫妇收养先天残疾婴儿的养育之情。
⑵ ①运用了外貌、语言、动作、神态描写,表现了摇船人的乐观坚强、热爱生活。②设置悬念。由会背唐诗的鹦鹉引出对鹦鹉主人的好奇,由等待摇船人时的期盼到发现摇船人身体有残疾时的失落,由摇船人的残疾引出摇船人的身世。步步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③欲扬先抑(或铺垫)。摇船人其貌不扬且有残疾,与“我”想象的差别很大,“我”很失望;摇船人的精神品质却让“我”感动、赞美。④烘托(或对比、映衬)。用漓江的阴柔情致烘托摇船人的阳刚之美。(意思相近即可) ⑶ ①“我”同情摇船人,担心他没有多少收入,真诚地想帮助他,所以想问他。②摇船人坚强、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让“我”觉得在他面前谈困难和帮助都是多余的,所以张不开嘴。
⑷ ①总结全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照应开头,使文章结构完整;③言虽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无限的想象空间。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对文章题目和文章内容的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反复阅读,整体感知文本,在此基础上,结合选文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⑵此题考查学生对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和文章写作手法的掌握能力。细节描写是指文学作品中对人物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以及自然景观、场面气氛等细小环节或情节的描写。细节描写在刻画人物性格、丰满人物形象、连接故事情节、丰富作品内涵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而常见的文章写作手法有托物言志、借物喻人、借景抒情、衬托、对比、讽刺和欲扬先抑等,结合具体内容来分析即可。
⑶此题考查学生对文中重要语句的含义的理解能力。做题时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二要联系上下文,三要紧扣文章的中心主题,并能从文章的信息中找到依据和理由。关键词往往为一种具体事物,具有多层含义,除了表面上的意义之外,文章还赋予了它一种深刻的内涵。
⑷此题考查学生对结尾段作用的分析能力。结尾段的作用主要从结构和内容两方面来分析,结构上的作用是:总结全文,引起读者思考,照应开头或题目等;内容上的作用是:点明中心,深化主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