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7大雁归来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雾霭(ǎi) 缄默(jiān) 窥探(kuī)
B.曲线(qǔ) 狩猎(shóu) 号角(jiǎo)
C.香蒲(pú) 沼泽(zhǎo) 凋零(diāo)
D.雉鸡(zhì) 黑鹂(lí) 迁徙(xǐ)
2.选出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主教雀)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减默。
B.一只定期迁徙的大雁,下定了在黑夜飞行200英里的赌注,它一但起程再要撤回去可就不容易了。
C.从黎明到夜暮降临,在每个沼泽地和池塘边,都有瞄准它们的猎枪。
D.雁群是一些家庭,或者说是一些家庭的聚合体。
3.下列修辞手法运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春雁每天都要去玉米地作一次旅行,但绝不是偷偷摸摸进行的。
B.一群仙女,踩在棉花似的云朵上,随着隐隐的仙乐,冉冉地向远方飘去。
C.当说必说,不要怕丢了“乌纱帽”。
D.无数条淙淙流淌的小河就像大地上的脉搏一样在不停地流动着、跳动着。
4.结合语境解释词语有误的一项是( )
A.我们的沼泽便再次成为弥漫着青草气息的地方。(弥漫:充满。)
B.返回的雁群,像凋零的枫叶一样,摇晃着从空中落下来。(凋零:衰落。)
C.但当一群大雁冲破了三月暖流的雾霭时,春天就来到了。(雾霭:雾气。)
D.但与坚定不移地向南飞行200英里直达最近的大湖的大雁相比……(坚定不移:立场、主张、意志等坚强、不动摇、不改变。)
5.每年三月,它们都要用自己的生命来为实现这个基本的信念做( )
A.祝福 B.赌注 C.祈祷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是全文的主旨。
B.《大雁归来》运用了大量清新灵动的拟人手法描写大雁。
C.文中作者称自己为“爱鸟者”,一个“爱”字贯穿了全文。
D.《大雁归来》侧重在介绍知识而不在抒发情怀。
二、填空题
7.根据拼音写出相应词语
(1)如果一只主教雀对着暖流歌唱起春天来,却发现自己搞错了,它还可以纠正自己的错误,继续保持它在冬季的jiān mò 。
(2)它们顺着弯曲的河流拐来拐去,穿过现在已经没有猎枪的shòu liè 点和小洲,向每个沙滩低语着,如同向久别的朋友低语一样。
(3)在我们的沼泽上空做了几次试探性的盘旋之后,它们白色的尾部朝着远方的山丘,终于慢慢扇动着黑色的翅膀,静静地向池塘huá xiánɡ 下来。
8.文学常识填空。
《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是 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9.读课文,按内容填空。
作者描写大雁,主要应用了 修辞,描写了大雁的 、 、 和 。在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 观念。它们的迁徙是一首 ,它们和人类一样有感情,有灵性。字里行间渗透着作者对大雁的 之情。
三、问答题
10.通过课文阅读,你认为人类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哪些“失去的东西”?
11.课文《大雁归来》通过作者对大雁的描写,可以看出大雁有哪些生活习性?它是怎样的鸟类?
12.从修辞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一触到水,我们刚到的客人就会叫起来,似乎它们溅起的水花能抖掉那脆弱的香蒲身上的冬天。
13.请你从积累的古诗中写出一个与"鸟"有关的完整诗句:
四、综合题
14.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鸟类,你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1)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
(2)根据这一主题,仿照该栏目内容的写法,为自己喜爱的一种鸟(题中涉及的除外)写几句简短的话。
五、现代文阅读
15.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①每年春天和秋天,人类会惊奇地仰望着天上那些成群结队、遮天蔽日而又神秘莫测的旅客——候鸟。经过亿万年的自然进化,候鸟形成了每年在繁殖地与越冬地之间沿相对固定的路线往返迁徙的独特习性。全世界9000多种鸟类中,超过三分之一的鸟都是候鸟,每年迁徙的候鸟数量可达l00亿只以上。
③同一季节,随着纬度的改变,气温会产生梯度性的变化,特别是北半球的大块土地在冬季被冰雪封盖,欧亚大陆和;美洲的许多鸟类不得不越过赤道,飞到南半球越冬。正因为这个原因,大多数候鸟的迁徙路线都呈南北方向,在北半球尤其明显。
⑧人们用多种方法观测候鸟的飞行路线,如用望远镜观察、雷达探测、给鸟涂颜料和环志等,其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环志法是将金属或塑料做成脚环(或颈环、翅环),刻上环志国家、单位和编码,将环固定在候鸟的腿部(或其他部位),做好记录,将鸟放飞后,期望能够再次观测到它或回收脚环,这样能更好地了解被环志的鸟儿迁徙的时间、路线等数据。随着卫星应用技术的发展,科学家也在探索在大型候鸟身上安装小型无线电信号发射器,通过定向接收机接收信号来观测候鸟的行踪。
④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东亚—澳大利亚、中亚—印度、西亚—东非、黑海—地中海、大西洋—美洲、密西西比—美洲和太平洋—美洲。这些迁徙路线就如一条条“高速公路”,任由鸟儿们飞来飞去,前往各自的目的地。
⑤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硫磺鸡是美国东部随处可见的一种呜禽,每年秋季,它们都会飞行3800千米,到达越冬地——墨西哥南部、巴拿马等地。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也就是说,在这个区域的大熊屋、小熊座、天龙座、仙女座、仙后座等都是它们的路标,其卓越的导航本领让科学家惊叹不已。白颊林莺,从加拿大迁往南美洲时需要面对飞行路线的选择,如果沿着美国海岸南下,经墨西哥、中美洲再到南美洲,就会减少死亡的可能,但路途遥远。然而,这些小鸟的选择是直接勇敢的飞越大西洋,并有规律地停留在大西洋和加勒比海的某些岛屿上休息。另外,白颊林莺还会选择好的天气和合适的风向,以使旅途更舒适,真是有勇有谋。
⑥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飞过大洋、翻越高山、穿越云层、迎着暴风雨、遭遇天敌,还有被人类捕食的危险……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首先飞越英吉利海峡,穿过法国的比利牛斯山脉,跨过地中海,途经撒哈拉沙漠,再抗击热带风暴的袭击,抵达刚果的雨林,最后到达南非。经过超过10000千米、长达4个月的旅程,只有大约一半的成年个体能够存活下来。这是多么悲壮的旅程啊!
⑦迁徙无疑是候鸟生活中最大的“冒险事业”,每年都会有无数的候鸟永远无法到达它们的目的地。但是,它们仍然会沿着一定的路线,春来秋往,从不失信。迁徙对候鸟来说,是使命,是责任,是一种承诺。
(选自《百科知识》,有改动)
(1)根据选文内容填空。
选文②一⑥段从候鸟迁徙的原因、候鸟迁徙的观测、 、 、 、五个方面依次介绍了候鸟迁徙的知识。
(2)选文第⑥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3)下列选项对选文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选文中“高速公路”“冒险事业”等词使说明显得生动而有趣,而“大多数候鸟迁徙的路线呈南北方向”中“大多数”一词则体现了文章语言的准确性。
B.在众多观测候鸟飞行路线的方法中,被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是环志法。
C.硫磺鸦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外的北方天空。
D.作者对候鸟迁徙中表现出来的勇气、守信和责任是肯定和赞美的。
(4)请联系选文内容,探究下面的材料,写出探究结果。
【材料一】1985年,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近年来,昆明已建成大量的滇池湖滨湿地,许多候鸟都来昆明栖息繁衍。
【材料二】仙鹤是我国境内重要的迁徙鸟类。它们的越冬地和中途停留地,目前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保护,大多数都已建立了自然保护区。
【材料三】1985年12月,昆明市政府公布了保护红嘴鸥的通告。1981年,国务院决定,每年4月底至5月初在我国开展“爱鸟周”活动。从2006年开始,由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发起,在每年5月的第二个周末举行“世界候鸟日”活动。
16.阅读理解
冬口北国鸟
徐培学
①一日里,北方的麻雀是值得我们把它当作鹰来看待的。
②数九寒天,麻雀用一抹褐色,氤氲着不屈的情怀,在枝头曼妙地摇曳,温暖着我们的心情。它们是寒风中光秃秃的枝梢上印象派的花朵,用小小的身姿,俯仰间点缀着清冷的时光。
③麻雀原本是再普通不过的鸟儿,它形不惊人,声不迷人,平凡得像坊间的小狗小猫和一大片叫狗蛋的孩子。
④但麻雀又是值得我们敬重的。冬日麻雀最值得称颂的是它的坚守,与生它养它的土地不离不弃。麻雀——孤独的舞者,在北方冬日的天幕下,跳着并不优美但还算是灵动的舞。
⑤麻雀的聒噪,源于它们严寒中坚守的孤独。此时,鸟儿们都在冬日里噤了声,除了麻雀,谁还会来活跃冬日的气氛?
⑥忘记说一句,麻雀也叫北国鸟。
⑦不管首肯与否,我们都不得不承认,麻雀是城乡冬日里最活跃的意象,夸张一点说,麻雀几乎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
⑧冬日,皑皑白雪覆盖了一切,麻雀们如何寻找果腹的东西呢?冬日的麻雀是素食主义者,只能以草籽果腹。这个时候,人,乘虚而入,在雪地里,支上一只箩筐,下面撒上点谷粒,就等着麻雀上钩。那些不幸落入人手中的麻雀,任你威逼利诱,不吃不喝,目不斜视,视死如归。
⑨有人说:麻雀是动物界中最后的烈女。此话不假,麻雀不媚人,特立独行,是公认的唯一不向人类屈服的鸟儿。
⑩今天上午,我正在书房里写字,听到阳台上麻雀们欢快的叫声。抬头,隔了窗上的玻璃,就见十几只麻雀拥拥挤挤地站在窗台上,你挤我挨。像一串跃动的音符。间或一直丛墨自得地梳理着诅毛,还会忙中偷闲地跟伙伴们整理妆容。
饭后外出,走在路上,就有一群麻雀落在我的身前,我往前走,它们就往后退,等到我前进的速度足以大过它们跳跃着后退的速度时,它们便旋风般地飞起来,然后降落,再次在前面迎候着我。
想起去法国巴黎旅游时,在广场上,那几只站在我手上的麻雀,鑫焦惆怅;如果这群麻雀也会站在我的手上,哪怕只有一只。只有短短的一秒,那该多好啊!
它会站在我的手上吗?
鸟类学家亨德森说: “如果没有鸟类的作用,人类就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仿佛是突然间,我心里打一冷战:某一天,没有麻雀陪伴,我们的生活是一个什么样子呢?我有些惶恐。
(1)为什么说麻雀是值得我们敬重的?
(2)体会第⑩段画线的句子的表达特点及效果。
(3)说说第 段的深层含义。
(4)为什么作者直到第⑥段才交代麻雀也叫北国鸟?
六、写作题
17.题目自拟,选择自己最喜爱的一种家禽,例如:鹅、鸭、鸽子等等,写出它们的生活习性和喜欢它们的原因。文体不限,字数500字左右。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B
【解析】B项中“曲线”的“曲”应该读“qū”。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析。要做到准确识记字音,还要掌握常用多音多义字的正确读音。“曲”是个多音字,读[ qǔ ]时意为:1.能唱的文词,一种艺术形式:~艺。~话。2.歌的乐调。读[ qū ]时:1.弯转,与“直”相对:弯~。~折(zhé)。2.不公正,不合理:~说。~解(jiě)。委~求全。3.弯曲的地方:河~。4.偏僻的地方:乡~。5.姓。
2.【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字形的考查。字形题涉及字数多,平时的积累很重要。A.减——缄 B.但——旦 C.暮——幕。D项没有错别字。
故答案为:D。
【点评】常见汉字数量较多,能结合语境记忆才能更持久。
一、掌握一个记忆原则:记少不记多
二、掌握两个记忆时间:集中记忆与分散记忆
三、掌握八个记忆方法:
1、依其音,定其形
2、形相近 要辨清
3、比其旁,辨其形
4、据其义,明其形
5、探其源,断其形
6、借其邻,推其形
7、联想记 穿成串
8、巧解答 会排除
3.【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主要考查了比喻,拟人和借代。A项用到了拟人的修辞方法;B项用到了比喻的修辞方法;C项用到了借代的修辞方法;D项用“脉搏”做喻体不恰当。
故答案为:D。
【点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夸张、对比、排比、对偶、反复、借代、比拟、象征、互文、设问、引用、呼告、反问、顶针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把握各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答案】B
【解析】本题是对词语意义和用法的考查。根据词义,结合语境来判断正误。B项中的“凋零”意为“草木凋谢零落”。其它几个选项没有错误。
故答案为:B。
【点评】此题考查词语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做题的原则是结合语境来解释词语的含义,不能脱离这个大环境来孤立地理解词义。否则容易断章取义和以偏概全。
5.【答案】B
【解析】先理解句意,“用生命做赌注”词语搭配恰当,表意准确。
【点评】本题考查近义词含义的辨析,一要准确理解词语含义,二要结合具体语境。
6.【答案】D
【解析】本题是对课文思想内容和表情达意手法的综合考查。文中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它们,观察它们,研究它们,所以本文的侧重点不在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课文的把握,课文导读着重考查考生对中外文学名著的了解情况和阅读状态。因此,解答文学名著题必须建立在阅读的基础之上,不仅要“博闻强记”,还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课标推荐的中外文学名著,对其名称、作者、主要人物形象、精彩的故事情节、内容提要等方面都要有所了解,深入思考,力求从作品中得到一定的启发。
7.【答案】(1)缄默
(2)狩猎
(3)滑翔
【解析】根据语境用普通话读准拼音。书写词语注意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的特点判断汉字的写法,不要写错字,如:(1)“缄”易错写成“碱”。(2)“狩”易错写成“守”。(3)“翔”易错写成“翅”。
【点评】先用普通话读准拼音,然后根据语境写词语,注意理解词义,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形声字、同音字、形近字。
8.【答案】美
【解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如:《大雁归来》作者利奥波德,是美国生态学家、环境保护主义者,现代环境伦理学的奠基者。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
9.【答案】拟人;南飞;春归;觅食前后的叫声;夜间群居沼泽地;联合;带有野性的歌;喜爱
【解析】这篇散文主要从 南飞、 春归、 觅食、 夜间群居四个角度描写了大雁,通篇应用拟人的写法,表达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
【点评】本题考查文章主要内容、写法和主题的理解,一定要整体把握课文。
10.【答案】我们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善性、友情、亲情,找到联合观念、大自然的诗意等一些人类失去的东西。
【解析】要整体感知课文内容,首先要把握课文中知识与情感两种成分的轻重,课文也介绍大雁的生活习性,但是,很明显,侧重点不在介绍知识而在抒发情怀。因此,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也应该着重把握作者的情怀。作者把大雁看做自己的朋友,字里行间饱含着对它们的喜爱之情。作者心目中,大雁具有联合的观念,可谓全球一体化,正是人类所不及的。大雁的迁徙活动是富有诗意的,它们对人类有益无损,大雁归来的鸣叫,简直是带有野性的诗歌。总而言之,作者认为,大雁是人类的伙伴,动物使地球充满生机,充满诗意,充满乐趣;人类应该珍爱有益无损的动物,和谐共处,不应该凭借自己的优势而去伤害它们。保护野生动物,珍爱野生动物,就是全文的主旨。
故答案为:我们可以从大雁身上找到善性、友情、亲情,找到联合观念、大自然的诗意等一些人类失去的东西。
【点评】课文中有"爱鸟者"这个概念,作者称自己为"爱鸟者",的确,一个"爱"字贯穿全文,抓住这个"爱"字就容易整体把握课文内容。作者多用拟人手法描写大雁,这种写法不单纯是一种修辞手法的运用,而且表达了作者对大雁的喜爱之情。作者对大雁是那样有感情,他喜欢观察它们,研究它们,知之愈多,爱之愈深。因此,大雁在作者心目中,像人类一样具有灵性,雁群就像人群似的。大雁是报春的使者,作者把春雁的数目看作自己农场春天富足的两大标准之一,他是那样珍爱大雁。春雁觅食前后的鸣叫,似乎先有一场辩论,返回后还会论述食物的价值。作者为孤雁而感伤,为它们失去亲人而悲哀伤痛,不必说,这也是对枪杀大雁者的反感乃至愤恨。
11.【答案】①定期迁徙;②笔直飞行;③善于飞行鸣叫;④爱寻食玉米粒;⑤常以6只列队飞行。
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解析】课文《大雁归来》通过作者对大雁的描写,可以看出大雁有的生活习性有:①定期迁徙;②笔直飞行;③善于飞行鸣叫;④爱寻食玉米粒;⑤常以6只列队飞行。由此可以看出大雁是具有灵性的候鸟,是报春使者,善群居,重友情,有联合观念。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大雁有的生活习性的了解。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
12.【答案】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这句话是说,归来的大雁让香蒲乃至万物摆乱了冬日的严寒,香蒲乃至万物从此迎来春天,欣欣向荣,生动形象。
【解析】这个句子的主要意思是:水花抖掉冬天。“抖掉”赋予水花以人的动作,“脆弱”赋予香蒲人的特点,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大雁打破冬的寂静,带来春的生机。
【点评】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判断句子应用的修辞方法,体会语言表达的效果。
13.【答案】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解析】审题明确诗句的内容与“鸟“有关。
【点评】本题考查知识的联系和迁移。一要审清题目要求,二要积累古诗词名句。
14.【答案】(1)[示例]鸟的礼赞(赞歌)、鸟中精灵、我心中的鸟(感情鲜明、表意明确即可)
(2)[示例一]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示例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它是勇敢的战斗者。
【解析】(1)根据栏目内容你写栏目主题,“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它是为信念而飞的”,这句话赞美鸽子不畏艰难、有坚定的信念。而“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则赞美荆棘鸟为了实现理想不畏牺牲的精神。因此这两则内容都是对鸟的赞美,据此可以拟写出栏目的主题为:鸟的赞歌或(礼赞)。
(2)要选择自己熟悉的、喜欢的鸟,然后围绕这种鸟的特点和精神组织语言即可,注意语言要凝练、要富有哲理性。如: 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示例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它是勇敢的战斗者。
故答案为:⑴ [示例]鸟的礼赞(赞歌)、鸟中精灵、我心中的鸟(感情鲜明、表意明确即可)
⑵ [示例一]雄鹰:茫茫苍穹,无处不是它搏击的舞台。豪迈、壮烈、激越,是它翱翔的旋律。它是为飞翔而生的。[示例二]海燕:像黑色的闪电高傲地飞翔在乌云翻滚、波浪滔天的大海上。它是胜利的预言家,它是勇敢的战斗者。
【点评】⑴本题考查设计栏目主题的能力。栏目主题是栏目的灵魂,因此一定要根据栏目内容拟写出恰当的题目,其次就是要注意语言要精炼。
⑵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做这样的题,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多读、多看、多听、多练,逐步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提高了,答这样的题就非常的容易。本题没有统一答案,只要答案符合题意即可。
15.【答案】(1)候鸟迁徙的路线;猴年迁徙的智慧;候鸟迁徙的困难
(2)举例子。作用: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C
(4)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逐渐增加。
【解析】(1)到文中筛选重要句子。根据第④段中的“经过长期监测,鸟类学家认为全世界候鸟迁徙路线主要有以下几条”可得“路线”。根据第⑤段中的“在迁徙的过程中,鸟类展示了非凡的智慧”可得“智慧”。根据第⑥段中的“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可得“困难”。
(2)根据第⑥段中的“比如从英国出发的家燕”可知,这一段举了英国家燕的例子,这是举例子的说明方法。根据说明方法说明的内容一定在它的附近可知,它的作用是为了具体的说明“对候鸟来说,迁徙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有乐趣。它们在迁徙途中要遇到许多想象不到的困难”。
(3)根据第⑤段中的“让人惊奇的是,它们是以星星为标记进行迁徙的。具体用来判断方位的是北极星中心约35°以内的北方天空”可知第三项表述有误。
(4)概括几则材料的内容时,答案的格式一般是谁的什么事或谁怎么样。答案的内容要能概括所有材料的内容。据此可概括为: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故答案为:(1)路线、智慧、困难
(2)举例子。举出家燕从英国迁徙到南非的例子,具体、真切、形象地说明候鸟在迁徙途中要遭遇许多困难。
(3)C
(4)人们采取多种措施保护候鸟,其生存环境得到改善,迁徙中受到的伤害在减少,数量在增加。
【点评】(1)本篇说明文第①段提出了说明对象——候鸟;第②段到第⑥段分别介绍了鸟类迁徙的原因、监测、路线、智慧和困难;最后一段总结全文。按照总分总的逻辑顺序介绍。筛选信息是要快速浏览文章,根据答案提示筛选,要有目的。
(2)举例子,是通过列举有代表性的、恰当的事例来说明事物特征的说明方法,为了说明事物的情况或事理。从道理上讲,人们不太理解,这就需要举些既通俗易懂又有代表性的例子来加以说明,使欲描写的事物更清晰。有一些标志性词语,如、比如等。
(3)此题考查根据文章内容判断选项正误。迅速浏览选项,结合文章重要句子分析即可。
(4)根据本文的说明对象和特征,对比材料分析,抓住数据对比“首次迁徙到昆明的红嘴鸥有9000多只,到2015年已达40500只”及材料中政府行为分析探究。
16.【答案】(1)严寒中它仍坚守在生它养它的土地上;它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它是唯一不向人类区服的鸟儿。
(2)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拥拥挤挤的麻雀”比喻成“一串音符”,又赋予麻雀以人的神态、动作,如“自得”“整理妆容”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活泼可爱以及它们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
(3)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不和谐关系的失望和遗憾;也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渴望和向往。
(4)前文介绍了麻雀虽然是平凡的,但它们是北国冬天唯一的坚守者。这正是它们被称为北国乌的原因。有了这样的铺垫,第⑥段的交代就显得自然,易于被读者接受。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对短文的理解和运用,在熟悉和理解短文的基础上回答此题不难。(1)此题从以下方面回答。①严寒中它仍坚守在生它养它的土地上;②它是冬日天空中唯一活跃的意象;③它是唯一不向人类区服的鸟儿。(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第⑩段画线的句子运用了描写的表达方式,比喻、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拥拥挤挤的麻雀”比喻成“一串音符”,又赋予麻雀以人的神态、动作,如“自得”“整理妆容”等,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麻雀的活泼可爱以及它们之间亲密和谐的关系。(3)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句子的含义的理解能力,第 段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不和谐关系的失望和遗憾;也表达了“我”对人与鸟类之间建立和谐关系的渴望和向往。(4)此题联系上下文来回答,作者直到第⑥段才交代麻雀也叫北国鸟,因为前文介绍了麻雀虽然是平凡的,但它们是北国冬天唯一的坚守者。这正是它们被称为北国乌的原因。有了这样的铺垫,第⑥段的交代就显得自然,易于被读者接受。
【点评】对于课文内容的掌握,都是基于读懂课文的基础之上,带着问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就不难找出正确答案。
17.【答案】略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是一种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文体。它是对客观事物的性状、特点、功能和用途等等做科学的说明的。它既不像记叙文那样重在记叙、描写和抒情,也不像议论文那样,重在阐明主张,批驳谬论。说明文通过说明客观事物,使人增长知识和技能。写作时要注意:要抓住事物的特征。一篇说明文写得好不好,主要看它有没有抓住事物的特征,写出来是不是使读者得到具体而明确的认识。那么,怎样去抓特征呢?首先,要细致观察。其次,要查阅资料。我们不能事事亲身经历,而说明文又要求特征准确,材料翔实,这就需要查阅有关的资料,靠前人总结出来的经验来印证。最后,还要学会比较。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特点,即使是一类事物,也各具特征。
【点评】说明要有条理。要想写好一篇说明文,除了要抓住事物的特征外,还要掌握事物本身的条理,把事物的特征,事物各部分的关系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