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60张PPT。 回归教材 · 强化训练 · 增强能力 ·提高技巧
------高考物理后期复习冲刺的几点建议
一轮复习——通过“逐点扫描,夯实双基”;构建了比较牢固的知识体系。
二轮复习——通过对知识点整合归类,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升了学科内的各项能力。
23:283 临近高考,最后一个月如何高效备考?一、三轮复习的目标和任务二、三轮复习如何使用教材三、“综合训练+学科专项”强化训练四、高效的试卷讲评
五、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交流材料 提纲一、三轮复习的目标和任务:
◆、回归教材,查漏补缺,不留“双基”死角;
◆、综合训练,提高答题的速度、准确度和应试能力;
◆、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题、实验题、计算题的专项训练;
◆、高效的试卷讲评;
◆、加强应试策略的指导.二、三轮复习如何使用教材: ★ 脱离教材是不行的:
教材体现了物理知识的基础性和系统性。分析近年来高考试卷不难发现,许多试题都能在教材中找到它们的“影子”,不少高考题就是对教材原题的变形、改造及综合,有的是“类题”,有的是“变题”。
回归教材,但不拘泥于教材。
★ 仅有教材是不够的:
如果仅有教材,就缺乏知识综合性,难于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
三轮复习要站在系统的高度上重新审视教材。
回归教材,把握好最后的“记忆关” ;
回归教材,对那些模糊的名称、概念的表述、公式与符号、常用数据等等进行“有意记忆” ;
回归教材,落实考点、扫描边角 。高考试题“模型源于教材,情景高于教材”
回归教材的目的就是要寻“源”凡人凡语:模糊的记忆往往意味着 “一知半解”
●看:课本重点内容。同时,也看一下课本中的插图分析、附后的阅读材料、做一做。 ●做:章节后练习的重点题有必要做一做。高考试题“模型源于教材,情景高于教材”
回归教材的目的就是要寻“源”
教师可以设计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回归教材:以选修(3-3)《分子动理论 内能》为例 1.分子运动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什么物理量把宏观量和微观量联系起来?
3.分子大致有多大?分子的质量大致有多少千克?
4.什么现象证明物体的分子在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
5.人们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布朗运动是谁的运动?在什么情况下布朗运动加剧?布朗运动给人们什么启示?
6.分子力有哪些特点? 7.分子势能与分子间距离有什么关系?
8.一个分子固定,另一个分子从远处无初速释放,它怎样运动?动能和分子势能怎样变化?
9.什么是物体的内能?物体内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0.改变物体的内能有哪两条途径? △U、W、Q三者的关系怎样?
11.发生物态变化时,物体的内能怎样改变?
……………………………教师也可以印发复习提纲,引导学生回扣教材:以 选修(3-1) 《磁场》为例 磁场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1.洛伦兹力:
(1)大小: F=Bqvsinθ,θ为v与B的夹角.
①当v//B时,洛伦兹力最小,F=0;
②当v⊥B时,洛伦兹力最大,F=Bqv.
2.洛伦兹力的方向:
掌心——磁感线垂直穿入掌心
(1)判定方法:左手定则 四指——指向正电荷运动的方向或负
电荷运动的反方向
拇指——指向洛伦兹力的方向 (2)方向特点:F⊥B,F⊥v,即F垂直于B和v决定的平面(注意:B和v可以有任意夹角),故洛伦兹力不做功.
3.带电粒子在匀强磁场中的运动
(1)带电粒子以平行于磁场的速度进入匀强磁场时,粒子不受洛伦兹力作用而做匀速直线运动.
(2)带电粒子以垂直于磁场的速度进入匀强磁场时,粒子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所需的向心力全部由洛伦兹力提供. 4.带电粒子在有理想边界磁场中的运动
带电粒子在有理想边界的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其运动规律是洛伦兹力提供向心力,解题的关键是画粒子运动的草图,确定圆心、半径、圆心角.
(1)圆心的确定
①已知入射点、出射点、入射方
向和出射方向时,可通过入射点
和出射点分别作垂直于入射方向
和出射方向的直线,两条直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道的圆心(如图甲所示, 图中P为入射点,M为出射点). ②已知入射方向、入射点和出射点的位置时,可以通过入射点
作入射方向的垂线,连接入射点和出射点,作其中垂线,这两
条垂线的交点就是圆弧轨迹的圆心(如图乙所示,P为入射点,
M为出射点).
(2)半径的确定:用几何知识(勾股定理、三角函数等)求出半
径大小.
(3)运动时间的确定:粒子在磁场中运动一周的时间为T,当粒
子运动的圆弧所对应的圆心角为θ时,其运动时间表示为:
t= (或t= ).【归纳总结】
1.带电粒子在有界磁场中运动的几种常见情形
(1)直线边界(进出磁场具有对称性,如图所示) (2)平行边界(存在临界条件,如图所示) (3)圆形边界(沿径向射入必沿径向射出,如图所示)
2.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问题的解
题步骤
(1)画轨迹:即确定圆心,用几何方法求半径
并画出运动轨迹.
(2)找联系:轨道半径与磁感应强度、运动速度相联系,偏转角度与圆心角、入射方向、出射方向相联系,在磁场中运动的时间与周期相联系.
(3)用规律:即牛顿第二定律和圆周运动的规律,特别是周期公式、半径公式.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运动
1.复合场:指电场、磁场、重力场在同一空间并存,或者是有其中两种场并存.
2.三种场力的特点3.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的几种典型运动【归纳总结】
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常见类型:
(1)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条件是粒子所受合外力为零,应根据平衡条件列方程求解.
(2)匀速圆周运动:条件是粒子所受重力与匀强电场力平衡,洛伦兹力为合力,粒子在与磁场垂直的平面内做匀速圆周运动,往往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和平衡条件列方程联立求解.
(3)一般的曲线运动:此时粒子所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都发生变化,一般应从功能的角度列方程求解.
1.复合场中重力是否考虑的三种情况
(1)对于微观粒子,如电子、质子、离子等,因为其重力一般情况下与电场力或磁场力相比太小,可以忽略.而对于一些实际物体,如带电小球、液滴、金属块等,一般应考虑其重力.
(2)在题目中明确说明的按说明要求是否考虑重力.
(3)不能直接判断是否考虑重力的,在进行受力分析与运动分析时,要由分析结果确定是否考虑重力.2.带电粒子在复合场中运动的分析方法和一般思路:
(1)认识粒子所在区域中场的组成,一般是电场、磁场、重力场中两个场或三个场的复合场.
(2)正确的受力分析是解题的基础,除了重力、弹力、摩擦力以外,特别要注意电场力和洛伦兹力的分析,不可遗漏任一个力.
(3)在正确的受力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运动的分析,注意运动情况和受力情况的相互结合,特别要关注一些特殊的时刻所处的特殊状态(临界状态). ☆、学科内专项训练目的:提高利用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答题的熟练程度、准确程度。
☆、理科综合训练目的:固化做题顺序、学会答题取舍、提升解题能力,提高综合分数。三、“综合训练+学科专项”训练 试题编制方法:材料:
主料:重点、频考点
辅料:遗漏点、盲点来源:近3年真题、真题和各地模拟题、翻新题“综合+专项训练”安排:2.每周1套计算题“2+1”专项训练:
训练答题规范性‘ 专题突破。
30 分钟练习,15分钟评讲
可训练4套1.每周1套 “7+1” 专项训练:
训练选择题速度 强化实验能力
30 分钟练习,15分钟评讲
可训练4套
模拟测试安排:4.每周1套理科综合训练:
训练三学科时间安排
物理题60-65min完成
可训练4套3.每周1套学科内综合训练:
训练学科内时间安排
60 分钟完成
可训练4套(供参考)
模拟测试自查、结合答案查评:面对疑难的策略,评:遗漏模拟测试流程:
六讲:
讲:试卷反映出来的知识缺陷;
讲:学生解题时的思维阻碍点;
讲:解题规范;
讲:练习或考试出现的新问题(新思路、巧方法)
讲:对概念、规律的片面认识;
讲:练习中得出的规律、方法等;四、高效的试卷讲评1、讲评课讲什么? 2、 评讲要求:
新课教学:求一题多解或一题简解,
一轮复习:求一题多变,
二轮复习:求一题常解,
三轮复习:求多题归一。五、三轮复习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1、 加强审题能力的指导和训练 2、解题表述能力及规范化的训练
4、淡化特殊技巧,注意“通式通法”3、理科综合应试技巧的指导5、用好纠错记录本(1)、学生审题时存在的问题: 学生以为是容易题、陈题就一眼带过,要注意陈题中可能有新意;一眼看上去认为是新题、难题,就产生畏难情绪甚至放弃。要知道难题也可能只“难”在一点,新题也可能只“新”在一处。由于疏忽看错题或畏难轻易放弃都会造成很大的遗憾。
审题不过关是制约考生成绩的一个重要因素。 审题不过关说到底就是方法、习惯不过关。要过好物理审题这一关,要努力做到:“眼看”、“嘴读”、“手画”、“脑思”。1、 加强审题能力的指导和训练
审题能力的本质还是对物理知识、规律的理解。
审题过程也是对学生进行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等能力培养的过程。
一般来说,指导学生在审题时要注意以下四个方面:
(1)关键词语的理解 (2)物理过程的分析;
(3)隐含条件的挖掘 (4)干扰因素的排除。
(2)、审题能力的指导:审题要点一:关键词语的理解
学生审题要特别注意叙述性语言,特别是一些关键词语。
关键词语可能是对题目涉及的物理变化方向的描述,也可能是对要求讨论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的界定。如:
“刚好不相碰”,“连在杆上或绳上的小球在竖直平面刚好能越过最高点”等“刚好”一类的词
不要把竖直面的图与水平面的图混淆,不需要考虑重力时而考虑了重力审题要点二:隐含条件的挖掘
隐含条件往往就是解题的关键所在
“两接触物体脱离与不脱离的临界点是相互之间的弹力、摩擦力为0”(因弹力和摩擦力是属于接触力);
绳子断与不断的临界点为绳子拉力达最大值
追击问题中两物体相距最远时速度相等
相遇不相碰的临界点为同一时刻到达同一地点时V1≤V2
做变加速运动的物体,当合外力为最大时,加速度最大,当合外力为0,加速度为0,而速度达到最大
审题要点三:干扰因素的排除
在一些信息题中,题目给出的诸多条件有些是有用的,有些是无关的条件,而这些无关条件常常就是命题者有意设置的干扰因素,只要能找出这些干扰因素,并把它们排除,题目也就能迅速得到解决。 (3)、审题要求1、将题目描述的物理过程图形(图像)化。
2、逐一破解文字、图形和图像提供的信息。
3、用数学语言对信息进行再描述。
4、分析信息之间的特点,寻找关键的制约条件,并找到其中的物理关系。
5、步步为营,确保运算快速准确。
6、坚持 “回头望”,讨论结论(答案)
(4)、审题要做到“五会”:
“五会”是会读、会记、会理解、会分析、会推理
“会读”:
读题时能从题中的文字部分、图表等找到有用的信息;
“会记”:
要能够记录解题过程中的思维过程,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维轨迹;
“会理解”:
对一个概念的理解,不仅要掌握它的内涵,还要注意它的外延;
“会分析”:
包括受力分析、运动状态分析、过程分析、相关物理间关系的关联分析等
“会推理”:
要能够根据已知的推知未知的,尤其对探索性问题更需要综合分析与推理
(2011·山东高考·25)扭
摆器是同步辐射装置中
的插入件,能使粒子的
运动轨迹发生扭摆.其简
化模型如图.Ⅰ、Ⅱ两处
的条形匀强磁场区边界竖
直,相距为L,磁场方向相反且垂直于纸面.一质量为m、电量为-q、重力不计的粒子,从靠近平行板电容器MN板处由静止释放,极板间电压为U,粒子经电场加速后平行于纸面射入 Ⅰ 区,射入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θ=30°. 示例:(1)当Ⅰ区宽度L1=L、磁感应强度大小B1=B0时,粒子从Ⅰ区右边界射出时速度与水平方向夹角也为30°,求B0及粒子在Ⅰ区运动的时间t0;
(2)若Ⅱ区宽度L2=L1=L,磁感应强度大小B2=B1=B0,求粒子在Ⅰ区的最高点与Ⅱ区的最低点之间的高度差h;
(3)若L2=L1=L、B1=B0,为使粒子能返回Ⅰ区,求B2应满足的条件;
(4)若B1≠B2,L1≠L2,且已保证了粒子能从Ⅱ区右边界射出.为使粒子从Ⅱ区右边界射出的方向与从Ⅰ区左边界射入的方向总相同,求B1、B2、L1、L2之间应满足的关系式. 【审题指南】理解和解答本题时应注意以下四点:
(1)在两个磁场区域中粒子做圆周运动的速度、周期、时间、半径间的关系;
(2)在两个磁场区域中粒子做圆周运动的轨迹间存在什么样的几何关系;
(3)最高点和最低点之间应用中间一段不存在磁场的区域把两个圆周运动联系在一起;
(4)充分挖掘运动轨迹与圆周运动的圆心角和射入点及射出点之间存在的几何关系. 【解析】(1)如图1所示,设粒子射入磁场Ⅰ区的速度为v,在磁场Ⅰ区中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1,由动能定理和牛顿第二定律得
qU= mv2 ①
qvB1= ②
由几何知识得
L=2R1sinθ ③
联立①②③,代入数据得
B0= ④设粒子在磁场Ⅰ区中做圆周运动的周期为T
T= ⑤
t0= T ⑥
联立②④⑤⑥式,代入数据得
t0= ⑦
(2)设粒子在磁场Ⅱ区做圆周运动的半径为R2,由牛顿第二定律得
qvB2= ⑧
由几何知识可得h=(R1+R2)(1-cosθ)+Ltanθ ⑨
联立②③⑧⑨式,代入数据得
h=(2- )L ⑩
(3)如图2所示,为使粒子能
再次回到Ⅰ区,应满足
R2(1+sinθ)sinθ)≤L] ?
联立①⑧?式,代入数据得
(或B2≥ ) ? (1)、关于规范解题,要注意以下要点:
①、明确研究对象。
②、明确指出需设定的物理量及字母的表示:在同一题中不同的物理量用不同的字母表示,同一物理量用同一字母表示;注意习惯性用法,如摩擦力F f,拉力F ;尽量减少字母的数量,注意脚标的运用,如v1、t2等。
③、明确研究过程,简要说明物理情境。
④、解题依据定律、定理的原始表达式,以及关键字词的表达。2、 表述能力及解题规范化的训练
⑤、将矢量规律写成具体标量表达式时应指明规定的正方向。
⑥、清楚列出解题需要的方程时,字母书写要清晰规范:如M与m; μ与u;v与u;射线γ、半径r与频率v;重力加速度g、电量q与数字9;长度l、密度ρ与电子电量e。
⑦、解方程时,杜绝写连等式、杜绝方程中套方程、用字母表示方程中的 物理量,不要代数据;解方程的具体过程可不写。
⑧、在用字母表示出所求物理量的表达式后再代数字,且式子后面写所求物理量的单位。⑨、解题涉及的几何关系,要明确指出,一般情况无须证明。
⑩、答案中字母表示的物理量必须是题干中给出的已知量。
⑾、有效数字位数取2——3位即可(或按题目要求),不要用无理数或分数表示。
⑿、说明答案中“负号”的物理意义,对矢量求解须答出大小和方向。 解题时要有简练而又准确的文字表述需要作出文字表述的,通常有以下一些:●选取的研究对象、物理过程(尤其是题目涉及多个物体或多个过程时)●建立的坐标系或选定的正方向●对自己引入的字母的意义的说明或假设(2)、以“计算题”为例:●特殊条件(隐含条件、临界条件、几何条件等)的说明●对结果的讨论●结果是矢量时,对该矢量方向的说明●所列方程的依据(定义、定律、定理)●推理过程的必要说明(3)、物理规范化解题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思想、方法的规范化解题过程的规范化物理语言和书写规范化1、根据题意作出描述物理情景或过程的示意图、图象。2、字母、符号的规范化书写3、必要的文字说明4、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步骤5、解题结果的规范化表述答题时间的分配(仅供参考!)(1)、高考理综总分:240分,考试时间:150min
(2)、理综物理卷:总题数:7+1+2+1=11;
选择题:数量为7个,每题5分、假设2-3min完成一道选择题,选择题约用时18-20min;
实验题:一力一电,13分左右,约用时10-12min完成;
综合计算题:2道题,33分左右,23min左右完成;
选考题(选修(3-3): 8分 7min左右完成;
物理卷:总的答题时间大约一小时。3、理科综合应试技巧的指导:
答题顺序的安排 (1)、一般组卷要求试题难度从易到难,因此答题顺序自然从前到后。
(2)、但是不可死搬硬套,这种组卷方式只适用于同学科同一类型的试题。因此有可能选择题的20题的难度远远大于力学实验题;
(3)、学会选择与舍弃。如:对选择题2-3min还找不到突破,应考虑暂时放置,继续完成下面的题目。
(4)、一定注意完成选修(3-3)的试题!因其难度常常低于中等难度。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完成23题后,接着做36题,这样学生答卷时不至于频繁转换学科思想。
总的答题原则:先找会做的,即约80%的中、低档试
题,然后再啃20%难题。 4、 淡化特殊技巧,注意“通式通法” 高考的宗旨是考查高中物理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方法。近几年的高考试题坚持新题不难、难题不怪的命题方向。因此,尤其在三轮复习中要注重知识的灵活运用,注重“通式通法”在解题中的作用,系统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综合训练时舍弃偏、难、怪习题,评讲时淡化特殊技巧,不要过多的“玩技巧”,否则,会使成绩好的学生“走火入魔”,成绩差的学生“信心尽失”。高考中尽量不用特殊解法5、用好纠错记录本 ◆ 学生平时学习中记录的,要求学生反复翻阅;
◆ 老师平时教学中记载的,要根据自己所教学生的“学情”,有针对性地设计强化训练和补偿训练。 总之,在高考冲刺最后一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引导学生回归教材 ;组织学生强化训练 ;加强物理方法和应试能力的指导;提高技巧;增强能力 。 预祝我县2013年高考取得圆满成功!!用金色的五月,成就高三学生十二载的梦想!
用金色的五月,证实我们高三物理教师的价值!
用金色的五月,创造我县03高考的再度辉煌!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