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质膜的结构与功能 第1课时 授课课件(20张PPT)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

文档属性

名称 2.1质膜的结构与功能 第1课时 授课课件(20张PPT)高中生物学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4.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27 11:51:15

图片预览

文档简介

(共20张PPT)
第2章 第一节
一、质膜的结构与功能
(第1课时)
显微镜下血涂片和红墨水涂片
指尖血涂片(30x40)
红墨水涂片(30x40)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
一、质膜结构的探索
(1)1895年奥弗顿在研究各种未受精的卵细胞的透性时,发现脂溶性物质容易透过细胞膜,不溶于脂类的物质透过细胞膜就十分困难。这表明细胞膜的主要成分中有 :_____________
(2)科学家发现细胞膜可被蛋白酶水解,该事实说明细胞膜物质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
脂类(脂质)
蛋白质
(3)1925年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提取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膜的脂,将它在空气-水界面上展开时,这个单层分子的面积相当于原来细胞表面积的两倍。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细胞膜由两层磷脂分子组成
(4)达尼埃利和达尔森于1935 年提出了“蛋白质-脂类-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认为质膜由双层脂类分子及其内外表面附着的球蛋白质构成的。
(5)罗伯逊于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厚约7.5nm。这就是所谓的“单位膜”模型。它由厚约3.5nm的双层脂分子和内外表面各厚约2nm的蛋白质构成。该模型把膜看成是静止的,膜两侧蛋白质结构是不对称的。
(6)细胞膜冷冻蚀刻实验发现:断裂面上有颗粒物(蛋白质)
(7)1970年,科学家用不同荧光染料标记的抗体,分别与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膜上的一种抗原相结合,使它们分别产生绿色和红色荧光。将这两种细胞融合成一个细胞时,开始时一半呈绿色,另一半呈红色,但在37℃保温40分钟后,在融合细胞上两种颜色的荧光点就均匀分布。这个实验直接说明:__________________;由此较好地解释细胞膜结构上的_______性。
膜蛋白质是可以运动的
流动
(8)磷脂分子的运动性
根据以上研究,请你推断,并画出细胞膜的结构图
A
A
E
E
B
D
C
D
表面蛋白
嵌入蛋白
磷脂
双分
子层
(9)1972年,辛格和尼克尔森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二、质膜流动性的意义
02
01
本节小结
质膜流动性的意义
质膜结构发现的历史
主 编 乔文军 毕诗秀 王梦奇 乔萌萌
脚本统筹 乔文军 毕诗秀 赵晓刚 乔萌萌 王梦奇 
配 音 赵晓刚
责任编辑 乔萌萌 王梦奇 
美术编辑 王 蕊
技术制作 赵晓刚
项目统筹 林 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