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文档属性

名称 22《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案
格式 docx
文件大小 14.8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7 10:31:58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统编小学语文教科书 四年级上册 第七单元]
22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教学目标】
1.认识“崛、范”等9个生字,会写“肃、晰”等11个字,会写“严肃、清晰”等15个词语。
2.能归纳课文讲述的三件事,并连起来说清楚课文的主要内容。
3.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单而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4.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和理由,并写下来。
教学重难点
1.能查找资料加深对课文内容单而理解,说出周恩来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博大胸怀和远大志向。
2.思考自己读书的目的和理由,并写下来。
【教学流程】
1.“倔”字导入,剖析课题
师:今天学的题目,念——
生:(齐)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题目很长,这给字念——
生:“崛”。
师(画图):崛,原本是指山从平地上高出来、凸出来,这个意思就叫——
生:“崛起”。
师:这里是指中华从世界上怎么样?
生:是指中国从世界上站起来。
师:好,站起来。
生:中国要在世界上变得更强大。
师:强起来。
生:中国人民的生活更加富裕了。
师:富起来。
生:中国人民的生活更繁荣昌盛。
师:繁荣昌盛。
师小结:中华之崛起就是中国从世界上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繁荣昌盛的意思。明白了吗?这个意思念——
生:中华之崛起。
师:重音落在后面两个字。
生:中华之崛起。
师:读书就是为了中国从世界上站起来,强起来,富起来。
2.分组交流预习中对字词所作的注释。
师:这篇课文比较长,还有很多生字词语。下面有一个注释。
生:奉天。
师:就是奉天就是指今天的辽宁省沈阳市。这叫注解,或是注释。同学们,课文中还有哪些不懂的词,做了注解,我们来交流一下。(师对着一个生)你要说请大家看第几自然段,跟我读,哪个词,然后你说说它的意思。好吗?
生:请大家看第4自然段,跟我读:光耀门楣。
生齐读:光耀门楣。
生:光耀门楣的意思就是:做出了让家门都很荣耀的事情。
师:注意这个“楣”左边是木字旁,右边是“眉毛”的“眉”,门上面的横梁就叫“门楣”。门还有下面一个横梁叫——
生:门槛。
师:“光耀门楣”就是“为了自己的家族很荣耀”,所以又有一个词叫“光宗耀祖”。谁再来?
生:请大家看第14自然段,跟我读:沉郁。意思是低沉郁闷。
师:他解释词是把词拆开,意思是“低沉忧郁”,不是“郁闷”。画下来这个词。
生:请大家看第12自然段,跟我读:疑惑不解。意思是怀疑困惑,不能说明白的事。
师(板书):这个词很重要,和我一起来写。“疑”左上面“匕首”的“匕”,下面是“矢”。“惑”上面是“或”,下面是“心”。这个词是“很疑惑,不理解”,但这个词在课文中仅仅理解字面意思还不够。(指名站起来)这时候,周恩来对哪一句话疑惑不解?
生:他对伯父告诉他的一句话。(读第11段)
师:哪些不懂呢?
生:有些地方被外国人占据了。
师:是的,中国人的地方怎么被外国人占据了。“占据”,画下来,下面打个问号。
生继续读:不要随便去玩。
师:中国人的地方不能去玩了,“玩”打个问号。
生继续读:有事也要绕着走。
生:中国的地方,为什么要绕着走?
师:画出来“绕”。
生继续读:免得惹出麻烦没有地方说理。
生:中国的地方是很讲道理的啊?
师:怎么会没有理啊?“理”打个问号。
师小结:这个词叫“疑惑不解”。这是联系了上文,再看看下文。周恩来还对哪一句话疑惑不解?
生:中华不振。
师(板书):中华不振。
师指着“振”:这个字,你理解吗?
生:中华不富裕了。
师:很贫穷,还有呢?
生:没有实力。
师:理解的非常好。还有补充吗?
生:中华不讲道理。
师:不,不是中国人不讲道理。
生:外国人不讲道理。
师:他们想干什么就干什么,这叫“中华不振”。
师:还有补充吗?
生:中华没有振作起来。
师:这给字面的意思,我们再来想想看,当时中国一个什么样的社会?
生:中国不旺盛。
师:旺盛?哪个旺盛?强盛。
生:中华的力量不够大,被外国人给占据了。
师:这个词意思很深。(对着提问题的孩子)谢谢你哦!联系上文,联系下文,都有两个疑惑不解的问题。是不是?好,下面还有哪些词?
生:请大家看第3自然段,跟我读:明理。明理就是知道的东西或道理。
师:明理就是明白事情或道理。还有吗?我看你们的书很干净,课前预习时,有些不理解的词一定要画下来,在下面做一个注解。好,老师提一个词好吗?看看这个词你们理解吗?
师(板书):为之一振。
生读。
师:我听到“为”的两个音,一个读二声,一个读四声。
生读:魏校长听了为之一振!
师:他听了哪句话?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听了这句话,他被这句话怎么样了?
生:被这句话震撼到了。
师:被这句话怎么样了?
生:震住了。
师:被这句话怎么样了?震惊了。写下来。再读读后面。
生:他怎么也没想到。
师:这就是他感到很吃惊,很惊讶。再往下读。
生:一个十二三岁的孩子,竟然有如此的抱负和胸怀。
师:哪个词也说明他震撼了?
生:竟然,如此。
师:画下来,再往下读。
生:他睁大眼睛又追问了一句:“你再说一遍,为什么而读书?”
师:从哪里能看出他很震撼、很吃惊的?
生:从“为什么”。
师:再看。
生:睁大眼睛,追问。
师:这些都说明,魏校长已经被震撼了!(板书:震撼)你再读读这几句。
生读。
师:嗯,这叫“为之一振”。小朋友们,这段话很重要,你们再读两遍。
指名读.
师:很好,这个“之”就是指——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这句话为什么会让他为之一振呢?为什么其他同学的回答没有让他为之一振?有的同学怎么回答的?
生读。
师:一般人读书有的是为自己(板书),有的是为——
生:家族。
师:周恩来是——
生: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师板书:你看看,他的抱负,也就是他的理想。加一个词,怎样的抱负?
生:远大。
师:写下李。不但是远大,还是崇高。此时周恩来心里装的是——
生:国家。
师:周恩来的胸怀是——加一个词
生:广阔的。
师:宽广的,写下来。还有呢?博大的。同学们要注意积累。读这个词:为之一振。
生齐读。
师小结:他有怎样的抱负?怎样的胸怀?一个十二三岁的少年,已经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了。这样我们就理解了“为之一振”这个词了。
师:同学们,课文中的字和词,我们要在预习中把它画下来,要在页脚处注解。我看到很多小朋友都还没有注解,注解了几个词。注解有几种?
生:联系上下文。
生:联系生活实际。
师:比如这里哪个词联系生活实际注解的?
生:中华之崛起。
师:那不是。光耀门楣。还有呢?
生:有时候还可以联系插图。
生:找近义词。
师:还有最重要的查字典,查资料。比如这里理解哪个词要查资料?
2.延读:“中华不振”的社会状况是怎样的
生:中华不振。
师:你们课前查了吗?
生:中华的力量不够大。
师:这不是查资料,就是周恩来生活的社会是什么样的。
生:当时很多国家来我们这里圈一块地,就说是他自己的,什么英租界,法租界。
师:刚才我们学了《梅兰芳蓄须》,里面有个词叫——
生:租界。
师:租界里,外国人蛮横霸道。更可气的是,他们在有的房子前挂了一块牌子“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啥意思?
生:就是中国人和狗都不能进去,把中国人比在一起了。
4.师:你看,就是这样国家很贫穷很落后,在我们中国自己这块土地上,处处受到欺辱。课文中有一件事,你读完了就知道什么是“中华不振”。
指名读第16自然段,师随机正音:惩处,处标音。
师:这里有一个词能理解吗?“肇事”。
生:引起事故。
师:是的,这里有什么事?
生:轧死了一个人的丈夫。
师:不是丈夫,是亲人。来,这件事,请你们快速读一读。
生齐读第16自然段。
师:哪里看出来中国人受到苦难?
生:谁知中国的巡警不但不惩处肇事的外国人,反而训斥她。
师:照理中国的巡警应该惩处外国人,却没得到帮助。再看边上的人怎么样?
生:围观的中国人都紧握着拳头,劝慰这个不幸的女人。
师总结:这就是中华不振的例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