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59张PPT)
第二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1.列国纷争与华夏认同
2.经济发展与变法运动
3.孔子和老子
4.百家争鸣
黄河流域
彩陶、粟
中游-仰韶文化
新石器时代
龙山文化
社会状态
5000年前
生产力十分低下,人们共同劳动,成果共享
社会贫富分化与不平等开始出现
母系氏族社会
社会组织
中期
晚期
下游-大汶口文化
黑陶/蛋壳陶
长江下游
河姆渡文化
水稻、养蚕缫丝
辽河上游
良渚文化
红山文化
玉器、较大规模的祭坛和神庙,
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父系氏族社会
具备了
国家的初始形态
时空座标
西周
东周
春秋
战国
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770年
公元前476年
公元前475年
公元前221年
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
自周平王东迁洛邑到周敬王薨,因鲁史《春秋》记录了这一阶段的历史而得名。
战国(公元前475—公元前221年)
这一时期各国征战不休,故被人称之为战国。把“战国”作为时代名称,开始于西汉末年刘向汇编的《战国策》。
材料一:周郑交恶
公元前720年,周桓王继位。周王室准备委任虢公执政,取代郑庄公。郑庄公便派遣军队在四月收割了王畿内的麦,周郑关系恶化,郑军击败周军,周桓王中箭负伤,只能忍气吞声。从此,“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
材料二:公元前720年,周平王死后,因随葬品不足,新继位的周桓王只能派人向鲁国求助丧葬费。桓王死后,财政枯竭,七年后才得以埋葬。
材料三: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天下有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都由天子作主决定;天下无道的时候,制作礼乐和出兵打仗,由诸侯作主决定)
阅读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周天子的地位发生了什么变化?周天子在哪三个方面的权力快速萎缩?
天下共主
形同虚设
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西周
春秋(bc770-bc476)
战国(bc475-bc221)
甚至出现“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田氏代齐
三家分晋
西周时期的周天子
东周时期的周天子
东汉许慎《说文》:夏,中國之人也。从夊、从頁、从 。 ,兩手;夊,兩足也。
对比p9、p10两幅地图
春秋时期,华夏指什么?
战国时期,华夏指什么?
华夏认同产生于?
中原各国
中原各国
戎狄蛮夷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是以传相仿效,后生师之,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父子不相亲,兄弟不相安,夫妇离散,莫保其命,泯然道德绝矣。晚世益甚,万乘之国七,千乘之国五,敌侔争权,盖为战国。贪饕无耻,竞进无厌,国异政教,各自制断。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
在民族融合的同时,是列国间的长期纷争……
争夺霸权、扩张领土;血缘淡化、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丧失……
为什么要“战”,为什么能“战”?
商朝后期,周武王十一年(前1059年)一月二十六日,此时帝辛派大军远征东夷,周武王见机不可失,在太公吕尚等人辅佐下,以兵车三百乘,虎贲(精锐武士)三千人,东进突袭商朝,总兵力甲士四万五千人。
周军不足10万兵力与商的17万人作战
赵军45万兵力
vs
秦军45万主力+ 10万增援部队
牧野之战
长平之战
战争规模扩大的背后是什么?
深耕具有翻土、松土、混土、碎土的作用,合理深耕能显著促进增产。增产的原因是:(1)疏松土壤,加厚耕层,改善土壤的水,气热状况。(2)熟化土壤,改善土壤营养条件,提高土壤的有效肥力。(3)建立良好土壤构造,提高作物产量。(4)消除杂草,防除病虫害。
翻土工具从木制、石制或骨制的耒耜发展为铁犁,农用动力从人力发展为畜力→节省了劳动力,提高了生产效率;刀耕火种→精耕细作
都反映出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司马耕,亦称司马牛,一名犁,子姓,向氏,字子牛,向罗之子,司马桓魋之弟,孔子七十二弟子之一,华夏族,春秋时期宋国人。
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井田制-土地公有,集体劳作
生产力落后
奴隶、平民为奴隶主服劳役
“公田不治”
生产力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靠公田进行剥削的贵族该如何应对?
继续靠公田进行剥削
承认土地私有,转而向农民收税
收入减少并走向没落
实力增强,加强控制
没落的奴隶主阶级
新兴的地主阶级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p11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中形成的社会关系,是生产方式的社会形式,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形式;人们在生产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产品分配的形式等。
封建社会生产关系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为地主阶级所占有,农民没有或只有少量土地,不得不租种地主的土地,农民在经济上受剥削、政治上受压迫,劳动产品归地主阶级占有。
新兴的地主阶级怎样夺取并巩固权力?
支持什么?
反对什么?
获得更多的土地、增强自身的实力
好吃懒做的奴隶主贵族
变法运动
P14问题探究
材料三:在经济比较发达的诸侯国……夺权后的地主阶级,随着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壮大。……边远地区的秦楚燕等国的社会经济也发展到相当水平,新兴地主阶级也逐渐壮大起来。然而这些诸侯国的政权仍然控制在旧贵族手中。各国地主阶级的普遍发展壮大与贵族对立,必然导致政治上的一场重大变革。这种变革,就是各国的变法运动。
社会大变革:贵族政治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建立
燕国:乐毅改革
齐国:邹忌改革
楚国:吴起改革
赵国:赵武灵王改革
韩国:申不害改革
魏国:李悝改革
秦国:商鞅改革
什么样的原因促使各国纷纷变法?(两方面)
时间:公元前356年
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经济方面:
政治方面:
社会方面:
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④“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②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⑥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③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⑤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富国强兵”
商鞅变法(各项内容)的作用是什么?
时间:公元前356年
经济方面: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④“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作用:发展农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增强国力
政治方面:②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⑥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作用:打破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世卿世禄),初步建立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提高军队战斗力
社会方面:③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⑤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作用:初步建立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加强对社会的管理(户籍p16)
“富国强兵”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p11
上层建筑是指建立在一定经济基础上的社会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政治法律制度和设施等的总和。它包括阶级关系(基础关系)、维护这种关系的国家机器、社会意识形态以及相应政治法律制度、组织和设施等。
商鞅变法(各项内容)的作用是什么?
时间:公元前356年
经济方面:①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④“废井田,开阡陌”,授田于百姓;
作用:发展农耕,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增强国力
政治方面:②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⑥行政管理上普遍推行县制,县的主要官员由君主任免。
作用:打破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世卿世禄),初步建立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提高军队战斗力
社会方面:③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⑤在民间实行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作用:初步建立君主专制和中央集权,加强对社会的管理(户籍p16)
废井田是从法律上废除了井田制度,确立了土地私有制。开阡陌是允许人们开垦无主荒地,土地可以自由买卖,赋税则按照各人所占土地的多少来平均负担。
什伍是古代户籍与军队的编制。户籍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军队以五人为伍,二伍为什。商鞅在秦国变法,始创什伍连坐之法,什伍之中,一家有罪,其余各家均应告发,否则将连同惩罚。
唯物史观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上层建筑
井田制
(土地国有、集体生产)
分封、宗法制
生产力及经济基础
木石骨农具
铁犁牛耕
农业发展
水利工程
春 秋
战 国
公田不治
(井田制)
私田开拓
新兴地主 兴起
佃农、自耕农
传统贵族 没落
井田制土崩瓦解
小农经济逐渐确立
(土地私有、以户生产)
加速分封、宗法制瓦解
社会大变革:(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贵族政治逐渐瓦解→封建制度逐渐建立
西
周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
在乱世中,个人/国家应该何去何从?
世界的本源是什么?
应该怎样治理国家/社会?
理想的国家/社会是怎么样的?
教育应该如何发展?应该培养怎样的人才?
没落的奴隶主贵族
新兴的地主阶级
工商业者、农民(下层平民)
诸子百家(先驱)
4 传统文化体系初建
面对社会礼崩乐坏,诸侯混战,对于政治重建孔子与老子提出怎样的见解?
仁
民众:关爱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统治者:爱惜民力,顺应民心,“为政以德”
礼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理想)
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现实)
周游列国,推广治国理念,无功而返,著书立说,创办私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4 传统文化体系初建
无为而治
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
法令滋彰,盗贼多有。故圣人云:“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 ”
朴素辩证法
道”是天地万物的本原和规律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老子,姓李,名耳,春秋晚期楚国人
从政治观点上看,孔子和老子代表了哪个阶级?
《庄子·齐物论》中说,有一天,庄周在草地上睡觉,做了一个梦。他在睡梦中觉得自己变成了一只蝴蝶,蝴蝶在空中翩翩然飞舞着,四处游荡,快乐得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样子,也忘了自己是由庄周变化而成的。过了一会儿,庄周忽然醒了过来,但是梦境还清晰地印在他的脑海里。他起身看了看自己,又想了想梦中的事情,一时间有些迷惘。他竟然弄不清自己到底是庄周还是蝴蝶了。究竟是他在自己的梦中变成了蝴蝶,还是蝴蝶在它的梦中变成了庄周?竟然分不清哪一个是真的。这件事让庄周很有感触,他觉得,有时人生中的梦境和真实的生活是很难区分开的。梦境有时会给人一种真实的感受,而在真实的生活中也会让人有身在梦中的感觉。庄周认为,世间万物就是这样不断变化着的,人生也是这样不停变幻着的,没有什么是永恒不变的。
“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
——《庄子·秋水》
要以更大的格局辩证地去看待事物
安之若素,处之泰然
社会存在
一定时期的思想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p13最后一段)
社会意识
百家争鸣
一、背景:
经济:铁犁牛耕,井田崩溃,土地私有,小农经济;
政治:王室衰微,礼崩乐坏,诸侯纷争,新制酝酿;
各国统治者出于争霸的需要,礼贤下士,争先招揽人才;
阶级(前述):新兴地主阶级,士阶层兴起并活跃;
4 传统文化体系初建
面对社会礼崩乐坏,诸侯混战,对于政治重建孔子与老子提出怎样的见解?
仁
民众:关爱他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统治者:爱惜民力,顺应民心,“为政以德”
礼
主张恢复西周等级森严的礼乐制度(理想)
承认制度随着时代变化应当有所改良(现实)
周游列国,推广治国理念,无功而返,著书立说,创办私学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晚期鲁国人。
邹衍:(约前305—前240)亦称驺衍。战国时齐国人。稍晚于孟子。为阴阳家代表人物、 五行创始人。
主要观点:
①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提出“相生相胜”理论,代表了中国古代对自然界朴素的科学认识。
②提出五德转移说,认为历史按照土、木、金、火、水五行相克的顺序而循环。
墨子:(约前468-前376)战国时鲁国(一说宋国)人,名翟。墨家创始者。曾为宋国大夫。初“学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后“以为其礼烦扰而不悦,厚葬靡财而病民,久服伤生而害事”《淮南子·要略训》),乃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徒属满天下,形成墨家学派。与儒家对立,并称“儒墨显学”。
主要观点:
①尚俭:反对浪费,主张“非乐”、“非葬”,“去无用之费”。
②兼爱: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主张人与人之间应“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若此则饥者得食,寒者得衣,乱者得治”
③非攻:即反对不义的攻伐,并斥之为“天下之巨害”。
④尚贤:“不党父兄,不偏富贵,不嬖颜色。贤者举而上之,富而贵之,以为官长;不肖者抑而废之,贫而贱之,以为徒役”。
韩非子
韩非:原称韩子,后人为与唐韩愈区别,改称韩非子。(前280—前233)战国末韩国人。法家主要代表人物。师事荀子。曾数次上书韩王安修明法度,不见用。著作传入秦国,得秦王政赏识。后出使秦国,得见秦王。不久遭李斯、姚贾谗害,自杀于获中。提出法、术、势三者结合的法治思想。
集先秦法家思想之大成,为封建专制主义奠定理论基础。
①变革观:厚今薄古,变法革新,“法后王”统治者应因时而变
②法治观:以法治国,提出系统的法治理论;
③集权观: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法术势相结合
④伦理观:性恶论,用刑罚使人恐于犯罪。
仁、礼
以德治国
无为而治
顺其自然
反对战争
以贤治国
根据材料,比较儒、道、墨、法四家在治国思想上的异同。
重刑罚
以法治国
百家争鸣
二、内容:
古代朴素唯物论
根据材料,认识道、阴阳家哲学中的思考。
百家争鸣
二、内容:
朴素辩证法
(1)性质: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2)为新兴的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奠定思想理论基础。
(3)成为后世中华思想文化的源头活水: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理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2000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4)形成中国传统文化体系,也形成兼容并包、宽容开放的特点,对后世文化学术产生极大的影响。
4 传统文化体系初建
(1)儒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思想
①具有和谐意识,对于调节人际关系、稳定社会秩序具有积极作用;
②孔子等人的教育思想为今天推行全民教育、素质教育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
(2)道家“_____________”思想
①主张顺应自然,对于增强环保意识,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现实价值。
②道家思想构成了中国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3)法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
①对于当今法制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②法家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4)墨家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思想成为今天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尊重人才的重要思想来源。
仁
有教无类
无为*
法治
变革/变法
“兼爱” “非攻” “尚贤”
(1)历史信息:根据图片的内容可以看出,旧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分布广泛,黄河和长江流域相对集中。
(2)特点:根据图片的内容和所学知识,可从整体看,分封的诸侯国数量众多;从类别看,分封的诸侯国有同姓和异姓两种,以前者为主;从分布看,诸侯国主要分布在黄河中下游,靠近国都镐京的主要是同姓诸侯国。
(3)根据“尽管各区域文化发展不平衡,却在一个古老的农业经济基础上形成了一个中国古代文化的共同体,维系着各区域各部落及联盟文化发展的总趋势。”并结合图片中的内容,可概括得出中华文明的起源是多元的,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在黄河流域、长江流域等不同区域出现了不同的原始文化,其发展水平也不平衡。根据“纵观中华文明形成的整个过程,各主要文化区整体上呈现出百花齐放、多元并进的局面。”可得出同时中华文明形成的过程中又呈现出一体化的格局,各区域的文化都建立农业经济基础上,并且相互交流、整合,形成了一个文化共同体,最终到夏商西周时期发展成为以中原地区为中心的中华文明。
《论语》《道德经》《墨子》《韩非子》《邹子》?
百家争鸣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物史观
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经济的产物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
思考
材料:社会流动性起先使贵族的等级不容易保持,继之则连贵族与平民间的界限也被冲破。生产增加铜钱开始流行,教育普及,以平民出身的学者也周游列国,说辩于诸侯之间。
----黄仁宇《中国大历史》
4 传统文化体系初建
经济层面:经济的发展促使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士阶层与新兴地主阶级崛起。
政治层面:王室衰微,缺乏强有力的统治权威,促成了思想自由的社会环境。
各诸侯国礼贤下士,招揽人才以图稳固自身统治。
思想层面:私学的兴盛也造就了一批有知识、身份自由的思想家。(书上)
孟尝君客无所择,皆善遇之。人人各自为孟尝君亲己。秦昭王闻其贤,乃先使泾阳君誊为质于齐,以求见孟尝君。齐滑王二十五年,复卒使孟尝君入秦,昭王即以盖尝君为秦相。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尝君贤,而又齐族也,今相秦,必先齐而后秦,秦其危矣。”于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尝君,谋欲杀之。孟尝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此时孟尝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无双,入秦献之昭王,更无他裘。孟尝君患之,遍问客,莫能对。最下坐有能为狗盗者,曰:“臣能得狐白裘。”乃夜为狗,以入秦宫臧中,取所献狐白裘至,以献秦王幸姬。幸姬为言昭王,昭王释孟尝君。孟尝君得出,驰即去,更封传,变名姓以出关。夜半至函谷关。秦昭王后悔出孟尝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驰传逐之。孟尝君至关,关法鸡鸣而出客。孟尝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为鸡鸣,而鸡齐鸣,遂发传出。出如食顷,秦追果至关,已后孟尝君出,乃还。始孟尝君列此二人于宾客,宾客尽羞之。及孟尝君有秦难。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史记·孟尝君列传》
商鞅变法
商鞅 除旧 布新 目的及作用
经济 废井田 “开阡陌封疆”“民得买卖” 以法律形式废除井田制度,确立封建土地私有制,国富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发展农耕,富国强兵
强制拆散大家庭 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 增加税收
政治 废除 世卿世禄 奖励军功 打破世袭贵族的政治特权
废分封 建立县制 加强中央集权
什伍连坐,互相纠察告发 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制度:
土地公有(井田制)→土地私有
政治格局:
君主贵族等级分权→君主专制
行政权力:
宗法世袭→专职官僚
社会阶层:世袭→流动
文化学术:贵族→民间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变革的表现
4 传统文化体系初建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战国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论;先义后利,反对兼并战争
荀子 战国 隆礼重法;君舟民水;性恶论;制天命而用之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道家 庄子 战国 齐物;逍遥;乐天安命
法家 韩非 战国 变法革新;以法治国;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国家
兵家 孙膑 战国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创造了一套完整的军事理论体系
阴阳家 邹衍 战国 相生相胜;五行间相互促进又相互制约
杰出的学派代表及其主要思想
当堂巩固
1. (2020·全国Ⅰ卷高考·24)据《史记》记载,春秋时期,楚国国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级,遭到周桓王拒绝。熊通怒称现在周边地区都归附了楚国,“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为(楚)武王”。这表明当时周朝
A.礼乐制度不复存在 B.王位世袭制度消亡
C.宗法制度开始解体 D.分封制度受到挑战
【解析】分封制下诸侯的爵位是周天子授予的,材料“乃自立,为(楚)武王”,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做法破坏分封制,分封制度受到挑战,故选D项;材料楚国国君自立为王的做法属于个别现象,不能推断出礼乐制度不复存在,排除A项;材料周天子和楚国国君的王位仍然是世袭的,排除B项;材料楚国国君与周天子没有宗法血缘关系,也无法推断是“开始”,排除C项。
当堂巩固
2. (2020·全国Ⅲ卷高考·24)图5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
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
C.审美观念的不同
图5 D.国家统一的推动
【解析】【解析】据材料可知货币由自然货币(贝币)向人工货币(布币)转变,由杂乱形态(春秋战国布币)向统—形态(圆形方孔),自然货币无法满足商显亨鬲扩大的需要,杂乱货币不利于贸易的开展,因此随宣移品交易的需要,货币形制发生变化,故选B项;据所学春秋战国布币是铜币,而商周是贝币,与铸铁技术进步无关,排除A项;材料中货币形制的变化主要是因为商品交易发展的需要,与审美观念不同无关,排除C项;春秋战国社会战乱不断,国家并没有统—,排除D项。
当堂巩固
3. (2020·江苏高考·2)墨子提出治理天下应当像大禹那样“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认为察“圣王之事”得“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由此可知,墨家学派能够兴起的主要原因在于
A.恢复前代礼乐制度 B.代表下层平民利益
C.强调社会等级和谐 D.适应兼并战争需要
【解析】“使劳者得息,乱者得治”“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表明墨子强调百姓利益,代表小生产者的利益,因此墨家兴起的主要原因是代表下层平民利益,故选B项;恢复前代礼乐制度主张的是儒家,墨子主要强调的是广大人民百姓的利益,排除A项;强调社会等级和谐的是儒家,墨子强调下层民众的利益,排除C项;适应兼并战争需要的是法家,墨家强调非攻,排除D项。
奴隶制/奴隶社会
封建制/封建社会
奴隶主通过劳役进行直接剥削
封建地主通过土地进行间接剥削
返回
2 经济发展
生产力的提升,使得井田制逐步瓦解,以井田制为基础的分封制、宗法制难以为继。阶级关系发生变化,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逐渐成长。农业的进步推动社会分工,促进工商业的繁荣。
3 商鞅变法
春秋以来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旧的统治秩序已经无法维持。富国强兵,加强管理权力,提高统治效率,以求在兼并战争中获胜。变法已成必然!
领 域 主 要 内 容 作 用
政治
经济
社会
奖励军功,剥夺和限制贵族特权。
废分封,行县制。
一定程度上瓦解了旧的血缘宗法制度,健全了封建国家机器的职能。县制对后世影响深远。
重农抑商,奖励耕织。
废井田开阡陌,推行土地私有制。
从根本上改变了旧的生产关系,确立了封建土地私有制,促进了秦国农业的发展(小农经济)
强制大家庭拆散为个体小家庭。
实行什伍连坐制,互相纠察告发。
奖励军功,提高了秦国军队的战斗力,为秦国统一六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子曰:“麻冕,礼也;今也纯,俭。吾从众。拜下,礼也;今拜乎上,泰也。虽违众,吾从下。”
孔子说:“用麻线来做礼帽,这是合乎礼的;如今用丝来制作礼帽,这样省俭些,我赞成大家的做法。”(麻织帽子,比较费工,所以说改用丝织是俭)
表明了孔子并不是一味地维护传统的礼仪,而是对于礼仪改革持有变通的开明态度。 返回
庄子:啊!
惠施:
庄子:看这鱼多快乐呀。
惠施:你又不是鱼,你咋么知道的鱼的快乐?
庄子:你又不是我,咋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
惠施:哈哈哈,对呀,我不是你,所以不知道你快不快乐,但你也是你,咋会知道鱼的快乐勒?
庄子:让我们回到开头,当你问我怎知鱼的快乐的时候,我已经知道了!
惠施:mmp.
惠施:那你说说,这次辩论谁赢了?
庄子:辩无胜。
惠施:……我竟无言以对
返回
政治权力
经济权力
文化影响
分封制、宗法制、军事力量
分封制、井田制
礼乐制、宗法制
1 诸侯纷争
从最初的的春秋初期的百余诸侯国到战国七雄这种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
田氏取齐,六卿分晋,道德大废,上下失序。至秦孝公,捐礼让而贵战争,弃仁义而用诈谲……诈谲之国,兴立为强,是以转相仿效,后生师乏,遂相吞灭,并大兼小,暴师经岁,流血满野……上无天子,下无方伯,力功争强,胜者为右;兵革不休,诈伪并起。
——西汉 刘向《战国策书录》
周王室衰微,无力控制诸侯国,诸侯国之间征战不休。(此种发展也暗含了统一的趋势)
士
﹝卿﹞大夫
诸侯
天子
国土
采邑
禄田
公
侯
伯
子
男
普天之下
莫非王土
西周: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春秋: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战国:礼乐征伐自大夫出
春秋战国的民族融合:
一、战争——山戎侵燕;齐晋伐狄
二、戎狄蛮夷对华夏文化的学习(主要),华夏对戎狄蛮夷文化的吸收——赵武灵王胡服骑射
三、和平交流——贸易、婚姻
中国铜矿的总保有量约为6234万吨,位居世界第七,是世界上铜矿储量较多的国家之一。
截至2015年底,全国铁矿区数量为4669处,査明资源储量850.77亿吨
为什么青铜时代的主要生产工具仍不是金属,而铁器能快速得到推广呢?
1.性质上:青铜比较脆,铁器比较坚硬、耐磨
2.分布上:铜矿分布较散,储量小;铁矿分布密集,遍布农耕区域,且储量大