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教育资源及组卷应用平台
第5课安史之乱与唐朝衰亡练习题(含答案)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5小题)
天宝初年,边镇兵力达49万人,安禄山一人更兼任平卢、范阳、河东三镇节度使。这三地之间地域相连,兵力又于诸镇之中最强,拥兵20万,实力强大。相反,中央兵力则不满8万。材料反映了唐玄宗后期( )
A. 社会矛盾日益尖锐 B. 形成了外重内轻的局面
C. 励精图治、重用贤能 D. 民族交融进一步发展
下列哪项不是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
A. 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
B. 社会矛盾越来越尖锐,边疆形势也日益紧张
C. 各地节度使逐渐集军权、行政权和财权于一身,势力膨胀
D. 黄巢起义加剧了唐朝的社会危机
“渔阳颦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紧急的战报打破了唐玄宗与杨贵妃的歌舞升平,促使唐朝形势急转直下的是( )
A. 黄巢起义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安史之乱
《旧唐书》记载:在这次战乱中,“宫室焚烧,十不存一,……人烟断绝,千里萧条”。从此之后,国势由盛转衰,逐渐形成藩镇割据的局面。该战乱发生时的唐朝皇帝是( )
A. 唐高宗 B. 武则天 C. 唐玄宗 D. 唐肃宗
杜甫的诗反映了历史的真实情况,故有“诗史”之称。下面两首诗反映了唐朝不同时期的社会状况,其转折点是( )
A. 八王之乱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藩镇割据
唐朝从“小邑犹藏万家室”到“人烟断绝,千里萧条”的转折点是( )
A. 开凿运河 B. 安史之乱 C. 黄巢起义 D. 三国鼎立
“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
A. 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 文臣与武将的矛盾
唐朝文化博大精深,世界领先,全面繁荣,泽被东西,影响深远,兼收并蓄,“中华文化圈”总体格局形成。但是唐朝终究没有摆脱灭亡的命运,其灭亡的主要原因是( )
A. 安史之乱 B. 八王之乱 C. 蕃镇割据 D. 农民起义
“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是唐末农民大起义领袖黄巢的诗句。唐末农民起义( )
A. 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B. 推翻了唐朝的统治
C. 平定了安史之乱 D. 形成了藩镇割据局面
唐朝后期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起义军在黄巢的率领下转战南北,并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的统治以致命的打击。黄巢起义爆发的原因是( )
①唐末统治腐朽,宦官专权
②藩镇割据的态势越来越严重,相互之间兼并战争不断
③人民赋役繁重,生活困苦
④连年的灾荒使得人民无以为生
A. 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②④
读如图,图中内容反映的中国古代王朝是( )
A. 秦朝 B. 西汉 C. 唐朝 D. 明朝
唐朝灭亡的标志是()
A. 安史之乱的爆发 B. 唐末农民起义的爆发
C. 朱温建立后梁政权 D. 五代十国的出现
北宋武学博士何去非说:“梁祖起于宛朐群盗之党,已而挟听命之唐,鞭挞天下,以收神器,亦可谓一时之奸雄。”“梁祖”指建立后梁的朱温,“群盗之党”是指( )
A. 隋末农民起义军 B. 安史叛军 C. 黄巢起义军 D. 李自成起义军
唐朝灭亡后,黄河流域出现的“五代”局面始于( )的建立。
A. 后唐 B. 后晋 C. 后梁 D. 后周
五代十国是一个大混乱、大破坏时期。这一时期内,上有暴君,下有酷吏……但这又是走向统一安定的时期,为北宋的局部统一奠定了基础。“五代十国”分割并存局面形成的历史根源是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唐末农民战争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3小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安史叛军到处烧杀抢掠,攻进长安后“大索三日,民间财资尽掠之”,遭到军民顽强抵抗。
材料二 《旧唐书》语:“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
材料三 黄巢诗《不第后赋菊》:待到秋来九月八,我花开后百花杀。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
(1) 材料一中的“安史叛军”指哪一事件?“军民顽强抵抗”的结果如何?这一事件有何标志性意义?
(2) 材料二中的“藩臣”指什么?这段材料说明了哪一局面的出现?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局面的特点是什么?唐朝灭亡后,延续这一局面的是什么?
(3) 材料三中的“黄巢”是如何实现“冲天香阵透长安,满城尽带黄金甲”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天宝(唐玄宗后期的年号)初年,中央禁军仅12万人,而边境十个军镇拥兵49万……胡人出身的边将安禄山身兼三镇节度使,拥兵15万……唐玄宗自杨贵妃入宫之后沉湎于声色之中,出现“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的现象。
材料二 安史之乱造成北方地区“人烟断绝,千里萧条”。
材料三 黄巢起义后,宣布要“洗涤朝廷”,为民除害,对贪污的地方官吏处斩。
材料四 (在五代十国时期)无论是北方还是南方,各封建割据者为争权夺地长期混战,黄河流域尤其严重,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1) 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安史之乱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黄巢起义对唐朝社会产生的影响。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回答五代十国时期封建割据者的混战带来什么影响。
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万国尽征戍,烽火被冈峦。积尸草木腥,流血川原丹。何乡为乐土,安敢尚盘桓。弃绝蓬室居,塌然摧肺肝。
--杜甫《垂老别》
材料二:寂寞天宝后,园庐但蒿藜。我里百余家,世乱各东西。……四邻何所有,一二老寡妻。
--杜甫《无家别》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杜甫的两首诗描述了哪一时期的惨状?你认为唐朝出现这一战乱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2) 这场战乱给唐朝带来了怎样的重大影响?
(3) 从大唐王朝的兴衰历程中,你获得哪些有益启示?
1.【答案】B
2.【答案】D
3.【答案】D
4.【答案】C
5.【答案】B
6.【答案】B
7.【答案】B
8.【答案】C
9.【答案】A
10.【答案】A
11.【答案】C
12.【答案】C
13.【答案】C
14.【答案】C
15.【答案】B
16.【答案】【小题1】事件:安史之乱。 结果:763年安史叛乱被平定。 意义:标志着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小题2】“藩臣”:节度使。 局面:藩镇割据局面。 特点:中央权力衰微,安史旧将和内地节度使权势加大。 延续:五代十国。
【小题3】黄巢发动大规模农民起义,转战南北,攻入长安,建立政权。
17.【答案】【小题1】朝政腐败社会矛盾尖锐;地方节度使权力逐渐扩大,中央与地方的力量对比失去平衡;安禄山手握重兵,逐渐扩张势力。
【小题2】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
【小题3】黄巢起义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小题4】影响:政权更迭,战事不断,政局动荡不安,给人民群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灾难。
18.【答案】【小题1】安史之乱。唐玄宗统治后期,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各地节度使势力膨胀等。
【小题2】唐朝的国势从此由盛转衰。
【小题3】国家若要长治久安,统治者必须励精图治;要重视人才,任用贤才;要坚决反对腐败,廉政才能兴邦;生于忧患,死于安乐等。
21世纪教育网 www.21cnjy.com 精品试卷·第 2 页 (共 2 页)
21世纪教育网(www.21cnj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