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 2.1.1《质膜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设计

文档属性

名称 北师大版(2019)必修一 2.1.1《质膜的结构与功能》 教学设计
格式 zip
文件大小 390.5KB
资源类型 教案
版本资源 北师大版(2019)
科目 生物学
更新时间 2022-12-27 16:10:45

图片预览

内容文字预览

教 学 设 计
教学基本信息
课题 第2章第一节 质膜一 质膜的结构与功能(第1课时)
学科 生物学 学段:高中 年级 高一年级
教材 书名:《生物学必修 分子与细胞》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
教学目标及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目标:1、分析科学家关于质膜结构和功能研究的实验数据,构建质膜的“流动镶嵌模型”。2、在理解质膜结构和功能基础上,形成结构与功能观。教学重点:质膜相关实验情境的分析教学难点:质膜相关实验情境的分析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主要教学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 图示血液和和红墨水显微观察图片、人口腔上皮细胞、神经细胞、洋葱鳞片叶图片。 引导学生分析出细胞具有边界。
依据科学史研究资料,推测出质膜的主要成分,并推测出质膜是由2层磷脂分子构成。 1.呈现1895年奥弗顿(Overton)年膜通透性实验和蛋白酶水解细胞实验。2、引导学生思考哪种细胞是研究细胞膜结构的最好材料?介绍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特点。3、介绍1925年 戈特(Gorter)和格伦德尔(Grendel)实验和磷脂分子的结构特性。 引导学生进行推测质膜的主要成分。引导学生思考红细胞破碎获得其细胞膜的方法。引导学生步步推导细胞膜的组成物质、磷脂分子的排列方式等
质膜中磷脂和蛋白质位置关系的分析 1、达尼埃利(J. Danielli )和达尔森(H. Davson ) 1935 年提出了”蛋白质-脂类-蛋白质”的三明治模型。2、罗伯逊(J. D. Robertson ) 1959 用超薄切片技术获得了清晰的细胞膜照片,显示暗-明-暗三层结构,厚约7.5nm。这就是所谓的“单位膜”模型。该模型把膜看成是静止的 ,膜2侧蛋白质结构是不对称的。 思考: 质膜2侧的蛋白质是否是对称的?质膜结构是不是一个静止的刚性结构?3、冰冻蚀刻实验。 引导学生体会科技进步对生命科学研究的重要性,并推测质膜中磷脂和蛋白质的位置关系。
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 1、介绍人鼠细胞融合实验、这一现象和实验是对上述观点的哪一点提出挑战? 2、出示图片介绍同位素标记法研究磷脂的运动。3、根据以上研究,画出细胞膜的结构图。4、辛格(Singer)和尼克尔森(Nicolson)提出流动镶嵌模型。 鼓励学生对其作出尝试性解释,总结出细胞膜的结构特性,流动性。鼓励学生依据科学研究画出质膜结构示意图。
细胞膜流动性的意义 请学生举例说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的意义 引导学生构建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
小结 1、质膜结构发现的历史。2、质膜流动性的意义。 小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体会和学习科学家严谨、合作、锲而不舍的科学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