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小石潭记 同步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0 小石潭记 同步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49.8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7 11:19:06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0 小石潭记
一、单选题
1.下列划线字的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篁竹(huáng) 清冽(liè)
B.为坻(chí) 为嵁(kān)
C.参差(cēn cī) 佁然(yǐ)
D.俶尔(shū) 翕忽(xī)
2.下列词语中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
A.如鸣珮环 青树翠曼 往来翕忽
B.犬牙差互 水尤清冽 竹树环合
C.明灭可见 凄神寒骨 悄怆幽邃
D.其境过清 隶而从者 纷至沓来
3.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潭中/鱼可百许头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四面竹树/环合
4.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
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B.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用法与其他三项不相同的一项是(  )
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B.皆若空游无所依
C.其岸势犬牙差互 D.四面竹树环合
6.下列划线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裨形胜(增益) B.彰示来者(过来的人)
C.悄怆幽邃(忧伤的样子) D.五色交辉(交相辉映)
7.选择与例句中划线词意思相同的词语。
(1)如鸣珮环(  )
A.鸟鸣百啭 B.不平则鸣 C.百家争鸣 D.一鸣惊人
(2)潭中鱼可百许头(  )
A.问渠哪得清如许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
C.封官许愿 D.高可二黍许
(3)水尤清冽(  )
A.怨天尤人 B.无耻之尤 C.以儆效尤 D.效果尤佳
(4)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
A.清锅冷灶 B.为官清廉
C.清风明月 D.水至清则无鱼
8.下列对本文《小石潭记》的分析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
A.开头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
B.采用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语言简练优美。
C.抓住小石潭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冽”的特征和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D.本文在写景中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高兴愉悦的心情。
二、默写
9.名句默写。
①坐潭上,   ,   ,   ,   。
②文中侧面描写潭水清澈透明的语句是:    ,   。   ,   。
③写潭中游鱼动静相宜、灵活有趣的语句是:   ;   ,   。
三、填空题
10.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   》,作者   ,字    ,   (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   ”。柳宗元与   并称“韩柳”。“永州八记”是   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①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幽美的句子是:   ,   ,    。
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   ,    。
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   ,   ,    ,    。
11.请写出下列古今异义词的古义。
(1)乃记之而去
古义:   
今义:往
(2)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古义:   
今义:今指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四、翻译
12.解释下列句中的一词多义现象。
(1)①似与游者相乐(   )
②心乐之(   )
(2)①皆若空游无所依(   )
②同游者(   )
(3)①隶而从者(   )
②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
(4)①全石以为底(   )
②卷石底以出(   )
③以其境过清(   )
1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3)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5)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五、问答题
14.《小石潭记》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
15.“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一句在《小石潭记》中的作用是什么
16.《小石潭记》中提到“乐”字,这跟全文的情调协调吗 说说你的理解?
17.课文写景中融有感情,试说说作者观鱼时是怎样的心情,游览到最后又是怎样的心情?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甲乙两文,完成问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 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 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
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乃疏凿芜秽,俾为亭宇,植松与桂,兼之香草,以裨形胜。为溪在州右,遂命之曰右溪。刻铭石上,彰示来者。
——元结《右溪记》
【注释】①右溪:唐代道州城西的一条小溪,元结任道州刺史时曾对它进行修葺,并刻石铭文,取名“右溪”。他同情人民疾苦,在道州任间,曾两次上书,请求蠲免百姓租税, 得到皇帝许可;又“为民营舍给田,免徭役”,召还流民一万多人,受到人民的爱戴。②合: 汇合:③欹嵌:石块错斜嵌插溪岸的样子。④逸民退士:指不仕的隐者和归隐的官宦。⑤ 人间:与前文“山野”对称,谓世俗社会。⑥置州:谓唐朝设置道州。⑦疏凿芜秽:疏通水道,开挖乱石,去除荒草杂树。⑧俾:使。⑨神:补助,增添。⑩形胜:优美的风景。
18.解释下列加点词
① 日光下澈   ②乃记之而去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④不可名状   
19.根据情境,完成对话。
甲:这两篇文章都是唐代文人的游记散文,内容上都是有关水的“潭”和“溪”。柳宗元在 写“潭”时突出了潭水的清澈透明、潭石的形状奇特,写出了小石潭的清幽秀丽。
乙:是啊。元结在写“溪”时,也写到了溪水与溪石,它们的特点分别是   和   ,写出了右溪的清新秀美。
甲:两文在这方面也称得上是大同小异了,但对景的描绘仅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 两位作者都把自己的思想感情寄寓其中,融情于景,情景交融。
乙:我觉得柳宗元因为参与了王叔文的政治革新,最后因失败而被贬谪至荒僻的永州, 心中难免抑郁苦闷,在文中他的情感可以称得上是先乐后忧了。不过,元结寄寓在景中的情感较难领会。
甲:其实元结慨叹右溪之景无论置于山野或是都邑都会受到人们的青睐,就是通过议论 突出景之美好。“   ”之句却又强调了右溪遭受冷遇、不受重视的处境。在这样的表述之中,其实大有深意,你不妨想一想。
乙:哦,我明白了。就如白居易在《琵琶行》中所写的“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那样,元结借右溪的无人赏爱,抒发了自己   的感慨。
20.清末古文家吴汝纶评价元结:“次山(元结)放姿山水,实开子厚(柳宗元)先声,文字幽眇(精深微妙)芳洁,亦能自成境趣。”元结在《右溪记》中的感慨虽不及柳宗元的《小石潭记》那样强烈,但两者实际运用的是同一种笔法。请结合相关内容,回答以下问题。
①柳宗元一行共有六人,为何却说“寂寥无人”?
②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阁,种上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怎样的性格?
七、写作题
21.请根据柳宗元的《小石潭记》写一篇半命题练笔。
要求:①题目:小石潭真 (只允许填一个字)。②200-- 300字。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D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本课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D俶尔 chù A、B、C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母、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A
【解析】此题是考查同音字、形近字的辨析,改正错别字。认真分析词语中哪个字用错了,应该怎样改正。成语的用字都是固定不变的,不能随便改动。
A 曼——蔓 B、C、D正确。
故答案为:A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课文中重点词语的正确书写。平时读书,写作时要注意区别同音字、形近字。
3.【答案】D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学生文言句子朗读节奏的判断能力,D应为“四面/竹树环合”。
故答案为:D
【点评】有以下六种情况要注意停顿:主谓之间要停顿;谓宾之间要停顿;谓语中心语和介宾短语之间要停顿;“古二今一”之间要停顿;关联词后面要停顿;总领性词语后面要停顿。
4.【答案】B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比喻修辞手法的辨析能力。
A.句意:像玉佩玉环在碰响,悦耳的水声使我心中快乐,把流水的声音比作玉佩玉环碰响的声音,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B.句意: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象在与游人一起娱乐。没有运用比喻的修辞;
C.句意:看到溪岸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流动,把溪岸的曲折比作北斗星和蛇的爬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D.句意:溪流的岸势(两岸的样子)像狗牙一样参差不齐,把两岸的高低不平比作狗牙,运用了比喻的修辞。
ACD项均运用了比喻修辞。B项没用运用修辞。
故答案为:B
【点评】首先明确四个选项中句子的意思,然后再判断。
5.【答案】D
【解析】此题意在考查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A、B、c三项均属名词做状语,D项是名词做动词。
故答案为:D
【点评】词类活用是指某些词临时改变其基本语法功能,充当其它词类或基本功能未改变而用法比较特殊的现象。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非常普遍,其内容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解答此题,需要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语境来分析。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此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根据句子的翻译推断词语意思。
B 来者:后来的游者。 A、C、D正确。
故答案为:B
【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学习中要注意结合语境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7.【答案】(1)B
(2)D
(3)D
(4)A
【解析】一词多义指的是同一个词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意义。要求在不同语境中辨析词语的含义。
(1) 如鸣珮环:发出声音。
A、鸟鸣百啭:鸟叫声。
B、不平则鸣: 发出声音。
C、百家争鸣: 声明,发表意见。
D、一鸣惊人:鸟叫声。
故选B。
(2)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概。
A、问渠哪得清如许:如此,这么。
B、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地方。
C、封官许愿:承诺
D、高可二黍许:大概。
故选D。
(3) 水尤清冽:格外。
A、怨天尤人
B、无耻之尤:突出的。
C、以儆效尤:过失。
D、效果尤佳:格外。
故选D。
(4) 以其境过清 , 不可久居:凄清,冷清。
A、清锅冷灶:凄清,冷清。
B、为官清廉:清白。
C、清风明月:气体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 。
D、水至清则无鱼:水纯净透明,没有混杂的东西,与“浊”相对
故选A。
故答案为:(1)B(2)D(3)D(4)A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中一词多义的辨析能力。要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
8.【答案】D
【解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作品有关内容,比较判断正误。
D不是高兴愉悦,而是忧伤凄凉的心情。A、B、C正确。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的能力。
9.【答案】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解析】 默写时,除了要注意寂寥、幽邃、澈、佁然、俶尔、翕忽等易错字外,还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审题点,只有审清这些要求,才能确定准确的原文语句,才能保证默写的准确性。
【点评】复习古诗文名句,首先是要熟练背诵古诗文名篇、名段和名句;其次是要字字落实,默写中不能出现错别字、更不能丢字添字;第三是要正确理解古诗文篇段和名句的基本内容。
10.【答案】(1)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唐代;柳河东;韩愈;柳宗元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解析】(1)《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作者柳宗元,字子厚 ,唐朝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世称“柳河东”。柳宗元与韩愈并称“韩柳”。“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本题需要重点识记和正确书写的字词有:翠蔓、摇缀、下澈、寂寥、幽邃。
故答案为:(1)柳河东集;柳宗元;子厚;唐代;柳河东;韩愈;柳宗元
(2)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重点是反复地记背,加强理解和系统整理。
(2) 本题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和名篇的能力。古诗文默写要做到以下几点:准确无误地背诵和记忆,背写时不添字,不掉字,不写错别字。
11.【答案】(1)离开
(2)年轻人
【解析】本题考查古今异义词的辨析能力。古今异义词做为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在古汉语和现代汉语中意义不同,学习过程注意识记,解题注意调动知识积累、结合句意辨识。本题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均为课本中的相关词句,在平时的学习中要强化识记。
故答案为:(1)离开
(2)年轻人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今异义词语的识记能力。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把古文中的字词变成了现代的词语。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词汇的发展,体现在实词上,最显著的就是词义的古今变化。古今词义的差别,因其演变情形的不同,大致有如下几种:词义扩大或缩小、词义转移、感彩发生变化、词义强化或弱化等。
12.【答案】(1)逗乐;以……为乐
(2)游动;游玩
(3)跟从,跟随;介词,自、由
(4)用,把;而;因为
【解析】 (1)第一个“乐”是鱼儿似乎与游人在游乐;第二个“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译为“以……为乐”。 (2)第一个“游”的主语是鱼儿,故解释为“游动”;第二个“游”的主语是人,故译为“游玩”。 (3)第一个“从”,动词,“跟从”;第二个“从”,介词,自,由。 (4)第一个“以”,介词,用、把;第二个“以”,连词,“而”;第三个“以”,连词,因为。
故答案为: (1)逗乐;以……为乐
(2)游动;游玩
(3)跟从,跟随;介词,自、由
(4)用,把;而;因为
【点评】 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句中含义的能力,侧重考一词多义,要在具体句子中进行辨析。
一般地说,不管一个词有多少义项,在具体的语境中只能有一个确定的含义。因此,必要的知识储备与较强的语境意识结合起来,就是我们“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关键。所以,平时要注意做必要的知识积累,阅读文言文篇段时要细心体察语境(上下文)的意思。要力戒孤立、片面。由于文言文单音词居多,这一现象特别突出。它们中有一个是本义,其余为引申义,要注意从本义推断引申义,结合具体句子确定词的正确含义。
13.【答案】(1)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5)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本题中的句子均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准确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本题的答案分别为:(1)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3)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4)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5)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故答案为:(1)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3)顺着小潭向西南方向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溪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
(5)因为这里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就把当时的情景记下来便离去了。
【点评】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14.【答案】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突出了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解析】依据作品内容不难回答,《小石潭记》是按照游览的先后顺序。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的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美。
【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内容的掌握情况。锻炼了学生的分析能力。
15.【答案】这八个字,不仅高度概括了潭中的氛围,环境清幽的特点,也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忧伤、悲凉的心境,是全文的点睛之笔。
【解析】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点评】解答此题要理解文章内容,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
16.【答案】作者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他政治失意生活中的抑郁心情,因此当他听到水声时,当看到鱼儿“往来翕忽”的游态时,他感到自然间的乐趣,心情也变得欢快起来,成为作者当时的心情的反衬,跟全文的忧伤凄苦的基调形成了对立的统一,从而更有力地揭示了痛苦的深度。
【解析】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点评】本题关键要理解作者的真正想法法,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理解。
17.【答案】愉悦;抑郁忧伤
【解析】第一问根据文中句子“心乐之”回答即可。第二问,抓住文中暗含作者情感的关键句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即可理解其内心的情感感受。
【点评】了解本文作者的官场失意的生活经历和此文的写作背景被贬永州,即可理解诗人在文中情感的变化。古代文人由于生活的时代言论不自由的原因,所以总是把自己的一些情感寄托于物,分析作者情感要仔细阅读文中作者所写之物,结合诗人个人信息来分析。
【答案】18.穿透;离开;像狗的牙齿那样;说出
19.清澈、湍急;奇形怪状;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怀才不遇
20.①这里的“无人”并非真的无人,而是在强调环境的”寂寥”与作者内心的落寞。作为作者亲友的其他五人,也有着同样的失意与落寞的心境。
②对美的追求,淡泊名利、高洁、爱好天然的性格。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理解文言实词的语境意义,可以先从字形(形旁表意)入手,其次是分析语境搭配,进而判断实词的词性作用,是带双宾语的动词还是使动词还是普通及物动词等等。
⑵本题考查筛选、概括内容要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要求;然后翻译并理解文章内容,根据题目要求找出关键语句;最后组织语言,概括答案。
⑶本题考查文言散文筛选整合信息及人物形象塑造分析的能力。人物形象作用分析可以借鉴文学类小说文本的解题分析方法,从人物描写的手法入手分析作答。
18.本题考查文言词语解释。
①句意是: 阳光直照向下穿透到水底。澈:穿透。
②句意是: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去:离开。
③句意是: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犬牙: 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
④句意是:无法用言辞说出它的形状。名:说出。
19.此题作答,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得出答案。“清流触石,洄悬激注”的意思是“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突出了水流的清澈、湍急;“欹嵌盘曲,不可名状”的意思是“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们的美妙”,突出了石头的奇形怪状。“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的意思是“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它);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作者的形象和客观景色融为一体。元结以右溪无人赏识的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深沉慨叹,明显地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
20.①本题作答要结合柳宗元《小石潭记》写作背景来分析。作者一行人不辞辛苦伐竹取道,发现小石潭,无非是想在山水美景中排遣内心的抑郁愤懑。确实,他在小石潭边,心灵得到了片刻的休憩宁静。这里环境的凄清使他忘了自己和周围的人,希望还有一展才华的机会。“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已,日奉壹”只是游记的格式。
②本题考查对人物性格的分析。要求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作答。元结疏通右溪,建造亭宇,种上象征高洁的松桂和香草,这表现出他热爱生活,淡泊名利,追求美好的事物的性格。他为右溪无人赏识,任使芜秽的遭际鸣冤伸屈,流露出抑郁不平之气,同时也表现了他为官造福于民的愿望。
21.【答案】小石潭真美
小石潭,那一汪明水,那一抹澄澈,便是我终生也难忘。
清晨,便沿着山丘向西走去,去那心中的小潭。此事,我四周都被竹树包围,阳光透过叶子洒在脚边,小鸟愉悦的歌声和着远远的水流声。十分悦耳,就好似大自然谱写的一首自然和谐乐章。
我穿过竹林后,忙着整理被树枝弄乱的头发。恍然抬首,看见了离自己五六米远的地方正是自己苦心要找的小水潭。我远远望去,水潭四周依然密布着柱子,但却多了碧色的树和翠绿的藤蔓缠绕连结在一起、参差不齐随风飘荡的景象。微风掠过,它们发出沙沙的声音荡入我耳中,荡走我心中的俗念,荡走我身上的凡尘!此时,我不禁想到了柳宗元的桃花源,自己眼前的这番景象又比世人所向往的世外桃源逊色多少?
我迈着步子,向水潭走近。我惊讶地发现石潭底竟是以整块石头作为低,部分石头翻卷起来形成了一个又一个岛国。再走近些瞧见了水中的小鱼。那水清澈见底,就好像西方的贝加尔湖那样没有杂质,又好像我们所仰望的天空那样纯白无暇。忽然,那水中的小鱼不动了,我心下疑惑:莫不是它们死了吧?我蹲下去,用手伸向它们。忽然他们用鱼尾拍打出水花向远处游去。那水花溅在我身上、脸上,弄得我好生凉快。我不禁发出了“咯咯”的笑声。经此一波折,我索性靠在林丛边。我四周环顾,发现周围没有村庄人烟。想到这儿,不禁冒出了把家搬到这里的想法。唉,但这终究是不可能的,也只是一个蒙着彩色外衣的泡沫罢了,一触即破。
我坐在小石潭的旁边,享受着大自然的调侃,仿佛世界都如此明亮没有黑暗。我沉醉其中,迎接着新的世界来临。
【解析】 半命题作文就是指作文题目只出现一半或一部分,另外一半或一部分由考生自己去补充的一种作文。这是因为这种题型的最大特点是:有一半或一部分的命题权握在了作者手里,选材有较大的自由度,在一定范围内考生有一定的自主权,与全命题作文相比,有利于考生发挥自己的写作水平,可以较灵活自由地进行写作;与话题作文相比,适当作些限制,既可使评卷更准确,也可避免考生千题一文的套文现象。
【点评】考查半命题作文写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