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北京的春节【备课综合】(四份打包)

文档属性

名称 1 北京的春节【备课综合】(四份打包)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23.5M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统编版
科目 语文
更新时间 2022-12-27 16:15:30

内容文字预览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
本单元以“民风民俗”为主题,编排了《北京的春节》《腊八粥》《古诗三首》《藏戏》四篇课文。这些课文体裁和题材不同,但都充满了浓郁的民俗风情,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能让学生充分体会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中华传统习俗中蕴含的人情美、文化美,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化的热爱。《北京的春节》让我们了解了老北京人民过春节时的风俗习惯;《腊八粥》向我们展示了人们腊月初八吃腊八粥时的情形;《古诗三首》描写了古代人们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表达了诗人独特的思想情感;《藏戏》为我们介绍了藏文化的活化石——藏戏这一独特的艺术样式。
单元语文要素在课时中的梯度序列
内容 课时 教学目标
北京的春节 2 1.会写34个字,会写38个词语。 2.能分清课文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及其效果,体 会详写主要内容的好处。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古诗。 4.体会课文不同的语言风格,感受丰富的民俗文化。
腊八粥 2
古诗三首 3
藏戏 1
口语交际 1 能根据场合、对象等,稍作准备,作即兴发言。
习作 2 1.能介绍一种风俗或写自己参加一次风俗活动的经历。 2.能根据表达的需要,抓住重点来写。
语文园地 2 1.总结交流分清课文主次的意义以及如何根据表达的需要安排 详略。 2.体会语言表达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3.了解不同习俗的寓意。 4.认识并临摹行书,逐渐提高自己的书写速度。 5.朗读并背诵《长歌行》。
1 北京的春节
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3.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4.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合作填表 理清脉络 品词析句 诵读感悟 创设情境 感悟生活 多媒体课件;学生完成课前预学单;搜集关于春节及春节习俗的图片。 2课时
第1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会写“蒜、醋”等15个字,会写“热情、自傲”等20个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3.分清内容的主次,了解课文的详略安排。 板块一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师:“锣鼓喧天辞旧岁,爆竹动地迎新春。”(课件出示喜迎新春的图片)一到春节,大街小巷就变得热闹非凡,家家户户都是喜气洋洋。这是我们中国人心中最隆重的节日,相信大家对它再熟悉不过了。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自己和家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生:我喜欢过春节。过春节时全家人会一起吃团圆饭,一起守岁。 生:我也喜欢过春节。过春节时,我会和爸爸妈妈一起贴“福”字、贴对联;我还会给爷爷奶奶拜年,爷爷奶奶会给我过年红包…… 师:这是咱们这里的春节习俗。其实,不同地方的春节习俗不尽相同,就像本单元篇章页上说的那样——(课件出示本单元篇章页) 生: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师:没错。不同时代、不同地区都有自己特有的民风民俗。我们继续看本单元的篇章页,你们还发现了什么信息? 生:我发现了学习文章的方法: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生:我发现了写作文的方法: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师:(将本单元“语文要素”和“习作要求”标红)让我们带着找到的语文要素,跟随作家老舍,走进北京,过一个京味儿十足的春节吧!(板书课题“北京的春节”,生齐读课文题目。) 师:读完课题后,你们想知道些什么呢? 生:我想知道北京人是怎样过春节的。 生:我想知道北京人过春节有哪些有特色的习俗。 师:同学们真会提问题!那对于老舍,谁能向我们简单介绍一下?请大家看课前预学单第5题。(出示课前预学单第5题,指生汇报。) 师:同学们整理得很好嘛,老师也搜集了一些资料,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预设答案,生齐读。) 5.搜集有关作家老舍的资料。(可以粘贴)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沟》《茶馆》等。他的语言最大的特点是:俗白浅显,富于变化,京味儿十足。
板块二 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师: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读完课题后的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 音,读通句子,在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记号。(生:读课文) 师:课文读完了,本课的词语你会读了吗?(出示课前预学单第1题,指 名读。)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认读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大蒜 白醋 饺子 摆摊儿 搅拌 眨眼 通宵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轿车 骆驼 恰好 热情 自傲 鞭炮 间断 截然 一律 彩绘 分外 白云观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师:读得不错。“饺子”的“子”是轻声,应读得轻而短;眨眼的“眨”是翘舌 音,记住以后别读错了;多音字“分外、间断、白云观”读得很准;大蒜的“蒜”、白醋的“醋”都是平舌音,读得也很准。我们再一起来读读这几个词 语。(生:读词语) 师:大家读得非常好。现在我们来检查一下课前预学单中的第3题,看看大家做得对不对。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D ) A.腊八蒜(suàn) 间断(jiān)     B.分外(fēn) 白醋(chù) C.白云观(ɡuān) 万象更新(ɡēnɡ) D.眨眼(zhǎ) 截然(jié) 师:大家再来看看本课要求会写的字,有哪些字在书写时需要特别注意呢?(课件出示本课会写字表)请大家把课前预学单第2题拿出来,说一说。 生:“醋”左边是“酉”,不要少写一横。 师:(学生说完,教师范写。)“醋”是左右结构,左右两边相等,左边低右边高。 生:“摊”左边是一个提手旁,右边是一个“难”字。 师:(学生说完,教师范写。)“摊”要注意中间的“又”写得窄而短,左右疏密均匀。 生:“燃”是左右结构,不是上下结构。 师:(学生说完,教师范写。)“燃”是一个形声字,左形右声,左边的“火”比右边的“然”略短。现在,我们就来写一写这几个易错字吧,看谁写得又快又好。(出示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生:练写。) 师:学完生字,我们再来读一读课文,请同学们标出自然段序号,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生:读课文,圈画标记。) 师:现在请同桌之间互相检查一下课前预学单中的第4题,做错的及时改正。(出示题目及答案,同桌之间互相检查练习。) 4.连一连。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悬灯结彩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截然不同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象更新 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万不得已 师:快速默读课文,思考:老北京的春节从整体上给人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生:热闹,喜庆。 生:时间跨度大。 板块三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师:这么热闹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的呢?请同学们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写在第1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的表中。大家在填写的时候要注意,文中有些隐含的时间需要大家动动脑筋才能发现哟!(出示课中导学单活动一,下面环节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答案。) 活动二: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时间人们的风俗活动详写打“√”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糖√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除夕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正月初六铺户开张、放鞭炮元宵节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师:填好了吗?从这些表示时间的词语中可以看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北京的春节的? 生: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板书:时间顺序) 师:那么谁来说一说北京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那天人们有哪些风俗活动? 生:是从腊八这天开始的,这一天人们会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师:找得特别准!就这样,抓住关键词句,找到人们的风俗活动,就能很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现在,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提取有关信息,接着完成这张表格的第2栏。(生:默读课文,填表。) 师:同学们填完了吧,现在请大家来分享一下你们填好的表格。为了给更多同学展示的机会,每个同学说两个时间点及对应的风俗活动。下面大家一起来交流一下,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生:从腊月初九起到小年前,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腊月二十三,人们会祭灶王、吃糖。 生:过了二十三到除夕前,人们会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除夕这天,人们会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 生:正月初一会拜年、逛庙会;正月初六店铺开张、放鞭炮。 生:元宵节会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正月十九春节结束。 (学生一边说,教师一边出示对应题空的答案。)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现在,大家可以对照老师的PPT,把自己填写的内容修改下。(生:修改自己填写的表格) 师:同学们,老舍先生:用近2000字描写了北京41天的春节,实属不易!那作者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请同学们在表格中把详写的部分打“√”。(生:填表) 师:谁已经填写完了?谁来说一说哪几天是详写?哪几天是略写? 生: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正月初一、元宵节这几天是详写,其他时间是略写。 师:回答得非常好。大家是这样标注的吗?标注错误的请订正你们的答案。 师:这节课我们通过朗读和小组合作交流,了解了北京春节丰富多彩的风俗活动,也初步了解了课文的写作顺序。希望大家课后再好好地朗读课文,并把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下节课,我们将深入了解北京春节那浓浓的“年味儿”,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开课时,我引导学生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2.边读边思,整体感知。这篇课文篇幅较长,又是一篇散文,运用表格的形式导读,便于理清文章脉络。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3.由扶到放,合作学习。这节课我重点指导了腊八这天人们的风俗活动,让学生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自主完成相应的表格内容。整个教学过程既体现了学法指导,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谈话切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家里过春节的情景,唤起学生对春节热闹、喜庆气氛的回忆,调动学生积极的情绪状态,引 发学生的共鸣,使学生对文本产生: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 让学生通过阅读初步感知课文的主要内容,并清除学习上的障碍,包括字、词、句等,以便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同时,培养学生边读边想、读书动笔的习惯。 设计意图 以表格的形式把春节的时间和风俗活动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的眼前,学生自然会发现课文的写作顺序,这样有利于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解决问题与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2课时
课型:新授 执行时间: 月 日 执教:
1.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把握详略安排及其效果,学习作者抓住有特色的民俗活动进行细致描写的方法。 2.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感受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 3.联系生活实际和阅读体验,感受不同时代、不同地域的春节习俗。 板块一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通过抓关键词语的方法,梳理了文章脉络。回顾一下: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生:我知道作者是按照时间顺序来介绍老北京人过春节的风俗活动的。其中作者详写了腊八、腊月二十三、除夕、初一及元宵节这五个重要的日子,其他时间是略写。 师:说得很好!这节课,我们将继续走进北京的春节,感受北京春节的习俗和它所具有的独特魅力,体会作者的写作方法。 板块二 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师: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在详写的五个日子里,你最喜欢哪一个?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儿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生:批注,师:巡视指导。) 师:写完后,可以在小组内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交流自己的感受。(生:小组内交流) 1.读第1~2自然段,交流“腊八”部分。 师:下面我们按照时间顺序来交流一下吧!请大家完成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一。(出示学习单,生:自由做题。) 活动一:直奔主题,感知写法。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作者写“腊八”时,重点写了两个习俗活动: 熬腊八粥 和 泡腊八蒜 。 2.第1自然段写了__制作腊八粥的食材__,第2自然段写了__腊八蒜的制作过程、颜色和味道__。 师:大家都做完了吧?我们先来看第1自然段,从三个“各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通过三个“各种”,我感受到了腊八粥食材的多样。 师:难怪作者说腊八粥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那你从“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中又体会到了什么? 生: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食材之丰富。 师:同学们很会思考!那我们再来看第2自然段。“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课件出示腊八蒜的图片)说说你的感受。 生:作者写出了腊八蒜如同翡翠的颜色,还有酸辣的味道。 师:多么美味的腊八粥和腊八蒜!请女生:一起读一读。(女生:读第1~2自然段) 师:我们回顾一下,作者在描写腊八风俗时,抓住了哪些重点?是如何写出特点的? 生:作者重点写了腊八这天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写出了腊八粥食材种类多,腊八蒜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的特点。 师:这样写突出了腊八节的风俗特点,让人印象深刻。(出示答案,生订正。) 2.交流“腊月二十三”部分。 师:有的同学很喜欢带有神话色彩的腊月二十三,老师也喜欢这一天。那这一天有什么习俗和独特景象呢?我们按照刚才总结的方法,继续交流。 生:“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这句话写出了小年前街上卖糖的人多和糖的形状特点。 生:“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这两句写了祭灶王的习俗以及习俗的来历,很有意思。 生:作者还写了现在吃糖的目的。 师:作者抓住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的习俗,重点写了街上卖糖的景象、吃糖习俗的来历,使得风俗特点更加突出。同学们想象一下腊月二十三这天热闹的景象,一起来读一读第6自然段。(生读) 3.交流“除夕”部分。 师:忙碌着、盼望着,除夕终于到来了。这一天“年味儿”体现在哪里?我们继续交流。 生:人们会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写出了除夕的热闹,体现了“年味儿”。 师:从哪些词语中能体会到“热闹”呢? 生:我从“家家赶做”“到处”“哪一家都”“日夜不绝”等词语中体会到了除夕这一天的热闹。 生:我从“除非”“万不得已”“必定”“除了……都……”等词语中感受到了人们对除夕的重视,体会到了除夕的热闹。 师:除夕是一家团圆、热闹的日子,说说除夕这天你们家会做什么。 生:除夕这天我家会一起吃团圆饭、看春节联欢晚会。 生:除夕这天饭桌上的鱼是不让吃的,它寓意着年年有余(鱼)。 生:除夕这天大家会在群里抢红包,晚上12点还会放鞭炮。 师:浓浓的亲情、热闹的除夕让人难以忘怀。一起来读一读第8自然段。(生:读) 师:下面让我们通过对比阅读,来了解不同地域、不同作家笔下的春节习俗有何不同吧!(出示学习单,生:自主做题。) 活动二:对比阅读,体会写法。一起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节选),与老舍先生:的《北京的春节》进行比较,思考:同样是写除夕,二者有什么不同? 师:同学们填写完了吗?谁来分享一下找到的不同点? 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现的是全景图,抓住春节各个时间段里人们的主要活动进行描绘;而“阅读链接”中,斯妤由回忆外婆入手,重点写了一家人过除夕的情景,其中细致描写了准备过程和围炉的情景。 师:你发现了两位作家在写法和写作内容上的不同。还有谁能来补充一下,两位作家在语言特色上有何不同呢? 生:老舍先生用的是第三人称,语言简洁明快,京味儿十足;斯妤用的是第一人称,语言朴素细腻。 师:很好。那么,读了两位作家的作品,你们有什么感受呢? 生:不同地域的春节有着不同的习俗。 师:没错。这就是“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4.交流“正月初一”部分。 师:辞旧迎新,迎来了新的一年。除夕是热闹的,但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这一天“年味儿”又体现在哪里呢?我们继续交流。(课件出示课文第9~10自然段) 生: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商铺关门,人们休息了。 生:还写出了初一这天男人们、女人们、小贩们、孩子们的各种活动,从中感受到初一的悠闲、快乐与浓浓的“年味儿”。 师:作者正是写出了人们不同的活动,让我们感受到初一的热闹、美好。下面我们来分角色朗读,体会一下。第10自然段第一句“男人们……”一人读,第二句“女人们……”一人读,第三、四句“小贩们……”一人读,第五、六句齐读,第七句“孩子们……”一人读,第八、九句齐读。(合作读第10自然段) 5.交流“元宵节”部分。 师:正月初一过完了,同学们可别挪开脚步,更精彩的还在后面——元宵节,这一天可是春节的又一个高潮。我们继续交流。 生:“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我从“处处”“整条大街”“几百盏”体会出灯的数量多,从5个“有的”体会出灯的种类多。 师:“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句话中,将“一律”“清一色”“通通”替换为“都”,好吗?为什么? 生:不好,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避免了重复,使语言更丰富。 师:说得很好,现在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描写花灯的句子。(生:读句子) 板块三 整体阅读,体会写法 师:我们一起回顾一下老北京春节的五个高潮,完成下面的课中导学单。 活动三:回顾老北京春节的五个高潮,看看每个高潮分别侧重写什么风俗活动,说说你家过春节时有什么活动。 时间重点写的风俗活动我家的活动腊八熬腊八粥、泡腊八蒜煮不同风味的腊八粥腊月二十三祭灶王、吃糖早起吃小年饭除夕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放烟花、春雷正月初一拜年、逛庙会走外婆家元宵节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舞龙
生:我家过腊八的时候也吃腊八粥,我奶奶煮的腊八粥跟老北京的腊八粥有些不同,是用糯米、赤豆、红枣、桂圆、莲子、花生:、白果、松子、胡萝卜等熬制而成的。我们腊月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爸爸妈妈凌晨就要起来准备丰盛的小年饭,早上五六点开饭,这是一年中最早的一顿饭。 生:除夕是我最喜欢的日子,除了吃丰盛的年夜饭,我们还会燃放各种各样的烟花,好玩极了。 生:正月初一在我们那里是去外婆家拜年的日子,家家户户先走外婆家,其他亲戚排在后面。元宵节流行舞龙,舞龙的队伍敲锣打鼓挨家挨户送祝福,家家户户放鞭炮,热闹极了。 师:同学们补充得真好,通过学习单的对比,大家有什么感受? 生:不同时代,不同地方,春节的风俗习惯也是不同的。 师: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春节的习俗也有所变化。但是,不管有着怎样的差别和变化,春节在中国人心中的地位始终没有改变,关于春节的文化传统也会不断地传承下去。请大家在小组内再交流一下各自知道的春节习俗吧。(生:小组内交流) 师:这五天的风俗活动很多,课文选取了哪些点?为什么各自侧重这些点来写呢? 生:腊八主要写的是饮食,腊月二十三过小年祭灶王,除夕热闹,正月初一写不同人群的活动,正月十五元宵节赏花灯。作者从不同的角度抓住了这几天不同的特点,展现了北京春节的不同风貌。 生:因为这些点是这几天最具代表性、最有年味儿的风俗活动。这样聚焦典型活动,能体现出浓郁的年味儿。 师:我们再来看看略写的部分,可以不写吗?你们觉得这样详略安排有什么好处? 生:略写部分不能不写,不写风俗活动就不完整。这样安排既能展现风俗全景,又能突出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师: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也要学会围绕中心来选材。如,能体现老北京习俗的几天重点写,其余可以略写。这样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板块四 感知作者“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师:大家都知道老舍先生是语言大师:,他的语言通俗易懂,“京味儿”十足,我们一起来体会一下。(出示第2课时课中导学单活动四)先自己读读。 师:你们知道“杂拌儿”是什么意思吗?联系前文找一找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杂拌儿”就是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 师:真会读书!那再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下“零七八碎儿”。 生:本文指杂拌儿之类的零食。 师:理解得很准确,那“玩意儿”肯定也难不倒大家。 生:“玩意儿”在文中指的是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师:老舍先生多用北京口语中的儿化音,使得文章充满了浓浓的“京味儿”,下面来听听老师是怎么读的。(教师范读,学生再读。) 师:结合第二句,说说你对“闲在”的理解。 生:“闲在”就是闲适自在的意思。 师:“闲在”是北京方言,读起来具有浓浓的“京味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生:读) 师:这些带有北京地方特色的语言被老舍先生:用到作品里,给作品增添了鲜活有趣、亲切自然的韵味,平易而不粗俗,精致而不雕琢。课后请大家再仔细读读文中带“京味儿”语言的句子,完成课末固学单。(生:做题,师:相机指导。) 读一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选一选。 1.“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C ) 2.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A ) 3.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B ) 4.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 D ) A.惯用北京口语的儿化音     B.方言词语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C.引用老北京俗语 D.刻画老北京人的生活细节 板块五 领悟写法,迁移运用 师:同学们,相信这篇课文已经在你们心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我们再来看看课文,看看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生: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生:有详有略地写,对春节中的高潮部分进行详细描写,其他部分则简略介绍。 生:抓住特色活动来写。 师:我们在今后的习作中也应该抓住重点,写出特点来。(板书: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 师:如果写端午节,你打算怎样安排详略呢? 活动五:如果写端午节,下面的材料中,你打算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在你打算详写的项目后面打“√”。 1.端午节的来历。(  ) 2.和妈妈上街买粽叶。(  ) 3.全家一起包粽子。( √ ) 4.一家人吃粽子。(  ) 5.观看赛龙舟。( √ ) 生:写端午节,我会重点写和家人一起包粽子的过程,对于其他活动则略写。 生:写端午节,我会重点写和爸爸一起回老家观看赛龙舟的活动,其余事情略写。 师: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习俗活动重点写,这样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你能将想写的节日习俗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来吗?(学生写,再交流。) 生:1.开篇点题。              2.端午节的来历。 3.和妈妈一起上街买包粽子的食材。 4.和家人一起包粽子。 5.点明中心。 师:北京的春节从腊八拉开序幕,到正月十九才宣告结束,历时一个多月,作者老舍却只用了几千字就将它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了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同学们要懂得运用刚才总结的写作方法来帮助自己写作哟! 1.直奔主题,感知写法。在复习导入后,我重点指导了腊八这天的写法,抓住重点词句朗读品悟。其余四个节日放手让学生自读自悟,充分把自主权交给学生,重难点突出,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地位和学生的主体地位。 2.对比阅读,体会写法。在学习完老舍先生:对除夕的描写,接着让学生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节选),通过对比阅读,体会二者在写法上的异同,了解不同地域、不同作家笔下的春节习俗差异。 设计意图 1.这一环节结合本单元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中体会课文的主要部分紧紧抓住重点习俗进行描写,使风俗特色得以突显。 2.“阅读链接”的内容以学生自读为主,引导学生通过对比阅读,了解不同地域、不同作家笔下春节习俗的不同。 设计意图 老舍的“京味儿”语言是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联系上下文来体会“京味儿”语言的特点。同时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语感,提升语文素养。 设计意图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上应该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与文本进行充分的对话,同时鼓励学生勇于思考。教师要组织和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总结方法。第二单元
北京的春节
课前预学单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认读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大蒜
白醋
饺子
摆摊儿
搅拌
眨眼
通宵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轿车
骆驼
恰好
热情
自傲
鞭炮
间断
截然
一律
彩绘
分外
白云观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2.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并把它们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每个字写两遍。
蒜蒜

醋醋
饺饺
摊摊
拌拌
眨眨
宵宵
燃燃
贩贩
彼彼
贺贺
轿轿
骆骆
驼驼
恰恰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D)
A.腊八蒜(suàn)
间断(jian)
B.分外(fen)
白醋(chù)
C.白云观(guan)
万象更新(geng)
D.眨眼(zhǎ)
截然(jie)
4.连一连。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悬灯结彩
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截然不同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象更新
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万不得已
5.搜集有关作家老舍的资料。(可以粘贴)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语言大师、人
作家名片
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话剧《龙须
沟》《茶馆》等。他的语言最大的特点是:俗白浅显,富于变化,京味
儿十足。
第1课时
课中导学单
活动一将下列易写错的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注意笔顺和笔画占位。
醋醋
摊摊
燃燃燃
活动二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时间
人们的风俗活动
详写打“V
腊八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V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
腊月二十三
祭灶王、吃糖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除夕
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
正月初一
拜年、逛庙会
正月初六
铺户开张、放鞭炮
元宵节
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
正月十九
春节结束
第2课时
课中导学单
活动一直奔主题,感知写法。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
自傲的表现一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千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
花生米、葡萄千、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
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作者写“腊八”时,重点写了两个习俗活动:熬腊八粥和泡腊八蒜。
2.第1自然段写了制作腊八粥的食材,第2自然段写了腊八蒜的制作过程、颜色和味道。第二单元
北京的春节
课前预学单
1.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认读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大蒜
白醋
饺子
摆摊儿
搅拌
眨眼
通宵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轿车
骆驼
恰好
热情
自傲
鞭炮
间断
截然
一律
彩绘
分外
白云观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2.观察本课要求会写的字,并把它们工整地写在下面的田字格中,每个字写两遍。
3.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腊八蒜(suàn)
间断(jian)
B.分外(fen)
白醋(chù)
C.白云观(guan)
万象更新(geng)
D.眨眼(zhǎ)
截然(jié)
4.连一连。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悬灯结彩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截然不同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万象更新
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万不得已
5.搜集有关作家老舍的资料。(可以粘贴)
作家名片
第1课时
课中导学单
活动将下列易写错的字工整地写在田字格中,注意笔顺和笔画占位。



活动二抓住表示时间的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时间
人们的风俗活动
详写打“V√”
第2课时
课中导学单
活动一直奔主题,感知写法。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
自傲的表现一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
花生米、葡萄千、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
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1.作者写“腊八”时,重点写了两个习俗活动:

2.第1自然段写了
,第2自然段写了
活动二对比阅读,体会写法。一起阅读“阅读链接”中斯妤的《除夕》(节选),与老舍先生的《北京
的春节》进行比较,思考:同样是写除夕,二者有什么不同?


《北京的春节》(老舍)
《除夕》(斯好)
写作
内容

写作
方法

语言
特色
活动回顾老北京春节的五个高潮,看看每个高潮分别侧重写什么风俗活动,说说你家过春节时
有什么活动。
时间
重点写的风俗活动
我家的活动
腊八
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一
元宵节
活动四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他们的第二件事是买爆竹,特
别是男孩子们。恐怕第三件事才是买玩意儿一一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零七八碎儿:
杂拌儿:
玩意儿:
闲在:(共29张PPT)
1 北京的春节
第1课时
第2课时
锣鼓喧天辞旧岁
爆竹动地迎新春
你们喜欢过春节吗?谁来说说你家是怎样过春节的?
春节
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第1课时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
语文要素
分清内容的主次,体会作者是如何详写主要部分的。
习作要求
习作时注意抓住重点,写出特点。
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人,现代小说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龙须沟》《茶馆》等。他的语言最大的特点是:俗白浅显、富于变化、京味儿十足。
读一读下面的词语,注意读准字音。不会认读的生字词圈出来多读几遍。
大蒜 白醋 饺子 摆摊儿 搅拌 眨眼 通宵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轿车 骆驼 恰好 热情 自傲 鞭炮 间断 截然 一律 彩绘 分外 白云观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大蒜 白醋 饺子 摆摊儿 搅拌 眨眼 通宵 燃放 小贩 彼此 贺年 轿车 骆驼 恰好 热情 自傲 鞭炮 间断 截然 一律 彩绘 分外 白云观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jiǎo zi
zhǎ
fèn
jiàn
ɡuàn
suàn

认读生字,整体感知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腊八蒜(suàn) 间断(jiān)
B.分外(fēn) 白醋(chù)
C.白云观(ɡuān) 万象更新(ɡēnɡ)
D.眨眼(zhǎ) 截然(jié)








D











轿



左右结构,左右两边相等,左低右高。
“又”窄而短,左右疏密均匀。
左形右声,“火”比“然”略短。
完成课前预习单第2题。
完成课中导学单第1课时“活动一”。
读课文,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将成语与对应的解释连一连。
实在没有办法;不得不这样。
悬灯结彩截然不同
万象更新
万不得已
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一新。
张挂彩灯、彩带等,形容场面喜庆、热闹。
事物之间界限分明,完全不一样。
这么热闹的春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又是什么时候结束的呢?请同学们圈出文中表示时间的词语,填写在学习单上。
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时间 人们的风俗活动 详写打“√”
腊八
腊月初九~腊月二十二
腊月二十三
腊月二十四~腊月二十九
除夕
正月初一
正月初六
元宵节
正月十九
按时间顺序写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所有人为过年作准备
祭灶王、吃糖
贴春联、扫房、预备年货
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
拜年、逛庙会
铺户开张、放鞭炮
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
春节结束





活动二:抓住时间词语,理清文章脉络。
课文是按照怎样的顺序写老北京人过春节的?哪几天写得详细?哪几天写得简略?
详写
腊八
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一
元宵节
除夕
时间顺序
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第2课时
默读全文,思考:老舍先生为我们展示了北京过春节热闹的画面,在详写的五个日子里,你最喜欢哪一个?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反复读一读,画出最能表现年味儿的句子,在旁边简单写下自己的感受。
研读赏析,感受年味
作者写“腊八”时,重点写了两个习俗活动:_________和__________。
第1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第2自然段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熬腊八粥
泡腊八蒜
制作腊八粥的食材
腊八蒜的制作过程、颜色和味道
活动一:直奔主题,感知写法。
读第1~2自然段,交流“腊八”部分。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在腊八那天,家家都熬腊八粥。这种特制的粥是祭祖祭神的,可是细一想,它倒是农业社会一种自傲的表现——这种粥是用各种米,各种豆,与各种干果(杏仁、核桃仁、瓜子、荔枝肉、桂圆肉、莲子、花生米、葡萄干、菱角米……)熬成的。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产品展览会。
腊八这天还要泡腊八蒜。把蒜瓣放到高醋里,封起来,为过年吃饺子用。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在北京,过年时,家家吃饺子。
三个“各种”,让我们感受到腊八粥食材的多样。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腊八粥的食料极其丰富。
比喻:写出了腊八蒜如同翡翠的视觉,还有酸辣的味觉。
回顾一下,作者在描写腊八风俗时,抓住了哪些重点,如何写出特点的?
作者重点描绘了腊八这天喝腊八粥、泡腊八蒜的习俗,抓住腊八粥食材种类多,腊八蒜色如翡翠、色味双美的特点。
这样写突出了腊八节的风俗特点,也写出了人们在这一天的喜悦心情。
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
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差不多就是过春节的“彩排”。在老年间,这天晚上家家祭灶王,从一擦黑儿,鞭炮就响起来,人们随着鞭炮声把灶王的纸像焚化,美其名曰送灶王上天。在前几天,街上就有好多卖麦芽糖与江米糖的,糖形或为长方块或为大小瓜形。按旧日的说法,用糖粘住灶王的嘴,他到了天上就不会向玉帝报告家中的坏事了。现在,还有卖糖的,但是只由大家享用,并不再粘灶王的嘴了。
①写出了街上卖糖的人多,糖的形状特点。
②写出了祭灶王的来历,很有意思。
③写出了现在吃糖的目的。
作者抓住腊月二十三“祭灶王”的习俗,重点写了街上卖糖的景象、吃糖习俗的来历,使得风俗特点更加突出。



交流“腊月二十三”部分。
除夕真热闹。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老少男女都穿起新衣,门外贴好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各色的年画,哪一家都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祭祖。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热闹
人们对除夕非常重视
除夕是一家团圆、热闹的日子,说说除夕这天,你们家会干什么?
交流“除夕”部分。
都是通过对春节的习俗的描写,表现了节日的温馨、喜庆和美好。
相同点
不同点
《北京的春节》(老舍)
写作内容
描写家家户户,男女老少,各种春节活动的全景。
刻画一家人除夕围炉的温馨场面。
写作方法
写的是大场面,一个整体。
写的是自己家的“热闹”,以局部反映整体。
1.语言简洁明快,京味儿十足;
2.第三人称。
1.语言朴素细腻;
2.第一人称。
《除夕》(斯妤)
语言特色
活动二:对比阅读,体会写法。
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除夕,街上挤满了人;初一,铺户都上着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交流“正月初一”部分。
悠闲与快乐
分角色朗读,体会初一的热闹与美好。
男人们在午前就出动,到亲戚家、朋友家去拜年。女人们在家中接待客人。城内城外有许多寺院开放,任人游览,小贩们在庙外摆摊儿,卖茶、食品和各种玩具。北城外的大钟寺、西城外的白云观、南城的火神庙(厂甸)是最有名的。可是,开庙最初的两三天,并不十分热闹,因为人们正忙着彼此贺年,无暇顾及。到了初五初六,庙会开始风光起来。孩子们特别热心去逛,为的是到城外看看野景,可以骑毛驴,还能买到那些新年特有的玩具。白云观外的广场上有赛轿车赛马的,在老年间,据说还有赛骆驼的。这些比赛并不为争谁第一谁第二,而是在观众面前表演骡马与骑者的美好姿态和娴熟技能。
交流“元宵节”部分。
元宵(汤圆)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除夕是热闹的,可是没有月光;元宵节呢,恰好是明月当空。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可是它还不够美;元宵节,处处悬灯结彩,整条大街像是办喜事,火炽而美丽。有名的老铺都要挂出几百盏灯来: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这在当年,也就是一种广告。灯一悬起,任何人都可以进到铺中参观,晚间灯中都点上蜡烛,观者就更多。这广告可不庸俗。干果店在灯节还要做一批杂拌儿生意,所以每每独出心裁,制成各样的冰灯,或用麦苗做成一两条碧绿的长龙,把顾客招来。
数量多
种类多
有的一律是玻璃的,有的清一色是牛角的,有的都是纱灯;有的通通彩绘《红楼梦》或《水浒传》故事,有的图案各式各样。
圈起来的词语替换为“都”,好吗?为什么?
不好,同一意思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避免了重复,语言更丰富。
时间 重点写的风俗活动 我家的活动
腊八
腊月二十三
除夕
正月初一
元宵节
熬腊八粥、泡腊八蒜
祭灶王、吃糖
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祭祖、守岁等
拜年、逛庙会
赏灯、燃放花炮、吃元宵
煮不同风味的腊八粥
早起吃小年饭
放烟花、春雷
走外婆家
舞龙
活动三:回顾老北京春节的五个高潮,看看每个高潮分别侧重写什么风俗活动,说说你家过春节时有什么活动。
整体阅读,体会写法
略写的部分,可以不写吗?你们觉得这样详略处理写有什么好处?
略写部分不能不写,不写风俗活动就不完整,这样安排既能展现风俗全景,又能突出具有特色的民俗活动,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习作方法:围绕中心选材(主次分明,重点突出)
活动四:解释词语的意思,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杂拌儿:
零七八碎儿:
玩意儿:
闲在:
用各种干果(花生、胶枣、榛子、栗子等)与蜜饯掺和成的,普通的带皮,高级的没有皮。
本文指杂伴儿之类的零食。
本文指的是风筝、空竹、口琴等,和年画。
就是闲适自在的意思。
“腊七腊八,冻死寒鸦。” ( )
孩子们喜欢吃这些零七八碎儿,即使没有饺子吃,也必须买杂拌儿。 ( )
腊月和正月,在农村正是大家最闲在的时候。 ( )
大年初一是体面的,家家门前贴着鲜红的春联,人们穿着新衣裳…… ( )
A.惯用北京口语的儿化音 B.方言词语带有鲜明的地域色彩
C.引用老北京俗语 D.刻画老北京人的生活细节
C
A
B
D
读一读,体会老舍“京味儿”语言的特点,选一选。
感知作者“京味儿”语言的特点
作者是怎样写这篇文章的,文章在写作方法上有什么特色。
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
按时间顺序有条理地记叙
有详有略地写
抓住特色活动
领悟写法,迁移运用
1.端午节的来历。 ( )
2.和妈妈上街买粽叶。 ( )
3.全家一起包粽子。 ( )
4.一家人吃粽子。 ( )
5.观看赛龙舟。 ( )


活动五:如果写端午节,下面的材料中,你打算哪些详写,哪些略写?在你打算详写的项目后面打“√”。
对于自己亲身经历的习俗重点写,这样更容易与读者产生共鸣。你能将想写的节日习俗以提纲的形式列出来吗?
1.开篇点题。
2.端午节的来历。
3.和妈妈一起上街买包粽子的食材。
4.和家人一起包粽子。
5.点明中心。
板书设计
北京的春节
腊八
腊月二十三
正月初一
元宵节
除夕
详写
抓住重点
写出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