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核舟记 同步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文档属性

名称 11核舟记 同步精选卷(含答案解析)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57.3KB
资源类型 试卷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7 11:19:34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11核舟记
一、单选题
1.选出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  )
A.篆章zhuàn 袒露dàn 重峦lán 器皿mǐn
B.镂空lòu 嶙峋xüén 隐没mò 突兀wù
C.轩榭xuān 摇曳yè 丘壑hè 多髯rán
D.雕镂lòu 箬篷ruò 征兆shào 映衬chèn
2.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  )
A.舟尾横卧一楫
B.卧右膝,诎右臂支船
C.左手倚一衡木
D.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E.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3.从观察的角度看,画线部分不同类的一项是(  )
A.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
B.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C.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D.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4.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与其门人贤士大夫游。游:游玩。
B.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名:说出。
C.前人之述备矣。备:准备。
D.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形:形状。
5.给下面句中的划线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
A.修饰 B.写、缩写 C.学习和锻炼 D.长
6.选出下列各句译文简洁、准确的一项(  )
A.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译文:(这只)船从头到尾长度大约八分多。
B.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译文:(船舱的)旁边开着小小的窗户,左右两边的窗户都是四扇,一共有八扇。
C.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译文:大概是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桃核雕刻成的。
D.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译文:船的中间有个人头戴着高帽,长满络腮胡子的那个人就是苏东坡。
7.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  )
A.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 B.石青糁之
C.居右者椎髻仰面 D.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8.下列对《核舟记》一文的内容,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文中具体摘述了“船头”和“船尾”人物各异的情态,目的是说明核舟工艺的精巧。
B.苏、黄是诗人、学者,受世俗礼法的约束;佛印是和尚,不受这些约束,所以神情、气质各不相同。
C.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王叔远送给本文作者的“简桃核修狭者”所刻成的小船。
D.“记”是古代一种叙事的文体。如东晋诗人陶渊明的《桃花源记》和清朝人魏学泄的《核舟记》。前者叙述了渔人游桃花源,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二、填空题
9.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器皿(   ) 贻(   ) 有奇(   ) 二黍许(   )
箬篷(   ) 糝之(   ) 峨冠(   ) 多髯(   )
椎髻(   ) 篆章(   ) 衣褶(   ) 诎(   )
10.文学常识填空。
(1)《核舟记》选自清代   编辑的短篇小说集《   》。《核舟记》的作者是   ,   朝人,字子敬。
(2)“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可以记人和事,可以记山川名胜,可以记器物建筑,可以抒发情怀抱负,可以阐述某些观点。故又称“杂记”。在写法上大多以   为主而兼有   、   成分。
三、翻译
1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罔不因势象形
因:   
(2)罔不因势象形
象:   
(3)尝贻余核舟一
贻:   
(4)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
奇:   
(5)如有所语
语:   
1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
(2)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3)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
(4)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
(5)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6)嘻,技亦灵怪矣哉!
四、语言表达
13.央视特别节目《大国工匠》播出之后,引起热议。一中学打算举行“寻觅‘工匠精神’”综合实践活动,请你参加。
(1)仔细观察下面的漫画,结合画面内容,拟写一句公益宣传语。(20字以内)
(2)胡双钱折射着这个伟大时代的“工匠精神”。大家在网上纷纷发帖点赞胡双钱的事迹,请你发一条帖子表达看法,要求用一种修辞手法。
作为中国商飞上海飞机制造有限公司的一名高级钳工技师,胡双钱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同一个动作,整整35年。35个春夏岁月里,他加工过数十万的飞机零件,但从没有出现过一个次品。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核舟记(节选)
明有奇巧人日王叔远,能以径寸之木,为宫室、器皿、人物,以至鸟兽、木石,罔不因势象形,各具情态。尝贻余核舟一,盖大苏泛赤壁云。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许。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旁开小窗,左右各四,共八扇。启窗而观,雕栏相望焉。闭之,则右刻“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左刻“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石青糁之。
船头坐三人,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佛印居右,鲁直居左。苏、黄共阅一手卷。东坡右手执卷端,左手抚鲁直背。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东坡现右足,鲁直现左足,各微侧,其两膝相比者,各隐卷底衣褶中。佛印绝类弥勒,袒胸露乳,矫首昂视,神情与苏、黄不属。卧右膝,诎右臂支船,而竖其左膝,左臂挂念珠倚之一珠可历 历数也。
舟尾横卧一楫。楫左右舟子各一人。居右者椎髻仰面,左手倚一衡木,右手攀右趾,若啸呼状。居左者右手执蒲葵扇,左手抚炉,炉上有壶,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乙)核工记(节选)
宋起凤
季弟获桃坠一枚,长五分许,横广四分。全核向背皆山。
山坳插一城,雉①历历可数。城巅具层楼,楼门洞敞,中有人,类司更卒②,执桴③鼓,若寒冻不胜者。
枕山麓一寺,老松隐蔽三章。松下凿双户,可开阖。户内一僧,侧首倾听;户虚掩,如应门④;洞开,如延纳状——左右度⑤之无不宜。松外东来一衲,负卷帙⑥踉跄行,若为佛事夜归者。对林一小陀,似闻足音仆仆前。
核侧出浮屠七级,距滩半黍。近滩维一小舟。篷窗短舷间,有客凭几假寐,形若渐寤然。舟尾一小童,拥炉噓火盖供客茗饮。舣舟⑦处当寺阴,高阜钟阁踞焉。叩钟者貌爽爽自得,睡足馀兴乃尔⑧。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取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之句。
[注]①雉(zhì):城墙上的垛子。②司更卒:更夫。③桴:鼓槌。④应门:应声开门。⑤度:揣测。⑥卷帙(zhì):书卷,这里指佛经。⑦舣(yǐ)舟:停船靠岸。⑧乃尔:如此这般。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①尝贻余核舟一   
②诎右臂支船   
③负卷帙踉跄行   
④有客凭几假寐   
15.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三处)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鲁直左手执卷末,右手指卷,如有所语。
②中有人,类司更卒,执桴鼓,若寒冻不胜者。
17.(甲)(乙)两篇短文都描述了一件微雕作品,请概括它们共同具有的妙处。
答案解析部分
1.【答案】C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学生应在理解的基础上认读生字。A 重峦luán B 嶙峋xún C正确。D 征兆zhào.
故答案为:C
【点评】正确读准字音,注意区别形近字的读音,还要注意声调、韵母的区别,平时要多读,多练。
2.【答案】A
【解析】“通假”是指某字与另一字相通,或假借某一字来代替另一个字,有时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来代替。
A中不含通假字 。 B中的通假字是"诎"通"屈",意为弯曲 。 C中的通假字是"衡"通"横",意为横着 D中的通假字是"有"通"又"。E中的通假字是“简”通“拣”,挑拣。
故答案为:A
【点评】此题考查对通假字的掌握能力,平时注意积累识记。
3.【答案】D
【解析】“如有所语”,“若啸呼状”,“若听茶声然”都在观察的基础上加入了个人的想象,含有主观的成分。“各隐卷底衣褶中”是通过观察进行了客观描述。
故答案为:D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对语句表达形式的把握能力。
4.【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A项中的“游”是“交游”的意思;B项 解释正确 C项中的“备”是“全面”的意思;D项中的“形”是“形体,身体”的意思。
故答案为:B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5.【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对文言词语的解释。D项中的“修”是长的意思;A、B、C项错误。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结合语境理解词语的意思。
6.【答案】A
【解析】文言文的翻译(转化)往往要求三个原则:①信,即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文风格;②达,即文字通顺,表达准确;③雅,即文字简洁、优美。其中准确与简洁是最高要求。题中ABCD四个句子均选自说明性的文言文《核舟记》中,对这方面的要求更高。B项,“左右两边的窗户都是四扇”不简洁,只需译成“左右都是四扇”即可,承上前句,清楚明白。C项,“挑选桃核中又长又窄的桃核”可缩成“挑选又长又窄的桃核”,既简洁,又准确顺达。D项,有个人头戴着高帽,长满络肋胡子的那个人“缺乏准确、简洁,嗦,”语意重复,可改成“那个头戴着高帽,长满络腮胡子的人”。
故答案为:A
【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最后根据上下疏通句子。
7.【答案】D
【解析】A.“峨冠”名词作动词,戴着高高的帽子; B.“石青”名词做状语,用石青;C.“椎髻”名词作动词,梳着椎形发髻。D意为:,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的,各有各的神情姿态。无词类活用。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项“ 后者记叙了王叔远送给作者的一只核舟。 ”有误, 《核舟记》的主要内容是对“核舟”这一工艺品的介绍。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9.【答案】mǐn;yí;jī;shǔ;ruò;sǎn;guān;rán;jì;zhuàn;zhě;qū
【解析】本题考查字音的识记。“奇”是多音字,此处读做“ jī ”;“ 糝之 ”读作“ sǎn ”,不要误读为“sá”;“冠”读作“ guān ”;
故答案为:1、mǐn2、yí3、jī4、shǔ5、ruò6、sǎn7、guān8、rán9、jì10、zhuàn11、zhě12、qū
【点评】本题考查重点词注音。 对于课文中出现的一些重点词要准确辨别读音,并能结合语境使用恰当。此题关键是平时的积累,积累生字词的读音书写。
10.【答案】(1)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洢;明
(2)记叙;议论;抒情
【解析】文学常识关键在平时积累,文学常识正误的判断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本题抓住文字信息根据知识积累判断作品,了解作品有关知识和内容作答即可。
故答案为:(1)张潮;虞初新志;魏学洢;明
(2)记叙;议论;抒情
【点评】(1)本题考查识记文学常识。解答此类题时要求学生在平时学习中,对文学常识特别是重点的作家作品,要准确识记,并能灵活运用。
(2)本题考查学生对文学常识识记能力。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一册课本学完就可把文学常识整理归类,以便于记忆。每部名著的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都要熟知。学生要在平时勤于背诵,加强积累整理。
11.【答案】(1)顺着、就着
(2)模拟
(3)赠
(4)零数、余数
(5)说话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
①句意为: 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 。
②句意为: 没有一件不是根据木头原来的样子,雕刻成各种形状 。
③句意为: 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
④句意为: 核舟的船头到船尾大约长八分多一点 。
⑤句意为: 好像在说些什么。
故答案为:⑴ 顺着、就着 ⑵ 模拟 ⑶ 赠 ⑷ 零数、余数 ⑸ 说话
【点评】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12.【答案】(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东坡乘船游览赤壁。
(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4)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嘻,这技艺也真神奇啊!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翻译文句是文言文阅读必考题型之一。翻译文句,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文句时要做到字字落实,要特别注意对关键词语的把握,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本题中的句子均为课文中的重要句子,在学习的时候要注意准确理解。结合所学知识,本题的答案分别为:(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2)(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东坡乘船游览赤壁。(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4)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5)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6)嘻,这技艺也真神奇啊!
故答案为:(1)全都是就着(材料原来的)样子刻成(各种事物的)形象。
(2)(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刻成的船,刻的是苏东坡乘船游览赤壁。
(3)中间高起而宽敞的(部分)是船舱,(刻着)用箬竹叶做的船篷覆盖着它。
(4)他们的互相靠近的两膝,各自隐藏在手卷下边的衣褶里。
(5)那人眼睛正视着茶炉,神色平静,好像在听茶水烧开了没有的样子。
(6)嘻,这技艺也真神奇啊!
【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翻译文言句子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以及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等特殊句式的翻译。
13.【答案】(1)秉承工匠精神,铸造中国品牌。
(2)35年来,您坚守了自己的梦想,唱响了时代的敬业之歌,谱写了人生完美的篇章!向您致敬,可爱的航空手艺人!
【解析】 (1)先观察图画,左边是一个刻着“中国品牌”的大石碑,右边是一个工匠在打造这个石碑,并有“工匠精神”四个小字表现他此时的心理活动。可见漫画寓意为:打造中国品牌靠的是工匠精神。据此可拟写宣传语如:秉承工匠精神,打造中国品牌。
(2)就材料中的胡双钱事例,对他的这种“工匠精神”表示赞美,并用上一种修辞即可。如:您坚守了35年梦想,用“工匠精神”唱响了敬业之歌,谱写了人生优美的篇章!你是我学习的榜样,我要为你点个赞!
故答案为:(1)秉承工匠精神,铸造中国品牌。
(2)35年来,您坚守了自己的梦想,唱响了时代的敬业之歌,谱写了人生完美的篇章!向您致敬,可爱的航空手艺人!
【点评】(1)本题考查漫画的理解与宣传语的拟写。写宣传标语应注意:①内容具体,指问明确。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希望别人做什么,不做什么,表述必须具体明确。②语言简洁,朗朗上口。标语是面向大众的,太长不容易记住,一定要做到语言简洁,还应该适当运用修辞,力求语句生动活泼,易记易诵。③构思新颖,富有创意。标语是用创意来说话的,要用艺术的手法把话说到人的心上。④语气亲切温馨,充满人文关怀。好的标语都尽可能用“美”和“善”进行人格诱导,激起人们的崇高情感。
(2)本题考查观点的表达。解答时要结合不同内容进行分析,重点理解,准确把握。
【答案】14.赠;弯曲;背(着);靠着
15.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16.①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似的。②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17.这两件微雕作品共同具有的妙处有:体型虽小,表现的事物却很多;都紧扣某一个典故,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情境;人物和其他事物,栩栩如生,生动传神。
【解析】【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实词意义。翻译文言实词的意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的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同时还应结合具体的语境做出准确的判断。考题涉及的词语都来源于教材中所选的课文,这要求学生应加强对教材所选入的文言文诵读与掌握,解答根据所学过的课文,根据上下文做出判断。
⑵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给语句断句时,首先要理解句子的意思,在弄清句子的成分。一般来说,主谓之间,谓语和宾语、补语之间应该有停顿;同时注意题干的要求,需要断几处。
⑶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文言文中重要句子翻译的关键是一定要回到原文的语境中,根据上下文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同时对语句中的重要实词、虚词做到准确的翻译。并按照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的调整,达到符合现代汉语的用词造句的标准。
⑷本题考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在通晓全文大意的基础,找出相关的语句做出具体的分析即可。
【参考译文】(乙)我最小的弟弟得到了一枚桃核坠子,它长五分左右,横宽四分。整个桃核正面和背面全是山。
在山的低洼处插出一座城来,城墙上的垛子分明,可以数出数目,城顶有高楼,楼门大开。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靠近山脚有一座寺院,隐蔽着三棵古老的松树。松树下面开了两扇门,可以打开和闭合。门里面有一个和尚,侧着耳朵专心致志地听着外面的声音;门半掩着,好像是等着谁应声开门;把门大开,好像在请谁进去的样子——(以上两种情况)反复揣测没有不合适的。松树东面来了一个和尚,背着佛经跌跌撞撞地前行,好像是刚参加完佛教活动晚归的人。对面的树林里有一个小和尚,好像听到了脚步声急急忙忙地上前。
桃核旁边露出七级佛塔,距离河滩有半分远。靠近河滩系着一条小船。在篷窗短船之间,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打瞌睡,样子好像渐渐睡着了。船尾有一个小童,抱着炉在吹火,大概是烧水给客人泡茶喝。船靠岸的地方正对着寺院的背面,高处的土山上有敲钟的阁楼蹲在那里。敲钟的人神色飞扬,怡然自得,是睡足了慢慢起身才这样的。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几点星星。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整个桃坠的创意取自于古诗“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的句子。
14.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翻译。①句意为:他曾经送给我一个用桃核雕刻成的小船。
②句意为: 曲着右臂支撑在船板上
③ 句意为: (和尚)背着佛经匆忙地前行。
④ 句意为:有一个船客靠着茶几在休憩,样子好像快要睡醒了。
故答案为:
1、赠
2、弯曲
3、背(着)
4、靠着
1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这句话的意思为: 山顶月亮昏暗呈半圆形,夹杂着稀疏的星星有几点。山下面则是波纹涨起来了,显示出大潮要来的征兆。
故答案为: 山顶月晦半规/杂疏星数点/下则波纹涨起/作潮来候。
1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句中重要的词语为: 罔,无,没有。因,就着。象,模仿,这里指雕刻。各,各自。具,具有。情态,神态。 雉,城墙垛子。
故答案为: ①鲁直左手拿着卷的左端,右手指着手卷,好像在说些什么似的。②其中有人,像是打更的更夫,拿着鼓槌,好像不能忍受这寒冷的天气一样。
17.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 甲文详细介绍核舟所表现的苏东坡赤壁泛舟的故事和意境, 令人既佩服王叔远雕刻之神,又赞赏魏学湘观察之细。桃坠形体之小与雕刻人、物、景、人事之多形成强烈对比,突出“奇巧”。 乙文介绍的是一枚桃坠,文章描写了一个“长五分许,横广四分”的桃核.上雕刻的人、物、风景,说明桃坠体积之小,体现了核桃刻工艺的传神、精细和复杂,以及工匠高超的刻技。
故答案为: 这两件微雕作品共同具有的妙处有:体型虽小,表现的事物却很多;都紧扣某一个典故,具体而形象地再现故事情境;人物和其他事物,栩栩如生,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